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一下美國搖滾樂的興起與演變

2020-12-03 晨晨的開心窩

搖滾樂是由《我們要去搖,我們要去滾》引申而來的一種充滿律動、充滿激情的,與傳統音樂表達形式不同的「另類」音樂形式。它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一經產生,便受到青少年群體的熱捧,繼而形成一股強大的音樂流,衝擊著美國主流音樂,風靡世界,影響至今,成為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資源。原因不僅僅在於其音樂表達形式的新奇,更有超越音樂的更深層次的文化根源和某種政治訴求。它呼喊出的自由、平等的聲音以及敘述生活的共同體會所引發的共鳴,不僅道出了他們的真實想法,而且也引發了社會的集體思考。

一、美國搖滾樂的緣起

美國搖滾樂興起在20世紀50年代,但起源卻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或者更遠的布魯斯。布魯斯是美國黑人音樂的一種典型曲調。起初的布魯斯基本上都是自然放鬆的歌曲,其主要的演唱特徵是沙啞的嗓喉和不加修飾的喊叫。後來,布魯斯這種來自於鄉野演唱風格,進入城市,與鄉村音樂、「叮砰巷音樂」融合,經由改造,就是我們聽到的配以電聲樂器、鋼琴等樂器的搖滾演唱。   如果說布魯斯是源自於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那麼搖滾樂中的第二個構成元素即鄉村音樂則是根源於英國民謠,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南部興起的演唱方式。儘管鄉村音樂的演唱風格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同樣帶有山村氣息,但配以吉他、小提琴、班卓琴等樂器的演唱,顯然與布魯斯不同,而且演唱工作主要是由白人完成的。   而包含了好萊塢音樂、百老匯音樂、搖擺音樂,來自敲打破銅爛鐵街巷的「叮砰巷音樂」,是美國白人主流音樂,從演唱形式上看,歌唱性的旋律、不複雜的節奏、自然音體系的和聲(有時也出現變化和弦和樂句之間的轉調),大都採用「節歌-疊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與黑人欣賞布魯斯、農民欣賞鄉村音樂不同的是,「叮砰巷音樂」的歌曲作者、演唱者和聽眾全都是中產得白人階層。另外,與布魯斯低調、憂傷的曲風不同,叮砰巷音樂以愛情為主,多表現生活中的陽光的一面。   從歷時性的角度看,雖然搖滾樂經歷了50—60年代中期、60年代中至70年代末、70年代末至今三個發展階段,形成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枝繁葉茂的演唱風格,但總的說來,搖滾樂是在布魯斯、鄉村音樂和「叮砰巷音樂」等音樂形式的基礎上,經過改編和融合,從鄉村走向城市,從一個區域進入另一個區域,從黑人到白人,經由不同音樂文化的交流與融通,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跨地域、跨文化的音樂形式。   二、美國搖滾樂的傳播   正因為美國搖滾樂這種開放的、融合的音樂形式,以及音樂家通過音樂在消弭種族、文化隔閡等方面的努力,因此,搖滾樂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至今,不僅在美國,而且在世界的其它國家,也深受歡迎。   美國搖滾樂的廣泛傳播至少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搖滾樂滿足了青年人或者熱愛音樂的人群的「文化消費」,而且搖滾樂表達音樂內容,傳遞出的某種社會訴求,迎合普通民眾的需求。從內容上看,這些需求有反戰、民權、和平、正義等青年密切關注的主題,也有反映青年人生活的愛情題材,還有反映青年人成長過程中嚮往自由、反叛性格特徵的表達。比如,搖滾樂歌手鮑勃·迪倫的歌曲,《Blowin』in the Wind》、《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前者是反戰的,後者是傳統的愛情歌曲。歌曲《戰爭禍首》中:「你們建造只是為了毀滅,此外,什麼也沒有幹」,批判的就是慘無人道的戰爭。《槍手》提出的「你們的金錢給你們帶來了什麼?你們賺的鈔票再怎麼多,也不能為你們贖罪。」直指美國社會中的黑暗問題。鮑勃·迪倫在賦予搖滾樂以音樂靈魂的同時,也告訴「青年人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不要盲從,不要逆來順受,要敢於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第二,與搖滾樂家的演唱風格、個人魅力和作品有關。雖然說青年人追捧搖滾是不爭的事實,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青年人心目中的搖滾偶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年代,青年人欣賞的搖滾歌手還是可以區分開來。在50年代的第一批搖滾明星Elvis Aron Presley(貓王)、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Fats Domino、Bill Haley、Jerry Lee Lewis、Gene Vincent等中,尤以「貓王」影響最大。貓王的演唱風格是典型的孟菲斯的黑人靈魂樂及R&B,再結合白人的鄉村音樂,這種演唱是青年人了解搖滾樂的發端。是他把搖滾樂帶製作人、編舞、電影演員、導演、傳記作家、畫家、人道主義者等為一身麥可·傑克遜,更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為整個現代流行音樂締造了一個傳奇時代,成為最受歡迎和最多支持者的男歌手。僅唱片銷量一項就近10億張之多。當然,他對於搖滾樂的傳播,除了演唱風格多樣,作品能夠俘獲人心之外,他慈善家角色和人道主義者身份,以及名副其實的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藝人的善舉,也使青年人和年輕人之外的群體,對搖滾樂發生了興趣。

第三,錄音、廣播、電影和電視這四大新媒介的介入,為搖滾樂的推廣打開了更為寬廣的通道。確切地說,應該是搖滾樂的發展為商人提供了商機,抑或是商人敏銳地嗅到了搖滾樂可能帶來的商機。商人發現了搖滾樂經濟利益鏈條上的各種衍生物,以工業包裝的形式適時推出諸如唱片、服裝、飾品、圖書、玩具等一系列帶來經濟收益的產品,甚至演唱會經過包裝也推向了市場。更為巧妙的是,有些廣告商和唱片商,看到了MTV這種傳播方式的經濟功用,傾心打造MTV頻道。「據1993年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音樂電視頻道在這一年經衛星轉播,已覆蓋了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2.5個家庭,為自己和音像工業帶來數以億計的廣告收入和唱片銷售收入。截至到1999年底,MTV頻道已由一個增至7個,並深入到全世界82個國家的3.3億戶家庭,成為了一種極具影響力的大眾文化兼音像商品的宣傳媒介。」顯然,電子產品如早期的錄音機,電視MV以及現代網際網路的連結,突破傳統傳媒技術的限制,以價廉、便捷的優勢使搖滾樂這種頗受歡迎的音樂形式迅速佔領市場。也可以說,經濟利益的推動以及商業化的運作,為搖滾樂佔據流行音樂的重要地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三、美國搖滾樂的影響  美國搖滾樂對世界搖滾樂的貢獻,毫無疑問是巨大的。它的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方面是對搖滾音樂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對音樂之外的政治、文化等的影響。   從搖滾樂本身來說,美國搖滾樂的流變過程,在於它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傑出的搖滾樂明星群體,發表了不同訴求的有震撼力的音樂作品,從而影響了美國主流音樂的音樂表達方式,以及後輩音樂人才的成長。還在於它通過音樂感染和傳播,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影響。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搖滾樂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受美國搖滾樂影響在英國崛起的搖滾團隊甲殼蟲樂隊、滾石樂隊等,以強有力的發展勢頭,蓋過了美國搖滾樂的鋒芒,為搖滾樂的發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時,也把美國搖滾樂「從過渡期的低迷中拯救出來」,使搖滾樂的發展形成兩條並行的英、美道路。20世紀70年代初期,德國搖滾產生,並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80年代初期後朋克特別是工業搖滾的興起。搖滾樂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著名的代表有崔健、黑豹樂隊、唐朝樂隊等,中國的搖滾力量,也以其特有表述方式,表達了它們所處的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思考。   而搖滾樂對於政治、文化的影響,從搖滾樂產生之日起,就成為搖滾樂的重要內容。正如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所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標記就是政治和文化的激進主義。二者當時被一種共同的叛逆衝動聯合起來,然而政治激進主義,歸根結蒂,不僅是叛逆性的,而且還是革命性的,它試圖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以取代舊秩序。文化激進主義除了在風格和布局中的形式革命外,則基本上是叛逆性的,因為它的衝動來自憤怒。」應該說搖滾的繁盛是與當時政治和文化領域內的革命有很大的關聯。搖滾的社會責任意識的覺醒,喚起了人們拯救社會、拯救人類、拯救自然的行動。例如,鮑勃·迪倫的反戰歌曲《Blowin』in the Wind》;麥可·傑克遜呼籲拯救自然的《我們同屬於一個世界》;還有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搖滾歌手比利·布拉格發起的「紅楔」運動,希望讓英國工黨重視青年人的政治利益並提出更加符合年輕人想法的文化政策和就業政策這樣的行動等等;還有很多不勝枚舉的事例。總而言之一句話,搖滾不僅一種是音樂實踐,同時也是一種政治活動和文化活動。   四、簡短的結語  對發端於美國的搖滾樂,我們僅僅是從一個側面進行了分析。事實上,對於搖滾樂的看法,音樂界發出的聲音並不完全都是讚揚的,有反對者就曾分析了搖滾樂的消極影響,如迷幻搖滾對青少年的毒害等等。這個提醒有警示意義,而這也恰恰是我們應該特別加以重視的地方和下文繼續分析的另一個研究內容。

相關焦點

  • 心目中的搖滾樂-ROCK&ROLL
    最近在B站看了一些歌手,樂隊的所有專輯的全球銷量排名,單一專輯銷量排名,發現了一個現象,發覺有好多的都是搖滾樂隊,感覺搖滾樂在20世紀佔據了樂壇很重要的一個地位,這裡,和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搖滾樂吧,當然,沒有對錯,只是我心裡所知,所想的搖滾樂最早聽的搖滾樂,應該是BEYOND的歌吧
  • 唐明燈:歌唱是為了什麼:搖滾樂的中國境遇
    反叛的姿態、無情的批判和嚴正的抗議,不但是作為生活態度體現在搖滾樂上的外在表現,而且是搖滾樂不可或缺的精神內核,也是搖滾樂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個性張揚,藐視秩序,拒絕規訓,反對權威,聲嘶力竭地吶喊呼號,都是為了表達這種情緒。二戰後誕生在美國的搖滾樂,工業文明時代的產兒和叛逆,對主流價值觀的拒斥,以及對人性異化和麻木的反抗,是搖滾當仁不讓的天職。
  • 《樂隊的夏天》能帶中國搖滾樂重回黃金年代嗎?
    但可以確定的是,搖滾起源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與黑人音樂(包括節奏布魯斯、爵士、靈歌等)和白人鄉村音樂有密切淵源。搖滾樂歷史上誕生的第一位超級巨星無疑是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當然,「貓王」的外號比他的本名流傳更廣。如果說「貓王」賦予了搖滾樂以生命,那麼大名鼎鼎的英國樂隊「披頭四」則為搖滾樂風靡世界立下汗馬功勞。
  • 迴響·1968年|搖滾樂就這樣改變世界
    他們以翻唱美國樂隊起家,其自由即興的迷幻曲風與神秘獨特的詩樣歌詞使他們很快成為布拉格地下文化的代表。熱愛搖滾樂的劇作家瓦茨拉夫·哈維爾如此描述宇宙塑料人帶給他的震撼:「他們的音樂中有一種令人不安的魔力,一種使人警醒的力量。
  • 那些讓人腿抖不停的搖滾樂
    1、Welcome To The Jungle美國硬搖滾樂隊Gun's N『 Roses(槍炮與玫瑰)的名曲。對於多數熱愛搖滾樂的年輕人來說,槍花應該都是啟蒙樂隊。這支樂隊先不提有多偉大,但它絕對是世界上最知名和粉絲最多的樂隊之一。如果是女性粉絲的數量的話,估計也只有披頭四最火的時候能壓它。畢竟槍花的樂隊成員都太帥了。
  • 謝霆鋒、汪峰所推崇的搖滾樂到底是什麼呢?
    眾所皆知,謝霆鋒和汪峰是搖滾樂的發燒友。但是搖滾樂在我們中國的語境當中,搖滾樂是一個割裂的特別嚴重的一個名詞。為什麼呢,因為喜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討厭的人恨得咬牙切齒。今天小柴來講講搖滾樂的起源吧。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搖滾樂誕生於美國。那時候美國的音樂市場分為三大板塊:Race music(種族音樂)、Country and Western(鄉村和西部)、Tin pan Alley(美國街的名字)。這三大板塊分別代表著不同的人群:所有的黑人、鄉村的白人和城市的白人。正因如此著三個音樂市場各自獨立,不同的人群都不會聽其他人群的音樂。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一次偉大轉折?
    念一,搖滾樂話題沙龍發起者18.9億的微博話題閱讀量,8.3分的豆瓣評分,《樂隊的夏天》熱播以來,即使這檔網綜從未聲稱「樂隊」等同於「搖滾樂隊」,有關搖滾樂的討論依然雨後春筍般出現。1950年代初的美國,搖滾樂剛誕生不久,以貓王(Elvis Presley)為代表,白人開始嘗試引入當時還被視為下層階級的黑人音樂,並且結合一些鄉村、爵士樂的元素,讓這種富有激情和顛覆傳統的音樂迅速徵服大眾。
  • 搖滾樂出圈了!嗎?
    有人說搖滾樂在某些國家就是流行音樂,也有人說搖滾樂就是小眾音樂,至少我看來,在中國搖滾樂並不是被大眾接受的一種音樂類型,他們習慣了那種曲調悠揚,歌詞動人的通俗情歌。
  • 美國興起養寵物雞
    在美國,一些所謂「精英人士」如今流行的是養寵物雞。美國奇趣新聞網站報導,養雞過去似乎總是與農村聯繫在一起。如今,隨著一些研究成果的發布,人們認識到,先前低估雞的智力水平,雞在一些方面的表現與高智商動物類似,且有不同性格。於是,養雞成為部分精英人士的一種時尚,主人把雞像寵物一樣對待。隨著這股風潮的興起,與寵物雞相關的產品應運而生。
  • 邱大立:搖滾樂的下一個陰謀是什麼?
    歐美搖滾樂聖經裡經常晃動的畫面,終於開始在中國嘗試性地排練了。今年第二屆音樂節已引進了一批外國種子選手:Howie B、國際噪音陰謀、BBC聲音制度、Solution H。但與以前不同的是,他們這次的舞臺已大大地擴張了。而樂迷能不能走進31日的現場,演員陣容才是貨真價實的核算指標。其實對觀眾最有煽動力的還是國內的藝人和團體。因為他們畢竟在常年媒體的宣傳上撿了個大便宜。
  • 播放量增長放緩,搖滾樂超越流行樂|數據貨櫃
    近日,MRC Data和Billboard發布了2020年有關美國流媒體平臺音樂內容的數據,盤點了去年美國流媒體平臺中各類型音樂的播放量和佔比,以及與2019年相比的變化趨勢等,總結了美國用戶對流媒體平臺上音樂內容的偏好。
  • 肥胖寵物要減肥 美國寵物減肥夏令營興起
    原標題:肥胖寵物要減肥 美國寵物減肥夏令營興起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外媒報導,由於寵物貓和狗的肥胖率不斷上升,寵物減肥夏令營如雨後春筍般在美國各地興起。據統計,美國超過一半的貓狗都超重或者肥胖,導致它們倍受類人類疾病的困擾。 但是它們這些胖寵物有希望了,一隻名叫賽利的金毛,就在上個月參加了寵物減肥夏令營,努力控制住自己的體重。 這些減肥夏令營中,寵物們將被安排進行遊泳、跑步、水療等方法提升身體健康水平,同時還有瑜伽課程來增加身體彈性和柔韌性。
  • 當搖滾樂與交響樂碰撞融合,謝天笑想讓世界聽到中國搖滾
    就在7月15日,自選輯《再次來臨》正式上線各大音樂平臺,這些舊作在經過重新編曲後實現了搖滾樂與交響樂真正意義上的融合,也蘊含了謝天笑想讓中國搖滾被世界聽到、看到的初心。舊曲新編,搖滾如何與交響樂真正融合?從音樂形式上看,交響樂的嚴肅優雅、秩序井然,與搖滾樂的放縱不羈、隨性之至,的確存在較大差異。音樂理念上看,交響樂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維護經典,而搖滾則是和時代對話的先鋒。
  • 美國興起寵物骨灰盒市場
    美國興起寵物骨灰盒市場  Pet care does not end at death for U.S. consumers  For many owners, a pet is more than just an animal, withthethought of little Fidos ashes
  • 當電影院響起你最愛的搖滾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現在很多人都把看電影當做一种放松身心的娛樂方式,而一個喜歡搖滾樂的人在看電影時,影院響起自己最愛的搖滾樂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呢?激動啊!另一方面會覺得,導演真的很有品!特別是有的時候,導演選擇的音樂還是你特別喜歡,而且很小眾的音樂時,並且歌曲的來歷和電影的故事背景非常搭配,那個時候,真的會想要找到導演出來,跟導演擁抱一下。記得之前去看呂克·貝松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時,電影片頭曲用的便是華麗搖滾代表人物David Bowie的 《 Space Oddity 》 。
  • 從一無所有到解決,中國搖滾樂的一次轉折
    小降推了一下眼鏡,爽快地說:「你做吧!」於是就有了我對崔健的第一次採訪,這也是首次在國家廣播電臺裡播出長達一個小時的崔健獨家專訪。有待:你曾經是小號手,是什麼把你引到搖滾樂裡的呢?崔健:我覺得搖滾樂裡有一種創造的意味,創造是很有樂趣的。有待:你從小就有這種追求創造的志向嗎?
  • Summer of love——搖滾樂與嬉皮士精神中不死的愛
    年輕人們以愛為名,以反戰和平權為精神,以搖滾樂為背景,站在主流文化的對面高聲疾呼。鮑勃·迪倫(Bob Dylan),這位嬰兒潮世代的代言人,在思想上和音樂上都是嬉皮士和搖滾樂的精神鼻祖。迪倫的音樂清新易懂,朗朗上口,但同時含有豐富的意向和解讀上的深度。「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被永遠禁止?」,「人們究竟要活到多久,才能被允許得到自由?」
  • 那些2019年仍在搞搖滾樂的年輕人們
    翻閱一下頭部的音樂媒體,絕大多數都把這十年的最佳專輯前幾名給了 Hip-Hop 或 R&B 類的專輯。BillBoard 和其他許多媒體的十年最佳,都給了 Kanye West 的《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PitchFork 則把這張專輯放到了第二,第一給了 Frank Ocean 的《Blonde》。
  • 美國興起「山羊瑜伽」 羊咩咩可在人身上隨意踩
    美國興起「山羊瑜伽」 羊咩咩可在人身上隨意踩 (1/5) "← →"翻頁
  • 詩詞/七絕.變色龍(附簡析)
    詩詞/七絕.變色龍(附簡析)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身軀短小亦稱龍,膚色隨光幻影重。心緒時常多變化,熱情只有幾分鐘。2021.01.13日上午10時28分作於湖北襄陽市簡析:這首詩作的大意是,起句「身軀短小亦稱龍,」身軀雖然十分短小,也稱作是一條龍;承句「膚色隨光幻影重。」它的膚色隨著光的折射而多次重複變化。轉句「心緒時常多變化,」它的情緒也時常變化,情緒變化時,膚色也會改變;結句「熱情只有幾分鐘。」對任何事情的熱情只有幾分鐘,說明它是一個善變的物種。由此,聯想到一些事情,同時也聯想到了前蘇聯作家契科夫筆下的《變色龍》,故作此詩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