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和說話能力雖然有交叉,但的確是兩回事。社交要求的說話只是廣義的表達中的一部分。社交可能要求你說對方愛聽的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可能要求你是一個有態度的性情中人。不同的社交對象要求是不一樣的。有時你話少靦腆也能獲得一部分人的認可,所以硬要把說話能力與社交捆綁是有問題的。社交有時不僅需要說,還需要你少說,憋得住話,有時還需要你會演。那些表現成性情中人的人真的就是性情中人了嗎?不一定吧。所以這裡對社交不做過多的闡述,我不是此中高手。我集中說一下如何提高個人的說話能力。
第一、說話能力第一步就是得多說。那些剛剛走入教師崗位的人一開始也不能說,但常年的教學後,最後大多都能口若懸河。說得對不對是一回事,但能表達出來,必然要多說。像我天天耍鍵盤,思維也算深邃,文字也算溜,可你讓我說,我還真說不出來。所以第一位就是要多說多練,尤其當著眾人面說話。因為普通聊天機會很多,而當眾正式說話尤其有點歲數的,過去學校都沒有這方面的訓練。說話同時也是一種組織整合自己知識以及促進思考的過程。你表達了一個觀點,與人交鋒,必然能反饋成你繼續對這個問題去思考。讀書能引發思考,其實說話也能。
第二、要把話說好,你還得有豐富的語言儲備。北京人為什麼嘴貧,就是因為北京方言詞彙量大,能表達感情色彩的詞太多。在那種環境下耳濡目染你也能說,不能說也能寫。有人就說語言豐富的地方容易出作家,比如北京語言風格,比如陝西語言風格,比如江浙海派語言風格,比如四川。而那些語言詞彙不豐富,或者與普通話有衝突歧義的地方就不容易出作家。比如雲南。雲南方言用文字表達,你不容易看出來時方言,因為很多詞寫出來會理解成普通話色彩,不容易展示雲南方言的味道。而且老話那些詞彙現在的年輕人又不掌握了。可見詞彙量多少很重要。能把話說好,說生動,說幽默,尤其需要掌握大量的同義詞,寫小說也一樣,不同的同義近義詞語境是不一樣的,那種細微的差異就是有色彩的。要掌握豐富詞彙,一個是方言裡的詞彙,一個是自己能組新詞,還有一個能掌握一些古詞彙。所以讀一點古書,認識一下古話裡同樣的東西用什麼詞也很重要。
第三、知識儲備,知識儲備其實無非就是多學,多讀書,多看好的脫口秀,多遠行增長見識,多關注開腦洞的思維。讀書又分為讀古書,可以讓你說話時能引經據典。讀歷史書,可以讓你能說點歷史故事典故等等。多讀書以外更重要的是多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你不多思考把知識融匯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你就很難運用,每個人搭建知識體系都需要通過邏輯線把知識融匯貫通了。發現有矛盾的地方,你還得想明白了是為什麼。把知識變成自己的體系,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才能算有思想的人。沒有思想見解的人說話,那只是耍嘴皮子而已。你就不能說出有價值的東西。為什麼主持人與脫口秀不同就是這個原因,主持人缺了知識儲備和自己的思維乾貨。
第四、說話是一種表達,表達就存在感情色彩?能把話說生動還需要有足夠的情商。否則就是乾巴巴的,不吸引人。很多人說話不僅是說,他還是一種聲情並茂的表演,能遊刃有餘地利用表情、情緒變化,使用各種適合的情緒詞彙語音感嘆。這樣說話才會生動有吸引力。而且對話更需要情緒隨著交流時時轉換,一個表情語氣始終如一的人是說不好話的。情商這東西是先天帶來的,但後天也可以訓練。那些從事藝術的人就容易感性,比普通人更容易激動哭泣,更容易轉換情緒。所以要把話說好,必不可少就是情商訓練。欣賞音樂、藝術都可以提高,但更好的是參與藝術,小時候學過藝術的人其實與普通人有很大不同,有著一種脫胎換骨的內在氣質。現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使用表演說臺詞的方式就能對你的說話時情緒控制能力有很大幫助。不信可以試試。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