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孔子孔老師一生耕耘不輟,誨人不倦,有子弟三千,孔門七十二賢。又有四聖四賢,孔門十哲之說。孔老師那麼多優秀的弟子,最最可愛的弟子是誰呢?我認為既不是縱橫捭闔的子貢,也不是敏而好學的顏回,而是子路,敢於擔當的子路。
子路的一生和他的老師孔子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像顏回那樣至高至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而且常常受到孔老師的批評,但是卻充滿了個性,有血有肉,是那麼的真實可愛。
子路年輕的時候家裡很貧窮,平常吃的是粗劣的飯菜。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上。為了供養父母,子路常常到一百裡外的山裡去砍柴,然後把柴賣了,買米給父母吃,自己卻以野菜充飢。左鄰右舍都稱讚他的孝心。
司馬遷說子路生性質樸,喜好勇猛武力,心地剛強直率。聽說魯國有個孔子很有學問,於是前去求教。子路第一次見孔子的時候,那個打扮很是可笑:頭上戴著像公雞雞冠一樣的帽子,身上佩戴的是公豬的牙齒,而且曾經冒犯和欺凌過孔子。孔子對子路設禮施教,逐漸誘導子路。讓子路明白人的力量不在於體力,而在於腦子,人的可貴不在於勇猛,而在於理智,於是子路終於被孔子折服,後來改穿儒服,送上拜師的禮物,要求做孔子的學生。孔子就是這樣把子路收下來的。
改穿儒服是子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與孔老師倡導的儒家學說休戚與共,陪伴著他的孔老師求學,入仕和顛沛流離。時時刻刻在保護孔子,時時刻刻在宣揚孔子學說,任勞任怨,九死不悔。
《論語》一書貫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記載了他和眾弟子們許多言行和故事,而全書中提到次數最多的學生就是子路。按孔老師的說法,子路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剛,但是就有一個缺點不大好學,所以他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就告訴他:君子最崇尚的是義。君子如果喜歡鬥勇而不崇尚義就會作亂,小人好勇而不崇尚義就會去行盜。孔子一直喜歡表揚顏回:「有能任用我的,把治國的大道推行於世;不能任用我時,就將這些大道藏之於身。只有我與顏回能做到這樣啊!」其他的弟子早已經習慣了孔老師這樣的講話方式,只有子路會馬上站出來反駁:「老師哪一天要是帶領三軍去打仗,誰能幫襯您老人家呀?」每每讀到這段話,總是感覺子路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在老師面前爭寵。孔子也知道子路這是在討表揚,因為除了他,沒有人能夠有如此勇力去保護孔老師。但孔子深深地懂得,勇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所以,他一定要打壓這個學生的直率果敢:「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不用船不用橋就敢渡黃河的人,我都不知道他是怎麼死的!」
孔老師的教育很明顯收到了效果。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子路一路相隨,有一次他在野外迷了路,落在後面,遇上一個老人,用拐杖扛著除草器具。子路問他道:「您看見我的老師嗎?」老人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你的老師?」說著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鋤地。要是在之前,子路遇到這樣的怠慢,早就拔劍而起了,可是出乎意料,子路拱著手站在那裡,畢恭畢敬地等待老者。老者見子路謙恭好禮,便留下他在家中吃飯。這個世界上用暴力或意氣從來都不能解決問題,而禮義則能。孔子一路教誨,終於把子路變成了謙謙君子,這就是儒家學說給一個人帶來的改觀。
孔子週遊到衛國,為了求得仕進,應邀去拜見衛國君夫人南子。南子在春秋時期是一個聲名非常不檢點的女人。孔子回來,本來就有點心虛,別人都裝作沒看見,只有子路臉拉的老長。急的孔子沒有了一點聖人的矜持,對天發誓,如果有什麼不軌,天厭之天厭之!從這件事情也不難看出,子路是一個非常講原則的人,他的堅持甚至超過了老師孔子。君子可以窮困潦倒,可以不被任用,但絕對不能丟棄原則。
這種執拗的個性正是子路的光芒所在,也是他致命的弱點。又一次幾個學生站在孔老師身邊,閔子騫正直而恭順,子路剛強而直率,冉有子路溫和而快樂。孔子看著看著他們,粲然一笑。突然又轉憂為喜:長長地嘆息道:「像子路這樣剛強,恐怕不得好死啊!」
孔老師的預言真的成真了。公元前481年,弟子顏回去世,這極大地打擊了孔子。也就在當年,子路得罪了魯國的權臣季康子,在魯國不願意呆了,準備去衛國做官。臨行前,眼看著比自己小21歲的顏回師弟去世,以及老師的無比悲痛,他也疑神疑鬼,向老師辭行。這個亢強一生的人,大約在此時也有了遲暮之感,原來的他天不怕地不怕,現在他的內心裡有太沉重的死亡的陰影,所以問問孔老師鬼神與生死。孔子又一次責備他:活著的問題還沒有想明白,談什麼死亡?這種斥責,實際上也是一種安慰。子路默默地離開,孔子看著愛徒的身影,心中一片蒼涼。
子路去衛國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公元前480年,衛國爆發了國君衛出公與其父蒯聵爭奪君位的內亂。子路「食人之祿,不避其難」,勇敢與叛軍交戰。子路雖然英勇,但此時已是63歲高齡,逐漸力不從心。戰鬥中子路的帽纓被人砍斷,帽子掉在地上,他說:「君子即使死去,冠帽也要戴在頭上!」於是放下寶劍來結纓帶,對方趁機刺死了他。可能因為子路勇猛的名氣太大,對方還怕子路會再次站起來,於是揮劍亂砍,把子路的遺體砍為肉醬,一代英豪就這樣慘烈死去。
子路是跟隨孔子時間最長的學生,四十多年,忠心耿耿。既是學生又是保鏢,孔子歸國第二年,獨子孔鯉不幸離世。後來,他最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又先他而去,子路就是他唯一想要託付百年的人啊!孔老師老了,再也沒有年輕時的奮進,只想與弟子們為伴,度過餘年,可是,當年跟在他身邊周遊列國的學生們一個一個的都離去了。門人前來報喪的時候,孔子正在吃飯,孔老師一生愛吃肉,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惜人老了,嚼不動肉,只能吃肉醬,弟子們描述子路的慘狀:「慘啊,被剁成了肉醬!」「肉醬……」孔子喃喃地說。趕緊揮揮手,讓人把肉醬倒掉,從此再也不吃肉!
又過了一年,孔子也因病去世,從此與他的可愛的弟子,長逝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