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未如此渴望一個年份的結束。
2020.黑天鵝仿佛被圈養的家禽,成堆出現。在接踵而至的「突然」面前,人們經歷了太多意想不到。
這一年,普通人的生活被給予了更多關注,打工人、後浪、集美、工具人、弄弄子……在不可控的生活面前,我們依然倔強地自己定義生活,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一代人終將老去
但總有人正年輕
今年五月,一場名為《後浪》的視頻演講,將青春的所有者送上風口浪尖。70、80後們的激情轉發和90、00後的不滿吐槽讓輿論場兩極分化。這場「致青春」的演說所引發的爭議和不滿,某種程度上正是理想和現實的割裂。
《後浪》營造的場景精緻熱血,但它回答不了「生活不易」這個現實問題。跳傘、旅遊、舞蹈,這是一部分後浪;希望每天掙300塊錢、帶家人坐一次飛機的「任海龍們」,也是後浪。
《後浪》演講視頻截圖
結束一天的工作,縱然煙塵燻黑了臉,卻擋不住他眼底的光亮和臉上的笑意。對大多數和任海龍一樣努力生活的後浪們來說,把平凡的日子過出不平凡的驚喜,就是自己的英雄主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彩,但在現實生活面前,人們的迷茫和困頓都是相似的。在社會更加複雜多元的當下,新生代在擁有更多選擇權的同時,也面臨更多的責任和挑戰。誰不想風花雪月,誰不想浮舟滄海,立馬崑崙?令人厭煩的,是那些只喊著詩和遠方卻不顧人間煙火的聲音。
年輕,從來不該被年齡限制,它是一種成熟的決定,源自內心的好奇和眼中的熱忱,心中有夢,不畏山海。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今天搬磚不狠,明天地位不穩。年初還是奔湧的「後浪」,年尾就成了「打工人」。
作為職場人的自稱,它的流行,在於身為成年人的你我,面對職場競爭和生活重擔時產生了強烈共鳴。
無論你是誰、你在哪,只要你曾為生計奔波過,為夢想執著過,疲憊、迷茫、糾結過,憧憬、努力、奮鬥過,就會對「打工人」所包含的複雜語義感同身受。
「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這份工作!」、「愛情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工位才是你永遠的家」、「生活,生活,生下來就要幹活」……這些打工人痛苦的「吶喊」聲中,既有現實生活的苦辣酸甜,又有幹勁十足的鼓勵加油。
資料圖:年輕人在砌築項目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疫情背景下的2020.生活理智而殘酷的一面顯露無疑,「心靈雞湯」在現實壓力面前寡淡無味。人們意識到夢想和現實是有距離的,光鮮亮麗的表面和五花八門的標籤背後,大家本質上都是「打工人」,努力奮鬥才是終極奧義。
它是人們自嘲式的情緒發洩,小小的吐槽背後,雖然有人們對現實不滿的些許抱怨,但更多的是和生活繼續「剛」,繼續挑戰未知的勇氣和坦然面對平凡的樂觀積極。
這樣一種黑色幽默,真正的內核其實是「苦中作樂」。
@「節後餘生」
尾款人 尾款魂 沒付尾款都是人上人
白天是努力賺錢的打工人,晚上是蹲守直播間花錢的尾款人,鋼鐵般的意志不僅用於打工,還體現在即使已經「琦困無比」,依然要付完尾款的凌晨。
購物盲人、節後餘生、琦樂吾窮……自我調侃式的新名詞源源不斷地出現,2020年的「雙11」,不僅僅只是消費狂歡。
經過半年多的經濟恢復,人們被新冠肺炎疫情抑制的消費意願得到釋放。在平臺的精細算法下,有閒的省錢,有錢的省時間,沒有誰能「四肢健全」地離開「雙11」戰場。
資料圖:快遞員在整理將要派送的快件。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很多評論說,不必說「精緻窮」的年輕人已跌落「消費主義陷阱」,畢竟市場經濟給他們的成長環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消費於他們而言,更是一種自我實現和存在方式,「我買故我在」。
「後浪」、「打工人」、「尾款人」,其實都是同一批人,各色標籤背後,是年輕人所尋求的群體認同。李佳琦在直播間扯著嗓子敲著鑼,一句「衝啊!尾款人」點燃的不只是消費的欲望和衝動,還有人們的壓抑已久的情緒。
那一刻,天南海北的你我不再是孤獨的「打工人」,也不是生命之河中一朵平平無奇的「後浪」,在一種無形的陪伴和支持下,一群人黑著眼眶熬著夜,神採奕奕地為這種認同感買單。
「人是拿來愛的,東西是拿來用的。這世界一團糟,是因為東西被拿來愛了,而人卻被拿來用了。」
@多巴胺開始變散漫
沒人要的我今天真好看
如今的「雙11」已經變味了,一個人的孤單演變成一群人的商業狂歡,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別因為買買買就忘了自己是單身這個事實。
2020.國慶中秋都雙節同慶了,「雙11」的售賣也分了兩波,可單身的人依舊單身,你是這樣的「雙節棍」嗎?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談戀愛了#、#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被催婚催急了的我#……每隔一段時間,婚戀話題就會上熱搜,狙擊「單身狗」。
資料圖:不少情侶在愛情鎖鏈上掛上象徵愛情長長久久的同心鎖。 呂楊 攝
不同於以往,彩禮、房子等現實問題已經不足以構成單身的全部因素,在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的今天,每個人的生活態度都不一樣,也有能力去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當下社會,經濟和精神的獨立,讓大部分人的自我認知開始覺醒,「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想要怎樣的人生,一個還在學習「愛自己」這門必修課的人,在愛別人的路上,也許還沒有走好。
愛情很美,單身無罪。
@一場慢直播,過億雲監工
共同見證中國速度
雲監工,這既是個名詞,也是個動詞,誕生於2020年1月,指一群觀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築工地的網友們,「閒瘋帝」的職業名稱。
在24小時不間斷直播中,超1億網友在線「監工」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建造,每個時間段都有人交替值班,與在一線工作的建築工人和機械車並肩,見證攻堅克難的中國速度。
資料圖: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中新社發 黃文瑞 攝
這場慢直播還融入了飯圈文化,網友們紛紛為鏟車、挖掘機起名,「叉醬」、「藍忘機」「嘔泥醬」,並為他們的神速加油打榜。
過億「雲監工」10天「兩神山」。
一線有醫護人員、建築工人衝鋒衝刺,後方有億萬「雲監工」加油打氣。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措手不及,居家隔離也隔絕了一切線下活動,在那個清冷的冬日,自信樂觀成了別樣的制敵武器。「雲監工」給醫院施工「應援」,我們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守望相助。
2020出現了很多「人」,但如果問哪個「人」最值得銘記,那一定是「逆行者」。
逆行者,在2020.這個詞的語義包含的群體更加多樣。四川涼山的救火英雄,抗洪搶險的消防隊員和解放軍戰士,義無反顧、力挽狂瀾的抗疫英雄……
「逆行者」在今年,已經不是某個群體的特指。他們中,還有騎著電動三輪車開幾十公裡為醫療隊送菜的師傅;還有每天做將近1000份盒飯,專門供給金銀潭等醫院的店主小姐姐;還有招募志願者一起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
資料圖:三名護士回頭和同事揮手致意。
今年,我們共同經歷過很多「生死較量」,正是那些千千萬萬的「逆行者」,讓我們在寒冷的風雪中,看到春天的希望。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徵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2020年,你或許被身份、地域、年齡等指標貼上了不同的標籤,你的生活或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結果好壞,這一年,終於結束了。
作者: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