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總是要習慣性回望一下的,從每個人「逃不過」的年度總結,到各行各業的年終報告,過去一年的回望給跨年增添了儀式感,也給未來注入目標明確的期待。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依託各自大數據,推出各種版本的2020關鍵詞,從疫情到口罩,從網課到高考,從打工人到後浪,各個關鍵詞見證了大家這一年普通又不平凡的生活,觀海新聞記者採訪了幾位市民,聊一聊他們的2020關鍵詞承載的記憶。
從關鍵詞到歌單,到處都在「盤點」
作為網際網路基礎服務設施,搜尋引擎承接著人們數以億計的提問和求解,也記錄下那些情緒共鳴的時刻。2020年12月14日,2020百度沸點年度榜單正式出爐。包括年度關鍵詞、年度生活方式、年度綜藝、年度電影等14個榜單,百度總結了十個關鍵詞,包括疫情、回國、口罩、三十而已、科比逝世等,在線網課、國內遊、宅家運動等則進入百度年度生活方式排行榜。
近日,智能搜索APP夸克也發布了年度關鍵詞報告,用9個關鍵詞為這特別的一年留下註腳,包括疫情、網課、高考、打工人、短途遊等。後浪這一高頻詞彙則被納入搜狗輸入法2020年度流行語。
網易雲、微博等社交網站也紛紛在去年年底開啟回憶之旅,相比大數據,它們更側重用戶的個人體驗,生成的也都是個人這一年的使用報告記錄。比如打開網易雲音樂App,搜索欄默認內容為:2020年度聽歌報告,按下搜索鍵,選擇第一條內容,開啟回憶之旅,聽的次數最多的歌曲,聽歌時長、次數,最喜歡的歌手,一一呈現。而這一次的微博報告,除了呈現微博條數最常互動的人,關注的話題等,2020熱搜記憶還將網友拉回到2020年的不同階段,了不起的戰役人一欄裡記錄著網友們用微博傳遞的愛心力量。
從網課到高考,哭哭笑笑太難忘
疫情期間,全國2.82億在校生轉向「網課」,催生了全新的在線學習場景。同比前年1月—3月,夸克學習頻道早晚高峰用戶量激增近5倍,拍照搜題、拍照翻譯、作文搜索成為最受歡迎的學習工具,網上自學也由此成為新趨勢。
金佳輝和宋宵佳是山東大學新聞系20級新生。對於她倆來說,這個高三倍感難忘。在畢業於青島二中的金佳輝看來,從二月上到四月中旬的網課,輕鬆又不輕鬆。輕鬆是因為沒有學校快速的學習進度,也沒有學校裡緊張的學習氛圍,「特別容易有惰性。」儘管如此,每次老師要點名前都還挺緊張的。而節奏感減弱,學起來效率低,沒有成就感,落差讓自己特別不輕鬆。
畢業於西海岸新區第一高級中學的宋宵佳一開始對網課疑慮重重,主要也是怕不自律,效率低,而且和老師溝通也不夠方便。「沒想到後來覺得效果真不錯。」可以看回放,上課不懂的地方可以反覆看,「和老師溝通也不難,微信、釘釘隨時都可以聯繫上。」這也是她二輪複習成績提升的重要原因。
7月,關係到千萬考生的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青島市的37029名考生奔赴考場,「史上最難一屆考生」在為他們的理想拼盡全力,和往年相比,醫科高校和臨床醫學等專業在今年熱度飆升,在全國熱搜醫藥類高校的地區中,湖北考生居首。
網課節奏打亂,耽誤了課程,回校後很久才調整過來狀態,因此推遲一個月高考,金佳輝感覺「很開心」,利用最後的黃金時間拼命學,最後成績也很滿意,「比模擬考好多了,發揮不錯。」
高考延期,宋宵佳一開始心裡是不太情願的,「備考壓力太大,再多加一個月感覺人都要受不了了。」後來學著學著,她覺得多加一個月也沒什麼不好。「為了更好的未來,多拼一個月不算什麼,這一個月是機會,是值得的。何況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高考延期的待遇。」考完最後一門,大家坐著學校包的公交車回學校,同學們都在說說笑笑,討論怎麼過接下來的暑假。宋宵佳卻靠在窗邊,流了一路的淚。「感覺我拼搏的三年,就這麼平平淡淡地突然結束了。」
從旅遊到打工人,堅持熱愛生活
疫情之下,人們紛紛開啟了「宅生活」模式。跟著網上菜譜學做飯,跟著視頻「雲健身」,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常態,也讓他們的日常更為溫暖而有煙火氣。熱愛生活、擁抱世界的精神氣兒,也並沒有消減。去年爆火的「短途旅遊」讓人們開始重新發現身邊的美好。夸克數據顯示,去年五一周邊遊搜索量大漲120%,國慶長假期間,親近自然成為出遊新趨勢,徒步、爬山最受歡迎。青島數據也顯示,國慶、中秋「黃金周」青島共接待遊客29.74萬人次,營業收入639.3283萬元。
張嘉豪是一名34歲的奶爸,對於他來說,去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盡最大努力帶孩子在青島周邊玩」,從平度到即墨,從靈山島到威海,他開著白色的CRV走了近3000公裡,給孩子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閨女有段時間特別喜歡去海邊,我們就找了個沙子口的民宿,一開門就是海,讓她實現『挖沙自由』。」又一段時間孩子天天嚷著逛動物園,他就趁著周末開車去了威海神鵰山野生動物園,讓孩子過足了癮。「其實不能出國遊,或是長途旅遊,對我家目前沒什麼太大影響,因為孩子只有三歲,在外面時間長了也累。」
網絡上的流行語裡,也不乏年輕人抒發熱愛生活的新方式。例如隨著語錄火起來的「打工人」引發不少共鳴,自嘲背後,也有數不盡的付出和堅韌。數據顯示,95後「打工人」最關注考證、英語學習和兼職信息,對頸椎、腸胃、脫髮等健康問題的關注,也折射出職場打拼的不易。
打工人的話題,記者曾和家住巨野路的80後趙輝聊過,當時他自稱是審計界一名不折不扣的「打工人」,年底再次和他聊起這個話題,他已經結束了野外的工作部分,回到市區,有了喜歡的人,並且表白成功。「現在我是一名幸福的『打工人』。」正如專家所說,「打工人」梗的走紅,是一種責任擔當的表現。無數和趙輝這樣的年輕人用看似自嘲的方式抗住壓力,承載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點滴的努力裡迎來一個個幸福的閃光點。(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高靜文)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