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擺地攤賺了多少錢?」
「手機殼4個,利潤20元,雨傘3把,利潤30元,合計50元「
」然後兩個人晚上去吃了一頓飯,花了85元,最後虧了35元」
地攤經濟的熱度持續不減,別看大家只是嘴上說說,很多人年輕人都行動起來了,由於開發後會出現很多衛生交通等問題,人民網也開始呼籲,地攤經濟,可以升溫但是別「發燒」。
現在很多人「發燒了」,抱著真能每天賺1000塊的信心開啟擺地攤之路,但大部分上班族年輕人的最後收益,真是慘不忍睹,虧損是常態,幾百塊錢還能承受,就當做參加一次付費講座了。
不過這結局也是在意料之中,從個人商業模式來理智分析,其實早已看出端倪了。
我們可以理性的來探討分析下。
1,成本結構決定你的收入
擺地攤跟網絡做自媒體類收入不同,不屬於虛擬類的,邊際成本很高,不像你寫一篇文章,就靠腦力和時間,不需要進貨之類,也能產生金錢收入。
但擺地攤是屬於賺差價的行為,很傳統的一種個人商業模式。
你想賺1000塊錢,按照50%利潤,銷售額你要達到2000元,但你進貨成本就要1000塊了,這對於普通年輕上班族來說,也是一個大的成本。
當然我們拋開那些毛利都超過200%的產品,有些成本比較模糊,比如吃的還有那種街邊遊戲類。
但對於年輕人擺地攤,沒有什麼做吃的手藝,只能進貨一些少量成本的小東西賣了。
這就是用100萬本錢去賺10萬容易,還是你從0元本錢開始賺10萬容易呢?
答案顯而易見了。
2,你的核心產品容易被複製
在個人商業模式中,有個叫「核心資源」,也就是你是誰,你有什麼?
寫自媒體的有才華,頭腦有知識庫,這些可能都是別人無法複製的能力,也有一些品牌,他們是有自己的版權產品,核心競爭力。
但是擺地攤這種,你的核心產品很容易被複製,我前幾天寫過一篇,擺地攤雖然賺錢,但是留給普通人的機會不多了,有個評論說出了背後真相。
有個網友說,自己的姐夫確實認為擺地攤很賺錢,前幾天每天也能賺好幾百,但是有一天晚上出攤的時候發現。
「周圍又多了2家,跟他賣一樣的產品的攤位了。」
你看吧,這就是所謂的惡性競爭,你的產品哪裡進貨,別人看你好賣,也去進貨。
所謂選品選的好,生意少不了,大家都是選爆款產品去賣的。
這也是為什麼擺地攤也符合殘酷的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人賺錢。
而這些20%的人可能是全職專業擺地攤謀生的人,又或者是後來進來搶市場的那些品牌大玩家。
3,你的宣傳地方被地點限制了
個人商業模式中,有個叫做渠道通路的,就是你想賺錢,你要從哪些地方宣傳自己呢?
網絡很方便,你開個自媒體帳號或者短視頻等,全國各地人都能找到你,買你的東西。
但是擺地攤,壓根就不需要什麼個人品牌,有些擺地攤謀生的人,他們每天都出攤,在固定的地點,長期給人形成一個記憶。
就像我們老家,有時候父母叫我們買東西,就說你去巷子口哪個地攤位那邊可以買到。因為那個地攤位長期以來,就相當於一家固定的小店面了。
但很多年輕人都是下班做兼職,今天這個位置好,明天可能就被人佔了,當然接下來會不會出現地攤有固定位的租金,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有的話,對於兼職的年輕人來說,成本又增加了,賺不到錢的概率又變大了。
現在大多數人湧入擺地攤,人流就那麼多,你的宣傳渠道就僅限於周圍5平米內了,而且人流量也不是固定的,你無法形成一個宣傳自己的窗口。
所以如果是上班族的年輕人,要真想擺地攤的話,還是要規劃好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不單單只是擺地攤這個副業。
地攤經濟本來就是扶持那些靠擺地攤謀生,又或者給那些沒有生意的小店家一個新的賣貨渠道而已。
如果我們盲目加入進去,你體驗生活還好,萬一真的抱著月入十萬的夢想,那每個人都這樣想,結局會是什麼樣的呢?
自然是讓那些訂貨的工廠把庫存都消掉了,他們躲過了疫情的傷害,還賺了一波,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年輕人擺地攤反而有虧損風險,不管是時間,精力,面子,還是金錢成本。
所以聽完這些分析,你還想加入地攤經濟的跟風中,還是好好上班呢?
—— END
對於地攤經濟這個話題,我的另一篇熱門文章《擺地攤致富,但留給普通人賺錢的時間不多了!》也有詳細的分析,可關注我的百家號主頁查看。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新號,一位新自由職業研究員,專注為你探索網際網路給普通人的新商機。我們一起學習,逆襲!
寫在最後:《個人商業模式》是每個上班族都必須要學會一個自我商業分析的全新課程。如果你想發展副業,有一技之長可以利用興趣愛好規劃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賺錢,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也可以通過這個來找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告別收入單一。
已有數十萬人從這模式得到啟發並有效實踐,推薦給此刻需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