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異蜻飛到海口五源河 系海南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2020-08-01 南海網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31日消息(記者 譚琦 實習生 倪海淮)紅色的腹部、透明的翅膀,這隻美麗的蜻蜓停在樹枝上休息,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項目主任袁浪興為它拍下了一張照片,卻不想這是新的發現。7月29日,袁浪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了紅腹異蜻,這也是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的蹤跡。

紅腹異蜻飛到海口五源河 系海南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紅腹異蜻。袁浪興 攝

從沒見過的「紅肚腩」蜻蜓

下過雨後的夜晚,是兩爬類動物最活躍的時間,袁浪興和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尋找它們的身影。「當時燈光掃過一隻很漂亮的蜻蜓,我就把它拍下來了。」袁浪興說,一般對於蜻蜓的監測都是在白天,夜晚較少,且他對蜻蜓了解不多,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整理照片的時候,袁浪興和同事一起看到了這張蜻蜓的照片,蜻蜓短而紅的腹部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與我們常見的蜻蜓不太一樣,腹部比較短,整個比例看上去不像普通蜻蜓一樣纖細。」袁浪興翻開了《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又對比了較為相似的赤褐灰蜻和華麗灰蜻,感覺也有所區別。在《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最後幾頁的「其它類」裡,發現了與照片裡蜻蜓很像的短腹異蜻。

這種蜻蜓在海南從未被發現過,為了得到權威答案,袁浪興聯繫了《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作者——昆蟲學博士張浩淼。在看過袁浪興發過去的圖片之後,張浩淼給出了答案:「這是海南蜻蜓種類的新發現——紅腹異蜻。」

紅腹異蜻飛到海口五源河 系海南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紅腹異蜻。袁浪興 攝

海南蜻蜓種類的新發現

張浩淼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從事蜻蜓目的分類學、生態學和系統發育等方面研究的專家,在近20年的野外考察工作中,足跡已經覆蓋了亞洲、歐洲和非洲上百個自然保護區。張浩淼在海南持續做了十多年的考察,出版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中展現了海南島常見蜻蜓的形態、習性和特色。據張浩淼的書中統計:海南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種蜻蜓,其中有22種屬於海南島獨有。

「在海南調查蜻蜓的十多年裡,都沒有發現紅腹異蜻的蹤跡,這是首次。」張浩淼說,短腹異蜻目前已改名為紅腹異蜻,科研人員之前在雲南、香港發現過,考慮到物種有一個自然擴散的過程,此次紅腹異蜻的發現,有可能是氣候變化或自然遷移的結果。「蜻蜓的種類和數量是反映溼地健康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道,此次在海南發現紅腹異蜻,不僅豐富海南和海口動植物的資源,也說明了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近年來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良好的溼地生境給予許多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

相關焦點

  • 海南首次發現紅腹異蜻意味著什麼?紅腹異蜻長什麼樣圖片
    記者從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實施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監測項目時,發現了紅腹異蜻。這是海南省首次發現蜻蜓新物種。該研究所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永莊水庫進行監測時,團隊成員袁浪興發現了一隻翅膀長、小腹短且呈紅色的蜻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蟲學博士張浩淼確認該蜻蜓為短腹異蜻。
  • 海南首次發現!這種蜻蜓你見過嗎?
    ▲紅腹異蜻下過雨後的夜晚,是兩爬類動物最活躍的時間,7月29日,袁浪興和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尋找它們的身影。紅腹異蜻這種蜻蜓在海南從未被發現過,為了得到權威答案,袁浪興聯繫了此書的作者——昆蟲學博士張浩淼。在看過袁浪興發過去的圖片之後,張浩淼給出了答案。「這是海南蜻蜓種類的新發現——紅腹異蜻。」
  • 海南首次發現!這種蜻蜓你見過嗎?
    紅色的腹部透明的翅膀這隻美麗的蜻蜓停在樹枝上休息海口畓榃(duō tán)溼地研究所項目主任袁浪興為它拍下了一張照片卻不想這是新的發現▲紅腹異蜻下過雨後的夜晚,是兩爬類動物最活躍的時間,7月29日,袁浪興和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尋找它們的身影。
  • 這種「紅肚腩」蜻蜓 海南首次發現!
    下過雨後的夜晚,是兩爬類動物最活躍的時間,7月29日,袁浪興和團隊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尋找它們的身影。「當時燈光掃過一隻很漂亮的蜻蜓,我就把它拍下來了。」袁浪興說,一般對於蜻蜓的監測都是在白天,夜晚較少,且他對蜻蜓了解不多,並沒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整理照片時,這張蜻蜓照片引起袁浪興和同事的注意。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許涵研究員供圖  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通過60公頃大樣地及網格樣地的長期監測工作的成果。自2011年以來,已經相繼發現了尖峰黴草、尖峰馬兜鈴、樂東馬兜鈴、海南線柱蘭、海南樺、雪影薹草共6個新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的發現是第7個新植物種。此外,該研究團隊還發現了無葉鰾唇蘭、桂越馬藍等海南新分布記錄種。
  • 海口五源河首次發現瀕危野生動物花鰻鱺
    本報7月21日訊(記者龍易強)今天上午,在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例行的生態監測項目中,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花鰻鱺的現身讓參與監測的專家和志願者激動不已,這也是在海口五源河魚類生態監測中的首次發現。
  • 海南瑞澤1.7億中標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項目
    4月19日,海南瑞澤(002596.SZ)發布關於全資子公司收到中標通知書的公告。   2019 年 3 月 22 日,海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二期)項目(施工標)招標公告」。海南瑞澤全資子公司三亞新大興園林生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興園林」)參與了上述項目的公開投標。
  • 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發現慄喉蜂虎
    原標題:溼地公園構築完整生態系統,打造棲息空間 海口五源河公園發現慄喉蜂虎    五源河溼地公園附近出現慄喉蜂虎的倩影(海口溼地管理保護中心陳松供圖)  「蜂虎在五源河安家了!」近日,一則消息讓海南愛鳥人士興奮不已。
  • 我在海南有個窩!海口將為慄喉蜂虎打造百餘畝保護小區
    而在遠處的觀鳥臺上,伴隨著一聲聲「咔嚓」快門聲,慄喉蜂虎「旅居」海口的生活被許多鳥類攝影愛好者拍下。被稱作「中國最美麗的鳥之一」的慄喉蜂虎每年3月下旬到7月下旬都會到訪海口。據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統計,今年來海口棲息的慄喉蜂虎數量從20多隻增加到50多隻。
  • 天涯觀鳥不覺遠——海南觀鳥人掠影
    事實上,用望遠鏡觀看、用攝影機記錄野生動物特別是越冬水鳥的蹤影,海南觀鳥人一直在行動。  冬至已至,北方越來越冷,溫潤的海南島迎來越來越多的南飛候鳥。有哪些獨特、珍稀的鳥兒值得關注?在哪裡可以觀測到這些可愛的生靈?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在他的呼籲下,中國鳥網海南版入駐了幾十名攝影愛好者。曲大勇說,今後還要一直拍海口的鳥兒,向外界展示海口的好生態。黑臉琵鷺在下塘溼地休息。海口日報記者康登淋 攝生態向好鳥類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近日,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2019-2020年度鳥類監測報告已經出爐。
  • 海南這種魚能上樹!捕食雞鴨!往返高山大海之間
    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一條逆水而遊的花鰻鱺。林樹浩 供圖「鱔王」「多年前,我們在中部山區做野外勘測時,曾看到過幾次花鰻鱺,但這些年就很少再遇到。」「最大的花鰻鱺能長到2米多長,發育時間在十年左右。」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項目主任林樹浩介紹,今年7月23日,他們海口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進行魚類監測項目時,曾發現花鰻鱺,他們現場還拍攝了照片和視頻資料。在視頻中,一條約半米長的花鰻鱺匍匐在河溝石頭上,清澈淺顯的水流從其頭部流向尾部位置,它周邊除了連片石頭,還有雜亂生長的野草。
  • 海口「最美小鳥」慄喉蜂虎被央視發現啦!你認識它們嗎?
    今年3月底海口的五源河溼地公園迎來了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它們是以美麗著稱的鳥類——慄喉蜂虎還吸引了央視的關注6月29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播出《海南海口:溼地迎來可愛精靈 慄喉蜂虎繁衍生息》報導接下來跟著小布的美圖
  • 霸王嶺雨林首次監測到淡紫鳾
    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霸王嶺雨林首次監測到淡紫鳾】11月16日上午,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傳來喜訊:調查小組在霸王嶺雨林中監測到淡紫鳾(shī)這一珍稀鳥類,並拍攝到照片。淡紫鳾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地區,據發現此鳥的監測隊員魏亞情介紹,當天早上在監測完長臂猿之後,一隻小鳥進入他的視野,中等體型、色彩豔麗,鳥喙黃色,他迅速按下了相機快門。拍攝的照片經參與此次調查活動的多名鳥類專家鑑定,為淡紫鳾海南亞種,在我國僅分布在海南,越南、寮國偶有發現,但平時很難發現,這也是在霸王嶺雨林中首次監測到此鳥。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三有」動物蜂虎築巢 海口五源河溼地公園生態修復顯成效
    &nbsp&nbsp&nbsp&nbsp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1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周靜泊)近日,海口不少觀鳥愛好者和鳥類攝影師都在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附近發現了慄喉蜂虎和藍喉蜂虎的身影。
  • 海南這個瀕危物種喜添新成員!種群數量增加到33隻
    據了解,此次發現的幼猿為E群(第五家族)的2隻「新婚」海南長臂猿的孩子,這也是這對「新婚夫婦」的首個孩子。 2020年8月18日早6時31分,中國林科院科研人員通過紅外自動相機,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打炳村東崩嶺監測拍攝到兩隻海南長臂猿同框照片和視頻,且錄到了雄猿的鳴叫聲。
  • 海口石山鎮疑出現豹子動物 專家否定是海南雲豹
    海南豹貓資料圖南海網海口2月2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 昨日,南海網報導了《海口石山鎮神秘怪獸5秒叼走60斤大狗 ,疑似豹》一文後,不少網友紛紛猜測這怪獸是否是海南的雲豹。2月2日,海口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韓副站長接受南海網記者採訪時給予否定,他稱海南雲豹最大體型不超過40斤,顯然無法叼走60斤的大狗,這個動物體重至少在100斤以上大型貓科動物。據了解,海南屬島嶼地區,很早年就與大陸分離,因此,海南大中型食肉動物很少,僅有黑熊、雲豹、豹貓3種。而其中,雲豹是一種廣布物種,是海南過去常見猛獸之一,但近幾十年裡也未曾有野外記錄。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7年裡首次發現普通秧雞
    1月15日,由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等單位牽頭組織的2021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舉行。自從2003年12月首次舉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以來,17年間,關於海南越冬水鳥的大調查從未間斷,陸續發現多種珍稀越冬水鳥。
  • 非洲灰鸚鵡首次飛進海南島
    非洲灰鸚鵡首次飛進海南島 2017-05-23 15:42:00來源:央廣網
  • 廣東監測到「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
    海南虎斑鳽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空翱翔。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4月20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0日消息,該省科研監測團隊日前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極度瀕危鳥類海南虎斑鳽。據介紹,這種鳥類有「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