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第一種龍的命名還與中國遠古神話有關

2020-12-04 百家號

上篇小編介紹了4種中生代長有羽毛的恐龍,今天繼續介紹5種,他們分別是:敖閏(中國神話中的西海龍王)龍、極鱷龍、鳥形龍、無聊龍(這名字有意思)、拜倫龍。

敖閏龍

名稱:敖閏龍(以中國神的名字命名)

棲息地:亞洲的林地

歷史時期:侏羅紀晚期(1.6億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兩英尺長,幾磅重

飲食:小蜥蜴和哺乳動物

顯著特點:體積小;纖細的構建

在侏羅紀晚期的亞洲,有數量驚人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可能是有羽毛的,其中許多與北美腔龍(因此被稱為「腔龍」恐龍)關係密切。奧洛倫於2006年被發現,但直到2013年才正式宣布,它是一種相當典型的早期獸腳亞目動物,儘管它的解剖結構與冠龍和迅猛龍等食肉動物稍有不同。目前還不清楚敖閏龍身上是否覆蓋著羽毛,也不知道成年的敖閏龍究竟有多大(「模式標本」是一隻一歲的幼崽)。

極鱷龍

名稱:極鱷龍(希臘語,意為「高貴的鱷魚」)

棲息地:西歐的林地

歷史時期:白堊紀早期(1.25億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六英尺長,五十磅重

飲食:肉

顯著特點:體積小;兩足動物的姿勢

儘管阿里斯託蘇科斯(希臘語中「鱷魚」的意思)在它名字的後半部分為人熟知,但它是一種發育完全的恐龍,儘管人們對它的了解還很不充分。這種小型的西歐獸腳亞目似乎與北美洲的秀頜龍和南美洲的小坐骨龍都有密切的聯繫;早在1876年,著名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Richard Owen)就把它歸為波基隆龍(Poekilopleuron)的一個物種,直到幾年之後,哈裡·希利(Harry Seeley)把它歸為波基隆龍的一個屬。至於它名字中「高貴」的部分,沒有跡象表明極鱷龍比白堊紀早期的其他肉食動物更優雅!

鳥形龍

名稱:鳥形龍(希臘語,意為「模仿鳥類」)

棲息地:中亞平原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7500 - 70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5英尺長,25磅重

飲食:肉和昆蟲

顯著特點:鳥的翅膀;上頜牙齒

儘管它們的名字很相似,但「模仿鳥」的鳥類與「模仿鳥」的鳥類有很大的不同。後者是一種體型龐大、動作敏捷、像鴕鳥一樣的恐龍,具有相當大的衝力和重量,而前者是中亞的一種小型「恐龍鳥」,以其眾多的羽毛、羽毛狀的尾巴和鳥一樣的腳而聞名。鳥嘴龍之所以能穩穩地歸為恐龍之列,是因為它上頜的原始牙齒,以及它與白堊紀其他鳥類較少的竊盜龍(包括該類群的海報屬竊盜龍)的相似之處。

無聊龍

名稱:博羅戈維亞(以劉易斯·卡羅爾詩歌《Jabberwocky》中的博羅戈夫命名)

棲息地:中亞平原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7000 - 65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6英尺長,25磅重

飲食:肉

顯著特點:體積小;兩足動物的姿勢;也許羽毛

博羅戈維亞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恐龍,它的名字比其他任何一種恐龍都更引人注目。這可能很小,長有羽毛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晚白堊世亞洲,這似乎是密切相關的更著名的傷齒龍,後被命名為劉易斯·卡羅爾的沒意義的詩的波洛高夫無意義的話(「所有的密西是波洛高夫…」)自Borogovia「診斷」是基於一個肢體化石,這是可能的,它最終可能會被重新分配作為一個物種(或類)不同的恐龍屬。

拜倫龍

名稱:拜倫龍(希臘語,意為「拜倫的蜥蜴」);明顯BUY-ron-oh-SORE-us

棲息地:中亞沙漠

歷史時期:白堊紀晚期(8500 - 8000萬年前)

尺寸和重量:大約5-6英尺長,10-20磅重

飲食:肉

顯著特點:適度的大小;有針狀牙齒的長鼻子

在白堊紀晚期,中亞是小型、有羽毛獸腳類恐龍的溫床,包括迅猛龍和類似鳥類的「滋養齒獸」。龍鼻龍是特羅頓龍的近親,由於它奇特的、沒有鋸齒的、針狀的牙齒,它從恐龍群中脫穎而出,這些牙齒與始祖鳥(生活在數千萬年前)等原始鳥類的牙齒非常相似。這些牙齒的形狀,以及龍鼻龍長長的鼻子,暗示了這種恐龍主要以中生代哺乳動物和史前鳥類為食,儘管它可能偶爾會吃掉一種獸腳亞目動物。(奇怪的是,古生物學家在一種類似盜龍的恐龍的巢穴中發現了兩個龍鼻龍個體的頭骨;龍鼻龍是在捕食恐龍蛋,還是自己被另一種獸腳亞目恐龍捕食,這仍然是個謎。)

這幾種遠古恐龍真的很像鳥類了,大家覺得的呢?下講」始祖鳥「歡迎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巨盜龍等少數種類除外),但是渾身長滿羽毛,像大號火雞的恐龍。 三頭鷹龍的屬名來自阿爾泰神話中的三頭鷹,因為這種恐龍一次性發現了三具化石個體,當然也就有三個腦袋咯。三頭鷹龍的模式種名為營救三頭鷹龍(Oksoko avarsan),種名來自蒙古語,因為化石是從走私犯手中查獲的。
  •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化石裡有三個腦袋
    ​以神話怪獸命名的恐龍,因為化石裡有三個腦袋!,但是渾身長滿羽毛,像大號火雞的恐龍。 三頭鷹龍的屬名來自阿爾泰神話中的三頭鷹,因為這種恐龍一次性發現了三具化石個體,當然也就有三個腦袋咯。三頭鷹龍的模式種名為營救三頭鷹龍(Oksoko avarsan),種名來自蒙古語,因為化石是從走私犯手中查獲的。
  • 那些以「中國」為名的恐龍,都長什麼樣?
    它是異特龍超科的成員,和異特龍、鯊齒龍這類大型的肉食恐龍是一家子。中華盜龍生存在侏羅紀的晚期,身長約8米,高度近3米,是類兇猛的肉食獸腳類恐龍。模式種發表於1994年,命名為董氏中華盜龍,其中的董就是紀念有「中國龍王」美稱的董枝明。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anchiornis skeleton(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化石標本)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據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網站公布,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將發表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報導的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的新發現。
  •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 彩虹羽毛是為了吸引異性?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圖註:彩虹龍的復原圖,作者趙闖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又發現了一種長羽毛的恐龍,這種恐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長有彩虹般絢爛的羽毛,這種恐龍也因此被命名為彩虹龍。古生物學家是怎麼還原出距今1.6億年前恐龍羽毛顏色的呢?讓我來告訴你。
  • 手盜龍類代表恐龍,鐮刀龍,單爪龍,始祖鳥,耀龍,傷齒龍等
    因此在發表的一個月後,單爪龍的屬名被重新命名為Mononykus。單爪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約1米,頭部小,牙齒小而尖。它們的特點擁有奇特、短粗的前肢,前肢上有一隻3寸長的指爪,另外兩個指爪則已退化、消失。高度特化的手臂功能仍然是個謎,但有些科學家解釋是用來挖開白蟻巢(像現今的食蟻獸),所以有理論推測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的。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最近一個讓古生物學家羽毛起皺的屬是近鳥龍,一種小型恐龍(不是鳥類),前臂異常長,前肢、後肢和腳上長有羽毛。儘管它與另一種四翼恐龍——小盜龍相似,但近鳥龍被認為是一種特魯特恐龍,因此是體型大得多的特魯特龍的近親。像其他有羽毛的同類恐龍一樣,近鳥龍可能代表了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的中間階段,儘管它也可能佔據了鳥類進化的一個分支,註定要和恐龍一起滅絕。
  •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年已經過去,在剛剛結束的這一年裡,又有哪些新的恐龍被命名呢?就讓我們來一個大盤點吧。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
  • 不少恐龍都是長羽毛的 南京專家稱還是鳥類的祖先
    摘要: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西伯利亞發現的1.6億年前恐龍化石顯示,很多恐龍可能和科學家原先所想像的不同,其實都長有羽毛。「恐龍長羽毛」就是證明  隨著帶羽毛恐龍的發現,「鳥類是恐龍後代」這一說法得到證實。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在遼寧省熱河群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骼。在這個小恐龍的脖子、後背和尾巴上,長有一團團絨毛。古生物學家將這一革命性發現命名為中華龍鳥。它證實至少有一部分非鳥類恐龍有羽毛,而且羽毛的歷史可以向前推進幾千萬年。中華龍鳥事實證明,中華龍鳥只是眾多發現中的第一個,它將向我們證明恐龍比預期的更蓬鬆更華麗。
  • 恐龍真的滅絕了?傳說中的「龍」或許就是倖存下來的遠古生物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卡布羅龍大概身長有5到15米左右,有著類似蛇的身體、馬的頭部,後背上還有一排瘤狀的凸起物,並且遊動的速度非常快,時速可達40公裡。說到此,大家會想到什麼?沒錯,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出現的龍。
  • 2020年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年已經過去,在剛剛結束的這一年裡,又有哪些新的恐龍被命名呢?就讓我們來一個大盤點吧。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馳龍Dromaeosaurus,又名 奔龍 ,是種小型肉食性恐龍,大小如狼,身長約1.8米,重量約15公斤。
  • 恐龍不僅有長羽毛、長鱗片的,還有長毛髮的?
    怎麼樣,這個視頻有沒有刷新你對恐龍的認識?那我們繼續掰扯掰扯恐龍有羽毛這事兒吧。 猜猜誰和恐龍是親戚? 很久很久以前,大概150年前,當科學家們最開始研究恐龍時,他們想當然地把「恐龍」和「蜥蜴」連在一起了。Dinosaur這個單詞就是源於希臘語中「可怕的蜥蜴」。 雖然恐龍和蜥蜴同屬爬行綱,但這兩種生物的聯繫並不如我們腦補的那樣緊密!所以大家不要看到巨蜥就去腦補恐龍了,恐龍的後代不是蜥蜴,是另一種動物啦!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諸城恐龍化石家族添新屬種 現已正式命名「諸城中國甲龍」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諸城因其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被譽為「中國龍城」。近日,中國古生物專家基於在諸城臧家莊化石點上採集的甲龍類右側腸骨化石,判斷其代表了一個甲龍類新種,將其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還長有羽毛?
    一段長有羽毛的恐龍尾巴被保存在琥珀中,這條恐龍生活在9900萬年前。樹脂內還有一隻白堊紀時期的螞蟻和植物碎片。攝影:R.C.這些羽毛鬆散而有彈性的結構更像是現代的裝飾用羽毛,而不是飛羽。飛羽有發達的羽軸、羽支、羽小枝以及將整體連接起來的鉤狀結構。該研究團隊今年6月份的一篇報告稱,保存在琥珀中的白堊紀時期鳥類翅膀的羽毛與現代鳥類的飛羽非常相似。目前的研究認為,如果整根尾巴都長有樣本中這種羽毛的話,那麼這條恐龍「應該很有可能無法飛行」。
  • 河南恐龍的九個第一 有世界上最大最小最兇猛恐龍
    時隔6年,我省恐龍化石的發掘及研究,再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新成果。2009年以來,除了在南陽內鄉發掘、命名的河南寶天曼龍,我省再次發掘並命名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巨型汝陽龍和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  此外,6年來我省恐龍研究學者還發掘並命名了河南西峽龍、河南秋扒龍、史家溝峴山龍、劉店洛陽龍、汝陽雲夢龍和張氏西峽爪龍。
  • 恐龍依靠羽毛吸引異性
    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曾經有恐龍,可是你知道其中一種恐龍長著長長的羽毛,卻沒什麼用處,實際上恐龍長羽毛並不稀奇,有很多的恐龍長羽毛是為了冬天過冬而保暖,還有的恐龍長出羽毛是為了天空翱翔,可是咱們今天講述的這隻恐龍不為保暖,也不為飛翔,他長出羽毛只是為了自身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