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為什麼會被人視為一面道德的鏡子?

2021-01-08 騰訊網

原文作者丨[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摘編丨安也

《泰晤士:大河大城》,[英]彼得·阿克羅伊德著,任明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6月。

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泰晤士河長215英裡,可以通航的長度是191英裡,是英格蘭但不是大不列顛王國最長的河——英國境內的塞文河比它大約長5英裡。但它一定是世界上能夠擁有如此顯赫歷史的最短的河流。

它流經英格蘭9個郡的邊界,這再次證明了它既是界限又是防守要塞的地位。它將威爾特郡與格洛斯特郡分開,將格洛斯特郡與伯克郡分開,將牛津郡與白金漢郡分開;並在前行的過程中,將薩裡郡與米德塞克斯郡(或者不那麼優雅地被稱作「大倫敦地區」)、肯特郡與埃塞克斯郡分開。它在遙遠的過去守護了這些曾經屬於部落的土地,也將守護它們到可以想像的未來。

特納的《柳樹》以凱爾姆斯科特(Kelmscott)附近的泰晤士河為背景。

泰晤士河沿岸共有135座橋,特丁頓以上的河段有44道水閘。目前仍有20條左右大的支流流入泰晤士河主幹道,其餘支流如弗利特河等已經消失在地表以下。它的「流域」——從雨水及其他自然力量中獲得水源的區域——佔地約5264平方英裡。它的水源也來自數目眾多的泉水——很多位於森林裡或是靠近泰晤士河的溪流處。有一眼泉水位於牛津郡斯諾頓山脈山腳下的森林裡,人們稱其為永遠新鮮、永遠常新的「永恆之泉」。

河在特丁頓附近的平均流速——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是潮汐水流與非潮汐水流交匯的地方——經測算為每天約11.45億加侖(52.05億公升),大約每秒 2000 立方英尺(56.6 立方米);目前流速在每小時1/2 至 2 英裡之間。河水流動的主要推動力是水文學家稱作「河流谷底線」的地理因素。河並非是以一種筆直、向前的線條流動的,而是混合了內部水流及表面與河底的各種水流,以曲線或螺旋狀向前流動。超過 95% 的泰晤士河水的能量消失在河的湍流及各種摩擦之中。

泰晤士河流淌的方向因此是具有狂想性質的。人們也許會認為它應該往東流,但它拒絕任何簡單的猜想。它在亨利的上方和特丁頓那裡流向東北方,在阿賓登上方流向西面,在庫克姆那裡流向南面,在馬洛和金斯頓上方流向北面。這些都與它變化多端的曲線有關。它並不像幼發拉底河那樣迂迴曲折——據希羅多德(Herodotus)的說法,航行者曾在三天中不斷重返同一個村莊三次——但它是環形的;它的專長是「繞大圈」。這使得沿河岸的旅行者要花上兩至三倍的時間來完成沿公路的同伴所完成的同樣距離。泰晤士河教你慢慢來,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詩歌總是強調泰晤士河與人類社會的目的性與現實性的相似

河流流過語言。我們在各種可以想像得到的情形下,都談到了它的影響。它被用來表達生與死、時間與命運;它被用作持續與消解、親密與短暫、藝術與歷史以及詩歌本身的比喻。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第一次發明了「意識流」一詞,在「意識流」中,「腦海中每一種明確的意象都被浸泡在……圍繞著它自由流淌的水中」;可以說它就像河水那樣在流動。然而河也是潛意識的一個象徵,代表著深度及不可見的生命。

《阿賓頓》,特納(Turner)作於1805年。

在有關運動與變化的無止境的循環中,河也是永恆的象徵。它是為數不多的、很容易就能為人們所理解與欣賞的象徵之一。在持續不斷的思維之流中,人的思想與靈魂可以開始考慮自身所可能擁有的不朽性。

在詩人約翰·德納姆(John Denham)的作品《庫珀的小山》(Cooper’s Hill,1642)中,泰晤士河是人類生活的隱喻——剛開始時是那麼微小,接下來的旅程又是那麼自信,最終被納入海洋的命運又是那麼不可避免:

急著去向大海致敬,

就像有限的生命去會見永恆。

有關泰晤士河的詩歌總是強調它與人類社會的目的性與現實性的相似。河的個性從開始時的純潔,到後來在與商業世界的廣泛接觸中發生了變化。河在幼年時是純潔、無辜、清澈的,等它被城市緊緊囚禁起來時,它變得陰暗而汙穢,被貪婪與投機所汙染。河的這種退步也代表了人類生活與歷史的某種範式。然而河相對於它所隱喻的對象,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河總是重返源頭;河的腐敗是可以被改寫的。這就是為什麼宗教洗禮儀式被直覺性地與河流聯繫在一起。泰晤士河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救贖與更新以及從時間本身「逃離」這一希望的象徵。

羅塞特(Rossetti)的《水柳》。每一代藝術家都被泰晤士河所吸引。它是世界上被人畫得最多的河流。

當華茲華斯(Wordsworth)在低潮時觀察泰晤士河,他看到倫敦「偉大的心臟」「靜靜地躺在那裡」;在這裡他所使用的是一種與人體循環相關的想像。在這裡,河就像是人體中的血液,充盈著周圍地區的靜脈與動脈,沒有它,倫敦的生命就會終止。

沃爾特·雷利爵士(Walter Raleigh)在他位於倫敦塔的牢房附近散步時,對著泰晤士河沉思,感嘆「通過血管與動脈在人體分流的血液,也許可以被比作這些通過地球上的小溪與河流所負載的水」。他在牢房裡寫下了《世界史》(History of the World,1614)一書,受泰晤士河水流的深切影響,將其作為人類命運的範本。

泰晤士河被用作萬事萬物在時間的長河中相繼展開的一個象徵,在它身上攜帶著過去所發生的各種事件的重負。對雷利來說,時間的貨輪離開源頭以後,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令人疲倦,人類生活也變得越來越黑暗與深不可測,越來越不純潔,越來越容易受到接連不斷的事件的影響。在其所撰寫的歷史中,雷利注意到人與河流有一點有所不同,他聲稱:「對人類生活的潮汐來說,一旦開始轉變與衰退,就是永遠的衰落與退潮,永遠不能重新奔流。」

被視為道德鏡子的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也被看作是一面道德的鏡子。隨風搖擺的燈芯草和柔軟的柳樹為「何為謙卑與自製」做出了形象的說明;河兩岸卑微的野草也因其低調與從不賣弄而獲得了讚美。有哪位曾在河邊探險的人沒有更懂耐心、忍耐與警覺的價值?約翰·德納姆在一種更深遠的層面上將泰晤士河作為本土討論的對象:

哦,我能像你一樣流動嗎?

將你的水流作為我尊貴的榜樣,因為它就是我模仿的對象;

雖然深,但是清澈;

雖然溫柔,但並不沉悶;

強壯而不易怒;

圓滿,而不溢流。

這裡暗示著泰晤士河代表了一種值得追尋與追求的英格蘭的尺度、一種美學的和諧,同時德納姆似乎也在談論「英國性」本身的一些特點。泰晤士河是它所流過的這個國家的隱喻。它謙虛而溫和、平靜而豐富,有力量而不暴烈;它不是炫耀式地令人印象深刻;它廣大而不無邊;它避免極端;它蜿蜒尋找自己的路而不需要強硬的改道與幹預;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價值;它是一條講求實際的河流。

萊德考特橋(Radcot Bridge)是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公元958年有一份撒克遜人的文書提到了它的存在。今天它被歸屬為泰晤士河的一條側流。

當澳大利亞前總理羅伯特·孟席斯(Robert Menzies)前去蘭尼米德參觀時,他深受感動,給這條「不慌不忙的英格蘭個性」的「秘密之泉」以極高的評價。這種將土地與人、將地球及水的特點與居民的個性互相認同的做法,至今仍是切中要害的。在泰晤士河與其周邊的居民之間,有一種內在而親密的聯繫,即使這種聯繫並不是很容易就能被看出來。

於是在某種意義上,泰晤士河成了國家與民族的象徵,將土地與河流溫柔地擁抱在一起,為那些彼此迥異的地區提供著凝聚力與團結。它為一種共同文化的成長與擴散提供了可能。它在顯著的差異中創造了和諧。僅就這一項能力而言,在「英國性」的打造中,它就比其他民族「特色」做出了更多貢獻。

理想的英格蘭生活——茅草覆蓋的小屋、鄉村的綠野、鴨塘、籬笆攔起的田園等,都來自泰晤士河沿岸風光。泰晤士河是這些與「英國性」相關的「白日夢」的源泉。旅行者只需去過庫克姆、潘博恩(Pangbourne)、斯特雷特利(Streatley),或是泰晤士河沿岸上百個鄉村或小鎮中的任何一個,就能意識到泰晤士河在打造英國民族生活特點上所具有的長久重要性。

《鐵路、蒸汽與速度》,顯示了特納對位於美登米德的大西部鐵路橋的鮮明印象。特納生在河邊,也死在河邊,他一生描繪了泰晤士河的各個方面。泰晤士河是特納發揮想像力的一個工具,也是他靈感的源泉。

羅馬人所稱的「公共的」河流

泰晤士河一直是通衢,是前哨,也是攻擊的路線;是遊樂場,也是下水道;是水源,也是權力的來源。它是一條羅馬人所稱的「公共的」河流,但它也是個體可以獲得深沉滿足的所在。它擁有一種個體的影響力,也擁有一種歷史的影響力。約翰·凱爾(John Keilla)在《對反思地球理論的檢驗》(A Examination of the Reflections on the Theory of the Earth, 1699)中,談到河流時說:「沒有它們就不可能有偉大的城鎮,也不可能有與遙遠的內陸國家的交往,因為沒有它們就幾乎沒有可能為大量人口提供生活必需品。」泰晤士河在當地創造了文明。它塑造了倫敦。

這是為什麼它被稱作是一座體現「英國性」的博物館。它涵蓋了英格蘭民族的歷史,從格林尼治到溫莎城堡,從伊頓公學到牛津大學,從倫敦塔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從倫敦金融城到法院,從倫敦港到蘭尼米德;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偉大的聯合者。它代表著居住在河邊的、一直在努力奮鬥著的人類群體。它也代表著英國那種理想化的、和諧的田園風光,尤其是在泰晤士河上遊的那些地區。它激發了有關英格蘭的詩歌。它一路走來的豐富多彩與變化多端,完美地滿足了英國人的口味:

各種變化豐富的土壤,帶來無盡樂趣

(這裡既不太冷,也不太熱……

夏天不太短,冬天不太長)。

麥可·德雷頓(Michael Drayton)在《多福之國》(Polyolbion,1612)中,以省略號取代了泰晤士河。然而這條河仍相對來說保持著未被「寵壞」的狀態。在人類過去的 2000 年中,它並未發生巨大改變。

交易淹死者的屍體:「女孩划船,她毫不費力地劃著一對短槳;男子保持著老鷹般的警戒眼神。他的手裡沒有網、鉤或是線;他不可能是一位漁夫。」《我們共同的朋友》

在它一路行來的大部分河段,泰晤士河都保持著一種隱蔽與隔絕。沿著河邊小路行走,仍有可能走上數英裡也看不到一個人;靠近源頭的上遊和靠近入海口的河口區,是同樣的人跡罕至。它代表著一種從世界的逃離——「在靜靜的河邊,垂柳掩映」;這是為什麼它享有平靜溫和、遠離騷亂的名聲。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曾在斯泰恩斯那裡,讚美泰晤士河有一種「從其完全的孤獨中所產生的巨大魅力」。位於泰晤士河入海口的坎維島,曾被認為是「倫敦周圍最孤獨的地方」。

本文經出版方授權節選自《泰晤士:大河大城》。摘編有刪節修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作者丨[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摘編丨安也

編輯丨羅東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中為何會有一面鏡子
    海昏侯墓共出土一萬多件珍貴文物,其中還有一面精美的銘文銅鏡。這是一面什麼樣的鏡子?古人為何要在墓中放面鏡子作為隨葬品?沒發明鏡子前怎麼照面「觀容」?「仲尼說」提出「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從美學角度來看,鏡子是人類有了審美意識之後的產物,其實,鏡子的出現最早應是看清自己的需要。在鏡子沒發明前人們是如何照面「觀容」的?
  • 「沒有泰晤士河,倫敦好像就不能發生故事」:大河大城的黑暗與美好
    記者 | 實習生 黃俊儀編輯 | 黃月1「沒有人會否認泰晤士河對倫敦的至關重要性。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貿易,同時也帶來了美、骯髒、財富、悲慘與尊嚴。如果沒有泰晤士河,倫敦這座城市就不會存在。」泰晤士河既是英國的母親河,也是一部流動的城市歷史。
  • 讀城倫敦,從泰晤士河講起
    泰晤士河是英格蘭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346公裡,橫貫倫敦與沿河十多座城鎮。阿克羅伊德在《倫敦傳》中指出泰晤士河在倫敦城裡的支配地位早在羅馬人來臨之前便已深入人心。據說2000多年前羅馬人最終選定倫敦現在的位置造城,正是因為這裡的河道窄而深,既是天然的港灣,又是建立攻守之地、掌握對泰晤士河控制權的首選。這一選擇成就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泰晤士:大河大城》歷史敘述的起點。
  • 訪談︱霍宏偉:歷史是一面鏡子,鏡子是一段凝固的歷史
    這段話還被白居易引入詩作《百鍊鏡》:「太宗常以人為鏡,鑑古鑑今不鑑容。」總之,歷史是一面鏡子,鏡子是一段凝固的歷史,可照容顏變化,可鑑國家盛衰。澎湃新聞:您能否簡述一下我國的銅鏡發展史?「中國大寧」鎏金博局鏡、日光鏡澎湃新聞:前不久,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秦漢文明」展當中,只有一面銅鏡,那就是「中國大寧」鎏金博局銅鏡。在展出的300多件文物中,為什麼選擇了這面銅鏡作為展覽的「壓軸戲」?
  • 唐太宗需要魏徵這面鏡子,你也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照清自己的模樣
    但人是一種最容易被情感所迷惑的動物,一旦發生的事件跟自身有十分密切關聯的時候,很難再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甚至當有人來勸說時,牴觸的情緒也佔有主導地位,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能找到一面代表客觀的鏡子,來分析事情的真相,以省自身,就非常的重要了。
  • 人能從鏡子中辨認出自己,但絕大多數動物做不到,這是為什麼?
    人可以從鏡子中辨認出自己,簡單地說這是因為人的大腦發達,遠比其他動物更加聰明。從鏡子中辨認出自己的能力,被科學家稱為「視覺自我認知能力」,這需要對自己、自己的動作以及在鏡子中所看到的畫面進行三方整合,因而並不容易。
  •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季慕林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對時勢的推移來說,每一個人的心都是一面鏡子,我的心當然也不會例外。我自認為是一個頗為敏感的人,我這一面鏡子,雖不敢說是纖毫必顯,然確實不遲鈍。我相信,我的鏡子照出了20世紀長達九十年的真實情況,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 為什麼做壞事會使人感覺很爽?
    一組人認為存在絕對的善,另一組人認為這些都是價值的組成部分,只有相對性的可能。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只是叫「做」事,而做「壞」事是一種道德判斷,不是行為本身,而是由我們自己的道德決定的。一是只做不做,二是單獨討論,作出道德評價。道德不一定讓我們快樂,也就是說,所謂的「酷」,有時我們選擇善良和固執,是因為我們的理智相信這是正確的。
  • 《我的世界》遊戲裡面沒有鏡子,那我就教你建造一面鏡子!
    在我的世界裡有很多建築大神建造過很多超級棒的內飾,但是卡特曼發現沒有人製作鏡子,但是你們要知道卡特曼作為超級帥氣的男神,沒有鏡子可怎麼辦啊?畢竟在MC裡我是最帥的男人啊!看不到自己帥氣的臉龐,我會焦慮的!那麼卡特曼今天就想在MC裡面能不能建造一面鏡子呢?想製造鏡子就要了解MC裡面玻璃的特性,在MC的鏡子是不會反光的。只有透明狀,何為透明狀?
  • Fendou還想帶一面鏡子,七龍珠出現了
    考試相關項目顧先生希望你不要帶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東西,這是防止作弊的一種方法,雖然查有一點很麻煩,但顧老師還是遵循嚴格遵守為師的原則,認真檢查學生的每一個口袋,這時,高茜告訴顧先生他帶來了一個小鏡子。我也想帶一面鏡子如果你自動說明情況挺好,顧先生也可以省去很多查的麻煩,而且高茜還是個女孩,所以查起來很不方便,高茜先生還明智地向顧先生解釋了自己的情況,原來,這面鏡子可以讓高茜感到自信,讓她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鏡子不在違法物品清單上,所以顧先生同意了。在奮豆看到後,他很快向和古老師說出了他的要求。
  • 心理學實驗: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心的一面鏡子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 生活就好像一面鏡子只要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
    今天小編我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那麼小編我也相信這個話題我們每個人或者說在座的各位都會非常的喜歡它,而且小編我也認為,小編我的這個話題可以給大家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小編我的話題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小編我認為它有著這樣的威力或者說為什麼我們都會喜歡它呢,那麼小編我今天要講的就是,
  • 知乎是一面鏡子
    鏡子同樣是熱榜,平臺調性不同,差異明顯。以6月22日三大內容社區某一段時間的熱榜為例,微博更偏向社會輿情與娛樂圈消息,微信公號熱榜像權威媒體的聚合,而知乎的議題則相對更關注那些與個人利益攸關的問題。不少用戶在各類平臺捕捉到當日熱點後,並不滿足於簡單信息,想要獲取知識型內容通常會到知乎尋求回答,參與討論。
  • 魚缸裡放一面鏡子,它的反應令科學家振奮
    男士每天早上起床雖然不用化妝整理,但是刮鬍子是必須要完成的步驟,尤其是愛好使用手動刮鬍刀的小夥伴,我們之所以沒有刮傷自己這都是鏡子的功勞,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給動物一面鏡子,它們是否能有這種「自我意識」?你的第一想法可能是這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比較聰明的動物應該都可以做到。
  • 泰晤士河上悽美的愛情
    泰晤士河在這裡開始轉彎,從南北流向變為西東流向。於是左岸變成北岸,右岸成了南岸。一個近乎90度的大彎,方向完全不同了,現在兩岸既有古堡城苑,也有新樓廣廈,繁華異常。   船越走越慢,在倫敦橋下停住了。「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一座橋梁,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是原橋。」導遊說,「原橋讓貪心的英國貴族賣給美國人了。」橋也能賣?原來倫敦橋前身是一座木橋,後改為石橋。
  • 道義論與功利論,都是將道德視為一種對於人們的行為規範
    德性論與道義論、功利論對於道德本身的區別則在於,道義論與功利論都是將道德視為一種對於人們的行為規範,這一規範所指向的是人們行為所應當做的,而德性論對道德則有另一種不同的看法:在德性論看來,道德並不是規定人們行為的規範——在這種觀點看來,道德規則與人是相對脫離的。
  • 以「達則兼濟天下」作為判斷君子的標準,他則像一面鏡子
    鄧小平就像這樣的一面鏡子。他做到了達則兼濟天下。在他的改革開放道路影響下,社會自由化程度提高,社會活力不斷迸發,經濟發展成就卓著,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甚至還給了今天的網民罵他的自由。達則兼濟天下,用他南方談話中的語言解讀,就是「三個有利於」: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泰晤士河寬度決定倫敦位置
    提到倫敦,很少有人會忽略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上遊安靜平緩,河道不寬,而通向入海口的地方則水面浩瀚,與潮汐相互呼應,蔚為壯觀。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統治英國的時候,泰晤士河已經是重要的運輸通道。  從北岸開始發展  今日倫敦的大致位置實際上就是由泰晤士河決定的。
  • 我想買一面智能的鏡子,買不到,於是我自己做了一面智能鏡
    編者按:本文作者 Max Braun 是 Google 的一名軟體工程師,喜歡攝影,最近他自己製造一面智能鏡子去年我想把我洗漱間的普通鏡子變成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科技感十足的鏡子。但是我找了好多地方,發現沒有人賣這樣的鏡子。但是我發現平時可以輕鬆買到很多小零件。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定製產品,但是我的頭腦中有不同的想法。我訂購了一個雙向鏡、一個顯示屏、一個控制面板和很多零件。
  • 評論:「胡錦濤微博」是一面鏡子
    「胡錦濤的微博」是一面鏡子,既彰顯了總書記一貫親民愛民的作風,也對領導幹部網絡問政,自覺從網上聽民聲,解民憂作出了表率。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網強國論壇社區與國內網友交流,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線與網友交流,網民稱總書記為「我們的網友胡錦濤」。此次「胡錦濤的微博」現身網絡,「什錦飯」的熱情再度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