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節,我們來談一談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篇課文《鹿角和鹿腿》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

關於作家和作品的相關問題
這篇寓言選自於《伊索寓言》。伊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傳說他原本為奴隸,後來獲得自由,遊歷希臘各地,講述寓言故事,給人以警示和教訓,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成為世界四大寓言家。後來因諷刺權貴被殺。《伊索寓言》作為世界文學大花園中的奇葩,一直陪伴很多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裡面的故事形式各異,主題也不盡相同,比如大伙兒耳熟能詳的《農夫與蛇》、《銜肉的狗》、《狼和小羊》、《燕子和蟒蛇》等等。
文中涉及到的多音字辨析
「稱」有兩個讀音,其一是「chèn」,有「順著」的意思,比如「勻稱、稱心如意」等,其二是「chēng」,常用於「稱呼、稱讚、名稱」等用法。「禁」有兩個讀音,其一是「jīn」,有「控制」的含義,比如「情不自禁、禁不住」等,其二是「jìn」,有「不允許」的含義,比如「精緻、嚴禁」等。「撒」有兩個讀音,其一是「sā」,比較常用於口語,比如「撒手、撒開」等,其二是「sǎ」,用於書面語的比較多,比如「播撒、撒種」等。「掙」有兩個讀音,其一是「zhèng」,用力可能更猛一些,比如「掙脫」,其二是「zhēng」,有「糾纏」的感覺,比如「掙扎」。

文章整體結構
這篇課文一共有七個自然段,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文章的第1段~第4段,主要講的是一隻鹿在自我欣賞的時候,對自己的角和腿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欣賞自己的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的腿太細。第二部分是從文章的第5段~第6段,講述了鹿獅口逃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難看的鹿腿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美麗的鹿角差點讓自己送了命。第三部分就是文章的最後一段,是鹿逃生後所發出的感慨,對自己的角和腿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課文重點問題分析
1、課文第二段鹿發現自己的影子後相關表現說明了什麼問題?
答:「忽然」說明了鹿以前對自己的相貌是不知道的;而後面的問句則寫出了鹿發現自己美麗模樣之後的喜悅和驚訝。
2、課文第4段中「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是什麼描寫?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這些是對鹿動作、神態的描寫。這種寫法十分生動,而且還富有很強的畫面感,讓讀者讓閱讀文字時,也能感受到鹿此時的心情和心理狀態。
3、如果將第5段中的「逼近」換成「靠近」可以嗎?請說明理由。
答:不可以。「逼近」有一種危險即將來臨的緊迫感,寫出了當時緊張的氛圍,換成「靠近」,則是簡單的距離縮短,就不能體現原來的那種感覺了。
4、能不能將第7段中的「嘆了口氣」去掉?為什麼。
答:不能。「嘆了口氣」說明了鹿逃亡的緊張和辛苦,另外,也能表現鹿對於自己先前行為的一種慚愧,所以看起來是一句可有可無的表述,但實際上卻可以將寓言的啟示更好地傳達出來。

寓言的啟示和相關名言
顯然,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不能只憑事物的外表去判斷它的好壞和優劣,這是不準確的,是片面的。這讓我想到了孔夫子的一句表達,大致意思就是因為用語言來判斷一個人,我看錯了宰予(傳聞宰予能說會道,但是後來無德無能,還十分懶惰);用外貌來判斷一個人,我看錯了子羽(傳聞子羽長得很醜,所以孔子並不喜歡他,但是他後來卻又三百弟子,並於諸侯間揚名)。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這就是小編認為的這篇文章中的所有重要的考點,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和幫助,期末將至,好好加油哈~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荷花》中的語文考點
小學三年級下冊二~五單元的易錯題,你都會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