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縣級醫院將普及介入治療 護航「安全生娃」

2020-11-23 人民網

人民網廣州9月10日電(記者 賀林平)在全面放開二胎背景下,很多高齡產婦面臨想生不敢生,敢生生不了的尷尬境地。而當前,隨著技術的發展,介入治療已日益成為婦兒疾病主要治療手段。9月4-8日,第八屆中國兒科介入放射學學術大會暨第二屆中華婦產介入放射學學術大會在廣州舉辦。記者在會上獲悉,國家正推廣在縣級醫院普遍建立介入專科,護航廣大群眾安全生娃。

介入治療在基層進一步推廣普及的過程中,特別要解決操作流程與診斷的不規範問題。為配合國家的相關政策實施,本次會議以專家講座與手術演示、病例討論相結合,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及手術演示,包括美國兒科介入學會歷屆主席等權威專家,就國際、國內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廣泛交流。大會同期舉辦血管瘤血管畸形診療規範化培訓班,以及超聲引導經皮穿刺技術、輸卵管造影及介入再通技術、產科出血球囊封堵及血管縫合技術的手把手技術培訓,重點提高醫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讓產婦懷的上

介入治療是介於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大會主席、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介入與血管瘤科主任、教授張靖表示,介入治療是一門發展相當快的學科,通過人體內的各種管道和局部影像引導進行微創治療,其同婦產科及兒科的關係已越來越密切,給眾多疾病的診治帶來了重大變化。

由於介入治療具有簡便、安全、有效、微創和併發症少等諸多優點,在兒科和婦科的眾多疾病中,逐漸成為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來的外科手術。

安全生娃,首先要懷得上。而據與會專家調查,在育齡夫婦中,不育症的患病率約為8%-15%,其中女性因素中,輸卵管因素和排卵障礙各佔40%左右。對於輸卵管不通的患者,介入醫生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技術,可以非常清晰直觀的顯示輸卵管的全程以及通暢情況。

在治療上,腹腔鏡直視下的輸卵管通液術檢查準確率達90%,禁忌證少,檢查直視,同時可行治療和組織學取樣。解決因輸卵管不通引發的不孕不育,為安全生娃邁出了第一步。

讓孩子生得安

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為產後出血,是我國目前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產後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併發症,以往在保守治療無效時,只好以切除子宮的代價來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介入治療的出現則完全改變了這種局面,由於其簡單、安全、止血迅速徹底,並且無嚴重的併發症,有條件的醫院已經成為首選的治療手段。

拿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來說,近年來通過對孕產婦的評估,對於產後出血高危人群,通過產前的子宮動脈球囊預置預防產後大出血,讓生孩子的過程更加平安、順遂。

然而,從全國層面來講,張靖分析,目前80%的產婦是在縣級醫院分娩,而90%的縣級醫院沒有專門的介入科。一旦發生大出血,只能採取手術切除子宮;病情危重時,甚至沒有切除子宮的機會,也來不及往上級醫院轉送,這也是推動縣級醫院普遍建立介入科的重大意義。

讓小兒長得好

小兒血管瘤血管畸形發病率有5%-10%。其中50%-60%都長在嬰幼兒的頜面部,臉部與頸部是最常見的部位,此外,身體其他很多部位也可能會長,比如舌頭,腦部。

「雖然發病率高,但只要治療得當,治癒率高達99%」張靖表示。但目前我國血管瘤專科很少,絕大多數血管瘤病人分布在不同的科室治療,包括皮膚科、整形科、小兒外科等,導致治療不規範。

由於血管瘤中血管就像樹根一樣盤枝錯節交結一起,很難切除乾淨。而介入醫生通過脈管介入的方法,藥物可以順著血管到達每個治療部位,更加徹底地治療。像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小兒常見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已經成為最主流的治療方式,即經股動脈插管,將導管選擇性插入眼動脈,做眼動脈灌注化療。這樣一來,針對腫瘤組織的藥物濃度高,而對正常組織藥物濃度較低,從而降低全身毒副反應,更有利於保留患者眼球。

為加快培訓基層醫生,推動小兒血管瘤血管畸形介入治療技術的普及,本次會議的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綜合診治進展學習班結合門診會診、理論與進展學習和手術演示三部分學習,讓參會醫生從理論到實踐全面了解,並邀請國際頂級專家現場授課。據悉,截止今年,培訓班已經成功舉辦八屆,培訓醫生上千名。

與此同時,中國醫院協會介入醫學中心分會也將於今年11月在廣東珠海成立,重點為縣級醫院輸出技術和管理,建立技術標準,對基層醫院提供技術支撐,讓介入治療更好地護航安全生娃。

(責編:袁勃)

相關焦點

  • 國際醫療設備"瞄準"我國 庫克介入治療市場
    全球最大私營醫療器械公司——庫克醫療日前在上海宣布,將於2009年初在上海建立一個區域共享服務中心,以滿足亞洲地區迅速增長的醫療設備市場需求。我國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250萬至300萬人,每年治療心血管疾病花費約為3098億元。目前介入治療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
  • 萬傑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實施TIPS新技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奉娟 通訊員 俞雯 淄博報導近日,淄博岜山萬傑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完成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手術(簡稱TIPS),填補了醫院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介入治療方面的空白。72歲的孫阿姨,因突發消化道出血症狀來萬傑醫院治療。
  • 1000家縣級醫院將升級大三甲,輝瑞招聘上千名藥代進縣城
    文件顯示,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於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有關要求,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結合地方人口、醫療服務能力等因素,確定了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第二階段500家縣級醫院和500家縣級中醫醫院。這也就意味著,這1000家縣級醫院要升級三級醫院了,未來縣級市場即將擴容。
  • 二孩政策一年 多生了多少人?真相讓人吃驚
    生娃容易養娃難 半數以上一孩家庭不想要二孩「我照顧一個娃,已經夠累了,全家每天都為了娃忙得團團轉,還經常因教育理念不同發生爭執,說什麼也不會再生了。」北京市朝陽區全職媽媽陸女士是獨生女,按政策幾年前就可以生二孩,但是兒子今年都9歲了,她仍然不想要二孩。
  • 寶山首例ICE指導下房顫「一站式」介入治療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功...
    寶山首例ICE指導下房顫「一站式」介入治療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功開展 2021-01-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人服務百萬人 我國康復治療供需矛盾極其突出
    隨著醫療水平不斷發展,康復治療越來越受到患者重視。從產後恢復到腦癱偏癱、從老年失能到運動保健以及殘疾人康復治療,都離不開康復治療。然而,有數據顯示,我國康復醫師佔基本人群的比例約為0.4∶10萬,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人口老齡化、殘疾人群增加、慢性病患者增多,而康復治療師、康復醫學教育發展嚴重滯後,康復治療普及進程中的供需矛盾凸顯。
  • 河南13家縣級醫院升格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曉敏本報訊足不出縣,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在基層醫院住院,通過網際網路尋求上級專家會診,這個會診費可以報銷……1月15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單位的負責人通報了2020年縣域醫療機構的種種利好措施
  • 河南13家縣級醫院升格!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曉敏本報訊足不出縣,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在基層醫院住院,通過網際網路尋求上級專家會診,這個會診費可以報銷……1月15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單位的負責人通報了2020年縣域醫療機構的種種利好措施。
  • 縣級醫院評上三甲,到底是喜還是悲?
    而江陰市和宜興市都是縣級市。此一「公示」意味著縣級醫院也可以加入爭創三甲醫院的行列了。因此有媒體就就用《縣級三甲醫院時代到來,為江蘇這兩家醫院點讚!》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給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還不單純是「進行報導」這麼簡單,似乎能夠感覺到「小編」抑制不住的激動心情,諸如「點讚」、「牛逼」、「平起平坐」等猛料熱詞都給了江蘇省衛計委和江陰、宜興兩家新生的縣級三甲醫院。
  • 浙江日報丨全省首家縣級醫院晉級「三甲」
    7月25日上午,東陽市人民醫院舉行三級甲等醫院揭牌儀式,標誌著該院從三級乙等醫院晉級為三級甲等醫院。據悉,在近日我省舉行的第四周期綜合醫院等級評審中,全省首批17家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東陽市人民醫院為其中唯一一家縣級醫院,這也是我省首家晉級「三甲」的縣級醫院。
  • 「攀親」三甲 這家縣級醫院尋到了學科建設的「止痛藥」
    江西省人民醫院充分抓住學科建設這條主線,幫助吉水縣人民醫院分析學科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打造ICU、腫瘤內科等精品科室,提升縣級醫院的自主學科發展能力。在江西省人民醫院的幫扶下,吉水縣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的住院患者由之前的600人次/年上升為1000人次/年。
  • 深度融合 惠及百姓|北大醫院中心院區介入血管外科專家團隊來密雲...
    此次介入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已經開始到密雲院區開展工作。鄒英華,1986年考入原北醫大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1992年在德國埃森大學醫院深造從事介入治療學研究。回國以來,鄒英華教授於1993年在國內最早開展了以頸動脈支架術為代表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診療技術,並在核心期刊發表了相關領域國內第一篇學術論文,成為國內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診療的先驅者。
  • 德州市立醫院:精準麻醉引領舒適醫療,安全無痛護航患者健康
    無論是術前、術中、術後,都需要麻醉醫生的全程護航,他們不僅要看著病人「睡著」,也要寸步不離等病人甦醒。德州市立醫院手術麻醉科不僅能為高難度、高精尖手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還將麻醉醫學技術延伸到危重病人搶救、無痛分娩、內鏡診療、疼痛治療等領域。如今,麻醉科醫護團隊已由幕後走向臺前,實現了從「提供最佳手術條件、最小化疼痛、保障圍術期患者的生命安全」向「確保患者就醫舒適化」的拓展升級。
  • 縣級醫院醫生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雜誌 醫聯體激活基層醫院
    浙江在線1月4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文芳 通訊員 王蕊 葉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臨床醫學類綜合期刊之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近日刊登了寧波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皮膚科團隊題為《馬爾尼菲藍狀菌感染》的研究成果。《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6年影響因子居全球臨床醫學雜誌首位,超過了《柳葉刀》等著名醫學雜誌。
  • 「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時間有講究,別只看娃的感受
    相對於產婦生男生女,大家更擔心孩出生時間不妥當,其中「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俗語流傳了多年,直到現在也有人將其作為生娃的參考條件。 不同屬相的寶寶性格確實會有些差異,那麼俗語中「午時」和「子夜」的差距又代表了什麼呢?
  • 這家縣級醫院晉級「三甲」 今天正式掛牌
    在浙江,縣級醫院也有了
  • 市二醫院:「兩大中心」為心腦血管病人「護航」
    本期健康周刊走訪市二醫院胸痛中心、腦卒中中心,請該院專家通過分享心腦血管病的經典救治案例,為廣大市民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知識。市二醫院胸痛中心負責人——等待拐點,強救治,抓預防,促康復去年底,市二醫院胸痛中心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國家級胸痛中心,這標誌著該院的胸痛急救能力達到國家級標準和水平。
  •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獲批「三級甲等」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是依照中國現行《醫院分級管理辦法》等規定劃分的醫療機構級別,是中國醫院「三級六等」劃分等級中的最高級別。其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它向所在地區以及周邊輻射區域提供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於1949年。
  • 湖南省腫瘤醫院「精準麻醉」 機器人助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麻醉手術中心迎來一位超重患者,體重竟達246斤,BMI指數為48。多年肥胖的胡女士年輕時就被診斷為高血壓,血壓最高時達到 230/120mmHg,同時合併有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伴重度肺通氣功能障礙、低血氧症等,胡女士幾乎夜夜入睡都不能平臥,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
  • 慢性支氣管炎咳成大咯血 介入治療「擰緊」出血開關
    株洲市三三一醫院放射科介入室 章旭61歲的朱先生睡夢中咽喉發癢伴隨劇烈咳嗽並咳出了大量鮮血,足足有一次性水杯近兩杯!朱先生和家人萬分驚恐,急忙來到株洲市三三一醫院急診科就診。完成胸部CT檢查後,朱先生被直接推入介入手術室。放射科介入室專家帶領介入治療團隊立即給朱先生做了急診支氣管動脈栓塞介入手術。通過術前CT血管成像的分析和手術中仔細尋找,發現導致朱先生大咯血的「罪犯」血管竟多達12條。手術醫師向這些血管內注射醫用栓塞顆粒後,這些「罪犯」血管被堵得嚴嚴實實,朱先生的咯血停止,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