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2020-10-30 科學公園


作者丨江泓

一組恐龍化石中有三個未成年個體,而且保持著睡覺的姿態,它們都經歷了什麼?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竊蛋龍類我們並不陌生,這是一類體型一般不是很大(巨盜龍等少數種類除外),但是渾身長滿羽毛,像大號火雞的恐龍。最近,一種新的竊蛋龍類被命名,這種竊蛋龍類不僅長著特有的兩指,而且化石還是多隻相擁被發現的。


名字來源於神話怪獸

2020年10月,一篇名為《一新兩指恐龍揭示了竊蛋龍下目的輻射》(A new two-fingered dinosaur sheds light on the radiation ofOviraptorosauria)的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Society Open Science)雜誌上,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的竊蛋龍類——三頭鷹龍(Oksoko)。

三頭鷹龍的屬名來自阿爾泰神話中的三頭鷹,因為這種恐龍一次性發現了三具化石個體,當然也就有三個腦袋咯。三頭鷹龍的模式種名為營救三頭鷹龍(Oksoko avarsan),種名來自蒙古語,因為化石是從走私犯手中查獲的。

圖註:發現化石的地點位於蒙古國南部地區,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傳說中的三頭鷹,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三頭鷹龍的化石早就被發現了,而且背後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從走私到珍寶

三頭鷹龍的化石發現於蒙古國內陸的戈壁沙漠之中,這裡是古生物學家的天堂,曾經發現了數不清的恐龍化石,包括了著名的特暴龍、伶盜龍、恐手龍、鐮刀龍、原角龍、竊蛋龍等等。三頭鷹龍的化石被發現之後,並沒有交給古生物學家,而是被走私出境,準備高價出手。正在此時,執法人員查獲並沒收了化石,這正是三頭鷹龍模式種名為「營救」的來源。

圖註:被截獲的走私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有現成的化石,幹嘛不好好研究一下呢,要知道能被走私犯看上的化石,那一定不一般。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和來自蒙古古生物及地質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組成了一支科研團隊,開始了對化石的研究工作。

關於化石最早的正式公開則是在2017年8月25日的北美古脊椎動物學會(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在這次會議上,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格雷戈裡·福斯頓(Gregory Funsto)博士介紹了這組來自蒙古國的化石,而且特別展示了化石中保存了三隻正睡在一起恐龍。

圖註:化石及化石線圖,可以看到包括了三個個體,其中一個並不完整,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化石的主要研究者格雷戈裡·富斯頓,圖片來自網絡

在談及化石的時候,福斯頓激動的介紹道:「這是一組超讚的化石,保存了動物活著時候的姿態,其中包括兩具完整的骨架和一具保存了三分之一部分的骨架,真是太不可思議啦。」(It's a fantastic specimen. It's rare to find a skeleton preserved inlife position, so having two complete individuals and parts of a third isreally incredible.)

在三頭鷹龍化石被發現之前,只有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的寐龍(Mei)化石保存了睡覺的姿態,而來自蒙古的恐龍化石不僅同樣保持了睡姿,而且是三隻恐龍睡在一起!化石的發現表明某些恐龍與今天的鳥類一樣具有聚集在一起休息的習性,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禦寒和預警,這種行為被稱為「公共棲息」。

圖註:今天的鳥類會聚集休息,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被走私的蒙古恐龍化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且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卻並沒有被命名,之後研究又持續了三年多,來自英國和日本的古生物學家也加入了研究團隊,直到2020年才將其命名。


長著兩個手指的竊蛋龍

在具體分析了三隻三頭鷹龍化石之後,古生物學家發現它們都屬於亞成年個體,當這些恐龍長大後體長應該能夠接近2米,身高也超過1米,在竊蛋龍類中算是中等體型。像其他的竊蛋龍類恐龍一樣,三頭鷹龍的腦袋上長著高高的骨質頭冠,嘴巴變成了類似今天鸚鵡一樣的堅硬角質喙,嘴中沒有牙齒。三頭鷹龍依靠長而健壯的後肢站立和行走,前肢相對較短,可能用於抓握。三頭鷹龍的身上長著與今天鳥類相似的羽毛,因此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大鳥,不過羽毛的作用不是為了飛行,而是用來保溫和炫耀。

圖註:三頭鷹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三頭鷹龍的頭骨及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三頭鷹龍除了具備了竊蛋龍類的一般特徵之外,還有獨特之處,那就是前肢上只有兩個指頭,不同於竊蛋龍類常見的三指結構。這是首次在竊蛋龍類中發現前肢僅有兩指,而且還能看到殘存的第三指,第三指的消失是一種前肢的適應性變化,可能源自於生活習性或者食物選擇的改變。另外從分類上看,三頭鷹龍屬於竊蛋龍類之下的河源龍亞科(Heyuanninae),而河源龍的化石發現於中國廣東省。

圖註:保存了兩個大指頭及第三指殘餘部分的三頭鷹龍手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三頭鷹龍復原圖中可以看到只有兩個手指,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學家推測,三頭鷹龍的祖先可能來自於中國,在長距離遷徙到蒙古地區後身體結構出現了許多適應性的變化。同時化石也證明,三頭鷹龍在幼年時就已經具有了社會性,是典型的群居恐龍。

三頭鷹龍生活在距今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它的發現豐富了竊蛋龍類在大滅絕到來之前的多樣性,一起被發現的未成年化石也增加了我們對於竊蛋龍類群居行為的認識。


參考資料:

1. Easter, J. (2013). "A new name forthe oviraptorid dinosaur "Ingenia" yanshini (Barsbold, 1981;preoccupied by Gerlach, 1957)". Zootaxa. 3737 (2): 184–190.doi:10.11646/zootaxa.3737.2.6. PMID 25112747.

2.Lü, J. (2005). Oviraptorid dinosaurs fromSouthern China.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ISBN7-116-04368-3. 200 pages + 8 plates. (In Chinese: pp 1-83, including 36 figures& 3 tables. In English: pp 85-200, including 5 geological figures.)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科學公園 丨科學就是力量丨微信號:scipark

相關焦點

  •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名字來源於神話怪獸 2020年10月,一篇名為《一新兩指恐龍揭示了竊蛋龍下目的輻射》(A new two-fingered dinosaur sheds light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述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23歲的他沒能去讀經濟學專業的碩士,而是被免試推薦到中科院古脊椎所,跟隨古生物專家趙喜進專門研究恐龍。在接受免試推薦的過程中,徐星頗為「糾結」,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命中注定」。當時,國內做恐龍研究的人非常少,在開頭的兩年裡,他依然「不務正業」,迷戀計算機。
  • 恐龍陷入致命泥潭,經過千萬年變成化石
    在清理過程中,有人在紅色的巖石中看到了白色的骨骼化石。由於近年來在贛州發現了許多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人們對恐龍化石並不陌生,大家立即判斷發現的就是恐龍化石。當化石逐漸從巖石中顯露出來,大家看到了一具部分立體保存的恐龍化石,它的腦袋向前伸,四肢展開。江西發現新恐龍化石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古生物學家呂君昌(已故)那裡,他於2014年來到贛州,對化石進行研究。呂君昌回憶自己第一次見到化石的樣子說:「發現時,該恐龍頭部上揚,前肢向左右兩側伸展,說明它在泥潭中掙扎求生,直到死亡並最終保存為化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這種姿態保存的竊蛋龍類化石。」
  • 探秘網劇怪獸:「史前霸王蠑螈」是個什麼鬼
    探秘網劇怪獸:「史前霸王蠑螈」是個什麼鬼 2017-02-19 14換了家族,化石碎片就要重新復原,而研究人員在復原之後得到了一隻腦袋長1.5米,體長8米,體重3噸的兩棲巨怪。儘管相關的研究論文已經在2005年發表,但是這個大傢伙並沒有被正式命名,我們暫且稱它為「賴索托短頭鯢」。  從外形上看,賴索托短頭鯢與我們熟悉的娃娃魚很像,其長有扁而寬的大腦袋,嘴巴之中布滿了尖長銳利的牙齒,其一雙眼睛長在腦袋上面。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5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第一種龍的命名還與中國遠古神話有關
    上篇小編介紹了4種中生代長有羽毛的恐龍,今天繼續介紹5種,他們分別是:敖閏(中國神話中的西海龍王)龍、極鱷龍、鳥形龍、無聊龍(這名字有意思)、拜倫龍。顯著特點:體積小;纖細的構建在侏羅紀晚期的亞洲,有數量驚人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可能是有羽毛的,其中許多與北美腔龍(因此被稱為「腔龍」恐龍)關係密切。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述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行業先鋒
    23歲的他沒能去讀經濟學專業的碩士,而是被免試推薦到中科院古脊椎所,跟隨古生物專家趙喜進專門研究恐龍。在接受免試推薦的過程中,徐星頗為「糾結」,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命中注定」。當時,國內做恐龍研究的人非常少,在開頭的兩年裡,他依然「不務正業」,迷戀計算機。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那麼,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們可曾留下什麼痕跡,從而讓我們得知它曾經的生活點滴呢?當然有。恐龍化石中有一個專門分類就叫「痕跡化石」,比如恐龍的足跡、糞便、巢穴等。只不過,痕跡化石雖常見,卻一般不會與那些醒目的實體化石(也就是恐龍大骨頭)同時被發現,就像散落的一封封沒有署名的恐龍遺書。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
  • 那些和恐龍有關的奇特化石:新品種擁有天鵝脖頸
    這副恐龍化石2013年出土於美國懷俄明州,站立高度2.6米,長9米,完整程度達70%,歷史可追溯至1.55億至1.48億年前,拍賣行工作人員估價達120萬至180萬歐元(約合930.8萬至1396.2萬元人民幣)。沒想到一副恐龍的化石居然貴到令人咋舌,不過這也沒什麼,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裡發現的一些和恐龍有關的化石,因其獨特稀有恐怕要算是無價之寶了。
  • 阿根廷出土 最大恐龍化石
    高:7層樓  重:14頭象  本報訊 世界最大恐龍的紀錄又被刷新了。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阿根廷近日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恐龍骨骼化石。  主導挖掘工作的考古學家蒂亞戈·波爾和喬斯·卡瓦裡多說,他們總共掘出150塊保存極為完好的化石,分屬於7隻不同的恐龍,都「很有研究價值」,有的骨頭長度甚至比一個人還要高。  打破世界紀錄  「以骨頭的大小來看,我們可以判斷,這些恐龍超越目前已知所有大型恐龍,應該是地球上會走路的最大型動物,」波爾說。
  • 《怪物獵人》與真實的恐龍有聯繫麼?
    怪物獵人的開發者在遊戲中參考了許多現實中存在的動物,其中就有我非常喜歡的恐龍。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怪物獵人中參考過的恐龍,以及一些趣聞。 恐龍的發現和復原自從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爵士發明「恐龍」這個詞以來,人們一直在試圖復原這種史前怪獸。
  • 江泓:罕見恐龍胚胎化石證實恐龍出生時鼻尖長角
    ,因為在恐龍蛋殼下面露出了胚胎化石。胚胎頭骨化石,他立刻就判斷出恐龍胚胎化石屬於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但是卻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恐龍生下的。保存在蛋裡的恐龍胚胎非常小,腦袋的長度只有3.8釐米,和一個核桃差不多大。儘管小,但是胚胎化石的狀態非常好,頭骨基本已經發育成型,可以分辨出頂骨、顳骨以及下頜骨上細小的牙齒。最引人注意的是在小恐龍鼻尖上有一個類似「角」的凸出結構,這是之前研究中沒有發現過的。
  • 5大史前怪獸|血盆大嘴一口吞恐龍,捕獵手段兇殘,視力範圍360度
    而說到史前生物,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恐龍了吧?今天碌碌給大家帶來的是除了恐龍以外的5個長相奇特的史前怪獸!看看你都知道幾個呢?它跟我們平常喜愛吃的蝦可不同,它們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它被認為是「最早的海怪」,是當時海洋裡最強大的掠食者。而且它們還會不斷進化出更先進的捕食方式,以滿足在激烈競爭下的生存需要。
  • 《侏羅紀世界2》明日上映,介紹一種電影裡要出現的新恐龍
    黏土坑裡的大爪子1983年1月7日,英國化石獵人威廉·沃克(William J. Walker)在薩裡多爾金附近的奧克利黏土坑邊尋找化石,儘管這裡已經有超過200年的發掘歷史,可總有些化石獵人四處轉悠,而且依然能夠發現新的化石。
  • 6個跨越千萬年的恐龍化石,讓你看到曾經生活在地球上霸主的模樣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無數的動植物,據科學家分析,地球至少有40億年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們在月球上獲得的巖石後發現,許多巖石的年齡都高達46億年,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那麼,地球的年齡一定不會小於月球。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第一位就是傳說中的舉父,相傳舉父是崇吾山當中的一種令人畏懼的神獸,相傳它善於投擲所以老虎和豹子等野獸都害怕它。它也經常有撫摸自己頭的習慣,能舉起很大的石頭擲人。
  • 腫頭龍腦袋上的「包」,莫非是個「受氣包」
    這個恐龍腦袋有包?如果你留心會發現,自然界大部分食草動物都長有角,這些動物角的作用,一方面是為了防禦食肉動物的攻擊,另一方面是用於族群之間的競爭。比如,在交配季節響徹山谷的撞擊聲,可能就是某些動物為爭奪交配權,進行著較量。
  • 漲知識了,恐龍蛋化石裡,竟然藏著這麼多恐龍的秘密!
    部落裡的工匠會將恐龍蛋化石製成精巧的首飾。在北美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納瓦霍人部落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他們的祖先曾經偷走了怪物的蛋,所以怪物化身為巨大的骸骨追逐人類。怪物骸骨可能就是美國西部常見的恐龍化石,而怪物的蛋無疑就是恐龍蛋。這些都是關於恐龍蛋的故事或者傳說,而有關恐龍蛋的科學記載則要到近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