15 大生物科技圖片:生物發光魷魚、高科技隱形眼鏡、豬眼睛的血管|...

2021-01-09 36kr

或許窮極一生你都看不到,分裂中的癌細胞是如何生長,還有那些未聞其名、卻著實與你距離甚近,位於你身體裡某個微小的部分,它們也具有別樣的美感。

惠康圖像獎(Wellcome Image Awards)即是對生物隱秘世界的揭露所作表彰,它展示了過去一年裡那些最好的科學相關的圖像。2017 年的入圍者已宣布,最終獲獎者將於 3 月 15 日在倫敦的 Wellcome Trust 揭曉。

開啟神秘的生命之旅。

Vessels of a Pig Eye (豬眼睛的血管)

來自瑞士的研究者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 3D 列印技術,將豬眼睛內的血管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密密細細的血管能為虹膜周圍的肌肉提供能量與食物,這決定能有多少光進入眼睛。瞳孔位於最右側。

Language Pathways of the Brain(大腦語言路徑)

同樣應用到了 3D 列印技術,這部分是語言間的白質連接區域,模型是由束成像技術創建,該技術通過掃描儀來追蹤大腦內水分子的運動。

Surface of a Mouse Retina(老鼠視網膜的表面)

將 400 多個顯微鏡圖像拼接在一起,就能一窺小鼠視網膜的視圖。 圖中藍色的線是血管,星形膠質細胞(神經系統的專門細胞)則以紅色和綠色顯示。 通過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在視網膜變性期間的功能變化,科學家希望發現對治療視力受損的新方法。

The Placenta Rainbow(胎盤彩虹)

這是來自經基因修飾過的小鼠胎盤,每隻小鼠都有自己獨特的免疫系統。「胎盤彩虹」的產生也突出了胎盤發育的差異,這些差異可以由母體免疫系統來控制。研究者由此能更好了解和治療人類懷孕期間出現的併發症。

Unravelled DNA in a Human Lung Cell(人類肺部細胞中鬆散的 DNA )

一個新的人類肺細胞核,充滿了 DNA 。 細胞形變由連接張力導致,該張力是兩細胞間被拉伸的線狀 DNA 產生的。

Developing Spinal Cord (脊髓生長)

脊髓由神經管的組織結構組成,往往在懷孕第一個月期間形成。 這三個圖像顯示了老鼠神經管的開放端,每個圖像的藍色部分均突出了一個主要胚胎組織類型。 左邊的那個最後會形成大腦,脊柱和神經,中間將成長為器官,右邊最終形成皮膚,牙齒和頭髮。

Zebrafish Eye(斑馬魚眼睛)

上圖為出生四天的斑馬魚胚胎的眼睛。 這條斑馬魚由倫敦大學研究者所培育,研究人員使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系統,加上一些戰略育種,使得這條魚身體的特定部分能發出紅色螢光。科學家正在研究眼睛的「鏡片」(大紅點),和稱為神經瘤的細胞(小紅點)。神經肉瘤幫助魚對水中的運動作出反應,比如當捕食者靠近。 圖片中藍綠色部分即為魚的神經系統。

Cat Skin(貓的皮膚)

這是偏振光顯微鏡下的貓皮膚,該鏡片僅允許特定方向的光通過,可以看到貓的毛髮(黃色)、晶須(也是黃色)和血液供應(黑色)。

Iris Clip(虹膜夾)

圖像顯示了如何將「虹膜夾」(也稱為人工眼內透鏡(IOL))裝配到眼睛上。該裝置通過小的手術切口固定到虹膜,用於治療近視和白內障。

#breastcancer Twitter Connections(#乳腺癌與Twitter間的關聯)

上圖是將 tweet 收集的包含標籤 # breastcancer 的數據可視化呈現後的圖形。 Twitter 用戶由點(稱為節點)表示,連接節點的線表示用戶之間的關係。 節點的大小根據它們所連接的其他節點的數量和重要性而不同。 每個連接線的厚度由兩個用戶交互或者彼此提及的次數決定。 圖像頂部的「雙黃色」結構(包含兩個紅點的大黃色圓圈)表示兩個帳戶的常見提示。

MicroRNA Scaffold Cancer Therapy(MicroRNA 支架癌症治療)

這種合成網可以覆蓋腫瘤並將短基因序列(稱為微小RNA)遞送至癌細胞。 用這種方法對小鼠的癌症治療測試結果顯示,短短兩周內腫瘤縮小了 90 %。

Hawaiian Bobtail Squid(夏威夷短尾魷魚)

生存在太平洋裡的夏威夷短尾魷魚是夜間捕食者,白天它會埋在沙子下,夜間就會出現在珊瑚礁附近捕捉蝦。這些水生動物下面有一個輕器官,裡面有很多發光的細菌,稱為費氏弧菌。魷魚為這些細菌提供食物和掩蔽,這些細菌則以發光為回報。

Pigeon Thermoregulation (鴿子的體溫調節)

使用 CT 掃描和數字成像,研究人員能夠看到鴿子整個血管網絡,甚至到了毛細血管水平。 圖片底端可見鴿子頸部錯綜複雜的血管網絡,而這恰好承擔起鴿子皮膚下四通八達的血液供應,使其能夠控制自身體溫。

Brain on a Chip(塑料片上生長的「大腦」)

神經幹細胞在合成凝膠上生長。 儘管在體外,這些幹細胞(圖中以洋紅色顯示)能夠產生神經纖維(顯示為綠色)。目前,研究人員目前正探尋在塑料片上培養微型器官的可循路徑,這些器官最終能相互關聯。這些系統可用於準確預測藥物和疫苗的有效性和毒性,且不需要在醫學研究中進行動物試驗。

Blood Vessels of an African Grey Parrot(非洲灰色鸚鵡的血管)

圖中為非洲灰色鸚鵡的 3D 重建。 該模型使用了稱為 BriteVu 的新造影劑,詳細展示了鳥的頭部和頸部中高度複雜的血管系統。 這種新造影劑使得生動還原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成為可能,已深入至受試者毛細血管水平。

借科技發展,得以窺視更多生命之奧秘。這些「活生生」的圖片,你最喜歡哪張呢?

相關焦點

  • UFO | 科學揭秘巨型魷魚之謎,巨型魷魚眼睛如籃球一樣大!
    據了解,巨型魷魚之謎的大眼睛是自然進化而成,一起來看看吧。 巨型魷魚眼睛大如足球它們有進化完善的大眼睛,視力相當好,而它們生存的深層帶中有大量生物是發光的,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輕而易舉地捕獵。
  • 洪堡魷魚利用生物發光器官和變化的膚色模式在黑暗中彼此交流
    據外媒CNET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黑暗大海並不能阻止洪堡魷魚之間的交流。這些生物可以利用生物發光器官在視覺上互相「交流」。研究人員表示,它們可以通過改變膚色模式傳達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轉化為警告,例如「不要碰我的食物」等。
  • 那些會發光的生物會發光,你知道為什麼嗎?
    生物發光是指在生物體內,由於生命過程的變化,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而發光的現象。生物發光是一種發光的形式,被稱做冷光源,因為僅有低於20%的光產生熱輻射。此外,生物發光也不應與螢光(生物螢光)、磷光(生物磷光)或是光的折射相混淆。
  • 當我在mc看到了發光魷魚,終於明白,冰術師為什麼會「輸」了!
    既然發光魷魚最初來自Minecraft:Earth,那麼從本質上來說它在《我的世界》原版中的特性就會大概率基於Earth的框架。例如與魷魚相同的行為AI、擁有10點血量、寬高均為0.,8m,受到襲擊會噴射墨汁、死亡後會掉落墨囊、在地面會窒息等等。所以全部的特性總結下來:這就是一隻會發光的普通魷魚罷了!沒有什麼特別。02、掉落「螢光」物質?可用於合成?
  • 生物發光為何都是危險的?除了螢火蟲,這3種生物你切記別碰
    筆者-小文生物發光是自然界中最迷人的現象之一,人們普遍覺得會發光的動物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但實際上,生物發光可不是為了好看才進化出來的,而是為了躲避捕食者、誘惑獵物亦或是在交配時派上用場。而在眾多會發光的生物中,水母則是最為有名的,即使是在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當中,在螢光蛋白、光蛋白和其他生物發光蛋白的幫助下,水母這種美麗的生物仍然可以散發出誘人的光輝,但我們都知道,水母是有毒的,因此,貿然靠近水母的海洋生物要麼被它蜇到,要麼就嘗盡了苦頭。第二種會發光的生物就是螢光魷魚了,雖然比不上水母發光營造出來的浪漫氛圍,但螢光魷魚的存在也是自然界中非常罕見的。
  • 現實存在的史前深海生物,長相十分嚇人
    ,茹班對此生物的描述如下,「它和章魚一樣有八條腕足,可是它背上卻有和魷魚一樣的小鰭,通體漆黑,眼睛又藍又大,身體還會發出光芒,十分嚇人」,並將此生物命名為閃耀黑魷魚。隨著此生物發現的樣本越來越多,後人發現茹班口中的閃耀黑魷魚,就是後人稱之為幽靈蛸的生物。在科學家眼中,此生物是相當奇特的物種,如同茹班學者所說的,它同時具有章魚和魷魚的特徵,觸手具有能夠發光的發光器,還有不合比例的巨大眼睛。不會噴墨汁,但會噴出發光粒子用來防禦,你覺得這個神秘生物究竟是章魚還是魷魚呢?
  • 海洋的光影魔術師:發光生物讓海洋五彩斑斕(圖)
    正是這樣一群生物,它們堪稱光的藝術家;它們,就是海洋發光生物。  深海「螢火蟲」 頭足類出演的「燈光秀」  日本富山灣的海面,每年3~5月都因為這種海洋動物而散發迷人的光芒,這就是「螢火蟲魷魚」。這種棲息在西太平洋幾百米水下的無脊椎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在魷魚大家族中它算是小個子成員,只能長到七八釐米長。
  • 石藥集團煙臺生物醫藥高科技產業園:全國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
    膠東在線11月19日訊(記者 鄔勇)石藥集團煙臺生物醫藥高科技產業園,位於中韓(煙臺)產業園拓展區東區,總投資30億元,佔地500畝,是石藥集團在山東唯一的集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生物醫藥項目。
  • 臺灣年度「生物科技大展」在臺北市開展
    臺灣年度「生物科技大展」在臺北市開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09:30 來源:     中新社臺北七月二十六日電  臺灣生技產業的年度「生物科技大展」二十六日在臺北世貿中心舉辦。
  • 令人恐怖的深海生物(圖)
    釐米)  棲息範圍:熱帶和溫帶海洋  棲息深度:1,800-3,500英尺(548.6-1066.8米)  這種頭足綱、幽靈蛸目的生物就象是從午夜科幻電影中遊出來的一樣,在它身體上長著兩隻大鰭,看起來和兩隻耳朵一樣;它的形態象膠凍樣,更象一個水母而不象魷魚或者烏賊(本來也不是);而幽靈蛸的眼睛非常大,它是個小動物,只有6英寸長(15.2釐米),球型的眼睛卻有一條大狗的眼睛那麼大。
  • 臺灣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到廣西考察推介 共促產業發展
    臺灣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到廣西考察推介 共促產業發展 2019年11月15日 10: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黎耀基一行與梧州學院相關負責人開展生物醫藥產學研合作交流座談(圖片來源:廣西梧州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訊 日前,臺灣清華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榮譽教授黎耀基一行到廣西梧州市及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進行考察
  • 《我的世界》MC魷魚的眼睛一直盯著玩家們?四種動物的奇怪特性!
    《我的世界》MC魷魚的眼睛一直盯著玩家們?四種動物的奇怪特性!《我的世界》四種動物的奇怪特性,誰還記得豬曾經擁有的鬥雞眼?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動物是眾多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有一些動物比較貼近現實生活,不過它們的某些特性非常奇怪!
  • 廣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一批旅美華人科學家和企業家於
  • 在水下1000米發現比鯊魚還大的奇怪生物
    這種奇怪的生物比鯊魚還大。當講解員注意到附近有一條劍魚時,他補充說:「這條劍魚的眼睛有網球那麼大,可以幫助它在黃昏時看清東西。」在這裡,他們被「奇怪生物」驚呆了。大衛爵士表示:「我們會深入到地下永久黑暗的世界,午夜區離地面三分之二英裡,太陽夠不著。「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一種奇怪的「類外星」生物。一個巨大的黑色空洞,比世界上所有其他棲息地加起來還要大。這裡有生命,但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
  • 印度洋發現魷魚新物種 長70釐米有發光器官
    在一項為期六周的印度洋科考任務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科學家在南印度洋海域發現了一個魷魚新物種。這種魷魚長約70釐米,在「皇帝手魷」家族中算是一個大個子成員。據科學家介紹,新種魷魚體形細長,擁有發光器官,這種發光器官主要用來引誘獵物。 200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實施了一項為期六周、名為「海底山巡航」的印度洋科考項目,共收集了大約7000種生物標本。科學家正是在對這7000種生物標本分析過程中發現這種新魷魚物種的。「海底山巡航」科考的目標就是揭開南印度洋海底山的神秘面紗,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保護和管理該海域的海洋資源。
  • 加州海底現「大眼萌」紫色魷魚 似卡通生物
    凸眼魷魚。  美國一艘勘探船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底拍攝時發現一頭紫色魷魚,雙眼又圓又大,而且眼球略凸,看上去萌萌噠,就像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卡通生物。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7日援引「鸚鵡螺」號勘探船科學交流負責人薩曼莎·威什納克的話報導,這頭魷魚進入鏡頭時,當時盯著監視儀的多位地質學家和生態學家都被它萌翻了,紛紛嚷嚷,「那是什麼?實在太可愛了」。有人覺得那雙眼睛「像是畫上去的」,還有人說它「像小孩子丟掉的玩具」。  起先,科學家們猜測這是一頭烏賊,隨後排除了這一可能,因為還從未在東太平洋水域發現過烏賊。
  • 科普知識:發光生物
    作者:賀俊傑 今天講一下發光生物方面的知識:世界生物,就人們知道的,包括部分微生物在內,大約有七千億種。就我們所知的發光生物,也有上千種之多。我們先從動物界說起,在動物界發光現象是最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之一。無論是動物自身,還是依靠共生的發光微生物,各種動物的發光都具有重要的目的。
  • 盤點海洋中神奇的發光生物
    它們便是今天的主角——海洋發光生物。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是發光水母中最有名的一種 而這種神奇的發光蛋白已被科學家分離提取並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和其他生物學科的研究中。
  • 山東即墨:科技加持 傳統畜牧園變身生物高新園
    事實上,在青島生物高新科技產業園內,像「SPF級比格犬」一樣的高科技項目、企業比比皆是。殊不知,一年前這裡還是以傳統畜牧養殖為主的「青島畜牧科技示範園」,隨著園區整體轉型升級,16家企業中有12家向「高科技」邁進,如今「老樹開新花」,園區改名為「青島生物高新科技產業園」,讓這個全省唯一的畜牧業園區煥發新活力,真正成為高端人才、高新技術聚集的示範基地。
  • 想知道螢火蟲是怎樣發光的嗎?來看看這些會發光的生物
    其實在世界上不只是螢火蟲能發出亮光,還有許多其他神奇的生物也能發出屬於自己的亮光。就讓我們帶著未知,一起來看看這些會發光的神奇動物。螢火蟲螢火蟲別名夜光蟲、亮亮蟲等,是螢科約2000種昆蟲的統稱,它們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中國以南方和沿海地區居多。螢火蟲在身體的末端長有發光器,可以發出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