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了,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也是孩子今後尋求個人發展機會的重要條件。
做父母的,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中提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決於溝通的能力、講話的技巧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交往、交際能力。
會說話的孩子,擁有更多機會。孩子「會說話」,是一種優勢,因為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會說話的孩子,更自信。因為總是得到對方好的反饋或表揚,孩子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1
怎麼培養表達能力好的孩子?
那麼,接下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那些表達能力好的孩子,是怎麼被培養出來的呢?有輸入,才有輸出
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文字表達能力,既然是表達,就是一種輸出技能。你要想讓孩子有輸出,勢必要首先有足夠的輸入。否則,你讓孩子輸出什麼呢?所以,想要表達能力好,需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槍枝彈藥」或者叫做「語料庫」。
那語料庫從何而來?從幾歲開始幫助孩子搭建屬於Ta的語料庫?答案是從一出生開始。
0-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裡,襁褓中的小小嬰兒會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逐漸長成頭身比例越來越像成人的樣子。更重要的是,在這3年時間裡,孩子要迅速學會自己的語言,實現基本的交流。
因此,這3年期間,孩子是否能迅速掌握基本交流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照料者跟Ta說話的多少和說話的質量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聽到的越多,能夠在大腦中把聲音符號(語言)和眼前事物發生聯結、產生概念化的東西就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好,在這個基礎上一旦掌握了對聲帶肌肉的控制方式,就能夠迅速開始Ta的說話歷程。
除了跟孩子多說話之外,說什麼也很關鍵。「母親說某些特定單詞的頻率與兒童習得這些單詞的時間順序存在高度相關,母親健談與否與兒童詞彙量的多少也緊密相關」 。
舉個例子,如果媽媽手裡拿著一個海綿積木玩具,那麼她應該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是「寶寶,你喜歡這個積木對不對?這個積木是三角形的,這個積木是綠顏色的。」顯然,這個句子中的中心詞就是積木。這種高頻復現的方式對孩子的語言學習至關重要。
同時,關聯性的詞彙如果能夠被復現提及,也會加速孩子的習得過程。比如,後面媽媽指著屋裡各種綠色的東西,跟孩子說「你看,這盆綠蘿也是綠色的對不對?跟剛才那塊積木的顏色一樣,是綠色的。」那麼大概率上講,孩子對「綠色」和「綠顏色」也會非常迅速地產生反應。
兒童語言習得的早期,基本遵循著「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的規律。也就是說,Ta所進行概念化的東西,都是Ta能夠看到、摸到和接觸到的。因此,
●利用家中和周圍孩子活動範圍內的物品進行語言輸入,是個很好的方法。
●同時帶孩子多多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創造更複雜的語言輸入環境也很重要。
有輸入,輸出也需要練習
大量的輸入是能夠輸出的基礎,在用豐富的詞彙給孩子進行輸入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對周遭世界產生概念化,建立孩子自己的語料庫。但是,輸入技能是無法在沒有引導和練習的情況下,直接轉換成輸出技能的。那麼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就是第二步需要你做的事情。
0-3歲的嬰兒期和學步期寶寶,認知功能與年齡較大的孩子和成人不一樣,他們的認知發展不具有連貫性。往往是你一直努力了很長時間,跟寶寶說話、給寶寶講故事,寶寶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突然間,Ta會在某個時期給你意外的驚喜。
在語言發昂面,孩子在2-3歲會迎來母語的第一個爆發期。此時,隨著個體意識的增強,語言能力的積累,孩子有了主動表達的意願和基礎能力。此時,給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你從說的角色變成聽的角色非常重要。
而且,對2歲以上的孩子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提示,也不要讓孩子大量死記硬背。
在和3歲兒童討論分享記憶時,要儘量使用詳盡的談話鼓勵兒童的積極參與,如「你記得你到娜娜家遊泳的事嗎?你做了一件非常靈巧的事情,你還記得是什麼嗎?」,少使用引導性的問題,特別是大量的記憶內容,如「你在娜娜家玩什麼了?」
2
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擁有好口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人際溝通也更加順暢,孩子說的話裡,藏著他的未來,幫助孩子抓住未來的鑰匙,就要關注孩子表達能力的提升!
人的腦中有一個專門負責學語言的區域——布羅卡斯區。
12歲以前學的語言可以直接存儲,不假思索即可直接調用;12歲以後再學習的語言,只能存到記憶區,運用時必須和布羅卡斯區聯繫。
因此,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把握關鍵期對孩子今後知識的獲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個心理結構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多帶孩子接觸外界,多體驗多感受,讓孩子有話可說。
同時,家長還可以嘗試聽講故事、聽詞語編故事和故事接龍、角色扮演、表演節目這幾個項目幫孩子訓練並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聽講故事
根據孩子的年齡,家長可以調整故事的長短。
聽詞語編故事
故事接龍
通過在博沃思專業的學習和訓練配合家庭訓練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色扮演
讓孩子通過模仿職業角色說話的方式來提高口語表達。有許多職業需要處理社交關係,如銷售員、導遊等,扮演這些角色,讓孩子模仿這些職業的說話方式,學習溝通技巧。
家長可以找一些電視劇或者視頻中,這些職業的角色,多看幾遍之後開始模仿。
有時候孩子當售貨員,家長當顧客,讓孩子介紹這個「便利店」裡的各種「商品」;有時候孩子是導遊家長是遊客,讓他學會慢慢介紹各個景點的特色。
表演節目
無論是什麼技能,都需要在不斷練習中才能提升,口才也一樣,現在的校園生活豐富多樣,合唱團、辯論賽、各種競賽,在孩子敢開口、敢表達之後,可以鼓勵他們多參與校園活動,在這些活動的練習以及社交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也會相對提升。
如果家裡孩子多,年齡差不怎麼大,一段時間可以舉辦小聚會,讓孩子們表演些語言相關的節目,可以是小品,可以是朗誦,可以是配音,也可以是講故事,只要孩子自己感興趣,每個媽媽都給小朋友準備小禮物,在小朋友表演完後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