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陳國強
「你知道如何有效地科學防禦新冠病毒嗎?」「你知道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毒與疾病之間的關聯嗎?」「現如今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你關注嗎?」「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你了解嗎?」……5月26日晚上7時,一場針對這些問題的「小講座」在抖音直播平臺上線,這些「小講師」都是武漢為明學校小學部「新冠肺炎的警示」項目式學習小組的成員。
這是項目組學生面向社會主辦的一場公益小講座活動。據悉,當晚武漢為明學校小學部舉辦「同上一堂課 做生命衛士」的特別活動——小學部師生、家長相約「雲端」同上一堂防疫思想教育課,線上觀看人數突破三千,點讚次數34.4萬。
小講師開講 做生命衛士
今年4月,武漢為明學校小學部啟動「新冠肺炎的警示」項目式學習。學生們從「疫情關注與新冠肺炎的認識」、「疫情的傳播及防護」、「野生動物與病毒、疾病」 、「野生動物與生態環境」、「野生動物現狀及保護」這些方面進行設計、發布調查問卷,師生通過提取5000多份調查問卷數據發現人們的知識盲點。四名小講師分別從科學防疫、病毒認知、生態環境、普法宣傳不同方面進行了主題講座。直播正式開始前,小學部「新冠肺炎的警示」項目式學習課程總指揮、副校長劉光元,為大家介紹了該項目的開展情況。
「某地區有一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每名新冠病毒患者每天可以傳染一人,那麼按照這樣計算第10天將會有多少人感染?」1號小講師國五(4)班的董家輝同學,從新冠病毒人傳人呈幾何級增長這一數學知識點出發,為聽眾講解了切斷新冠病毒傳染源的重要性,並通過示範「摘口罩」和正確洗手的方法,告訴聽眾個人防疫更要關注容易忽略的細節。
此次疫情的暴發與野生動物高度相關,針對前期調查問卷中的相關內容和數據,2號小講師伯克利五(1)班的古勵同學為聽眾們區分了「2019-nCoV」與「COVID-19」各自代表的不同含義,並重點講解了野生動物攜帶的病菌與疾病之間的關聯。
面對當前自然界生態平衡被打破和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日趨嚴峻的現狀,3號小講師國五(5)班的李子樂同學發出了呼籲:「從我做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4號小講師、國五(1)的周奕涵同學和他的組員對保護野生動物相關的法律進行了研究學習,在講座中他結合《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刑法》相關條款,用具體事例告誡人們不要貪食「野味」,拒絕消費野生動物製品,不要以身試法。
每位小講師的主題講座之後還設置了「知識競答」環節,最美主播張藝如老師抽取「幸運觀眾」並贈送書籍,觀看直播的觀眾積極參與。雲端發布會之後,小學部的學生、家長、老師為小講師們的風採點讚,並發表觀後感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玩轉項目式學習 知行合一收穫大
此次「新冠肺炎的警示」項目式學習小組聚焦社會熱點,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項目整合小學科學、語文、數學學科、信息技術的重要概念和能力要求,形成跨學科綜合性學習。
學生在進行研究學習過程中,聚焦「我們都是生命的守護者」這一主題,科學老師指導學生關注新冠肺炎、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知識並設計調查問卷;數學老師指導學生提取調查問卷數據,製作統計圖;語文老師指導學生根據數據和圖表,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創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語文、英語、信息技術老師指導學生使用問卷星軟體、設計海報、製作IBOOK宣傳手冊和英文宣傳片。
項目組還邀請抗疫一線黃榮醫生為學生作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控制的專題講座,學校高中部生物老師劉務軍為學生講病毒知識。通過跨學科老師的專題培訓,導師團隊分組線上、線下指導,形成了八項成果:整體方案、文本閱讀、調查問卷、研究報告 、廣告製作、雲端講座、宣傳手冊、宣傳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