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1.6億年前彩虹龍化石秘密 其擁有不對稱飛羽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專家揭開1.6億年前彩虹龍化石秘密

  化石彩虹龍擁有屬於鳥類的不對稱飛羽 此前擁有同類特徵的是始祖鳥

  擁有黑褐色豐澤的羽毛,頭部呈現紅、綠、藍等多種色彩,展開的翅膀上反射著彩虹的光彩,這個鳥類形狀的恐龍就是巨嵴彩虹龍的復原圖。2014年,一塊帶羽毛的恐龍化石被發現於河北省青龍縣,在隨後的幾年裡,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學院胡東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牽頭對化石進行了研究,並最終將其命名為巨嵴彩虹龍。1月15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胡東宇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巨嵴彩虹龍發現的最大意義在於,發現了和鳥類用來飛行的羽毛具有相似特徵的不對稱飛羽。

彩虹龍復原圖

  幾年前發現帶羽毛恐龍化石

  2014年,長期從事脊椎動物學、特別是鳥類進化、鳥類生態的胡東宇教授收到了一件特殊的化石。河北青龍縣當地居民發現了一塊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後,將其送到了胡東宇那裡。

  胡東宇看後覺得這塊化石標本非常難得,因為和其他化石相比,「這個標本保存得已經相當完整了,在我們學界看來,也可以說保存得很精美」。

  2009年,胡東宇帶領課題組首次報導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赫氏近鳥龍」在遼寧的新發現,該成果發表於2009年10月1日英國《自然》雜誌上。

  和此前發現的近鳥龍相比,這塊化石同樣具有保存較好的羽毛,此外,經過團隊對標本上羽毛的觀察研究,還發現了許多此前近鳥龍沒有發現的特徵。

  胡東宇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和近鳥龍相比,新發現的化石標本頭部顯得更扁一些,前肢骨骼部分和尾部要短一些,但是羽毛更長。「大類還是近鳥龍類,但是相比較的話,新發現的化石部分特徵比近鳥龍原始,另一部分特徵比近鳥龍進步。」

  在隨後的幾年裡,胡東宇團隊對這塊化石在形態特徵和羽毛顏色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那些適合飛行的特徵等。

  化石因具有色素體被命名為「彩虹龍」

  據胡東宇介紹,這塊化石是世界發現最早的帶羽毛恐龍之一,也是中國特有。1月16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將這塊化石標本發上了微博,立刻引發了關注和熱議。

  就在前一天的1月15日,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關於這塊化石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由中國、美國、比利時科學家組成。研究者根據標本的特點,即在其中發現了和蜂鳥色素體相似的色素體,推測標本具有鮮豔的顏色,因此研究團隊決定將其命名為「巨嵴彩虹龍」。

  胡東宇對北青報記者介紹,決定羽毛顏色的因素有很多,一個重要因素是色素體,但要完全復原當時的顏色則有些困難。「根據保存在羽毛化石中的色素體痕跡形狀,對照現生鳥類的羽毛顏色能大致推測出它的基本顏色,但因為羽毛顏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所以絕對復原是不可能的。」

  在胡東宇發來的化石標本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彩虹龍的骨骼上均分布著豐滿的羽毛。而在復原圖上,彩虹龍被賦予了鮮豔的色彩。彩虹龍總體呈現黑褐色,頸部的羽毛則非常多彩,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等顏色相間分布,展開的羽翼上反射著彩虹的光芒。

  1.6億年前恐龍已具備飛行能力

  胡東宇教授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彩虹龍化石標本的發現,最重大的意義還在於在標本尾部發現了不對稱的飛羽,而不對稱的飛羽和鳥類飛行之間存在緊密聯繫。

  在彩虹龍發現之前,發現最早具有不對稱羽毛的是始祖鳥,存在於距今1.45億年前,彩虹龍則在約1.6億年前出現,可以說將不對稱飛羽的發現提早了1500多萬年。

  胡東宇介紹,「此前發現的近鳥龍沒有看到有不對稱飛羽,而彩虹龍則有,說明當時恐龍已經具有了飛行的屬性和能力。除了不對稱飛羽外,尾扇的排列也和現代鳥類相似。」

  在彩虹龍化石上還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即在鳥類拇指上生著的一簇小羽片,胡東宇稱這個小翼羽和鳥類慢速飛行和著地有直接關係。

  胡東宇對北青報記者稱,目前基本公認鳥類是由恐龍演化過來的,而彩虹龍化石標本的發現則在飛行演化上提供了更多的證據,「此前發現近鳥龍,後來又發現了彩虹龍,飛行特徵均不一樣,也說明了向飛行演化的恐龍不止一種,而是多種同時出現,我們也認為這些發現在學界研究價值還是非常大的。」

  文/本報記者 郭琳琳

  供圖/胡東宇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帶不對稱飛羽的彩虹色恐龍
    該發現為復原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多個重要信息,首次證實了對於飛行起源至關重要的不對稱飛羽毛在大約1.6億年前已經出現,且首先出現在尾部,而不像現代鳥類那樣在尾巴和翅膀上。巨嵴彩虹龍與此前報導的赫氏近鳥龍同屬近鳥龍類,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羽毛恐龍,為羽毛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時,此次發現的巨嵴彩虹龍也是已知最早擁有彩虹色羽毛的恐龍。
  • 彩虹龍:左手跟我畫個龍,右手畫一道彩虹
    經過研究,這是一隻非常迷你的肉食性近鳥龍類恐龍的化石標本,被科學家們命名為「巨嵴彩虹龍」。 等等?彩虹龍? 「不聽不聽,不就是一隻帶羽毛的小鴨子恐龍嘛,說重點!說彩虹!彩虹!!」 好好好... 你看那個化石,都是石頭灰黑的顏色怎麼看出來彩虹的呢?
  •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 彩虹羽毛是為了吸引異性?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圖註:彩虹龍的復原圖,作者趙闖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又發現了一種長羽毛的恐龍,這種恐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長有彩虹般絢爛的羽毛,這種恐龍也因此被命名為彩虹龍。古生物學家是怎麼還原出距今1.6億年前恐龍羽毛顏色的呢?讓我來告訴你。
  • 中國發現1.61億年前「彩虹恐龍」:羽毛絢麗如蜂鳥
    中國發現1.61億年前「彩虹恐龍」:羽毛絢麗如蜂鳥 2018-01-17 00:53:16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東北發現新型有羽恐龍化石體態特徵似鳥類
    資料圖3日,中國、加拿大等國研究小組在英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東北地區白堊紀前期(距今約1.45億年—1億年前)地層發現新型有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騰氏嘉年華」。文章稱,該有羽毛恐龍屬於傷齒龍類新品種,全長約110cm。
  • 1.25億年前蜥蜴胚胎化石外殼堅硬 或改寫蜥蜴進化史
    這是在泰國境內發現的一枚遠古蜥蜴化石蛋,大小接近麻雀蛋,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與現代蜥蜴蛋不同的是它具有堅硬外殼。  據國外媒體報導,鈕扣大小的化石蛋中竟然包括著世界上最古老蜥蜴胚胎!其歷史可追溯至1.25億年前。之前研究人員期望發現半成形的原始鳥類或者小型恐龍的骨骼化石,這枚精緻的化石蛋大小近似麻雀蛋。  但是使用特殊成像技術,可使研究人員窺探化石蛋中的秘密,他們吃驚地發現這枚化石蛋屬於一種遠古蜥蜴物種,迄今未對該物種命名。這項發現將顯著改變人類對蜥蜴進化的理解認識,通常現代蜥蜴物種都是產軟殼蛋,但是這枚遠古蜥蜴蛋卻具有堅硬的外殼。
  • 1.2億年前的恐龍起源,竟是發生退化的原始鳥類?
    現在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說,1.2億前有鳥類——這些鳥類都是從前退化的部分恐龍,距今已經有1.5億年的時間。而更令科學家們感到興奮的是,這類化石在德國首次被科學家們發現,而且時間也比較早,是在1951年,科學家們將其稱為始祖鳥。
  • 1.1億年前,這隻甲龍死前吃了啥?科學家花費數年找到答案
    保存最為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一在動畫片《恐龍王》中,有一隻名為「八百度」的食草恐龍,這隻恐龍雖然有高度近視,但是卻擁有這堅硬的體甲,這一度讓片中的「特暴龍」表示不愛吃這種硬殼的動物。億年的化石,而這塊化石正好是關於食草甲龍的,更為重要的是,這塊恐龍化石的發現,讓人類得到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
  • 這個6億年前的小不點化石,竟為揭開動物起源之謎提供重要線索
    6億年前的貴州甕安生物群中,有許多小不點化石,肉眼幾乎難以看見,其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上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在6月13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揭開了甕安旋孔蟲的奧秘。
  • 中國發現1.2億年前懷孕蜥蜴化石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懷孕蜥蜴的化石,距今至少1.2億年。這塊懷孕蜥蜴化石的發現證明,白堊紀早期的一些蜥蜴和蛇類也通過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而不是產卵,遠遠早於此前的預計。 這位長腿蜥蜴媽媽在分娩前幾天就死亡,而後被埋入泥漿中變成化石。它可能生活在溪流沿岸,體內蜥蜴胎兒超過15個。
  • 鐮龍:2億年前的「侏儒食蟻獸」
    鐮龍:2億年前的「侏儒食蟻獸」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名叫侏儒食蟻獸(Cyclopes didactylus)的小萌貨,它們的樣子非常可愛,圖片來自網絡鐮龍是生活在樹上的,其身體結構讓它適應了在樹上行動和覓食。
  • 四川攀枝花發現2.1億年前怪獸足跡
    原標題:四川攀枝花發現2.1億年前怪獸足跡(圖)   足跡距今約2.1億年,即三疊紀晚期。根據古生物學者研究後初步斷定,足跡的主人為「手獸」,屬於主龍假鱷類。這類怪獸體型超過5米,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被輕易「秒殺」,當做點心吃掉。4月7日,中、美、德三國古生物學者向華西都市報獨家披露手獸足跡化石的發現過程。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石板上發現一條蛇,村民挖去賤賣,專家追繳5年,揭開鰭龍之謎
    因為這個新的化石龍屬是胡承志率先發現並研究的,因此將其命名為新物種「胡氏貴州龍」。1965年,楊忠健將貴州龍建立新的科,新物種貴州龍因此被命名為「貴州龍科·貴州龍屬·胡氏貴州龍」。貴州龍是一種新物種,其頭部呈三角形,眼眶大而圓,牙齒圓而尖,吻部尖而小。
  • 中以科學家合作發現長羽毛恐龍1.2億年前已順序換羽
    中國和以色列科學家最新通過對鳥類祖先恐龍的化石記錄研究發現,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約1.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比之前推算的7000萬年前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家約瑟夫·基特(Yosef Kiat)團隊與該所徐星研究員團隊合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關於1.2億年前小盜龍化石的研究成果論文,認為能夠確保鳥類和非鳥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已經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緊密相關
  • 6.1億年前化石給出答案:先有蛋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宗軍介紹,「先有蛋」這個答案的重要線索,來自於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葬化石庫中的一類化石。該類化石名叫「籠脊球」。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11月27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2014-07-03 09:56:55來源:現代快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加拿大博物館復原1.1億年前多刺甲龍 被稱為「恐龍中的坦克」
    加拿大博物館復原1.1億年前多刺甲龍 被稱為「恐龍中的坦克」 (3/3) "← →"翻頁
  • 緬甸琥珀中封存的遠古秘密:1億年前的蜘蛛長著長長的尾巴
    緬甸琥珀中封存的遠古秘密:1億年前的蜘蛛長著長長的尾巴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8-02-06 07:52 來源:澎湃新聞
  • 那些和恐龍有關的奇特化石:新品種擁有天鵝脖頸
    這副恐龍化石2013年出土於美國懷俄明州,站立高度2.6米,長9米,完整程度達70%,歷史可追溯至1.55億至1.48億年前,拍賣行工作人員估價達120萬至180萬歐元(約合930.8萬至1396.2萬元人民幣)。沒想到一副恐龍的化石居然貴到令人咋舌,不過這也沒什麼,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裡發現的一些和恐龍有關的化石,因其獨特稀有恐怕要算是無價之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