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中歐雙方經過了長達7年的談判與溝通,終於就中歐投資協定達成一致,這項協定的敲定,不僅是雙方領導人為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努力,同時也是中歐合作史上裡程碑式的存在。然而就在協議籤訂的這一天,美國政府表示將對部分歐洲國家生產的商品加徵關稅,另外多名美國官員對該協議表示反對,其中蓬佩奧認為,這項協定將使歐洲工人遭受中國的掠奪,無法保障他們的合法利益。雖然美國境內許多官員並不贊同這項協議內容,並對中歐雙方進行譴責,但是中歐雙方代表人均認為這是能給雙方帶來切實利益的協定,並對協定後雙方經濟的發展抱有殷切期待。
另外,中歐投資協定談妥之後,也給了法國拒絕的「勇氣」,法國首次拒絕了美資企業的收購要求,而法國的這一操作也將會在西方世界起到帶頭作用。據法媒報導,1月5日,法國正式拒絕了美國某企業對法國光電科技公司的收購項目。並且該報導中強調,這是法國歷史上首次正式對盟友採取此類措施。要知道,之前有這種「特殊待遇」的一直都是中國,這也是許多美官員抨擊歐洲國家的原因之一,認為歐洲國家應該一直與美國站在一起,而現在歐洲與中國達成協議,在他們眼中就是一種變相的「背叛」。確實,一直以來歐盟以及歐洲多國都同美國保持良好的盟友關係,美歐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但是表面的和平並不能代表兩國真正的關係。
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2020年疫情爆發這段時間內,美國對歐洲的貿易投資達到了1.7萬億美元,其中美企在法國的資金投入超過了1100億美元,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面,可以說美企的資金投入對法國的經濟發展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的,不過這種資金投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對法國企業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此前著名的「阿爾斯通」事件便是例子。阿爾斯通企業因為在全球軌道交通及電氣設備製造領域遙遙領先,曾被稱為「法國的驕傲」。然而就在眾人等待其大放異彩之時,2013年,美國聯邦調查局以不知名的原因逮捕了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並通過非人的折磨手段逼迫其承認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後來美國又如法炮製,逮捕了皮耶魯齊的多名同事,令其認罪。最後,美國以此為由把阿爾斯通搞垮,其先進的電器製造業務也只能被迫以低價賣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但是當時的法國政府不僅沒能保住該企業,甚至只能認栽。
不過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現在美國與歐盟之間已經不再是堅不可摧了。三年前,歐盟曾提出對科技企業徵收數字稅,但是直到現在美國方面都對此提議持否定態度。並且隨著各國對美國「霸權式交友」的反感,幾個歐洲國家已經不顧美國反對開始對美企徵收數字稅,法國便是其中之一。有媒體表示,這是法國對美國的又一次反擊,另外馬克龍此舉也向美國表明,如今歐洲不再歡迎美國公司繼續收購交易事業。
如今,美國在自身難保的狀況下依然企圖對盟國舉動加以幹涉,法國的反擊也在間接證明,曾經美國企圖通過經濟投資「控制」其他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美歐關係究竟如何發展,還要看美國領導人以及政府如何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