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近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場海拔8000米的「勇敢者遊戲」正在變得越來越致命。
當地時間5月27日,又有一名登山者在擁擠不堪的尼泊爾珠峰南線死亡。至此,珠峰「大堵車」導致的死亡人數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蹤。據統計,僅5月23日一天就有3人喪生。
5月23日,一張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登山者排成的「長龍」蜿蜒在通向頂峰的狹窄山脊上,令人驚嘆想要徵服世界最高峰的人如此之多。
珠峰「大堵車」(圖源:外媒)
據報導,僅僅5月22日一天,一共有超過200人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由於人數太多,許多人被迫等待更長時間衝頂和下撤。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本次「大堵車」?登山者集中死亡的原因背後存在哪些漏洞?
越來越多人熱衷於攀登珠峰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徵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據報導,在秋季登山季之後,2019年攀登珠峰的人數可能會達到歷史新高,超越去年807人的紀錄。
《印度時報》稱,尼泊爾許多登山機構近年來大打「價格戰」,使得登山成本驟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嘗試登珠峰。另外,還有一些人將登頂珠峰視為一項巨大的榮耀,從而在未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貿然準備登珠峰。
登山事實上是一項需要特殊技巧、訓練和經驗的運動,尤其是在攀登高海拔山峰時。隨著登珠峰的人越來越多、死亡的人越來越多,多方呼籲尼泊爾限制許可證的發放。
普通人登上珠峰,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二是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要知道那些登山的必需裝備可都不輕,而且在高原地帶負重前行,必須要具備過硬的身體素質。如果你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且身體還可以,那你就可以進入下一步了:為登珠峰作準備。千萬不要以為這很輕鬆,這個過程需要3-4年的時間。
珠峰迎最佳天氣窗口
氧氣可控,天氣卻不行。
數據顯示,今年的天氣比往年更加惡劣。冬季K2(K2)和南迦帕爾巴特峰風雪不斷,徵服珠峰和洛子峰變得更加困難。尼泊爾的降雪也遠超往年,堪稱1975年以來之最。
珠峰大本營根據天氣資料,將衝擊頂峰的人們相對均勻地分布在了三天最佳時間窗口內,122人選擇了21日,297人選擇22日,172人選擇23日,三天內將近600人將沿著同一條道路,緩慢接近封頂。
當珠峰迎來最佳天氣窗口時,數百名獲得許可的登山者和夏爾巴人計劃從尼泊爾衝頂。然而這股熱潮卻在通往希拉蕊臺階和峰頂的途中製造了大麻煩,正如網上瘋傳的照片所示。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親歷者次仁扎西回憶「5月中旬和下旬是窗口期,其他時間去很可能就是送死。海拔8000米以上有很大的風,令人受不了。」23日早上去的時候一點風都沒有,是難得的好天氣。「那天8000米以上的溫度,最低-23C,最高-4C」。他表示,登山最重要的是天氣,擁堵是因為天氣原因,登山愛好者不是「瘋子」。
這就是為什麼登山者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3天最佳天氣窗口,選擇集中衝頂。
根據喜馬拉雅資料庫2018年顯示,從珠峰首登至2018年,總共有4833位不同的人,登頂珠穆朗瑪峰共8306次,其中共288人死亡。 圖源:新華網
體力和氧氣的支撐
據央視新聞報導,攀登珠峰超過8000米時就意味著進入了「死亡地帶」,極寒和缺氧使得人類幾乎不可能存活超過48小時。登山者扎堆湧上峰頂,勢必會發生危險。一些探險隊選擇了「錯峰出行」,並在氧氣供給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改變:以每分鐘6升的速度補充氧氣,而不是傳統的每分鐘2或4升,這有助於提升登山者的行進速度。
據了解,在1500米到3500米之間的高海拔,登山者會出現呼吸變快、加深,運動困難、疲勞、難以入睡、排尿增加等症狀;在3500米到5500米的超高海拔,會出現缺氧症、無食慾、脫水等症狀;而到了5500米到8000米的極限海拔,會出現大腦混沌、肌肉無力、更易凍傷等症狀。8000米以上已是絕命海拔,人類根本無法長時間存活,身體會迅速損傷。
「擁堵」雖然不是登山者在珠峰上喪命的唯一原因,但卻大大減緩了登山者的步伐,從而加重他們的疲勞感和耗氧量。一些遇難的登山者耗費了10到12個小時達到山頂,又要再用4到6小時返回南坳。
換句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最不宜居的地方,他們每天要耗上14至18個小時,在這麼長的時間攜帶足夠的氧氣顯然很難,因此夏爾巴人不得不降低氧氣的使用量或放棄自身的氧氣供應。
從1900年到2017年的死亡率看,在現代商業化的攀登時代,登山隊員和僱傭人員死亡率有所減少。圖源:新華網
嚮導人數短缺 登山者不聽話
以「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稱的專業夏爾巴嚮導越來越少,登山者湧入,夏爾巴嚮導資源匱乏的問題已成為潛在危險。按照近些年的常態,從大本營到峰頂,每位登山者都應配有一名夏爾巴嚮導。但由於人手短缺,「一對一」的服務供不應求,造成了大量突發事件得不到妥善處理。
另一方面,運營商迫於壓力,或許在天氣不允許的情況下,依舊「送」客戶登頂。一旦發生危險,登山者獲救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這可能會成為珠峰誘惑下的一個轉折點。
據新華社報導,已經24次登頂珠峰的凱米·瑞塔·夏爾巴認為,珠峰死亡人數攀升並不是因為人太擁擠,而是因為人太固執。」
凱米說,最近幾年,由於登山人數不斷攀升,在峰頂附近等待衝頂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排隊等待上頂和下撤的情況,等待時間過久,登山者的腳和手可能會凍傷,但這並不必然導致死亡。
「那些固執和不聽從嚮導指揮的登山者會死亡。他們只在乎爬到峰頂,而不在意其他因素。」
凱米始終認為,要確保在海拔七八千米以上的安全,登山者必須要聽從嚮導的指導和建議;而那些遇難的人,絕大部分都是自作主張、自行其是。
就擁堵導致死亡的傳言,尼泊爾旅遊局近日專門發布了一份通告,聲稱政府正在收集信息、調查死亡原因,不能把死因草率地歸咎於登山者太多。
登頂珠峰要多少錢?最少45萬
據外媒報導,在尼泊爾,一張登山許可證1.1萬美元(約合76000元人民幣)。而根據國內媒體的報導,在西藏,一家登山探險服務公司開出的報價高達45萬多元。
報導中指出,儘管有人呼籲限制發放登山許可證的數量,但登山活動還是在擁擠的峰頂附近繼續。在今年的春季登山季,尼泊爾已經發放了381張許可證,每張1.1萬美元(約合76000元人民幣),而在2018年這一數字為346人。
去年11月,有媒體報導稱,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山公司)開出的報名費用高達458848元。
據了解,這個報價涵蓋了行程所述期間的交通、住宿、餐飲、景區門票、環境保護費;珠峰登山許可註冊費;攀登中所需公共裝備、醫療器材、救援設備;攀登期間登山團隊服務費;不低於30萬元的戶外保險費。
西藏登山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春季,該協會共向142名國際登山愛好者,12名中國登上愛好者和9支登山組團商頒發了登山許可。 圖源:新華網
政府應對
西藏體育局:嚴格控制進核心區人數
相關部門對進入珠峰核心區的相關事宜早有規定。2018年12月5日,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的《公告》:普通遊客最高只能到達距離珠峰大本營下方2公裡外的海拔5150米的絨布寺。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還規定,從2018年開始,專業登山隊員和滿足條件的探險愛好者,每年進入珠峰核心區的人數應被嚴格控制在300人左右,而且僅限春季登山,別的季節是不能進入珠峰核心區的。
限制登山者的人數,達到供需平衡成為可行的辦法之一。為了防止人群失控和隨之而來的風險,我國制定了可能是所有高海拔國家或擁有著名山峰的國家中最嚴格的規定。中國探險隊登上8000米的海拔時需從西藏一側登頂珠峰;且今年只發放300份登山許可證,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尼泊爾政府:禁止單人攀珠峰
位於珠峰的南坡一側的尼泊爾,為了保證珠穆朗瑪峰的登山安全,降低登山死亡率,在去年一月就明文規定:禁止獨立攀登者攀登珠峰以及其國家境內的其他的高峰,此外,規定裡還禁止雙腿截肢的殘疾人和盲人登山者進行攀爬。外國登山者必須在一名嚮導的陪同下進行登山。
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探險家埃德蒙-希拉蕊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首次登頂珠峰。如今,60多年過去了,攀登珠峰早已不是職業探險家和專業登山者的專屬運動,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來到珠峰,圓心中的「世界最高峰之夢」。但是,越來越低的門檻也讓一些業餘登山者忽略了高風險性,葬身於此。
專業人士警告,登頂珠峰,業餘人士還是應該結合自身體能,理性對待,量力而行。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澎湃新聞、新京報、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