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蝸牛保險發布國內首份《重疾險用戶畫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數據模型,從近百萬份重疾險保單中抽樣20萬份統計計算。
報告顯示,目前女性購買重疾險更加積極,保單存量主體是80後。但趨勢表明,90後購買保險將佔比越來越高,未來將反超80後成為最大重疾險購買群體。
蝸牛保險CEO尚萌萌表示,作為專業保險經紀平臺,希望通過這份精準「畫像」,攜手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通過多維度用戶洞察,提供更優質、更多元化的保障服務,爭取讓每個家庭都沒有後顧之憂。
報告通過數據分析,對用戶群體的購險行為、保險意識和購險動因等進行研究,以探尋這用戶群體對網際網路保險消費現狀對行業發展方向的影響。
國內首份重疾險「畫像」
疫情加速用戶決策,99%用戶需重視健康告知。
「和往年相比,比較明顯的一個變化是,用戶投保重疾險的決策時間大大縮短。」尚萌萌透露,以往用戶投保重疾險之前,都會經歷比較長考慮時間,但今年用戶不太「糾結」。新冠疫情激發用戶保險意識,重疾定義修改可能使未來保障縮水,讓用戶決策時間平均縮短70天以上。
從年齡維度來看,80後仍是重疾險消費主力,佔比67.4%。值得注意的是,90後投保佔比逐年上升,2018年90後重疾險消費佔比為9.3%;2019年佔比為13.2%,2020年佔比上升至18.9%,蝸牛保險預計在三年內將趕超80後。
與此同時,80、90後用戶陸續組建家庭,以女性為主導家庭式投保特徵逐步形成。數據顯示,配置重疾險用戶中,80.1%為已婚人士,其中超過七成重疾保單由女性「操持」。家庭平均收入28.27萬元,年平均支出重疾保費11842.6元。
由於工作、家庭等壓力,用戶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報告顯示,「標體」用戶中,身體完全沒有任何亞健康症狀,即完全不需要進行健康告知,無任何異常情況僅1.1%。普遍認為」身體健康投保更容易」的兒童,由於早產、黃疸、肺炎史等原因,直接被拒保案例也超過一成。不過經過規劃師專業挑選、合理配置後,七成以上用戶能夠以「標體」承保。
中荷人壽核保專家孫毅提醒,由於保險公司考慮對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因此一些小症狀或體檢值超出常規,以及醫生表示「問題不大」的「小毛病」,都是用戶風險增加的表現,因此需要根據保險公司要求進行健康告知。如未如實告知,將容易引發理賠糾紛。
未來行業趨勢預判
展望2021年,蝸牛保險首席精算師李致煒表示,保險公司業務模式將持續升級,傳統模式與網際網路模式加速融合,重視網際網路保險2C模式,促進有效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舊重疾產品將於1月31日前全部下架,新定義重疾險病種範圍擴大,由25種變28種,細化重疾所需要達到的狀態指標,增加輕症概念,對輕症賠付減少。
李致煒認為,新定義重疾險將帶來獨立疾病線路,未來重疾險可能會往長期護理與失能收入方向發展,客戶需求更個性化,加速產品豐富。
除產品變化外,因保險合同會計制度改革,導致保險行業發展導向也發生改變,逐步從規模導向邁向利潤導向和服務導向。
2020年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新準則對保險公司收入確認和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進行調整。
李致煒分析稱,保險公司90%以上的業務都是儲蓄型業務,而不是保障型業務。在新會計制度下,儲蓄型業務收入將要被拆分,而具備利潤的保障型業務成為保費收入主要組成部分。保險公司過去僅僅通過儲蓄型業務擴大規模,未來將愈發困難。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