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氣層溫度高達1000多度,科學家卻說人類在這裡會被凍死?

2020-12-07 檸檬酸姑娘

為什麼大氣層溫度高達1000多度,科學家卻說人類在這裡會被凍死?

我們都知道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而且氧氣也會越來越稀薄,但是在高度達到了80千米後,大氣層中存在一個熱層。在這個熱層中,高度越往上升溫度就會越高,最高的地方,甚至能達到120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溫度對人體來說是致命的,但是科學家說如果人類暴露在這個熱層裡不是熱死而是會凍死,這是怎麼回事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這個熱層中,溫度有大幅度變化的主要是在300到500千米這部分。在這裡氧原子會充分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出於高度電離狀態,成為熱層的主要熱源,溫度能夠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電離層也在熱層中,極光就是在熱層裡發生的,這樣的高溫對於人類來說是致命的。不過科學家表示就算將人類放到這裡,人也不少熱死的,而是凍死的,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溫度和熱量是兩回事。

同樣溫度的開水,大量的開水會燙傷皮膚,就算一滴也能起水泡,但是當少到只有針尖大小的開水接觸到的時候你就不會感覺到了。在大氣層裡,空氣非常的稀薄,所以熱量就會非常低,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熱層裡越高的地方溫度越高,但是沒有空氣,人體能夠接受到的熱量幾近於無,反而人體的熱量還會往外散失更多,只會越來越冷,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人會被凍死。

我們人體不管何時都在向外散發熱量,但是如果我們從空氣中接受的熱量比散失的高,那我們就會覺得熱,不過人體卻依然會向外散發熱量。只是因為接受到的熱量更多無法感知到,冬天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了。這也就是我們到高原高山上去的時候,明明應該裡太陽更近了,但是卻因為空氣稀薄,變得更冷了的原因。

網友們看到後,有人說,因為任何物體高於絕對零度都會散發熱量,只是熱量的多少而已,人類不一定能夠感知到,不是人類能感知到才叫熱量、溫度。有人說,溫度其實就是分子運動強度,熱層裡的這些分子運動夠激烈,但是數量跟不上還是白費勁,就是把自己燒沒了,都影響不了多大範圍。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450℃的金星沒了溫室效應會有多少度?適合人類生存嗎?
    金星金星為什麼會這麼熱?問題就出在金星的大氣層上。我們能在冬季吃到新鮮的蔬菜是因為溫室大棚的作用。目前,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是445PPM(PPM百萬分比濃度)。就是這些微量的二氧化碳讓地球的溫度上升了38℃,常年平均溫度保持在15℃左右。如果地球沒有溫室效應的話,地表溫度會下降到零下23℃。
  • 地核溫度高達6000℃,如果它突然冷卻,地球會發生怎樣變化?
    整個內核都是由鐵和鎳所組成,地球的外殼則是一片融化的金屬海洋,要抵達外核,那你得在地表上,挖出一條大約5950公裡長的隧道,但想來絕非易事,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核心溫度高達61000度,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要高。另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外盒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三倍,這表示你的體重將增加三倍。
  • 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大小適中且有大氣層條件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潛在適合人類居住的太陽系外行星,它與地球很類似,並繞行著類似於我們太陽一樣的恆星運行。這個行星被稱為KOI-456.04,目前還在被檢驗是否列為行星身份。這個有前途的行星是在附近太陽系被發現,據說是迄今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 人類暴露在太空中,會怎麼死?科學家告訴你:反正不會凍死
    這些雖然都是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場景,但是也有一定科學依據,但是要放在現實條件下的話,其實也不科學的,因為人體的構造可比氣球緊密多了,自然不會像氣球那樣爆裂然後被炸得血肉橫飛。那麼問題來了,人體要是真的赤裸裸的暴露在太空環境之下,會是怎樣一種死法呢?在1971年的時候,蘇聯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太空人太空殞命的案例。當時這些太空人乘坐的飛船是聯盟11號。
  • 為什麼有的人在凍死前會脫光自己的衣服?看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但是科學上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有一些人在極度低溫之下,會發生脫光衣服的現象,這看起來非常不合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959年,前蘇聯有一隊十人的登山滑雪隊因為意外被滯留在了奧託爾滕山上,當人們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全數被凍死了。其中有兩具屍體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別的屍體都是緊緊抱住身體蜷縮起來的樣子,只有這兩具屍體脫光了全身的衣服,肢體呈放鬆的狀態死去。
  • 吹風機工作溫度高達100多度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吹風機工作溫度高達100多度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時間:2015-11-07 16:30:28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王凱康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平時生活中,不少女士洗完頭髮都會用吹風機吹一吹,讓頭髮幹得快一些。
  • 為什麼生物會被凍死,但是瞬間冰封卻安然無恙
    如今的科技進步的很快,但是依然有很多東西我們目前還是理解不了,或者是解決不了,大家應該都知道,生物如果暴露在嚴寒之下,會很快凍死,但是為什麼很多生物被瞬間冰封之後卻還能再度復甦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凍死和瞬間冰封的區別,如果一個生物被暴露在嚴寒之下,它會很快凍死,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無法忍受嚴寒,細胞會不斷消耗熱量,所以很多人在快凍死之前感覺很熱,但是事實上熱量在不斷消失,身體供能不足,無法完成代謝,血液也開始凝固,而且細胞會因為外冷內熱的關係開始大面積的破裂和壞死,最終導致生物死亡
  • 1816「無夏之年」,北半球六月飛霜,歐洲20萬人被凍死
    從15世紀初開始到20世紀初這段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比較難熬的一個階段。全球範圍持續性的氣候寒冷、乾旱,使得耕地變少、農作物歉收,饑荒、戰爭和各種瘟疫、流行病像夢魘一樣困擾著人類,數億人為之喪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小冰期」,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 人類為何不再考慮移民金星?真相讓人絕望
    說起來呢,大家以前一直以為,金星是一個未來宜居的行星,因為金星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存在,但經過後來的多次探測,科學家們才發現,這金星對人類來說,絕對是地獄般的存在。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馬上為你揭曉懸念:雖然金星大小與地球相似,但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沒有磁場的行星;金星表面溫度高達500度,壓力更是地球的90倍以上,相當於海底深1千米處的壓力,足以瞬間壓爆人體,堪稱我們地球人「墳墓」 一般的存在!
  • 人在凍死前,會脫光衣服面帶微笑,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與人類的認知相悖,就拿人凍死這件事來說,人感知到周圍寒冷時,都會緊抱身體,裹緊衣服試圖取暖,這是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做出的行為,不過人在凍死前,並不是這樣的,而是脫掉身上的衣服、鞋子、襪子等等,一件不留,完全與我們想像中的結局相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凍死的人面部表情也並不猙獰,不像是掙扎過,而是面帶微笑,這種發現引起不少人的深思。
  • 溫度是多少?
    海水和空氣不同,這麼深的海水,下面的海域壓力大的驚人,在最深處,甚至超過了1000個大氣壓。而人類不藉助設備,一般也就能下潛一百多米,再深入一點,會面臨諸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身體不能正常供血,造成心臟衰竭、昏厥等情況。那麼,在這麼深的海水裡,如此高的壓強下,最深處的水還能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嗎?
  • 狗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5%,意不意外?為什麼會這樣?
    狗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到底有多高?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在1.93萬個狗基因之中,有超過1.84萬個與已識別的人類基因相似。這是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答案,因為無論從體貌特徵,還是從思維意識上來講,人類與狗似乎都是相距甚遠,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之高的基因相似度呢?先不要驚訝,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基因相似度,這裡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相似並不等於相同。
  • 北極相繼發現史前生物,科學家發出警告:還有更危險的東西!
    對於人類來說,南北兩極一直是鮮少有人踏足的地方,經過了數千萬年的演變,這裡仍然是一片原始的冰雪世界。在很多人的眼中,南北兩極一直是聖地一般的存在,但是近些年來,地球的環境面臨著巨變,南北兩極發生的異象也越來越多,科學家也不免感到擔憂。
  • 為什麼會有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什麼時候會來臨?
    話說科學家通過研究就發現:地球上至今為止已經生活過100億種物種。比今天的人類都多,但是絕大多數的物種,在歷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每隔6200萬年左右,地球上就會發生一次大滅絕,但每次的大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比較大,對植物的影響較小。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生物大滅絕並不是遵循著周期性,而是當生態逐漸達到一個臨界值時,大滅絕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但同樣也想通過尼比魯星球引出一個話題,人類究竟從哪來?地球又是不是唯一的地球。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
  • 科學家: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過程是這樣的,原來這麼痛苦!
    而在海地等多處發現的證據也指向了在65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撞擊,產生的衝擊波直接就將數千公裡範圍內的一切都摧毀了,可不止恐龍哦,這包括白堊紀晚期的大量生物,而超音速傳播的衝擊波足以影響數千公裡範圍內的一切生物。但比較有意思的是,與恐龍滅絕幾乎同時,在印度外海也發現了一個超級隕石坑!
  • 小小斑馬魚幫科學家篩選新藥 「水中小白鼠」基因與人類相似度70%
    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70%以上,因繁殖力強、體外受精、胚胎透明等生物學特徵,被譽為「水中小白鼠」。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這裡保藏著1400多個品系的斑馬魚,已成為全球三大斑馬魚資源庫之一。目前,國內外科學家正在利用斑馬魚,開展包括腫瘤等疾病的藥物篩選,以及毒理學、生物育種學等方面的研究。
  • 多肉植物冬天會凍死嗎?保持這種溫度,多肉耐低溫凍不死!
    只要溫度夠低,多肉植物凍死是分分鐘的事情,能不能凍死取決於溫度,一般來說多肉植物的安全過冬溫度起碼在0℃以上,有一些露養的比較皮實,植株比較大的多肉植物,甚至可耐-10℃低溫,不過如果是盆栽的多肉植物,最好溫度能保持在10℃以上。
  • 最抗凍的生物,室外零下30度不冬眠,多次「凍死」也能復活
    而最北部的漠河一帶,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四五十度,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溫度,可以說是滴水成冰。若室外溫度一旦超過零下40攝氏度,人們即使穿上再厚的衣服也是於事無補的,一樣會被凍傷。那麼對於沒有外衣護體的小動物,就更難了,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動物界裡誰是最不怕冷,最抗凍的。說起最抗凍,你可能會想到那些毛多皮厚的動物,覺得皮毛越厚越抗凍。
  • 就算沒有人類,全球變暖也會發生?科學家:地球曾經多次變暖
    但是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就算沒有人類活動,全球變暖還是會發生。這是怎麼回事呢?追溯地球的歷史,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曾經有多次變暖歷程,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到侏羅紀的恐龍時代,就是全球變暖讓恐龍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決定地球溫度的,首先是太陽活動,其次是地球自己的原因。現在,我們提到溫室效應就會感到不安,但實際上沒有溫室效應,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