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到了!海南長臂猿的家族群「合唱」,竟如此特別

2020-11-14 南海網

背景

11月11日,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這是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開展以來,參與調查的機構、人員最多的一次,並首次運用無人機技術輔助開展調查活動。

昨天(12日)

調查隊在斧頭嶺

聽到了長臂猿的家族群鳴唱

這樣的「海南之聲」

太奇妙了↓

不過,調查隊的專家介紹

昨天長臂猿的第一聲家族群鳴唱

出現在清晨5點多

這是很不尋常的

這個時間點太早了

長臂猿的家族群鳴唱

通常是伴隨著晨曦或者是日出

△11月12日調查隊員拍攝到長臂猿(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

△11月12日調查隊員拍攝到長臂猿(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

△11月12日調查隊員拍攝到長臂猿(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

△11月12日調查隊員拍攝到長臂猿(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

今天(13日)

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

進入第三天

73名隊員分為8個小組

分赴海南長臂猿

5個家族群的棲息地

設立20個監聽點

但遺憾的是

監聽點當天

並未聽到長臂猿典型的

長達20分鐘左右的家族群鳴唱

不過,讓隊員們充滿信心的是

長臂猿短促的鳴叫依然此起彼伏

為大調查的開展提供便利

在路上

調查隊友還發現了不少

長臂猿喜愛的食物↓

△多花山竹子

△被長臂猿啃食過的多花山竹子。

△二色菠羅蜜

△被長臂猿啃食過的二色菠羅蜜

△海南破布葉

△白顏樹

△猴歡喜

△猴歡喜

△華潤楠

△華潤楠

△雞毛松

△盆架子

△盆架子

△山橙

△山橙

△省藤

△桃欖

△桃欖

△桃欖

△肖蒲桃

△肖蒲桃

11月13日天氣晴朗,雖然沒能聽到長時間的長臂猿家族群鳴唱,但是短促的長臂猿鳴叫依然此起彼伏。這也為本次大調查所採用的新手段提供「用武之地」。

本次長臂猿大調查採用了許多技術輔助手段,例如無人機和錄音設備,以減少調查隊員的工作量,同時進行全方位數據採集。通過錄音設備和機器學習功能,計劃訓練機器設備學習長臂猿的聲軌模型,進而得到長臂猿每一個個體的聲紋信息。

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將進一步了解長臂猿棲息地的質量情況,完善和補充長臂猿棲息地的動植物狀況,為接下來的衛星遙感和無人機遙感監測提供地面數據支持。

相關焦點

  • 從7隻增至30隻,海南長臂猿可能正形成第五個家族群!仍屬瀕危物種
    霸王嶺保護區內的一雄(左)一雌海南長臂猿坐在樹上(2007年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攝一隻雌性海南長臂猿懷抱幼崽(2017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發(霍泳儀攝)關於海南長臂猿的這些知識快來get海南長臂猿更長壽據介紹,根據科研記載,長臂猿普遍壽命在30歲左右,但是海南的長臂猿自從1980年監測到現在,發現最初監測到的長臂猿還在活動,證明海南長臂猿壽命普遍要較長一些,這也許跟海南的生態環境有關。
  • 世界罕見的海南長臂猿寶寶來啦,快來pick~
    9時10分左右,當他們再次科研監測時,發現E群(第5個家族群)的母猿竟懷抱一隻幼崽。至此,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達到5群共33隻。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充分展示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成效和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的成果。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 海南長臂猿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
    「見到了幾隻長臂猿?」「每次見到都是一公一母嗎?」「雌猿背部的毛色變黑了沒?」……11月17日午後,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的組員們剛下山,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負責人周江便立即上前,朝他們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 海南長臂猿增添新家庭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②:一隻海南長臂猿。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記者從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海南長臂猿再添新家庭,由原有ABCD四個家庭群,增加為ABCDE五個家庭群,種群棲息地也有擴大。目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由20世紀80年代歷史低位的7隻左右,恢復至現時超過30隻。
  • 拯救美妙的物種海南長臂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助理總幹事沙米拉·奈爾·貝杜埃勒(Shamila Nair-Bedouelle)博士在海南長臂猿國際研討會上說:「海南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靈長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哺乳動物。」海南長臂猿屬於體型較小的樹棲型猿類,臂長無尾,雄性個體頭頂有冠毛,體長約五六十釐米,體重7至10公斤,壽命最長可達50歲。
  • 聚焦海南長臂猿科考·上山日記 | 劉國琪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2000萬科研項目主要用於海南長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情況及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恢復的基礎性工作。雨林的氣質使人迷戀而陶醉,我竟無法表述自己,字的枯燥與粗糙,難逃一紙,我以我均勻的呼吸,用肺部感受這裡的一切物質。呼吸,感受,繼續呼吸,雨林獨有的氣味,我的每一個毛孔都是格外清新的。如此,我享受著大量的負氧離子,進入了睡眠。次日,天還未亮,大概4點吧,我們團隊就動身了,做好了採集長臂猿啼聲的準備。我們一行帶著探照燈,小心翼翼地走著。
  • 海南長臂猿喜迎「新丁」!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海南長臂猿家族迎來一件大喜事——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至此基本確定,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圖為海南長臂猿第五個家族群中的雌猿懷抱剛剛出生的幼猿(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 | 劉國琪:尋覓到在樹上取食的長臂猿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2000萬科研項目主要用於海南長臂猿研究,摸清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情況及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情況,是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幫助長臂猿種群恢復的基礎性工作。雨林的氣質使人迷戀而陶醉,我竟無法表述自己,字的枯燥與粗糙,難逃一紙,我以我均勻的呼吸,用肺部感受這裡的一切物質。呼吸,感受,繼續呼吸,雨林獨有的氣味,我的每一個毛孔都是格外清新的。如此,我享受著大量的負氧離子,進入了睡眠。次日,天還未亮,大概4點吧,我們團隊就動身了,做好了採集長臂猿啼聲的準備。我們一行帶著探照燈,小心翼翼地走著。
  • 海南長臂猿增添新家庭 棲息地擴大
    新華社海口8月23日電(記者周旋、黎多江)記者從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上了解到,海南長臂猿再添新家庭,由原有ABCD四個家庭群,增加為ABCDE五個家庭群,種群棲息地也有擴大。目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由20世紀80年代歷史低位的7隻左右,恢復至現時超過30隻。
  • 海南舉辦「國際長臂猿日」系列活動呼籲保護海南長臂猿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普及海南長臂猿的有關知識,呼籲更多人保護海南長臂猿,保護生態環境。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20種長臂猿,其中有6種分布在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海南長臂猿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物種,目前海南長臂猿僅存5個家族群,數量33隻,是世界上唯一種群數量不到100隻的靈長類動物,被稱為「人類最孤獨的近親」。
  • 有幸在海南遇到你,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猿」份
    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攝猿來如此海南長臂猿更長壽一隻雌性海南長臂猿懷抱幼崽(2017年10月28日攝)。近期,科研人員調查監測到,在海拔約300多米的南叉河河谷地區有一雄一雌長臂猿同時在樹上活動,調查人員連續跟蹤監測幾天都有發現,剛剛配對的長臂猿已經開始合唱,很有可能正在形成第五個家族群。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認為,此次發現長臂猿的地區,離平時科研隊伍監測發現的長臂猿活動區域距離有10公裡遠,這說明適宜長臂猿棲息的森林正在向外擴展。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專家開展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 譚琦)11月11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啟動。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73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將開展為期7天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對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熱帶雨林生態、棲息地保護等情況開展調查,對改善海南長臂猿瀕危現狀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這是海南首次由科研機構組織、參與機構最多、調查人員最多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也是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以來,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生境情況的首次聯合大調查,並首次採用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作為輔助工具。
  • 海南長臂猿的朋友圈|海南長臂猿|朋友圈|長臂猿|巨松鼠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進行的海南長臂猿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方案;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以人工監測為主實施各類監測技術綜合體系的預演和開發;培養和鍛鍊一支穩定的野外海南長臂猿監測隊伍。雨林中的「盲走」在雨林中行走是會迷路的。
  • 聽,海南長臂猿的雨林「歌聲」
    海南長臂猿這種手臂長過下肢的猿類除了身手敏捷以外還是雨林「歌王」幾乎每天清晨海南長臂猿都會大聲鳴叫它們的叫聲悠揚婉轉往往是一隻雄猿先叫接著猿群「合唱」每次持續時間從3分鐘到20分鐘不等傾聽和記錄鳴叫聲是科研人員研究長臂猿的一種重要方式
  • 海南長臂猿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
    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 【海南長臂猿擇偶也看「房」,兩個家族群常走親戚】部分監測點發現了獨猿的蹤跡,這與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過去幾次的監測結果相印證。一旦它們找到另一半,組建起新的家族群,將進一步增加這一瀕危物種種群「開枝散葉」的希望。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覆同意 設立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
    8月20日晚, 記者從在海口召開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批覆同意,依託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致力於吸引全球頂尖靈長類專家團隊和科研院所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
  • 雨林精靈海南長臂猿:一片雨林,便是它整個世界
    然而根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振河等專家的調查顯示,一群長臂猿的家域範圍理論上要達到200公頃至500公頃,按海南長臂猿現有4個家族群的規模來算,如今的棲息空間對於它們而言,其實已經算擁擠了。「海南長臂猿需要更廣闊的棲息空間,符合它生存條件的熱帶雨林也絕不僅限於如今的1600公頃。」在江海聲看來,將海南長臂猿的潛在適宜棲息地進行更新、撫育,讓其快速轉化為現實棲息地,是目前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必須要面臨的課題。
  • 海南長臂猿的朋友圈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2020年進行的海南長臂猿研究,主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方案;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以人工監測為主實施各類監測技術綜合體系的預演和開發;培養和鍛鍊一支穩定的野外海南長臂猿監測隊伍。雨林中的「盲走」在雨林中行走是會迷路的。
  • 海南長臂猿又添新成員,真好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手機端記者 李興民 實習記者 劉桂江 攝影報導)9月1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從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海南長臂猿家族迎來一件大喜事——第5個家族群中的雌猿誕下一隻幼崽。「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組周江團隊。
  • 全球現存數量最少的靈長類動物之一——海南長臂猿喜添幼猿
    長臂猿是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海南長臂猿是全球現存數量最少的靈長類動物之一。目前僅分布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範圍內,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一。,且錄到了雄猿的鳴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