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2021-01-11 騰訊網

在現代社會,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了,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也是孩子今後尋求個人發展機會的重要條件。

做父母的,無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中提到,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決於溝通的能力、講話的技巧以及說服他人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交往、交際能力。

會說話的孩子,擁有更多機會。孩子「會說話」,是一種優勢,因為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會說話的孩子,更自信。因為總是得到對方好的反饋或表揚,孩子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1

怎麼培養表達能力好的孩子?

那麼,接下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那些表達能力好的孩子,是怎麼被培養出來的呢?有輸入,才有輸出

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文字表達能力,既然是表達,就是一種輸出技能。你要想讓孩子有輸出,勢必要首先有足夠的輸入。否則,你讓孩子輸出什麼呢?所以,想要表達能力好,需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槍枝彈藥」或者叫做「語料庫」。

那語料庫從何而來?從幾歲開始幫助孩子搭建屬於Ta的語料庫?答案是從一出生開始。

0-3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裡,襁褓中的小小嬰兒會咿呀學語、蹣跚學步,逐漸長成頭身比例越來越像成人的樣子。更重要的是,在這3年時間裡,孩子要迅速學會自己的語言,實現基本的交流

因此,這3年期間,孩子是否能迅速掌握基本交流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和爸爸媽媽以及其他照料者跟Ta說話的多少和說話的質量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聽到的越多,能夠在大腦中把聲音符號(語言)和眼前事物發生聯結、產生概念化的東西就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好,在這個基礎上一旦掌握了對聲帶肌肉的控制方式,就能夠迅速開始Ta的說話歷程。

除了跟孩子多說話之外,說什麼也很關鍵。「母親說某些特定單詞的頻率與兒童習得這些單詞的時間順序存在高度相關,母親健談與否與兒童詞彙量的多少也緊密相關」 。

舉個例子,如果媽媽手裡拿著一個海綿積木玩具,那麼她應該跟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是「寶寶,你喜歡這個積木對不對?這個積木是三角形的,這個積木是綠顏色的。」顯然,這個句子中的中心詞就是積木。這種高頻復現的方式對孩子的語言學習至關重要。

同時,關聯性的詞彙如果能夠被復現提及,也會加速孩子的習得過程。比如,後面媽媽指著屋裡各種綠色的東西,跟孩子說「你看,這盆綠蘿也是綠色的對不對?跟剛才那塊積木的顏色一樣,是綠色的。」那麼大概率上講,孩子對「綠色」和「綠顏色」也會非常迅速地產生反應。

兒童語言習得的早期,基本遵循著「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的規律。也就是說,Ta所進行概念化的東西,都是Ta能夠看到、摸到和接觸到的。因此,

利用家中和周圍孩子活動範圍內的物品進行語言輸入,是個很好的方法。

同時帶孩子多多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創造更複雜的語言輸入環境也很重要。

有輸入,輸出也需要練習

大量的輸入是能夠輸出的基礎,在用豐富的詞彙給孩子進行輸入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對周遭世界產生概念化,建立孩子自己的語料庫。但是,輸入技能是無法在沒有引導和練習的情況下,直接轉換成輸出技能的。那麼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就是第二步需要你做的事情。

0-3歲的嬰兒期和學步期寶寶,認知功能與年齡較大的孩子和成人不一樣,他們的認知發展不具有連貫性。往往是你一直努力了很長時間,跟寶寶說話、給寶寶講故事,寶寶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突然間,Ta會在某個時期給你意外的驚喜。

在語言發昂面,孩子在2-3歲會迎來母語的第一個爆發期。此時,隨著個體意識的增強,語言能力的積累,孩子有了主動表達的意願和基礎能力。此時,給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你從說的角色變成聽的角色非常重要。

而且,對2歲以上的孩子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提示,也不要讓孩子大量死記硬背。

在和3歲兒童討論分享記憶時,要儘量使用詳盡的談話鼓勵兒童的積極參與,如「你記得你到娜娜家遊泳的事嗎?你做了一件非常靈巧的事情,你還記得是什麼嗎?」,少使用引導性的問題,特別是大量的記憶內容,如「你在娜娜家玩什麼了?」

2

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擁有好口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人際溝通也更加順暢,孩子說的話裡,藏著他的未來,幫助孩子抓住未來的鑰匙,就要關注孩子表達能力的提升!

人的腦中有一個專門負責學語言的區域——布羅卡斯區。

12歲以前學的語言可以直接存儲,不假思索即可直接調用;12歲以後再學習的語言,只能存到記憶區,運用時必須和布羅卡斯區聯繫。

因此,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把握關鍵期對孩子今後知識的獲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個心理結構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多帶孩子接觸外界,多體驗多感受,讓孩子有話可說。

同時,家長還可以嘗試聽講故事、聽詞語編故事和故事接龍、角色扮演、表演節目這幾個項目幫孩子訓練並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聽講故事

根據孩子的年齡,家長可以調整故事的長短。

聽詞語編故事

故事接龍

通過在博沃思專業的學習和訓練配合家庭訓練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角色扮演

讓孩子通過模仿職業角色說話的方式來提高口語表達。有許多職業需要處理社交關係,如銷售員、導遊等,扮演這些角色,讓孩子模仿這些職業的說話方式,學習溝通技巧。

家長可以找一些電視劇或者視頻中,這些職業的角色,多看幾遍之後開始模仿。

有時候孩子當售貨員,家長當顧客,讓孩子介紹這個「便利店」裡的各種「商品」;有時候孩子是導遊家長是遊客,讓他學會慢慢介紹各個景點的特色。

表演節目

無論是什麼技能,都需要在不斷練習中才能提升,口才也一樣,現在的校園生活豐富多樣,合唱團、辯論賽、各種競賽,在孩子敢開口、敢表達之後,可以鼓勵他們多參與校園活動,在這些活動的練習以及社交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也會相對提升。

如果家裡孩子多,年齡差不怎麼大,一段時間可以舉辦小聚會,讓孩子們表演些語言相關的節目,可以是小品,可以是朗誦,可以是配音,也可以是講故事,只要孩子自己感興趣,每個媽媽都給小朋友準備小禮物,在小朋友表演完後送給他。

相關焦點

  • 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年輕父母不妨用用這些辦法
    孩子怎樣表達才能完整說出自己的想法?怎樣說話才能更生動、更具感染力?  上周六,「杭+學堂·青春學習社」推出公益課,請來擅長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果凍老師,教年輕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上講故事、愛上學習。
  • 孩子說話有這些「毛病」,是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家長們要幫改善
    心理學有研究表明:如果兒童長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練,而且也會影響孩子思維的發展。別讓孩子輸在「表達」上蓬蓬是個很喜愛鑽研的小男孩,在老師布置的科學作業中,蓬蓬自己獨立完成了一個科研小項目,十分厲害。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學會這4招,提高表達能力,讓孩子愛上說話
    孩子會說話的是成長的裡程碑,從孩子的說出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就說明這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說話,學習語言表達的能力。因為工作原因,我閨蜜家孩子最開始是家裡的老人帶的,直到閨蜜周圍同事家的孩子都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來玩自己的意識時,這才發現孩子落後了。說出來的話依舊是咿咿呀呀的含糊不清。
  • 孩子會說卻說不好,家長堅持做5件事,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雖然孩子會說話,但是不一定能夠完整或是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家長努力培養出來的。 一、激發孩子表達能力的5種方法 第一種主動和孩子溝通 說話這件事對於大人來說比較簡單,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
  •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父母該怎麼做
    當孩子開口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意味著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邁出了新的一步。這樣的發現會讓父母驚喜不已,對父母來說,這第一聲「爸爸、媽媽」,擁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是自己為人父母以來獲得來自孩子的第一次肯定。有的父母會乘勝追擊,開始教孩子學習新的詞彙,然後過渡到教孩子說出來連貫的句子,再然後就是讓孩子擁有能夠正常表達溝通的能力。
  • 長假在家,怎樣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早上,通過wifi分享,認識了樓上的鄰居,大家在家裡憋的時間久了,彼此聊天的話題特別多,鄰居說,發現自己的孩子,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話越少,特別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差,無論書面語言或口頭語言,老師都說孩子真的需要語言理解和表達方面的增長,否則語文學習將來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 2 歲寶寶憑語言表達能力實力圈粉!培養孩子語言能力這件事最重要
    毫不誇張地說,語言能力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言能力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基礎技能。有研究表明,3-6 歲兒童的語言能力一定程度上預測了他們成年後的學業成績與就業率。生活中,表達能力強的人,一開口即使不是穩贏,也差不到哪兒去。扳指頭數數,從知名主持人到直播大 V,咱身邊那些會溝通、會談判、會辯論、會演講的人,收穫了多少「表達紅利」,就不一一舉例了。
  • 「貴人語遲」和「說話較早」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在6~7個月時,小孩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一歲時開端呈現第一批能夠被理解的言語,到了兩歲就能夠說出約300~400個詞和一些簡略的短語。當然,每個孩子的言語發育有其個體差異,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溝通性的言語,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那麼會說話就代表沒問題了嗎,也不盡然,其實大部分新手媽媽很簡單忽視小孩子的說話問題。
  • 為何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父母們不用太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
    有研究指出,講兩種以上的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單講一種語言的家庭孩子,更多地出現發育性語言障礙,且以2-3歲年齡的兒童較為突出。舉個例子,假如家裡語言多,那麼就說明同一件物品至少有兩種以上的稱呼名,而這樣的語言環境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表達出現混亂,小孩子對於信息的處理能力還比較弱,根本分辨不清,會對孩子的發音辨別能力造成影響,造成孩子想表達的時候思維混亂,讓孩子很難開口表達。
  • 跟領導微信聊天回復「嗯」被批評,孩子會說話的能力要從小培養
    老闆是詢問的口氣來問他,而這位網友只是簡單地回復了一個「嗯」,會讓人有種應付的感覺。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沒有說髒話,也沒有說錯話,但是他說出來的話會讓人覺得語氣生冷,甚至是不懂禮貌的,這跟說話時的用詞是有很大關係的。高情商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什麼是好好說話呢?就是讓跟你交談的人,喜歡聽你說話。這樣一個會對人影響深遠的能力,家長們最好從小培養寶寶。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總結來說,老人教孩子說話識字會存在這些問題,看看你家是哪一種? 老人們長期在一個地區生活,一般不會說普通話,在帶孩子時也不能一下子學會普通話,帶有地方口音是必然。孩子跟著老人時間長了,自然也和老人是一個口音,一張嘴就知道是哪個地方來的。
  • 如何讓孩子在公眾面前自如演說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及領袖力
    自信的人,大多數有一個好口才,能說會道,也往往能在一個群體中,取得領導的地位。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開口演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古希臘著名演講家德摩斯梯尼小時候不僅口吃,說話聲音很小,甚至說話的時候還會聳肩,這讓小夥伴都嘲笑他,疏遠他。在嘗試演講之後,德摩斯梯尼收穫了自信,也在不斷地練習之下,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演說家,用他的聲音,去收穫了成功。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與「思維能力」有關,做到這3點能改善
    然而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弱跟我們的思維能力弱的密不可分的。語言表達能力弱的表現。1. 說話不順暢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會比較卡殼,在臨時演講或者在面試過程中,回答面試官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變得說話不順暢,說這句話的時候,頭腦可能在想著下一句要怎麼講,但是說出來的話語卻是卡殼的,而且沒有連接性,導致聽的人也很難受。因為不知道是想表達什麼意思。
  • 豌豆思維課程怎麼樣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家麥兜今年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特別擔心,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差,每次放學回來問他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什麼也說不上來。對於老師布置回來讀熟的兒歌,他也總是讀不順。有時我想要通過剛剛經歷的小事跟他進行一個簡單的問答,他要麼答非所問要麼說得顛三倒四,哎~閨蜜跟我說麥兜可能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建議我給她報一些思維課培養一下她說話的條理性。於是我上網查詢,最後決定試一下豌豆思維課程怎麼樣。之所以選擇這個平臺是因為它採用的是1對4-6的精品小班制形式,像麥兜這種4歲的孩子就是一個老師帶領4個可愛的小朋友。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關於培養孩子的種種能力中,邏輯能力是最不被家長重視的,但是邏輯能力對於孩子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邏輯能力的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當他們上了小學之後,我們會能發現學習好的孩子恰好是那些邏輯能力高的孩子。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語言表達能力不好的孩子上豌豆思維課程怎麼樣
    我家麥兜今年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總是特別擔心,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差,每次放學回來問他在幼兒園過的怎麼樣,什麼也說不上來。對於老師布置回來讀熟的兒歌,他也總是讀不順。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從小就被當作「怪類」,他四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從小不愛與人交流,長對話很難進行。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不聰明,但事實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孩子可能沒有到愛因斯坦這麼「嚴重」的地步,可能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慢,回答時間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回答慢,且不愛說話只是孩子在思考,用一種幼兒的腦迴路,不是像成人那樣,所以家長再也別亂貼標籤,不愛說話不等於性格孤僻。
  • 孩子就像「小花貓」,遇到陌生人就閃,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
    她帶孩子去熱鬧人多的地方,希望通過多見些人,提高孩子膽量;帶孩子去鄰居家,找同齡的小夥伴玩,增強孩子交往能力。但是,經過2個月刻意訓練,孩子交往能力差,遇見人就害羞的習慣,依舊沒有改善。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可能是小偉媽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那麼,可以通過5個方面,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具備這3種特徵的孩子,大多是天生的「領導者」,父母要悉心培養
    朋友跟我吐槽,接到了一個兒童領導力培養課程推銷的電話,他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地回復到:「領導小夥伴一起撒尿和泥嗎」? 咱先不論這個培訓課程是不是騙錢的,但我這個朋友的觀點確實不對。兒童領導力確實應該是從小時候開始培養的,這不是智商稅,在美國的教育裡尤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