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1959年,美國水蛙引入我國,至今已有61年的時間,該物種在2003年的時候,被列為我國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同時美國水蛙如今已經遍及世界各大洲,所以是一種全球性的入侵生物,這種原產於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的水蛙已經非常常見了,但是在我國卻不常見,如今很難存活下來,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水蛙的基本情況,整體上來說是一種類似於青蛙的物種,當然該物種與青蛙的區別就是不屬於保護下的生物,美國水蛙是入侵生物,所以不一樣。
美國水蛙其實的中文名很多人都聽到過,那就是「牛蛙」,它與我們常見的青蛙確實很相似,也就是因為其鳴叫聲洪亮酷似牛叫而得名,該生物的原產地是位於北美地區。
上面我們也說明了,並且是現代蛙屬之中最大的蛙類之一,同時這種生物在未成年的時候,也是以「蝌蚪」形式存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蝌蚪的時候,也誤以為是牛蛙,但是這是同種群生物之間的特點。
而美國水蛙在引入之後,由於我國是典型的氣候溫暖區域,所以屬於典型的生態棲息地,非常有利於生長,所以長得非常的快,成體體長一般在70-170毫米間,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這在蛙類之中都非常罕見,同時與常見的蛙類一樣,捕食昆蟲、小蝦、小蟹等其他無脊椎動物,食量非常大,這也是它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這就是該生物的基本特點。
自從在1959年,美國水蛙從古巴引入我國之後,先後進入到四川、重慶、廣西、湖南、新疆、雲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如今的分布已經超過8省,例如在河北,廣東等省份也有它的分布,所以入侵的美國水蛙幾乎已經遍及我國多個省市區,很明顯這可能也是被列入我國入侵物種名單的原因之一,由於美國水蛙擴散速度非常的快,所以也在嚴格控制美國水蛙的釋放。
在我國植被茂密的坑塘、湖泊、沼澤、溝渠及有稻田、低洼的地區很容易發現,因引進之後,我國最初並沒有的大規模的控制,所以不少的美國水蛙就流入到了野外,導致我國野外可能也看到的美國水蛙,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同時本身我國的蛙類種群很大,所以混合在其他物種群體之中,如果沒有特定的知識,就算是看到了也會很容易誤認為是保護性的蛙類,那麼就更加難控制種群了,所以在規模上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的大,但是越到後面,我們卻又看不到多少美國水蛙了,這是什麼情況。
上面我們也說了,美國水蛙在我國的分布是超過了8省,這足夠說明物種群體應該很大才對,但是如今其實我們看到美國水蛙並不多,那是為什麼?
那是因為美國的「牛蛙」全身都是寶,是因為它屬於一種大型經濟蛙類,所以非常具有食用價值,就算是入侵物種,也可能被中國人吃成稀缺物種了,並且我國還有專門的「牛蛙」種植基地,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均有較大規模養殖。
同時養殖產量逐年遞增,近幾年牛蛙產量已達15萬噸,這還不能滿足中國「吃貨」的要求,所以我們是很難見到美國水蛙的出現,雖然野外確實可能有分布,但是認識牛蛙的在野外可能都不會放過,並且如今的冰凍「牛蛙」的價格都在140元左右,所以非常貴,還不用說製作成其他產品來進行出售,價格更高,所以在中國很難見到美國水蛙都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如今不是繁殖季節也看不到。
當然美國水蛙的本身生長周期也比較長,從卵產出起至長成能繁殖的成蛙需要4-5年,但在廣東氣溫較高的地區只需要3年,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牛蛙可存活7年以上,所以要想吃一口美國水蛙的肉,等待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當然該物種屬於入侵物種,大家可以隨便吃,不用擔心,但是千萬別吃錯物種了,不然得不償失。這也是中國吃貨的力量吧。
這裡也提醒下大家,並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種都可以食用,有些還有毒,所以大家在看一些入侵生物可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有科學依據,不然對自己帶來不良影響。如今在我國被吃得看不到的物種其實還有一種,那就是「小龍蝦」,這種生物原產地也不在我國,但是如今小龍蝦還是「蝦米」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盤中餐,所以美國水蛙也是一樣,我們能看到就行的水蛙並不多,都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盤中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