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靠假肢登頂珠峰的人,快70歲了

2021-01-08 中國新聞周刊

高齡和身體殘疾並沒有阻礙他登上珠峰

第五次攀登珠峰前,夏伯渝在珠峰大本營。

圖/受訪者提供

夏伯渝:戴著假肢登頂珠峰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甜

本文首發於總第855期《中國新聞周刊》

5月25日下午兩點,火箭軍總醫院的病房裡,花籃從病床前堆到了病房門口,一雙假肢就立在那堆鮮花當中。69歲的夏伯渝正盤著腿,坐在病床上,手指上還綁著紗布,那是在登頂珠峰時凍傷的手指,臉上也有幾處凍傷,貼著紗布。

從他住進醫院開始,幾乎沒有時間休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媒體記者到訪。病房裡總是鬧騰騰的,大家拋出的幾乎都是一樣的問題。被採訪者夏伯渝卻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和疲憊,他瞪大眼睛,用洪亮的聲音一遍遍講述他43年來,五次攀登珠峰,最終登頂的故事:1975年,26歲的夏伯渝跟國家登山隊的一百多名隊員一起登珠峰,因為凍傷失去了雙腳。43年後,他憑藉一雙假肢,第五次嘗試登頂珠峰,最終,成功登頂。

夏登平見證了父親第五次攀登珠峰的全過程,也見證了父親作為登山愛好者最榮耀的時刻。

在兒子夏登平看來,珠峰對於夏伯渝的意義,不同於其對於大部分登山愛好者的意義,「我覺得他不是因為喜歡登山,他心裡就那麼一座山,就是珠峰,他就那麼一個目標。可能就是因為他1975年的時候沒有爬上去,而且他的雙腳也是因此失去的。」夏登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道。對於兒子夏登平這個名字,夏伯渝和妻子其實分別寄予了不同的含義和理解。夏伯渝認為,這名字意味著登山如同在平地上行走,而夏伯渝的妻子所希望的是,登山者能平安歸來。

「今年我也沒想到我能登頂成功」

2018年5月14日,10點41分,夏伯渝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位依靠假肢登頂珠峰的人。

「其實我沒有太激動,就覺得我遲早有一天會上來,今天我上來了。」成功登頂之後,夏伯渝這樣對媒體回憶他當時的心情。已經設計好了在頂峰拍照時姿勢。「我要手指藍天拍一張,再拉著國旗拍一張。」夏伯渝回憶,當時頂峰上還有其他幾位登山者,他戴著假肢出現在大家面前時,人們爭先過來與他合影,這也打亂了他的計劃,大約十分鐘後,暴風雪來襲,開始下撤。此時,他還沒來得及拍一張單人照,這是他小小的遺憾。

由於暴風雪的關係,下撤途中,夏伯渝的眼鏡被裹上了一層冰,戴著手套不方便擦拭,他從手套裡抽出手,摳掉那層冰。短短幾秒鐘,手套裡已經充滿了冰雪,再次戴上時,手套很快凍硬,夏伯渝的手指因此被凍傷。

回到北京後,他沒能回家,第一時間住進醫院,接受治療。

「今年我也沒想到我能登頂成功,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他都不敢說,我一定能行。」登山的過程中,危險隨時可能發生。夏伯渝明白這一點,每一次邁出第一步,他都已經做好了面對「上去」和「上不去」的兩種結果。每次出發前,他都許諾家人,這是最後一次。與此同時,他會告訴妻子,他給家裡買了哪些保險,都放在哪裡。他也會提醒妻子,什麼時候該交水電費。

每次登珠峰,夏伯渝都會寫日記,有時候實在不便寫字,他就用錄音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想。接下來,他打算把這些年的登山日記結集出一本書。

夏伯渝和珠峰結緣,要追溯到43年之前。

最早的時候,他在體校踢足球,後來體校停課,他被分配到工廠當工人,「那個時候當工人可以說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可是我呢,還是喜歡搞體育。」時隔多年,夏伯渝這樣回憶。

後來,青海登山隊來他所在的廠裡選登山運動員,當時他還沒想過放棄足球,轉而去登山,那時候他對登山一無所知。珠峰對他而言只是一個遙遠的存在,8848米對他而言也只是地理課本上的一串數字,僅此而已。

考慮到有機會全面免費檢查一次身體,夏伯渝報了名,結果被選上了,「你很了不起啊,被國家隊選上了。」周圍的人都這樣對他說,夏伯渝坦言,某種程度上,是周圍人的讚美把他推到了國家登山隊。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想過徹底放棄足球。

1975年,夏伯渝跟隨國家登山隊一百多人的隊伍攀登珠峰,到了8600米時,遭遇暴風雪,大部隊在那個高度停留了幾個晚上,有隊友因為體力缺乏而墜滑喪生。加上團隊攜帶的食物和氧氣不夠,最終決定集體下撤,下撤途中有一名來自西藏的隊友丟失了睡袋。當時,因為夏伯渝比其他隊友更耐寒而有「火神爺」的外號,他沒多想,把自己的睡袋給了隊友。很快,他發現自己的鞋子脫不下來了,後來鞋子被脫下後,他看到自己腳面的皮膚已經變成了粉藍色,隨後變成紫色,最後變成黑色。那個時候他已經預料到了腳被凍傷的嚴重性,回到北京他做了截肢手術。

就這樣,26歲的年紀,第一次攀登珠峰,讓夏伯渝成為了一名殘疾人。

左圖:在公園做體能訓練的夏伯渝。圖/受訪者提供

「走路都不行,怎麼能登山呢」

通常情況下,小腿截肢應該在膝關節以下2/3處進行,這樣便於戴假肢。夏伯渝不同意這樣的手術方式,那個時候,他還掛念著足球。「我的腳可不能少,能少截就少截。」這是他當時唯一的訴求。在他的要求下,第一次截肢只切除了他壞死的雙腳。

顯然,足球夢徹底碎了。但他發現了自己對於登山的興趣。「我覺得我的體能、耐寒能力和適應性都很適合登山,在登山過程中這種刺激性、冒險性和挑戰性也很適合我當時年輕的心態。登山過程中你看那個冰裂縫那麼危險,但它又不是純粹的冒險,它有很多對生命的保護措施。」如今,69歲的夏伯渝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此外,登山時,他能強烈感受到人和大自然的親近,這也是讓他著迷的地方。

但殘忍的是,失去雙腳對於登山而言似乎也是一個不可能逾越的障礙。

1975年底,一個外國假肢專家對夏伯渝的身體情況做了全面檢查後,告訴夏伯渝,「你裝上假肢之後,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可以再登山。」當時夏伯渝身邊的人,對此觀點,基本持懷疑態度,「連走路都不行,怎麼能登山呢。」夏伯渝卻對這個專家的判斷深信不疑。

截肢手術後,夏伯渝小腿末端的骨頭裸露在外,沒有皮肉的包裹,傷口無法癒合。要想讓骨頭上長肉,只能進行刮骨治療,讓骨頭流血。由於骨頭上沒有神經,刮骨治療只能給腰部注射麻醉,每次麻醉之後,第二天他要在病床上躺一整天,此後的幾天也會全身無力。「那時候我每天都要鍛鍊,一天都不能停。」他向醫生提出不打腰麻的要求。醫生告知他將會面臨難以想像的疼痛。「當時就覺得,即便疼,那也總比動不了強吧,就幾分鐘,忍忍就過去了。後來才知道,那是真疼啊,骨頭嘎巴嘎巴響,要不是腿被綁在手術臺上,早就踢飛了。」如今,夏伯渝坐在病床上,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現在想起來,該打麻藥的時候還是得打麻藥啊。」

坐在病床上的夏伯渝,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都不在了。

兒子夏登平出生時,是父親失去雙腳的第八個年頭。他清楚地記得,那個時候,父親的小腿都還在,他不清楚父親做過幾次截肢手術,「至少有三次。」他回憶。1975年之後,夏伯渝連續多年沒再登山,但他沒停止過運動。在夏登平的記憶裡,父親的傷口總是被磨破,他經常見到父親用紗布裹著傷口。

騎自行車去上班,途中假肢掉了,摔倒在地,由於疼痛,坐在那裡起不來,警察發現後把他送回家。「沒事,歇一歇也好。」夏登平記得,父親當時就說了這句話,第二天照常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了。

右圖:5月25日,夏伯渝第五次攀登珠峰後回到北京接受治療,在病床上跟前來採訪的記者們打招呼。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登頂

夏伯渝坦言,自己也抱怨過命運的不公。最終,他接受了自己是殘疾人的事實。然而,他又面臨著新的打擊。

1993年,夏伯渝被診斷為淋巴癌。他住在六人間的病房,病房裡充斥著因疼痛發出的呻吟和絕望的哀嘆。夏伯渝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待著,他白天在醫院治療,晚上騎車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騎車來醫院。就這樣,持續了近一個月,他痊癒出院,迄今為止,癌症再未復發。

1975年被截肢和1993年被診斷為淋巴癌,那兩段他生命中最煎熬的時光,似乎在他的記憶中被剔除了。在他接受採訪時,幾乎從未主動提及自己經歷的痛苦,即便被追問,他也只是用「那是一個很漫長很漫長的過程」來簡單描述。相比他經歷的痛苦,他顯然更願意與人們分享挑戰珠峰並實現登頂帶給他的喜悅。

如今,他戴上假肢,出現在央視《挑戰不可能》的節目現場,講述自己登珠峰的故事,直到他掀起褲腳,露出假肢,人們才驚嘆地發現,「哦,他原來和我們不一樣」。那雙假肢如今已經成為了夏伯渝身體的一部分,在假肢的幫助下,他走路,騎車,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2014年,因珠峰截肢40年之後,他戴上一雙假肢,再次攀登珠峰。這是他第二次登珠峰,遭遇雪崩,在他前面開路的16個嚮導因雪崩被埋。尼泊爾政府因此取消了當年攀登珠峰的活動。2015年,夏伯渝第三次攀登珠峰,遭遇了尼泊爾百年不遇的地震,地震引起雪崩,他在大本營倖免於難。「既然活著,那我還要繼續登珠峰。」他說。2016年,他到了8750米的高度,離頂峰不到一百米的時候,暴風雪來襲,他決定下撤,這是他自認為這一生中最艱難的一個決定。「要不是為了顧全五位年輕嚮導的安危,我會不顧一切衝上去,哪怕葬身在那個高度,我也心甘情願。」夏伯渝回憶。

那一年,夏伯渝67歲了,尼泊爾政府出臺了不允許殘疾人登山的條例。他知道,這次如果不能登頂,可能永遠沒有機會登頂了。

「差一百米,也算你人生的高度了。」身邊人這樣安慰他。

「不完美,理想還沒有實現。」他笑著應和。

2017年,他穿越騰格里沙漠,走戈壁,攀巖,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第五次攀登珠峰做準備。

他為自己制定了訓練計劃。運動量逐日遞增,最後一個階段,他清晨四點鐘起床,先是力量訓練,隨後出門爬香山。期間被檢查出患有血栓,大夫告訴他,他的身體狀態不能再登珠峰。「大夫的話也不能全信。」他心想,他試圖通過訓練改善自身血液循環的狀況。第五次前往珠峰,臨出發前,他來醫院找了之前判定他不能再登山的那位醫生,做了全面檢查,醫生告訴他「你可以再去嘗試一下。」

擋在他面前的還有最後一道坎。尼泊爾政府嚴格執行不準殘疾人登山的禁令。後通過人權組織和尼泊爾政府打官司,才得以取消此禁令。夏伯渝總算有機會第五次攀登珠峰,並且成功登頂。這一年,他69歲。

相關焦點

  • 他,今年已69歲,是中國唯一一位用雙腿假肢成功登上珠峰的人
    2018年5月20日,第28個「全國助殘日」,被一位中國無腿老人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感受到他在幫助我們,夏伯渝,他是中國唯一一位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他今年已經69歲了,為了實現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生夢想,夏伯渝老人用了43年的時間,看完他的故事,感受他的堅強,相信他的力量會幫助到我們去勇敢地追求人生的夢想
  • 1975年登頂珠峰的桑珠:我們讓珠峰有了標準「身高」
    他說:「我第一次上大本營的時候,22歲。」  穿著舊衣試訓  1952年出生的桑珠,17歲入伍,在那曲比如縣(平均海拔4000米)當兵。「我在一個炮兵連裡,1974年中國登山隊來部隊招募之前,真不知道『登山』是怎麼回事。不過我是日喀則人,小時候抬眼望去都是高山。」
  • 登山與國運相連——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登頂珠峰時,在這裡架起一副金屬梯子,這就是「中國梯」。到2008進入博物館,中國梯幫助1300多名各國登山者實現了徵服珠峰的夢想。「中國梯的實際意義遠遠不是這麼幾米的梯子,而是所有甘為人梯的這些人。最初的中國梯就是血肉之梯。賀龍元帥講過,中國登山是靠舉國之力在前進。是中國人民的舉國之力幫助三位英雄徵服了珠峰,登山英雄的榮耀屬於所有中國登山人。
  • 中國珠峰登山隊登頂了!珠峰身高水準原點是青島這座小石屋,就在...
    5月21日,由於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等原因,修路(即在山體鋪設保護路繩,後續登山者可藉此攀登)隊未能按計劃打通至頂峰的攀登路線,原定5月22日登頂測量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撤回珠峰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5月24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從珠峰前進營地出發,向珠峰頂峰發起第三次衝擊。
  • 「無腿勇士」夏伯渝,五登珠峰不畏艱難,第一個靠假肢登珠峰的人
    夏伯渝的一生就是一部抗爭史,26歲進國家隊挑戰珠峰,攀登珠峰時,隊友睡袋因在下撤是丟失,把自己睡袋讓給隊友,自己在零下30度的帳篷裡挨過了一夜,結果卻是自己雙腳直接凍傷壞死,只能截肢,消沉了一段時間。後來一位德國專家告訴他,裝上義肢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還可以登山,這番話讓他走出陰霾,從此再登珠峰成為他一輩子的追求。然而他不知道的事阻礙他登珠峰不止截肢,還有癌症,腦血栓,47歲那年他查出患有淋巴癌,67歲患腦血栓,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反而讓他越戰越勇,珠峰對於他來說已經是一種信念,夏伯渝曾說:只要活下去一天,就要為登珠峰拼一天,去鬥一天。
  • 登頂珠峰後,中國品牌蓄勢再出發 明月鏡片應邀成為中國登山隊官方...
    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之巔上第一次有了中國人的足跡,也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60年後,為了結束國際上珠峰高程不統一的局面,為世界地球科學研究做出新的貢獻,中國登山隊再次啟程,並於2020年5月27日,又一次登頂世界第一高峰。這次完全由中國力量守護的登頂行動,最終將給出「世界高度」的中國新答案。
  • 業餘登山人周天敏:攀登珠峰,向夢想致敬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業餘登山人周天敏:攀登珠峰,向夢想致敬杜文杰、汪湧、嶽瑞芳來自北京的登山愛好者周天敏,不久前剛剛成功從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談起這次攀登珠峰的初衷,他說:「既是向激勵自己的登山前輩致敬,也是向心中的夢想致敬。」
  • 七旬「無腿老人」登頂珠峰令全場起立致敬 蔡琴與李清照隔空對話
    譚維維攜手七旬「無腿老人」夏伯渝演繹汪國真的《山高路遠》,激動表示:「他就是比山更高的人!」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老先生再次來到節目舞臺,一曲《牛背上的小孩•回鄉偶書》唱出自己年邁返鄉時對故土的深情;蔡琴與李清照隔空共吟《如夢令》,朱哲琴再現天籟嗓音,讓人「悠然見南山」。
  • 珠峰南坡產業鏈:啥人都能來,「賣人頭」最賺錢
    1953年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與丹增-諾爾蓋登頂珠峰01、一條產業鏈,野蠻生長了20多年喜馬拉雅資料庫統計顯示,2003年以前,中國登頂珠峰人數為40人,而2003年至今,登頂人數多達374人(數據截止到2019年10月),這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商業登山實現的。中國人開始珠峰的商業攀登,不過是最近十幾年的事。
  • 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誰事跡介紹 攀登者最後幾個人登頂
    電影《攀登者》已經上映一段時間,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票房成績也是矚目的,這部電影的原型是曾經依靠假肢攀登珠峰的夏伯渝。攀登者原型  電影《攀登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當年也是引起很大的討論。在原型故事中,原本選擇登山的一共有四個人,不過最後登上山頂的只有三個人。
  • 登頂珠峰的「勇敢者遊戲」正變得越來越致命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登山者排成的「長龍」蜿蜒在通向頂峰的狹窄山脊上,令人驚嘆想要徵服世界最高峰的人如此之多。珠峰「大堵車」(圖源:外媒)據報導,僅僅5月22日一天,一共有超過200人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由於人數太多,許多人被迫等待更長時間衝頂和下撤。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本次「大堵車」?登山者集中死亡的原因背後存在哪些漏洞?
  •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數據由中國北鬥主測...
    11點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北京時間5月27日11點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指揮部傳來消息,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詳情點擊》》驕傲!此次珠峰測高將運用多種技術,其中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
  • 珠峰新高度公布 登頂6個月如何算出珠峰身高?
    12月8日,珠峰新高度正式公布。為何登頂6個月後才公布測量結果呢?登頂成功後,技術人員要完成全部外業測量數據的整理等工作;隨後將所有數據傳輸到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數據整理分析等。本次的整個數據處理工作歷時3個月,最後經過一定審核程序,確定並公布珠峰的確切「身高」。
  • 45年後同一天成功登頂珠峰 人民網評:山高怕什麼,攀登就是了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並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45年後的今天,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世界之巔!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致敬勇攀高峰的中國人!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作為全球最高峰,對珠峰高度的重新定義,是中國人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象徵,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民就是要爭這口氣,你們一定要登上去,為國爭光。」
  • 真實再現人類登頂珠峰過程中的歷數劫難
    2015年11月3日以2D、3D、IMAX 3D和中國巨幕全制式在中國大陸上映美國災難冒險片《絕命海拔》,改編自美國作家喬恩·克拉考爾所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一書,由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真實再現了一段人類登上地球之巔的傳奇事跡。
  • 華為OptiXstar千兆智能光貓助力珠峰登頂,刷新F5G光纖千兆新高度
    文/黃海峰5月27日11時,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並獲得了「世界高度」的最新答案。央視全程對登頂和測量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並通過5G和F5G光纖網絡,將整個過程呈現在觀眾面前。2019年的電影《攀登者》,讓大家重溫了中國60年前登山的故事。
  • 揭秘5G上珠峰:5.8噸光纜靠人扛,發電機用帳篷保暖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階段,相關人員也會在珠峰峰頂進行直播和5G信號測試。這背後的通信、電力等是怎麼保障的?5G上珠峰到底有多難?  ——5.8噸光纜全部靠人扛上去  4月30日,珠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開通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理論上實現5G信號對珠峰北坡登山線路及峰頂的覆蓋。
  • 三測珠峰,順利登頂,我們是怎樣測量世界之巔的?
    原創 嗚喵王·文和 果殼今天,我們國家測量隊再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又一次測定了珠峰的高度。這是繼1975年和2005年之後我國第三次測量珠峰的高度。目前珠峰的「身高」還在演算階段,要想知道珠峰的新「身高」,我們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