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農谷戰略的誕生,再到晉中國家農高區落地,農谷建設始終緊扣鄉村振興發展脈搏,刻印著深化轉型綜改、實施創新驅動的烙印。而農高區的設立,更是為立足有機旱作高端產業技術、引領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農高區的全稱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是借鑑高新區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業高新技術所創建的產業示範區。目前我國共有四個國家級農高區,分別是1997年設立的陝西楊凌農高區、2015年設立的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高區,以及2019年設立的江蘇南京國家農高區和我省晉中國家農高區。
「六個一批」工程 引領現代農業
晉中國家農高區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範區、科技產業孵化示範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提質增效、做大特優農產品、做優設施農業、做強現代農業服務業等方面進行探索示範。
太谷區委書記、山西農谷黨工委書記劉偉介紹說,「晉中國家農高區的設立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的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明確指出,山西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又提出「山西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打好特色優勢牌」,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戰略,山西農谷就是要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高舉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兩面旗幟,以農為本、以谷為核,在十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建設十大產業集群,實現谷城院的深度融合。所以,實施晉中國家農高區戰略,就要重點實施「六個一批」工程,首先是要搭建一批科創平臺,還要引進一批高端人才,聚集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建設一批農高區的標杆性項目,建成一批實驗、示範基地,還要形成一批農業改革成果。
晉中國家農高區是在農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的設立對於山西現代農業的發展,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頭雁效應?劉偉說:「首先是科技領先。有機旱作農業在全國要佔有科技的制高點,要在模式上進行創新,在生產、管理和經營體系,以及體制機制上要有所創新,在示範引領上要起到頭雁效應。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這裡要進行實驗示範,要起到引領現代農業的作用。」
引進龍頭企業 發揮輻射效應
為了吸引龍頭企業帶著好項目來這裡紮根,晉中農高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現在,已經有巨鑫、番茄小鎮、稼琪藜麥、華為、阿里巴巴等17家農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入駐,為農高區的發展注入了市場力量。
走進晉中農高區先正達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園,我們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農作物。公司以國際化視野進行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引進、示範、開發和建設。現在這裡有7000平方米的荷蘭現代化溫室、1000平方米的以色列現代化玻璃溫室、50畝可移動膜結構日光溫室,都是農高區的標杆示範項目,未來將建成5000畝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園區先後從全球引進110多個新品種,並從中篩選出適合山西種植的37個品種進行推廣種植,帶動農民實現增收。
在美國矽谷,很多新技術的誕生,都來自大公司的溢出效應。為了把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集聚起來,我們山西也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和舉措。劉偉介紹說,從國家層面,農高區的設立就是一個大的政策。我省圍繞晉中國家農高區,也積極給予政策支持。在資金投入上,正在構架18個億的科技產業基金,全力支持山西農谷的建設。在土地指標上,先後給予土地指標將近8000畝。劉偉說:「讓17個龍頭企業落戶農谷的確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多次和企業進行洽談,企業也多次來進行實地考察,最後下決心在農谷落戶。我們山西有很多優勢資源需要進行開發。比如說我們的雜糧產量佔到全國的70%,就是我們的特優資源,還有我們相當大的配套政策資源優勢。」
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種子公司先正達集團入駐農谷之後,建成了先正達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區,引進和應用了世界先進的種子、苗木生產等農業新技術。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陝晉公司總經理秦李龍表示:「入駐農谷之後,我們享受到了多項便利。招募到了一批農業科技人才;技術上與當地的農業技術團隊進行融合,形成了一套可落地、可執行的當地執行方案。」
巨鑫偉業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最早加入農谷的一家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籍福保說:「晉中農高區的建設,為巨鑫加快發展帶來了一個更大的機遇。」
隨著這些龍頭企業、領軍企業的集聚,給農高區、農谷以及周邊的農業發展帶來很大的輻射效應。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二級調研員張絢表示,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是非常強大的,產業鏈越豐富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就會越大,僅僅一家喜榮實業就帶動上下遊企業5家,帶動農民合作社8家,帶動農戶3560戶。所以說,農業農村部門一直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新型經營主體連接在一起,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築巢招才引智 激發新的理念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山西農谷自設立以來,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從政策支持、配套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發力,先後聘請中國農大張天柱教授等8位專家為特聘專家,累計引進院士7名,吸引百名人才建立山西農谷專家庫,為山西農谷注入了強大的人才力量,全面打造山西農谷人才高地。
巨鑫偉業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尚勇進是一名海歸博士,2018年成為山西農谷的一員。尚博士帶領他的團隊研究出了植物脫毒快繁技術,並將這種技術運用到草莓、馬鈴薯等山西農谷常見的農作物種植中,大大帶動了當地草莓種植業的發展。草莓產量可以增加30%,農民的收益就可以有所提高。「我是山西人,我很願意建設自己的家鄉,正好有山西農谷這個很好的平臺,巨鑫需要人、需要技術,我就加入,共同建設咱們山西農谷。」工作之餘,尚博士就住在人才公寓。為了引得進人才,留得住人才,農高區配套人才公寓130套,建設功能農業食品研究院、農業設施裝備研究中心、農業基因資源研究中心等十大創新平臺。
截至目前,山西農谷已有9家院士工作站落地,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15家,柔性引進院士12名,各類人才101名。
前不久,長期服務於陝西楊凌農高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教授,以學術院長的身份加入了山西農業大學,成為山西農谷、晉中農高區引進的領軍人才。康振生表示:「人才的集聚,會帶來新的理念,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通過學科交叉、經驗人才的培養,將提升整體的研發能力,明確農業科研的方向,將對山西農業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觀念和技術支撐。」張絢表示,隨著大量人才集聚,山西農谷必將成為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的人才中心、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
如何讓人才「引進來、留得住」,劉偉說:「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抓手,首先我們專門量身定製了人才的10條相關政策;其次,我們支持企業引進人才,給企業配套了專門的科研平臺、科技創新、高新項目的專項資金;第三,在營造環境上吸引人才,比如加強住房、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我們要讓山西農谷真正成為科技之谷、創新之谷、綠色之谷、產業之谷和富民之谷,蹚出一條山西現代農業的發展新路。」(山西日報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