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的驚人發現!來自遼寧的「長眠龍」化石,震驚世界

2020-09-16 奇思樂園KIDSPARADISE


大約1.25億年前「遼寧長眠龍」在最後時刻的樣子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約1.25億年前,兩隻生活在中國遼寧的恐龍,可能正在地下洞穴裡打瞌睡。而突然間的火山爆發,讓它們永遠長眠在了地下。

這兩隻近1.1米的爬行動物化石保存完好。古生物學家將這兩種新發現的爬行動物,命名為「遼寧長眠龍」。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初步推測,它們在休息時突然被困在一個坍塌的地下洞穴中,這就解釋了它們完美逼真的姿勢,以及它們的遺骸為什麼沒有被食腐動物破壞。」

「遼寧長眠龍」現在保存在中國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它們是被當地農民發現的。一支由中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隨後開始著手研究「遼寧長眠龍」獨特的解剖結構。

分析顯示,「遼寧長眠龍」是一種早期鳥腳類食草動物,用兩條腿行走,類似於鳥齒龍和鴨嘴龍。從它有力的後腿和又長又硬的尾巴來看,它跑得很快。

此外,「遼寧長眠龍」很可能是一種穴居動物,這在恐龍中並不常見,但並非沒有先例。

「遼寧長眠龍」鏟狀的鼻子可能幫助它在地下挖洞

古生物學家表示,骨骼的某些特徵表明,「遼寧長眠龍」可能會挖洞,就像今天的兔子;它的脖子和前臂很短但很結實,肩胛骨呈現穴居脊椎動物的特徵,鼻尖形狀像鏟子。

發現這些化石的陸家屯地層,以出產非凡的化石而聞名。這些化石被認為是由一次古火山噴發而保存下來的標本——就像公元79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噴發所摧毀的羅馬城市一樣。

「遼寧長眠龍」化石還揭示了它們生活的其他線索。例如,與陸家屯地層發現的另一種不朽的恐龍——「美龍」不同。美龍是一種像鳥一樣的傷齒龍,睡覺時尾巴蜷縮在脖子下。相反,「遼寧長眠龍」尾巴相當僵硬,柔韌性有限;因此,它不可能把把尾巴卷到脖子下面。

紅色箭頭指向被推測為胃石,「遼寧長眠龍」可能吞下這些石頭來幫助消化

另一個化石線索,包括一堆像小鵝卵石一樣的化石,在其中一個「遼寧長眠龍」的胃附近。

研究人員說,這些鵝卵石可能是胃石,「遼寧長眠龍」可能吞下這些石頭來幫助消化。

相關焦點

  • 遼寧發現世界最早的懷孕矢部龍(蜥蜴)化石
    細小矢部龍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生物,是遼西熱河生物群中最常見的蜥蜴類化石,廣泛分布於早白堊世義縣組地層中。1942年,日本侵華期間,日本學者遠藤隆次和鹿間時夫發現並記述了遼寧義縣棗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並依日本學者矢部長克之姓氏命屬名,根據生物形態特徵命種名:細小矢部龍。但是其正型標本在戰亂中丟失而下落不明。
  • 熱河生物群發現史之遼西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龍化石產地
    古生物學研究實踐表明翼龍化石主要發現於古代海岸環境,在陸地沉積中發現的種類非常稀少。而遼西熱河生物群是一個例外,在一個遠離古海岸的內陸環境中發現了大量的具有驚人多樣性的翼龍化石。2005年,科學家在熱河生物群遼西朝陽地區發現了兩種新的大型翼龍化石。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暴龍「足跡」,來自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共同完成,論文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
  • 鸚鵡嘴龍是熱河生物群發現數量最多的恐龍
    已發現超過400個個體,包括許多完整骨骸。已發現許多不同年齡層的化石,從幼體到成年體都有,使得許多研究可以研究鸚鵡嘴龍的成長速度。鸚鵡嘴龍大量的化石紀錄,讓他們成為中亞早白堊紀沉積層中的標準化石。 所有的鸚鵡嘴龍化石都發現於亞洲的早白堊紀沉積層,這些包含鸚鵡嘴龍地層最常見的年代,來自於早白堊紀的阿普特期到阿爾布期,幾乎所有在中國北部與蒙古這個地質年代的陸相沉積層,都發現了鸚鵡嘴龍的化石,讓他們與非常普遍的翼龍類準噶爾翼龍一起成為這些地區該地質年代的標準化石。
  • 歐洲收藏家向遼寧贈送8件「世界最早的鳥」化石
    1月13日,「接收歐洲贈送的遼西化石回遼寧儀式」,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舉行。據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介紹,2017年,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等委託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特教授與他聯繫,主動提出將其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8件產於遼寧的重要化石標本無償贈送「返鄉」。經中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的協助下,雙方在比利時皇家自然歷史研究所正式舉行了化石贈送交接儀式,最終安全運抵瀋陽。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10米長的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它是如何跑到非洲的?
    據報導,最近期的英國《每日電訊報》上,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非洲的摩洛哥地區,發現了本應該生活在北美洲的鴨嘴龍化石,時間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它們是如何抵達非洲的?我們都知道,根據化石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恐龍出現早期,也就是三疊紀中後期的時候,地球上的恐龍體型普遍較小,後來經過漫長的演化,恐龍種類越來越多,體型也越來越大,到了白堊紀時期,很多恐龍的體型都是非常驚人的,鴨嘴龍也不例外。鴨嘴龍是什麼樣子的呢?通過化石,科學家們還原出鴨嘴龍的形態特徵,首先,從它們的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鴨嘴龍的嘴巴和鴨嘴很像。
  • 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
    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古生物學家首次公布了一種肉食性的鳥臀目恐龍(鳥臀目曾經是清一色的素食者),真的是顛覆三觀。這隻神奇的鳥臀目恐龍可不僅僅只是吃肉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來見識下這隻奇怪的小傢伙吧。遼西的微型裝甲車這種神奇的鳥臀目恐龍叫做奇異遼寧龍(Liaoningosaurus paradoxus),屬於甲龍下目的甲龍科。
  •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 彩虹羽毛是為了吸引異性?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圖註:彩虹龍的復原圖,作者趙闖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又發現了一種長羽毛的恐龍,這種恐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長有彩虹般絢爛的羽毛,這種恐龍也因此被命名為彩虹龍。古生物學家是怎麼還原出距今1.6億年前恐龍羽毛顏色的呢?讓我來告訴你。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01諸城的石破天驚諸城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在整個山東省的中部偏東南。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二、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雲南省祿豐縣之所以著名,不在於他發現的恐龍多或者特別,也不在於恐龍大或者強。而是在於發現的早,雲南省祿豐縣是中國最早發掘出恐龍的地方。出土的有巨大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雲南龍、蘆溝龍、孫氏彝州龍等。這裡的恐龍化石也不是多,但足以奠定中國最早恐龍發掘地的稱號。
  • 國際研究小組宣布發現一種先前未知的恐龍
    來自中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國際研究小組宣布了一種先前未知的恐龍的存在。據《俄羅斯報》報導,這些化石是在中國東北遼寧省進行田間勞動的農民發現的。最終鑑定並描述了一種新的古代爬行動物,被命名為「長眠龍」。科學家給恐龍起這個名字,是因為發現的樣本幾乎都是原始形式的。好像兩個恐龍都被活埋著,但閉著眼睛,好像他們當時正在睡覺。研究人員認為,恐龍迅速死亡的原因以及對遺骸的良好保存可能與火山噴發有關。
  • 遼寧發現會飛的恐龍,姿態猶如跳舞!
    【2020中國恐龍盤點】渤海舞龍(Wulong bohaiensis)中國東北部的熱河生物群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在這裡發現的羽毛恐龍改變了我們對於恐龍的傳統認知。羽毛不僅可以用來保暖,而且還是飛行的基礎裝備。2020年,古生物學家就命名了一種新的來自熱河生物群的羽毛恐龍,它就是渤海舞龍。
  • 遼寧西部發現1.25億年歷史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
    研究人員在中國遼寧西部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化石。被發現的1.25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名為遼寧長鼻ania(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其中文意思是「遼寧的永恆睡眠者」),可能被火山噴發所困。該研究的合著者和古生物學家帕斯卡爾·戈德弗羅伊特(Pascal Godefroit)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動物在活著時或死後不久就被細小的沉積物覆蓋。」與較大的食草動物弟兄(如泰坦龍)相比,遼寧梭菌較小。
  • 遼寧發現其化石標本,名字很霸氣:長臂渾元龍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在如今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人類僅僅是這個時代的霸主,在億萬年前的地球,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至今人類發現的動物多達150多萬種,但是這其中並不缺乏那些未發現或者是在就滅絕的動物。
  • 那些以「中國」為名的恐龍,都長什麼樣?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更多化石比對的發現,我們現在知道中國龍其實生存在侏羅紀早期而不是三疊紀。2.中華盜龍(Sinoraptor)現在通過的恐龍來自中國的大西北地區——新疆,不過在我國的四川地區也有發現這類恐龍的存在。
  • 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
    加拿大12歲男孩到艾伯塔惡地遠足時發現6900萬年前鴨嘴龍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蔡儀潔):加拿大一名12歲的男孩在父親的陪同下,到艾伯塔惡地(Albertan Badlands)遠足,竟在山坡上找到69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
  • 科學家發現完整陸生初龍類化石
    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李淳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領導的科研小組報導了華南海相三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的陸生初龍類化石——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 gen. et sp. nov),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初龍類化石在亞洲的記錄,而且進一步表明雲貴地區的海相三疊系化石動物群並非一個單純的海洋生物化石組合。
  • 我國發現北極圈恐龍化石第一人,被美媒評為改變世界的天才
    那一年中國恐龍研究的創始人楊鍾健在青島搞了一次恐龍展,當時還是初中生的董枝明看到後感到很新鮮,那時才知道地球上曾經還有這樣一種龐大生物的存在。後來,機緣巧合,董枝明從復旦大學生物學系畢業那年正好楊鍾健需要一個助手,於是他報了名,最終如願以償進入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正式開啟了他的恐龍研究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