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惡龍真有原型?遼寧發現其化石標本,名字很霸氣:長臂渾元龍

2020-09-11 小平愛旅行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在如今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人類僅僅是這個時代的霸主,在億萬年前的地球,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至今人類發現的動物多達150多萬種,但是這其中並不缺乏那些未發現或者是在就滅絕的動物。


如今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開採發掘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曾經滅絕的生物重見天日,像是廣東的河源地區,有著「恐龍之鄉」的稱號,而就如同今日所要講的,西方惡龍真有原型嗎?遼寧發現其化石標本,名字很霸氣:長臂渾元龍。



說到西方的惡龍形象,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浮現出歐美等影視劇中巨大的惡龍形象,帶有雙翼,可吐龍息,帶有雙翼,展開翅膀可遮天蔽日,而就在2019年的5月份之時,中國的一個古脊椎動物的研究團隊在遼寧地區有了重大發現。


在經過深度發掘之後,發現了一種小型恐龍的化石標本,還給這種恐龍帶上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長臂渾元龍,在經過化石骨骼的分析,再加上用電腦技術來還原,當還原出來之後,一看嚇一跳,這看起來怎麼就這麼像是西方惡龍的形象。


不過體型可沒有那麼大,發現的三個屬種都是體型比較嬌小的,而且帶有巨大的雙翼與尾巴,翅膀展開像是巨型蝙蝠的翅膀,頗有西方惡龍的那點感覺,同樣都是會飛,心態相似,如果嘴巴還會噴射什麼,那基本就與惡龍形象一致了。


不過據悉西方的惡龍形象也是有根據恐龍的形象而衍生過來的,所以說可能還真的是「同根生」,最後也為這些不斷探索的科研團隊點讚!對此各位小夥伴們有什麼想法?還是說你們覺得它不像惡龍,像別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揭秘恐龍向鳥類演化:飛行器官不僅有羽毛還有膜質翅膀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遼寧發現世界最早的懷孕矢部龍(蜥蜴)化石
    細小矢部龍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生物,是遼西熱河生物群中最常見的蜥蜴類化石,廣泛分布於早白堊世義縣組地層中。1942年,日本侵華期間,日本學者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發現並記述了遼寧義縣棗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並依日本學者矢部長克之姓氏命屬名,根據生物形態特徵命種名:細小矢部龍。但是其正型標本在戰亂中丟失而下落不明。
  • 非人哉漫畫,烈烈為九月與西方惡龍大戰,卻被他的名字笑出淚水
    又到了《非人哉》漫畫更新的日子,新誕生的角色西方惡龍篇依舊繼續開展,我們期待的雙龍大戰,神仙打架,終於等到了。烈烈為了九月與西方惡龍大戰,卻被他的名字笑出了淚水。西方惡龍與金蟾這對特殊的CP,動不動就玩抓人遊戲,強迫金蟾吐金子。
  • ...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
    最完整金龍魚化石 據悉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時間:2017-11-07 17:11   來源:騰訊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完整金龍魚化石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金龍魚化石最完整骨骼標本 6日獲悉,繼松滋古猴之後,松滋化石標本再獲重大發現,古生物學家在當地發現迄今世界上最完整的金龍魚化石骨骼標本
  • 中國農民的驚人發現!來自遼寧的「長眠龍」化石,震驚世界
    大約1.25億年前「遼寧長眠龍」在最後時刻的樣子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約1.25億年前,兩隻生活在中國遼寧的恐龍這兩隻近1.1米的爬行動物化石保存完好。古生物學家將這兩種新發現的爬行動物,命名為「遼寧長眠龍」。
  • 遼寧西部發現1.25億年歷史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
    研究人員在中國遼寧西部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被發現的1.25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名為遼寧長鼻ania(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其中文意思是「遼寧的永恆睡眠者」),可能被火山噴發所困。該研究的合著者和古生物學家帕斯卡爾·戈德弗羅伊特(Pascal Godefroit)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動物在活著時或死後不久就被細小的沉積物覆蓋。」與較大的食草動物弟兄(如泰坦龍)相比,遼寧梭菌較小。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歐洲收藏家向遼寧贈送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歐洲收藏家向遼寧贈送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1/14) "← →"翻頁
  • 山西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為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距今約2.54億年的晚二疊世的最晚期,華北板塊少有地保存有熱帶叢林環境,為始椎類化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難所」。陽泉長壽螈能夠存活在晚二疊世的陽泉地區,與石炭-二疊紀的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大關係。這類生物的化石更多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但二疊紀以來,這些地區氣候的持續乾旱化,使得始椎類生物不得不遷徙到氣候更適宜居住的地方。
  • 套中套,小盜龍化石中發現新蜥蜴物種—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提供的小盜龍吞食蜥蜴概念圖(作者為Doyle Trankina) 本報訊(見習記者任芳言)一億多年前的動物化石裡能找到什麼近日,科學家在一塊來自中國遼寧的趙氏小盜龍(Microraptor zhaoianus)標本中,發現了一隻保存極佳的蜥蜴——這隻蜥蜴還是新物種,此前從未被發現過。相關研究於北京時間7月11日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 小盜龍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龍之一,此前已有人在不同的化石標本中發現胃容物。
  • 遼寧發現一種新暴龍類恐龍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小組在遼寧省西部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家族再添一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山西陽泉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
    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這一化石標本只保留了該生物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最終確定它屬於始椎類,此前認為這類化石在早二疊世晚期就已絕滅,這個新的記錄比其他已知記錄晚了近3000萬年,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類生物化石分布的認識,它也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90件珍貴標本,原來4萬年前古人已開始穿鞋
    當年冬天,地質學家卞美年在祿豐進行調查時,發現了許多脊椎動物化石,並將這些材料運至昆明。經過初步修理和研究,發現大部分是恐龍化石。1939年,楊鍾健組織了正式發掘,採集到大量脊椎動物化石。1941年,楊鍾健將其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條恐龍命名為「許氏祿豐龍」。祿豐龍的發現在深陷戰爭的中國引起轟動,大大鼓舞了前線和後方的抗戰鬥志。
  • 揭開1.6億年前彩虹龍化石秘密 其擁有不對稱飛羽
    2014年,一塊帶羽毛的恐龍化石被發現於河北省青龍縣,在隨後的幾年裡,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胡東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牽頭對化石進行了研究,並最終將其命名為巨嵴彩虹龍。1月15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胡東宇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巨嵴彩虹龍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發現了和鳥類用來飛行的羽毛具有相似特徵的不對稱飛羽。
  • 假化石鑑別指南
    下面播報一條短訊: 山東即墨博物館在2017年收到市民王先生打來的電話,他說自己在大沽河附近遛彎時無意中發現疑似恐龍蛋的化石。博物館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趕赴現場,發現河床裸露部分的礁石表面確實有類似蛋型的石頭,現場也有部分脫落的石蛋。工作人員現場拍照、取樣並緊急與山東大學考古研究院的專家聯繫。
  • 熱河生物群發現史之遼西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龍化石產地
    古生物學研究實踐表明翼龍化石主要發現於古代海岸環境,在陸地沉積中發現的種類非常稀少。而遼西熱河生物群是一個例外,在一個遠離古海岸的內陸環境中發現了大量的具有驚人多樣性的翼龍化石。2005年,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遼西朝陽地區發現了兩種新的大型翼龍化石。
  • 惡龍在世——現實世界中的十大龍的原型(全文)
    中國龍是一個擁有蛇身、魚鱗、鷹爪、鹿角和麒麟面孔的抽象組合起來的動物,而麒麟也是以鹿為原型而虛構出來的神獸。不管這些關於龍的文化差異有多大,我們會發現世界各地很多龍的形象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其抽象原型,例如蛇或是其他外形恐怖的爬行動物,古代人類通過不斷的具體化使這種活在人們精神中的虛構動物增加了當地具體動物的不同特徵。
  • 惡龍:最醜的恐龍有多醜?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可能會以魚類為食的恐龍,今天小盜龍為大家介紹一種長的非常有個性的「漁夫」恐龍。惡龍的遺骸發現於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的梅伐拉諾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層,其化石包括獨特的牙齒和齒骨、肱骨、恥骨、部分後肢和椎骨。惡龍屬名中「Masiaka」在馬達加斯加語中的意思食「惡,邪惡」,組合在一起為「邪惡的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