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性上,高鼻羚羊是一種食草動物,它們吃的草共有150多種

2020-09-05 暖陽筆記

那些棲息在植被茂密地區的羚羊,像貝氏新小羚,有蹲伏狀的野兔型外表,後腿長而有力,背彎曲,脖子短,這種體型適合在茂密的植被中間快速運動。其他種類羚羊的生活環境更開闊,因此以敏銳的視力偵查掠食者的出現顯得很重要,這就要求它們直起身子,伸長脖子和頭以四處張望。

巖羚是個例外,它的背也成拱形,使它能四肢擠在一起站在小石頭上。其皮毛很輕,毛空心,可以抵禦寒冷並避免巖石傷害到身體。它們的蹄很有彈性,外面有一些堅硬的環,可以抓住石頭。小羚屬羚羊長且能動的鼻子像個熱交換機,可以冷卻流向大腦的血液。這是一系列調整過程的結果(包括排出非常乾燥的糞便和有蹄類動物中最濃的尿液),這使得它們能夠在遠離水源的地方生存下來。

與瞪羚相比,高鼻羚羊身體臃腫、沉重、粗短,靠短而細的蹄支撐著。它們的鼻子像個小倉庫,縱向有一些無規則的凹槽,皮膚很薄。當它們休息的時候,鼻子耷拉下來,但是跑起來的時候鼻子會左右搖擺。這樣的鼻子是有益的,尤其在冬天,當氣溫降至零下40℃的情況下,鼻子可將空氣預先加熱然後進入呼吸系統。

當高鼻羚羊跑起來的時候鼻子也起到另外的作用。一大批高鼻羚羊常不慌不忙地笨拙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但是從比較好的視角看它們好像是離開地面飛行——事實上,它們是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動物之一,可達到70~84千米/小時。它們跑起來步態僵硬,揚起大量的粉塵,這個時候鼻子就起到了作用,可以將進入呼吸系統的空氣濾去灰塵。

大多數鹿或羚羊在奔跑時若遇到危險會躲開,而高鼻羚羊則通常沿直線奔跑。它們這樣跑是因為它們的肩關節只能前後運動,這樣在平地矮樹叢中可以跑得很快。所有這些都是向著先進的方向進化的,儘管這種方式對奔跑中的高鼻羚羊沒有提供任何反抗敵人的措施,使掠食者可一直沿直線追逐高鼻羚羊並更易得手。高鼻羚羊很善於遊泳,可橫渡伏爾加河這樣的大河。

高鼻羚羊的眼睛又黑又大,很漂亮,但是視力很差,所以嗅覺和聽覺就顯得很重要。它們的大鼻孔可以嗅到雨後泥土的氣息,感知到被雨水衝洗過的草的位置,從而改變前進的方向。雄性高鼻羚羊的角有22~40釐米長,可充當武器保護自身。雌性高鼻羚羊通常沒有角。由於角是由骨細胞核組成的,這使其看起來又黃又瘦。它們的身體呈豎琴形,幼崽的&34;頂端還是黑色的。

羚羊族是混合的進食者,儘管主要以嫩枝葉為食,但也吃草和木質植物,只是其量取決於這些植物的可得性。一般來說,只要是綠的植物它們都吃,所以在初春當草開始發芽的時候,它們會大量吃草。湯氏瞪羚幾乎只吃草,它們食物的90%是草類。長頸羚以嫩芽和樹上的葉子為生,尤其是金合歡樹的葉子。為了吃到比較高處的葉子,長頸羚的腿和脖子長得很長,還會後腿直立起來用前腿靠在樹上吃樹葉。

新小羚族之所以體型小,與它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除了侏羚以外,所有的種類都吃草,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它們吃纖維含量低的易消化的植物,比如說新長出來的綠葉、嫩芽和野果。體型比較小,就提高了每千克身體對新陳代謝的要求,所以,小的食草動物比大型食草動物所需攝入的食物比例還要高。對於反芻動物,食物攝取率取決於食物停留在胃裡的時間,但是對於侏羚羊來說,食物在它們的胃裡停留的時間非常之短,所以它們必須吃營養特別豐富的食物。


在食性上,高鼻羚羊是一種吃各種草的食草動物,它們吃的草共有150多個不同的種類,包括各地的非禾本草本植物、低灌木和草原上的草。高鼻羚羊還能吃一些對家畜有毒的植物,冬天則吃粗糙而又乾枯的樹枝、樹葉。

相關焦點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一部分哺乳動物緩慢的增大的體型,依舊是食肉的食性,而且獵物的體型開始慢慢變大,而一部分哺乳動物完美的詮釋了「柯普定律」(自然界中體型逐漸變大的動物源於自己的選擇,而非隨機性),它們越吃越大,越大對自己越有利(天敵越少),而為了獲取大量的食物,它們選擇了營養級低,但是更以獲取的植物性食物。此時,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正式的劃開了界限。沒有食肉動物是食草動物演化而來的嗎?
  • 河馬大多是食草動物,為什麼它們的下頜和牙齒如此發達?
    一提到食肉動物,你可能立馬想到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或獅子,它們的鬍鬚都被血染成了紅色。而對於一般的食草動物,情景畫面就溫和了許多,它們慢悠悠的啃著樹葉或綠草,時不時還眯著眼睛。水中的河馬歷來被認為是食草動物,在動物園中經常會看到它們吃大西瓜的場景,看起來十分呆萌。
  • 縱觀人類的食譜,為什麼都是食草動物,很少食肉動物?
    可以說只有我們不想吃的,沒有我們吃不到的。但是回想一下,我們吃的肉類,幾乎都是食草動物,很少有食肉動物出現在我們餐桌上,那這是為什麼呢?咱們一起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在所有生物誕生的時候,都是為了活下去,在不斷的變化,人類也一樣。是雜食性動物,本著有啥吃啥的原則,活的不算很艱難。
  • 明明是一種羚羊,卻長了個大象鼻子,《山海經》中的怪物真有原型
    羚羊是一種體型優美的動物,而且十分敏捷,奔跑迅速,但是卻有這樣一種羚羊,它身體的其他部位和別的品種的羚羊沒什麼兩樣,但是卻長了一個大鼻子,大到垂到了嘴巴的下邊,雖然沒有大象的鼻子長,但是形狀卻很像,因此又被稱為「象鼻羚羊」。
  • 自然界中有沒有進攻性的食草動物?為什麼?
    但是,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除了個別的動物有異化的犬齒外,其他的食草動物清一色的都沒有尖利的牙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食性決定牙齒結構食草動物之所以沒有進化出尖利的犬齒與它的食性有很大的關係,即使像大象這種具有異化犬齒的動物,它們的犬齒也是裸露在外面的,這是因為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在進食植物時,它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食物切割,所以,食草動物進化出了發達的門齒。
  • 30天,細菌殺死21萬高鼻羚羊,再加上偷獵,它還有未來嗎?
    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種從第四紀冰河世紀時期存活下來的動物——高鼻羚羊。高鼻羚羊又叫賽加羚,是一種中型羚羊,體長在1.2-1.7米,體重36-69千克。與大多數羚羊一樣,高鼻羚羊也是身體被毛,背部的毛色多為黃褐色,而四肢和尾部呈白色。高鼻羚羊也是屬於雄性羚羊有羊角而雌羚羊沒有。
  • 河馬是食草動物還是雜食動物?河馬吃的肉比想像中要多,但吃肉或致其屍殍遍地!
    過去很長時間裡,河馬被認為是食草動物,不是食肉動物。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河馬並非屬於純食草動物,它們還吃肉,吃動物屍體的行為很普遍,例如斑馬、大象、羚羊,甚至其他河馬等。那河馬到底是食草動物還是雜食動物呢?  其實食草、雜食、食肉動物的基本通用準則,不是動物一會吃什麼一會吃什麼決定,而是和它們的食譜比例、消化系統和適應能力有關。
  • 食草動物天生被吃?他們為何不進化出反抗能力?原因令人深思
    跟他的這些遠房親戚比起來,駱駝可以說是佔盡劣勢,消化力不夠強,速度不夠快,防禦不夠高,攻擊力也不行——因此,駱駝十有八九是被自己的遠房親戚們擠壓了生存空間,然後又被天敵們驅趕,才迫不得已跑到了荒漠中的。荒漠中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駱駝進化出了相適應的生理結構,除了跟遠房親戚們共有的特徵——多胃室反芻功能外,它們還進化出忍飢耐旱的本領。
  • 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牛是食草動物,雖然一年四季內可以多次發情,但它們的妊娠期長達280天左右,而且有時候還是單胎或雙胎;而生為食肉動物的北極狐,雖然發情期一般固定在每年的2月到5月份,但它們通常只需要5天左右就會生下小狐狸,而且,一窩狐狸幼崽通常都有8到10個左右,一次生下十幾個也不罕見。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這就是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最大的差別。但是,食肉動物的食物需要自己捕獵,這也就是它們獲取食物的難度較高,而食草動物只需要低下頭吃草就能生存。因此,食物獲取的難易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動物的體型。而食草動物就不同了,它們是食肉動物的捕獵對象,擁有更大的體型顯然能夠提高自己的存活率,而且即使需要的食量增加,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只不過是多吃點草而已,並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因此,食量的大小以及體型大小的對於動物的有利影響決定了食肉動物不可能超過大象這樣的食草動物。
  • 食草動物真的比食肉動物智商低嗎?為什麼?
    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的智商要低?這個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食草動物的智商還明顯的高於食肉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智商高」這個謠言是從哪來的?
  • 突然發現個問題,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突然發現個問題,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這三種動物到底是什麼食性,牛和羊的確是食草動物,但被更多人當作日常肉類的食物的豬則不一樣。事實上,作為最常見的家畜之一,豬是從野豬馴化而來的亞種脊椎動物,更是古雜食類哺乳動物成員之一。
  • 隨筆:從無到有--阿拉伯大羚羊又成群
    登島時,記者一行乘坐的小型飛機在一座別致的小木屋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屋四周一排排被海風吹得獵獵作響的彩旗,彩旗上的醒目圖案一個是碩大的羚羊頭,另一個是一隻可愛的小獵豹。阿拉伯人對這種大羚羊情有獨鍾。阿拉伯許多歷史記錄特別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其實就是又稱為直角羚羊的阿拉伯大羚羊。外表強壯並美麗的阿拉伯大羚羊,在整個阿拉伯地區是一種圖騰式的動物。
  • 花豹守在水坑處,成功捕獲喝水的羚羊
    眾所周知,花豹的主要狩獵對象就是羚羊,花豹最擅長的就是潛伏在暗處,然後瞬間偷襲,拿下獵物。這既是食草動物的天堂,也是食草動物的地獄,因為掠食動物都懂得在水坑附近伏擊食草動物。羚羊都是集群活動,吃草和喝水都在一起。花豹趁羚羊喝水的時機,瞬間出擊,鎖喉了羚羊。
  • 你知道大自然速度最快的食草動物是誰嗎?
    不過,我們今天僅僅針對草原中的食草動物來說,因為食草動物的速度和反應要是快的話,就可以安全的在草原中度過一生,那麼,有哪些類別的食草動物的速度是佼佼者呢?其次就是叉角羚,當我們把知識普及到這裡的時候呢,大家可能會發現大部分比較排名靠前的都是大草原中的生物,而且大多數都是實用的,因為就這一點而言,食草動物為了保持生存和存活率的話,它們需要速度這一項優勢,不然很快就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了,所以,這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本能,也是物種進化來的結果。
  • 豹子捕獵到一頭羚羊卻不吃,羚羊以為豹子善心大發,沒想到它錯了
    在大自然中,食草動物們的宿命往往是悲劇的。因為它們除了要面對大自然的生存挑戰外,還要無時無刻的警惕食肉動物的捕殺。雖然像大象犀牛之類的動物也是食草動物卻鮮有食肉動物敢去捕殺,但是大自然中大部分的食草動物的體型也沒大象那麼大,而且攻擊力也沒有犀牛那麼強。
  • 新疆珍稀野生動物第10集:自帶環保加溼器,已滅絕的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因鼻部特別隆大而膨起,向下彎,鼻孔長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僅雄性具角。棲息於荒漠、半荒漠地帶。結成小群生活,有時形成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遷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動。善於奔跑,速度快,且有耐力。於秋未冬初發情交配。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
  • 「澳洲母牛吃蛇」所引發的深思,食草動物為何想吃肉?
    ,因為食草動物從動物骨骼中獲取鹽分也屬於正常行為,但是當安德魯接近之後,其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驚嚇歸驚嚇,但是安德魯還是看清楚了這頭黑色母牛吃的是一條沙蟒,屬於一種無毒蛇,在澳洲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安德魯的拍照行為打擾到了這頭正在吃沙蟒的黑牛,黑牛直接將吃了一個頭的沙蟒丟棄後然後快步離開。
  • 大熊貓由食肉進化為食草動物,有沒有相反進化的動物?
    有人說:大熊貓從食肉動物進化成了食草動物,是退化了。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大熊貓雖然主要以竹子為食,但是竹子並不是大熊貓的全部,在大熊貓的食譜中約有1%的食物還是肉食性的。那麼,大熊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食性改變呢?有沒有從食草進化為食肉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狗狗為什麼愛吃草?其實這是它們的一種「本能」
    狗狗有時候會吃草,這早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行為,養狗的鏟屎官都知道,有時拉著狗狗出門,狗狗會咬一咬路邊的野草,狗狗為什麼愛吃草?其實這是它們的一種「本能」,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1、利用植物纖維促進消化和腸道蠕動,利於排洩當狗狗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肚子不舒服的時候,狗狗會去吃草,這是因為植物中的纖維可以促進它們的腸道蠕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他食物的消化,最後排洩出來,狗狗吃了草以後,拉出的粑粑也會有細細長長的草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