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海冰降至1月歷史新低

2021-01-17 封面新聞

2019年1月1日海冰面積(白色部分),灰色部分為南極大陸,而橙色線部分為往年1月1日的平均面積。

據今日美國報導,美國科學家稱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面積降至1月份的歷史最低水平。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截至1月1日,南極洲大陸周圍有211萬平方英裡(約546萬平方千米)的海冰,這是自1978年有記錄以來1月份最小的面積。

海冰是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每年夏天融化,冬天再結冰。南極海冰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南半球接近夏末的時候最小。

華盛頓大學極地科學家塞西莉亞·比茨(Cecilia Bitz)周1月3日說:「今年南極海冰的範圍低得驚人,不僅在羅斯冰架附近,而且在整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如此。」

具體地說,1月1日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面積比2017年創下的上一次紀錄低點低了11600平方英裡(約30043平方千米),比平均水平低726000平方英裡(約1880331平方千米),面積大約是德克薩斯州的兩倍。

到融化期還有6到8周的時間,南極海冰中心表示,南極海冰是否會創下歷史最低記錄還有待觀察。

《國家氣候評估》去年報告說,海冰的消失,在北極尤其顯著,而在南極則不那麼嚴重,是全球變暖最明顯的信號之一。除了人類造成的地球大氣和海洋變暖之外,還包括多種因素,包括南極洲的地理位置、該地區的風以及空氣和海洋溫度,也會影響南極洲周圍的海冰。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一份聲明寫道:「雖然我們現在還不清楚是什麼導致了12月海冰的快速下降和最近出現的歷史新低,但異常的大氣條件和高海表溫度可能正在發揮作用,這也是2016-2017年創紀錄低點的重要原因。」

該中心補充道,儘管海冰主要在極地地區,但它影響著我們全球的氣候和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

封面新聞編輯彭莎編譯

相關焦點

  • 南極洲海冰創紀錄下降之謎被揭開
    上述混亂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2016年和2017年南極極低的海冰面積。各地的海冰嚴重崩塌,特別是在南極半島附近的韋德爾海。那些年,南極春夏的奇景之一就是冰層上出現了一個荷蘭大小的洞,被稱為冰穴。現在,一項剛剛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異常情況的可能原因是強烈的暖風,這也幫助引發了摧毀「冰袋」的強風暴。
  • 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綜合報導,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NASA在冰川調查任務中,從高空記錄下的格陵蘭島冰川構造。
  •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網友:企鵝怎麼辦
    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 攝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 南極海冰急劇減少據報導,1979年至2014年間,科學家們觀察到一個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現象: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正在擴大。
  • 多因素致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新華社北京電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共同作用導致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強烈,隨後的拉尼娜現象相對較弱,加上環繞南極的風比平常年份弱得多,眾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極海冰意外減少。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發表。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會導致南極羅斯海東部、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海域異常溫暖。
  • 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系多因素所致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美國科學家新近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聯合作用導致。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強烈,隨後的拉尼娜現象相對較弱,加上環繞南極的風比平常年份弱得多,眾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極海冰意外減少。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會導致南極羅斯海東部、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海域異常溫暖。
  •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但是它的冰融化比北極還多,原因很多
    根據NOAA最新科學報告顯示,儘管南極洲的溫度比北極地區更加的低,但是南極洲失去的冰川卻比北極地區還要多,這導致南極洲數十億噸的冰損失。並且它對未來對變暖的空氣和海洋的反應可能會產生全球性後果。而南極洲還有個特點就是,南極的山脈較高,並且冰也比較厚,南極海拔平均超過6000英尺(約1.8公裡)。靠近東南極洲中心的冰蓋最高部分與最高的山峰相媲美,高度接近13500英尺(約4.1公裡),而相差的部分多數都是由於冰山所堆積,所以南極洲也更加容易受到太陽光的照射。
  • 熱熱熱 140年來最熱6月!南極海冰面積降至新低
    6月29日,人們利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特羅卡德羅噴泉中的水降溫。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如果上個月你覺得很熱,西瓜冰棍空調電扇齊上陣,實在不行家裡蹲!那你不是一個人在與熱戰鬥!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再創新低。
  • 上個月成為全球史上最熱6月 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7月29日訊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官網消息,2019年6月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達到新低。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OAA'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數據顯示,2019年6月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15.5攝氏度)高出0.95攝氏度,使得該月成為140年以來最熱6月。此外,10個最熱6月有9個都出現在2010年以後,其中2019年6月也是連續高於全球平均氣溫的第43個6月。
  • 1月中旬渤黃海海冰還將穩定發展
    一起來看看壯觀的海冰景象。受連日降溫影響,遼寧大連金州灣沿岸、夏家河子海濱浴場等多個海域出現大片海冰,呈現出「極地冰原」景觀。1月5日,大連夏家河子海濱浴場連綿數公裡的海面冰封一片,白茫茫一望無際,冰原奇觀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踏冰賞景。
  • 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
    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時間:2017-09-29 07: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 9月29日消息,南極冰川近日再次發生大崩裂,面積達266平方公裡,比三個香港島的面積還要大。
  • 缺乏海冰無法獵食 北極熊瘦成"毛毯"餓死(圖)
    海冰面積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缺乏海冰令北極熊無法獵食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極熊是強壯、兇殘的北極特有動物,但近日,科學家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發現了一頭瘦成「毛毯」的16歲北極熊。這隻本該具有超強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動物,在一場北上搜尋海豹的絕望之旅中活活餓死。有著名的北極熊專家表示,全球變暖後海冰缺乏,北極熊無法捕獵到海豹,最後餓死。
  • 海冰萎縮北極熊覓食困難已瘦骨如柴——人類什麼時候可以收手啊?
    因為海冰萎縮,北極熊已經難以覓食,只能靠碰運氣去撿些人類遺棄的已經腐爛的肉制食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經過幾十年的擴張,南極洲周圍的海冰在過去幾年已經收縮到創紀錄的低水平。海冰是每年夏天融化的冰凍海水,然後每年冬天再結冰。它漂浮在海面上。利用衛星圖像,研究人員觀察了過去40年南極海冰的變化。
  • 最低氣溫降至6-7℃,還是冷一周那種
    1月7日早上06時,深圳市氣象臺發布寒冷黃色預警,預計8-13日我市持續寒冷,過程最低氣溫降至6-7℃,信號可能持續7天。市、區兩級救助站避寒場所開放,有需要的市民可前往,地址及聯繫電話可通過12345電話查詢。
  • 海冰消融,南極帝企鵝的數量卻增長了20%,科學家表示:喜憂參半
    而這些暗斑表明,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比以前想像的多了近20%。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最近發表在《生態與保護遙感》(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這些新的棲息地都位於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要計算南極有多少帝企鵝並不容易,因為它們通常在非常寒冷、偏遠和難以到達的地方繁殖。
  • 南極洲:成千上萬的帝企鵝幼崽滅絕
    在惡劣的天氣裡,數千隻帝企鵝幼崽賴以生存的海冰被破壞,導致它們淹死。這場災難發生在2016年的南極洲威德爾海。科學家表示,布倫特冰架邊緣的企鵝群已經崩潰,成年鳥類沒有任何試圖重建種群的跡象。而且對他們來說,嘗試這樣做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一座巨大的冰山即將破碎在眼前。
  • 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 溫度升高海水無法結冰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外媒報導,每年這個時候,北極都會被冰雪封凍。不過科學家稱,今年11月,北極的海冰面積再創新低,這已是今年第七次改寫紀錄。報導稱,今年11月,北極海冰面積達到910萬平方公裡,比2006年記錄下的最低紀錄還少了80萬平方公裡。而80萬平方公裡比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面積還要大一點。
  • 研究稱南極海冰大量流失將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南極洲威德爾海一帶夏季海冰正在急劇減少。 自2015年以來,冰層覆蓋面積減少了100萬平方公裡,可能會給當地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問題。南極洲是著名的冰封大陸,覆蓋著冰川,有些地方的冰川深達數英裡。
  • 美媒:英國科學家發現11個新帝企鵝族群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英國科學家說,根據從太空觀測到的鳥類糞便證據,南極洲帝企鵝群的數量超過了此前的估計。據美聯社柏林8月5日報導,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科學家當地時間周三發表論文,稱這個最南端的大陸上分布著61個帝企鵝群,比以前確認的數字多11個。
  • 南極洲大融化之企鵝與海豹
    作家克雷格·韋爾奇(Craig Welch)2017年與保羅·尼克倫等三位攝影師包租迪奧·龐賽特的漢斯·漢森號輪船前往南極,考察了南極半島,並在《國家地理》雜誌網發表題為大融化的文章詳細介紹了南極洲大融化的狀況。面對融化得面目全非的南極大陸,在南極洲出生和長大的龐賽特感嘆道:「沒有料到會這樣。」
  • 旅遊:南極洲的邊緣海之一的羅斯海
    旅遊:南極洲的邊緣海之一的羅斯海。羅斯海是南極洲的邊緣海之一。1841 年初,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克拉克.羅斯為了測定南磁極的位置,曾率領考察船隻航行到這個海區,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羅斯海。一個多世紀以來,羅斯海及其毗鄰地區就直是探險家和科學家們積極活動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