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長壽的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也比過去發生了質的飛躍,人的平均壽命也從古時候的三、四十歲提高到了如今的七十幾歲,但有許多人卻能夠遠遠超過平均值,活到了很大的年紀。就拿我國來說,長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沿海城市比如南通、海南等地,這些地區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非常多,而放眼全世界,活到百歲也不是什麼罕見事。根據資料記錄,目前經過證實的人類史上最長壽的是一位名叫珍妮的女性,她活到了122歲。那麼,人究竟活到多大歲數算長壽呢?
人類壽命的上限超過你的想像
其實,人類壽命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早在1825年,一個名叫班傑明的科學家就通過哺乳動物生長特性的觀察,發現了生物種群生長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而得出了生物消亡規律的模型,根據模型計算,人類死亡的概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倍增加,他認為人類壽命的極限應該在124歲左右。
而另一位英國學者的研究則從另一角度出發,他得出了生命的長度和生命性成熟的時間有關,人類壽命應該是發育成熟所用時間的5-7倍,並因此推算出人類壽命的極限應該在100-175歲的範圍。在綜合了前兩種方法之後,又一理論橫空出世,這時也目前最為人所接受的海弗裡克上限理論,它結合人體細胞分裂的規律,得出了人類壽命的上限應該是120歲左右。
人類壽命上限是120歲,那麼活到75歲算是達到平均壽命了嗎?
雖然科學家通過推算得出了120歲這個令人驚訝數字,但畢竟它是一種最為理想化的結果,並沒有實際參考意義,事實上,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衰老是不可抗拒的過程,人年紀大了後,生命力會大不如從前,患病的風險也增加很多,這些問題都限制了人類壽命的實際水平。
根據數據顯示,當今社會,男性平均壽命為75歲,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8歲,年紀超過80歲的人就可以稱為老壽星了。但是,就如前面所說的,人年齡越大,身體各方面能力都發生了大幅下滑,小毛病和大問題相繼發生,再加上各種其他的複雜因素,並不是年紀越大、越長壽,才是最賺的,長壽和生活質量、幸福指數並沒有直接關係。因此,活到75歲這個平均水平,並不要覺得有點虧,一生無病無災,家庭幸福,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要想保持健康的體魄,提高生存質量,建議養成這些好習慣
首先,吃飯不要挑食。腸胃好,身體才健康,平時吃東西不要挑三揀四,粗糧、蔬菜這些不太好吃的食物就不愛吃,一定要吃精緻可口的食物,其實,吃飯講究的確是好事,但太講究了,對食物太過挑剔,就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均衡的問題。不要挑食,各種食物都吃一些,尤其是雞蛋、牛奶、豆製品和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要多吃。
另外,心態要樂觀。要想活得長,又過得開心,心態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良情緒會造成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凡事想得開,疾病就少來打擾。
我們不僅要延長生命的長度,更要提高生命的質量,珍惜生命,認真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