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地攤經濟」火上澆油。其原因是政府正式宣布允許大眾通過擺地攤獲取財源。多年前,擺地攤是城管的清理對象,現在突然可以光明正大地擺地攤了,小本經營,錢也能迅速回籠,自然讓不少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動。
但據我觀察,關於可以擺地攤賺錢的事情,有些人真的只是湊熱鬧,笑著過去,因為覺得擺地攤不上檔次,賺錢少,根本不會手拉手擺地攤。對於這一點,我只能說目光過於狹窄,不如下面這位孩子:
昨日,我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初二男生楊博超的舊聞,他利用假期,僅擺了8天地攤,就輕鬆賺了近2萬元。你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每天被家長催促「學為重物」的時候,假期裡就可以上各種補習班,或者呆在家裡吃喝玩樂,玩遊戲。但是,小年紀卻擺地攤賺錢,未免有些太「不稱職」。但就是這樣一個「白手起家」的孩子,幾天的時間掙的錢,比一般的辦公室職員還要多,這太出人意料了。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給孩子隨意的限制,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多樣化的生活。
第一個男孩擺地攤8天賺2萬元的事件,足以讓我們思考。過去我們常用大人思維來要求孩子,什麼年齡該做什麼,不上學怎麼玩,上學的時候好好學習,其他的就不用管了。但楊博超用實際行動證明,孩子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父母不應隨意限制孩子,應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生活,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掌握技能,發揮自己的潛力。
兒童可以經歷更多的生活,成長得更快。
或許父母給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去擺地攤或參加社會活動,並不能明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比不上楊博超在短時間內賺到數萬的錢。然而,孩子通過感受到真正的生活,他就會更懂得生活的艱辛,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有更大的決心要好好學習。
父母應該相信生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經歷了人生磨練的孩子更加獨立,遇到問題時也更加冷靜,積極地去解決。或許,孩子在這一過程中,會過早地承受失敗,飽受痛苦,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經過幾次嘗試之後,變化必然是天翻地覆的,父母千萬不能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