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好聽一點,叫做活到老,幹到老。說的不好聽,也是現實逼迫。
因為不幹活,誰給錢花,沒有錢怎麼養活老伴,兩個人的養老咋辦。某一天,孫子或者孫女回來,甜絲絲的叫你爺爺或者奶奶,你要對孫子孫女有所表示,最起碼也要給他(她)買一些喜歡吃的零食。你沒有錢,怎麼買,怎麼當爺爺或者奶奶呢?。
在我的老人,父親兄弟四個,最大的已是七十多歲了,最小的叔也往六十五六上數了。老大身體不好,地中不了,工也大不了。每天還要吃藥維持生命。沒有生活來源,失去了賺錢的門路,只能從吃穿上節省。現在他家三口有兩口都是吃國家低保。每天就這麼硬扛著,養老,就指望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國家發的一百多塊錢。你說,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不打工賺錢咋辦。
那天晚上,和三2叔微信語音聊天。三叔和母親同歲,過了這個年也七十歲了。在閒聊中,我問他農閒在家幹嘛呢?他說能幹啥呢,想去侄子的工地整個閒錢,嫌我年齡大不要我。
我說,前一段聽三妹說,你身體哪個部位長結石了。實在不行,就在家歇著吧。三叔說,去醫院檢查了,醫生說是膽囊結石小,眼前沒事,不過要不定期做檢查。不影響幹活。
你說,咱農村人不幹話弄啥。恁嬸子身體不好不能幹活,我再不幹活,這一家子吃喝拉撒,哪天不花錢啊!三叔說。一聲嘆息後,三叔又說,幹吧,等到幹不動哪一天再說。言語間流露出些許無奈。雖然已是70歲的老人了,依然還是家裡的頂梁柱,還是家裡主要的勞動力。他們從不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就開始指望兒女。儘管指望兒女養老天經地義,但只要爬的動,幹得動,就不會給子女添麻煩。
四叔也就是前面的最小的小叔。他因為有維修農機具的手藝,賺錢的門路多一些賺錢也相對來輕鬆一些。可是,最近幾年農村機械化發展迅速,不管是三夏麥忙季節還是秋收冬種,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收種。很多人就不再莊稼地投入太多錢了。有的甚至直接把種田的拖拉機給賣了。
所以,四叔的農機具維修,除了一年麥收秋收比較忙碌外,其他時間幾乎沒有什麼生意。四叔也算是憑藉自己的專長和手藝賺錢,和其他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出去打工賺錢相比,四叔不用跑那麼遠,在家門口就把錢賺到手了。他是農村老人中不多見的頭腦靈活有眼光的老人。但一樣在賺錢養活一家人。
去年種冬小麥時,我和一個68歲的老太太聊天。她說,老伴有一手做豆腐的手藝。天天自己做豆腐,然後出去賣。還給一些預定豆腐的飯店免費送貨。老兩口有錢,老年生活過的有滋有味。老人說,家裡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孫子今年大學畢業,即將參加工作。孫女小,現在讀小學三年級。兩個人的學費都是她和老伴出錢供應。我聽她這麼一說,驚呆了。真沒想到老人的豆腐生意這麼好,居然能供兩個孩子讀書。真是太厲害了!我說,那你兒子兒媳婦幹嘛?他們倆不管?讓倆孩子啃老(爺爺奶奶)。老人說,他倆呀,每天也在上班掙錢。他知道我們老兩口有錢,也不像我們索要,但倆孩子的上學,都是我和他爺爺出錢。好像成了約定俗成的事兒。他倆倒落個甩手掌柜的,清閒!。
同樣是60歲以上的老人。有的老人身體不好,年紀又大,又沒有技術,打工賺錢真的不容易呀。哪一天自己爬不動了,就指望而養老。有的老人,有一定的技術和手藝,足不出戶,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技藝,在家門口就把錢給賺了。哎呀,活了一家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