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前的這隻蜥蜴 極有可能是被小龍蝦撐死的

2020-11-23 騰訊網

生活在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什麼?魚?蟲子?

這些可能都是,但是,一個來自一億年前的蜥蜴胃部化石標本卻告訴科學家們,小龍蝦也是這種遠古蜥蜴最愛的美食之一。

為了這頓大餐,這隻蜥蜴極有可能把自己活生生撐死了。

11月19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首次在遼寧省建昌縣發現了一件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對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

矢部龍標本

矢部龍標本的胃容物

遠古蜥蜴的胃裡裝著一隻巨大螯足

胃容物是非常罕見且重要的化石記錄,是古生物學家們了解古生物的食性的直接證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說,此次研究的標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是一件有趣的還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Yabeinosaurus)標本,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矢部龍是什麼?

生活在一億年前的它,是一種早已滅絕的生物,也是我國最先開始研究的蜥蜴類化石,通過體長和骨骼形態分析,這次發現的新標本,屬於一隻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

邢立達說,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此次發現標本的胃裡,卻裝著一隻大型甲殼類動物,這在矢部龍化石中還是首次發現。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徵集到這件標本的時候是蒙板未清修狀態,胃容物是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復原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精湛的清修技藝下逐漸暴露出來。

「在這隻蜥蜴的胃裡,我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常見的魚骨,而是一隻巨大的螯足。」

邢立達說,這隻被矢部龍吃掉的大型甲殼類動物保存了背面被細小顆粒覆蓋的螯足,一段細長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觸角,所有的特徵都與螯蝦科中的桑氏古蝲蛄(Palaeocambarus licenti)相符。

矢部龍標本頭部特寫

桑氏古蝲蛄輪廓圖

這隻蜥蜴極有可能是被小龍蝦撐死的

邢立達說,我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小龍蝦」。

但是,小龍蝦並不是真的起源於國外。

邢立達說,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前,「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沈炎彬研究員曾經研究過這批標本,推測小龍蝦是由東亞起源再傳往中亞、歐洲和北美。」

通過此次發現的螯蝦碎片的長度和比例,古生物學家們推測,被捕食的這隻「小龍蝦」大約有12至13釐米。

「而這隻矢部龍從嘴到臀部的長度僅為22釐米,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對於這隻矢部龍來說,這隻巨大的小龍蝦,無疑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我們甚至不排除,矢部龍是被這隻『龐然巨物』撐死的。」

那麼,當時的捕食場景又是怎樣的呢?

邢立達說,在研究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矢部龍胃腔中缺乏甲殼碎片,所以這隻小蜥蜴很有可能是捕食了河岸上正在蛻皮的「小龍蝦」,卻被這隻明顯不符合自己胃容量的大傢伙撐死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李晟

相關焦點

  • 罕見標本新發現: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而且極可能是被撐死的
    小龍蝦是很多美食愛好者的最愛,可你能想像嗎?早在一億年前,小龍蝦就已經是遠古蜥蜴的盤中大餐了。11月19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中國遼寧省的一處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個非常罕見的胃容物化石,這對我們研究一億年前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呂新文 2019-11-19 19:01 來源:澎湃新聞 一億年前蜥蜴喜歡吃
  • 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麻小」
    「這可能是一例蜥蜴吃麻小被撐死的悲劇。」邢立達表示。  人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為「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麻小」。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前。
  • 古生物學家發現罕見胃容物標本:一億年前蜥蜴吃古代小龍蝦
    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介紹,這次發現的是一億年前一種蜥蜴矢部龍的胃容物,胃容物中有古蝲蛄。而古蝲蛄和小龍蝦有很密切的親緣關係。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歷史
  • 一億年前蜥蜴就愛吃麻小 科學家「復活」的罕見標本讓人驚訝
    一億年前蜥蜴就愛吃麻小 科學家「復活」的罕見標本讓人驚訝  Evelyn Zhang • 2019-11-19 18:21
  •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是怎麼回事?難道小龍蝦一億年前就有啦?
    原標題:一億年蜥蜴吃麻小是真的嗎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是什麼情況  據報導,11月19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聲稱矢部龍來源於世界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至今已有有一億年歷史時間,也是該生物群被取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性遍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質構造中。  往日的矢部龍化石曾紀錄過含有魚類遺骸的胃容物,而大中型甲殼類動物則是初次看到。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徵集到這件標本的過程中是蒙板未清修狀態,胃容物是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補原試驗室的技術人員高超的清修手藝下慢慢曝露出去。
  • 一億年前的蜥蜴也愛吃「小龍蝦」?來看看古生物學家怎麼說
    專家稱,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吃「小龍蝦」的化石記錄,這件標本對我們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著重要意義。胃容物是非常罕見且重要的化石記錄,是我們了解古生物食性的直接證據。此次研究的標本發現於我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是一件有趣的含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標本,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科學家發現罕見的胃容物標本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科學家發現罕見的胃容物標本 2019-11-21 18:04:52 來源:中國日報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遼寧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標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
  •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
    圖表 2矢部龍標本的胃容物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歷史,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桑氏古蝲蛄形如餐桌上常見的小龍蝦,與其有密切的親緣關係。「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吃『麻小』的紀錄」,邢立達說。研究者根據發現的螯蝦碎片的長度和比例,推算被捕食的古蝲蛄大約有12至13釐米,認為這對於這隻矢部龍來說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是什麼情況?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圖表1 本次研究者發現的矢部龍標本一億年蜥蜴吃麻小上熱搜榜了,那麼一億年蜥蜴吃麻小是什麼情況?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遼寧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標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
  •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歷史,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此次研究標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
  •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 最古老的動物吃「麻小」紀錄
    一億年前的蜥蜴喜歡吃「麻小」 最古老的動物吃「麻小」紀錄 2019-11-19 14:57: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遼寧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標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
  • 科學家發現胃容物標本揭神奇食譜,網友:一億年前蜥蜴吃麻小?
    矢部龍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矢部龍經常與狼鰭魚、滿洲龜及多種昆蟲化石共同被發現。其化石最初由日本學者發現並命名,模式標本在抗日戰爭時期丟失,包含三個種:強壯矢部龍、楊氏矢部龍和二尖矢部龍。通過體長和骨骼形態分析,新標本應歸入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其鼻臀長為22釐米。
  •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提到小龍蝦,吃貨們肯定都已經開始流口水啦!無論是麻辣的,十三香的,還是蒜蓉的,只要端上一盆小龍蝦,我分分鐘就能把它們消滅乾淨!喜歡吃小龍蝦可不只有我們智人,最近古生物學家發現的一具化石表明,距今1.2億年前的蜥蜴就已經在吃小龍蝦啦!
  • 一億年前蜥蜴骨折!古生學家揭示白堊紀蜥蜴的艱辛生活
    這對我們理解熱河生物群中的較大型蜥蜴的行為學有重要意義,亦增加了脊椎動物的古病理學實例,並有助於重建熱河生物群的生態系統。 綜合所有異常特點,表明該蜥蜴是在死亡前不久經歷了骨折並癒合的過程。
  • 一生之敵,連中國古蜥蜴也愛吃麻小,小龍蝦:就不該踏進這片土地
    就比如小龍蝦就是這麼一個被中國吃貨攻克的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原名克氏原螯蝦,是一種形似蝦而甲殼堅硬的原螯蝦屬動物。這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墨西哥灣的一個物種,但是卻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廣泛遍布在全球多個地區。目前歐洲的比利時,貝里斯,法國,喬治亞,德國,英國,葡萄牙,義大利,英國,亞洲的日本,菲律賓等地都擁有這個物種存在,而我們中國也是其中一個受災國。
  • 一億年後人類還存在嗎?會不會毀滅?專家:或許只有這4種結局
    眾所周知,儘管我們人類誕生的時間十分短暫,但沒人會否認,人類在地球的46億年歷史中,是最特別的那一個,而這就是因為人類擁有智慧。不過人類的發展,卻也導致了地球環境的破壞,不少人都猜測,一億年後人類還存在嗎?會不會毀滅呢?
  • 一隻屎量佔身體80%的蜥蜴,生物學家:念其可憐,施行安樂死
    佛羅裡達的生物學家發現一隻大腹便便的蜥蜴,本以為這隻蜥蜴可能是懷孕了,但生物學家克勞奇發現這隻蜥蜴的故事並沒有那麼簡單,腹內幾乎就像裝了個小雞蛋的並不是蜥蜴蛋,而是它吃下的食物無法排洩形成的屎,而現在這隻蜥蜴的屎量足以讓它有生命危險!
  • 印度男子吃飯吃出死蜥蜴,關鍵有一半屍體不知去哪兒了
    在食物裡面吃出蒼蠅、小蟲子想必大家都會覺得很噁心吧,但是如果吃著吃著飯卻發現裡面有死蜥蜴,而且更恐怖的是有一部分蜥蜴屍體還不知道去了哪裡,極有可能是已經吞下去了,不知各位作何感想?印度有一名男子最近就碰上了這樣一件倒黴事。
  • 變異的小龍蝦被發現,它僅花了25年,便繁殖出幾百萬隻小龍蝦
    小龍蝦的適應性很強,無論是30℃還是零下10℃的環境,不管是在池塘,河流還是水溝它都可以生存下去。而且它們是雜食動物,不管是死的魚還是其他的水中生物,還是水底植物,甚至是河底的泥,它們都來之不拒。所以它們的生存能力十分強,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它們都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