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 140年來最熱6月!南極海冰面積降至新低

2021-01-1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剛剛過去的六月,地球母親可謂「汗溼春衫袖」!

熱浪襲擊法國巴黎。6月29日,人們利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特羅卡德羅噴泉中的水降溫。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如果上個月你覺得很熱,西瓜冰棍空調電扇齊上陣,實在不行家裡蹲!那你不是一個人在與熱戰鬥!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再創新低。

專家稱,這種極端氣溫與氣候變化有關,人們應想方設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極端高溫可能會越來越多。

140年來最熱的6月

NOAA的數據稱,2019年6月,陸地和海洋的平均氣溫比全球平均氣溫(15.5攝氏度)高0.95攝氏度,這使2019年6月成為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同時也是連續第414個比20世紀同月平均氣溫高的月份。而且,10個最熱的6月,有9個出現在2010以來的這些年份。

據《今日美國報》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中心、日本氣象廳和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局也認為,今年6月為迄今最熱的6月。

2019年6月全球各地極端高溫事件。圖片來源:NOAA官網

在美國,自1925年該州開始記錄氣溫以來,今年6月是阿拉斯加遇到的第二個最熱的六月。雖然夏威夷群島幾乎總是很熱,但該地區今年也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墨西哥灣也遭遇了110年來最熱的6月。

2019年6月28日,遊客們在羅馬萬神殿廣場的給自己降溫。圖片來源:《今日美國報》

上個月,很多歐洲人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奧地利、德國和匈牙利都遭遇了迄今以來最熱的6月;瑞士和法國分別遭遇了有史以來第2、第5熱的6月。

今年6月也是非洲、南美洲迄今最熱的6月;此外,澳大利亞也遭遇了自1767年以來最熱的6月;巴林王國也遇到了自1902年以來最熱的6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首席科學家羅伯特·羅德估計,可能有41個國家遭遇最熱的6月,除了上述的,其他還包括孟加拉國、匈牙利、伊拉克、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土耳其等。

上個月席捲全球的熱浪,使地球兩極的海冰不斷融化。今年6月,南極海冰面積比1981 - 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8.5%,是有記錄的41年來南極海冰覆蓋最低的6月,低於2002年創下的160,580平方公裡的最低紀錄。北極海冰平均覆蓋比1981 - 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10.5%,為第二低的6月。

據NOAA官網近日報導,全球年初至今的溫度也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13.5攝氏度)高0.94攝氏度;與2017年1至6月的平均氣溫持平;僅比2016年1至6月的平均氣溫低。

而且,對於南美洲、非洲南部部分地區、馬達加斯加、紐西蘭、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墨西哥、亞洲東部、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白令海峽來說,今年上半年都是最熱的上半年。

造成重大損失

極端高溫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帶來極大的威脅。

據美國媒體7月20日報導,席捲美國多個地區的熱浪已經造成至少6人死亡。

另據新華社消息,今年6月15日,印度比哈爾邦多個地區遭遇熱浪侵襲,導致至少70人死亡,多名患者入院治療。印度氣象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來德裡、拉賈斯坦邦、北方邦等多地氣溫超過48攝氏度,一些地區甚至達到50.8攝氏度,接近51攝氏度的印度氣溫歷史最高紀錄。

氣候變化惹的禍

據《今日美國報》近日報導,科學家表示,這些創紀錄的高溫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有關。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麥可·曼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也表示:「我們在最近的研究中表明,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創紀錄高溫不考慮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無法解釋。如果我們繼續燃燒化石燃料並使地球變暖,那些極端高溫不僅會持續下去,而且還會惡化。」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史蒂芬·哈裡森教授說,最新全球溫度記錄提供證據,顯示地球大氣所積累的碳排放正在破壞氣候系統穩定,速度超出科學界預期。在他看來,南極海冰快速消融是溫室氣體加速影響氣候的一個例證。

由於極端熱浪在全球範圍內頻繁發生,地球的溫度持續上升,因此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好影響也不容忽視。6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不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那麼炎熱的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本周發布報告說,正在席捲美國和歐洲等地的熱浪今後可能會更加頻繁;如果不採取減少碳排放的措施,美國每年體感溫度超過40.6攝氏度的天數到本世紀中葉將增加至24天,是現在的4倍多;本世紀末將增加至40天,是現在的8倍。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上個月成為全球史上最熱6月 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7月29日訊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官網消息,2019年6月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南極海冰面積也在該月達到新低。NOAA國家環境信息中心(NOAA'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數據顯示,2019年6月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15.5攝氏度)高出0.95攝氏度,使得該月成為140年以來最熱6月。此外,10個最熱6月有9個都出現在2010年以後,其中2019年6月也是連續高於全球平均氣溫的第43個6月。
  • 南極3萬億噸冰川成海水的背後:南極變熱,南極遊也在變熱
    南極,這片「地球上最後的淨土」,在人們心中是遙遠、美麗而無比純淨的。然而,近年來,有關南極的消息卻越來越令人擔憂——從2018年年初,在大部分冰雪樣本中發現微塑料和有害化學物質,到今年1月,海冰面積達歷史最低點,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汙染使南極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態系統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威脅。
  • 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
    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時間:2017-09-29 07: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極冰川再次大崩裂 南極海冰面積創同期紀錄新低 9月29日消息,南極冰川近日再次發生大崩裂,面積達266平方公裡,比三個香港島的面積還要大。
  • 多因素致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新華社北京電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相反,但2016年拉尼娜現象較弱,導致南極海域表面水溫較高的現象持續時間比往年更長,妨礙海水結冰。  此外,環繞南極的風會將浮冰吹離海岸,給新的海冰騰出空間,2016年風力減弱也對海冰形成造成了不利影響。
  • 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系多因素所致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美國科學家新近分析認為,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南極海冰面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低,是熱帶和極地地區多重氣象因素聯合作用導致。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特別強烈,隨後的拉尼娜現象相對較弱,加上環繞南極的風比平常年份弱得多,眾多因素共同促使南極海冰意外減少。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的現象,會導致南極羅斯海東部、阿蒙森海和別林斯高晉海等海域異常溫暖。
  • 38℃~熱~熱!明天萬州將迎來強降雨、雷電、大風,溫度降至……
    38℃~熱~熱!明天萬州將迎來強降雨、雷電、大風,溫度降至…… 2020-05-03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網友:企鵝怎麼辦
    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朱基釵 攝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 南極海冰急劇減少據報導,1979年至2014年間,科學家們觀察到一個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現象: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正在擴大。
  • 「企鵝熱」中的冷思考
    在眾多動物中,憨態可掬的企鵝人氣最旺,受到遊客熱捧。不過,在「企鵝熱」中,還需有些「冷思考」。企鵝是動物界鳥綱企鵝目鳥類的統稱,共有18種,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僅有1種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島。在18種企鵝中,有5種屬於瀕危物種,它們分別是北跳巖企鵝、翹眉企鵝、黃眼企鵝、南非企鵝和加島企鵝。
  • 熱像冷知識 | Fotric 揭秘企鵝為什麼生活在南極
    南極帝企鵝身穿「冷外套」,溫度竟比周圍空氣還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紅外熱像儀可以輕易解決看似難解的問題。紅外熱像儀是把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熱圖像的儀器,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熱像圖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運用這個原理熱像儀可以運用在各方面上。
  • 南極洲海冰降至1月歷史新低
    2019年1月1日海冰面積(白色部分),灰色部分為南極大陸,而橙色線部分為往年1月1日的平均面積。據今日美國報導,美國科學家稱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面積降至1月份的歷史最低水平。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截至1月1日,南極洲大陸周圍有211萬平方英裡(約546萬平方千米)的海冰,這是自1978年有記錄以來1月份最小的面積。海冰是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每年夏天融化,冬天再結冰。南極海冰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南半球接近夏末的時候最小。
  • 南極比南京熱?企鵝銳減75%?氣象學家:更糟!
    ; 尤其是1月下旬至目前(1月21日-2月17日)的28天,最低氣溫再未跌破0℃,這在南極菲爾德斯半島較為罕見的(小黑板:罕見不是沒見過); 2020年2月1-17日,平均氣溫為3.6℃,比歷年同期(1.9℃)高1.7度,是長城站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歷史最高值。
  • 熱熱熱skr人?不存在的!來攀枝花,晚上睡覺還要蓋被子!
    沒雨的第一天,想TA ~沒雨的第二天,想TA想TA~最近,成都小夥伴的朋友圈都變成這種畫風了今年夏天,「高溫火」從7月一直燒到8月大連海參被熱化連北極圈都驚現超過30℃高溫微博網友一片哀嚎:熱熱熱skr人!
  • 熱收縮膜,來了解一下
    小溪/文 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出版的《Acceleratorsfor America's Future》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感恩節能吃上新鮮肥嫩的烤火雞,別忘了感恩粒子加速器,因為幾十年來美國食品加工商一直使用經粒子加速器輻照交聯處理後的塑料薄膜——熱收縮膜來包裝火雞
  • 南極洲海冰創紀錄下降之謎被揭開
    上述混亂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2016年和2017年南極極低的海冰面積。各地的海冰嚴重崩塌,特別是在南極半島附近的韋德爾海。那些年,南極春夏的奇景之一就是冰層上出現了一個荷蘭大小的洞,被稱為冰穴。現在,一項剛剛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異常情況的可能原因是強烈的暖風,這也幫助引發了摧毀「冰袋」的強風暴。
  • 「火爐」武漢的熱島效應
    分析武漢市1951-2006年氣候資料可發現,在過去的56年間,武漢6-8月的平均最高氣溫下降了0.2℃,其中最炎熱月份之一的8月下降最為明顯,下降了0.9℃。翻開武漢的氣象歷史,可以從1957年到2006年半個世紀的武漢氣溫資料中發現,50年來7月平均高溫日(高溫達35℃以上者)為10天。
  • 直連手機的便宜紅外熱成像儀,熱成像儀逐漸平民化
    2018年1月1日,艾睿光電旗下品牌睿睛(Xinfrared)發布了一款紅外熱成像儀手機插件——Xinfrared T3s。Xinfrared T3s這款紅外熱成像儀採用的是艾睿自主研發的氧化釩探測器,艾睿在紅外探測器一直走在中國甚至是世界的前列,它是國內第一家推出12μm全系列新一代探測器,是全球商業市場第二個推出12微米全系列新一代探測器
  • 家裡開了地暖總是不熱怎麼辦?師傅:有這6招,立馬就能熱
    這不,就有朋友向我反應,家裡的地暖沒有問題,但總感覺不夠熱。如果大家家裡的地暖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只要學會這6招,暖氣溫度蹭蹭上漲!一、家裡地暖不熱是怎麼回事?1、整個小區都不熱地暖不熱,先看上下樓鄰居家的溫度咋樣。如果都不高,就可能是供水站總閥門開小了,只能和鄰居一起跟物業反映情況,或是找供暖公司了。
  • 南極深海發現失落世界:熱液噴口的海葵和藤壺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在南極洲深近8000英尺(2400米)的海床上發現隱藏在漆黑環境下的一個「失落世界」,這一發現令他們倍感吃驚。  他們正在南極近海探險時,在漆黑一片的水域裡發現新種螃蟹、章魚和海星等海洋生物群。
  • 「蘋果AirPods為什麼是白色的」上熱搜:熱梗來了
    1月6日,我國已經進入此次寒潮過程中的核心降溫時段,預計6日晚到7日晨,全國會有15個省會級城市創下今冬氣溫新低,不少地區也下起了大雪,戴蘋果AirPods聽歌的小夥伴就要小心了。  今天 「AirPods 為什麼是白色的」上了微博熱搜,起因是韓國一位網友不慎將一隻 AirPods掉落到地面上,由於正在下大雪,馬路被厚厚的白雪覆蓋,AirPods 與大雪完美地融為了一體,徹底找不到了。
  • 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綜合報導,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NASA在冰川調查任務中,從高空記錄下的格陵蘭島冰川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