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 新年好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伴隨這首極具中國味的傳統歌謠
我們迎來了鼠年第一天
無錫eTV全體小編
在這裡祝福大家
"鼠"不盡的快樂
"鼠"不盡的收穫
"鼠"不盡的笑容
"鼠"不盡的幸福
說起過年
大家都不禁感慨
如今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
老無錫的「年味」
就像一杯老酒
仍讓人回味無窮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
再找找曾經的那份感動和欣喜
香甜軟糯的湯圓
無錫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著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
過去無錫人過年最忙的是磨水磨粉,自己做湯圓,現在很多人都去老字號買手工湯圓回家下來吃。
酸酸甜甜的酒釀小圓子
無錫人的年夜飯上,當大家酒足飯飽的時候,上來一大碗酒釀圓子,立馬就會被搶空。小孩子也會撐著肚皮再喝下一碗酒釀小圓子,酸酸甜甜、濃厚酒釀味,這就是酒釀圓子的魅力。
粘牙糯口的年糕
在無錫新區農村,家家戶戶有「蒸糕」的傳統。蒸糕前要先淘洗糯米、浸泡、晾乾、磨粉。
接著在大蒸籠裡墊上乾淨的紗布,將用糖水揉勻的米粉一層層撒入大蒸籠,蒸熟了倒出來,小朋友可先吃到「漲粉」,吃了長更快!
然後有幾個老師傅揉壓成型,劃上紅線再用線切糕,大功告成!那熱氣騰騰的氣氛才是年味。
直流口水的醃製品
大多老無錫人記憶裡的春節,都是伴隨著各種醃製美味吃食度過的。用炒熱的花椒鹽將肉全部揉搓一遍,反覆擦勻後放入缸中,用重物壓住,蓋住缸口。
過年時候就將鹹肉拿出
切塊蒸土豆、切片炒大蒜、切丁做鹹飯
精緻有料的八寶飯
取自江南水鄉的糯稻米精篩細選的紅豆沙,加上瓜子仁、核桃仁、大棗仁、松子仁等果仁,以紅綠瓜絲配色,便成了特製的八寶飯,無錫人賦予了這種傳統點心甜蜜、幸福、美滿的寓意。
外脆裡香的春卷
老無錫的春卷有兩種做法,一種為大肉餡的,另一種為豆沙餡,甜的鹹的各得所好。其中肉餡春卷,是無錫人最傳統的做法,一盤金燦燦黃澄澄冒著油光的春卷上桌,總是讓人口水直流。
鮮嫩的筍乾
鮮嫩的毛筍慢慢捲縮,趁著天好,竹匾在道場上一字鋪開,剛剛出鍋還散著熱氣的筍乾就可以上匾晾曬了。
筍乾被切得整齊,碼好,水分在陽光下蒸騰,原先的肉白色變成深黃色,幾根大毛筍才能收穫一點筍乾。
過年吃起來!
筍乾能被稱得上是菜餚中的極品,卻一般安於做配菜,卻升華了整道菜。
詩人陸遊也曾寫,「海客留苔腩,山僧饗筍枯。」筍枯就是筍乾,在他筆下還倒平添一股禪意。
蛋餃
蛋餃這東西自不必說,冬天的湯鍋裡真真少不了它。金黃的外皮,形似元寶,說起來招財進寶那嘴上的彩頭可不少。
聽到蛋液下去呲啦一生,香味就出來了,一不小心翻壞的蛋皮,撒上點鹽便能就地吃掉,那滿口的鮮香,想來也就是過年的味道了吧。
麥青糰子
在馬山萬豐村,家家戶戶把青糰子做,產自田間地頭的棉繭頭,一股股清香撲鼻!
當然除了這些傳統美食
年味
也是一場辭舊迎新的大掃除
撣簷塵
無錫有句俗話說「若要發,撣十八」,「十七、十八,越撣越發」。家家戶戶都要在農曆十二月十七、十八這兩天內,束扎稻草帚系在長竹竿上,撣除四壁、屋枯的灰塵,並用稈稞或竹筏通灶間煙囪,謂之「撣簷塵」。
實際上這是進行一次大掃除,準備乾乾淨淨迎新年。但又有民間的說法是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意味著把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希望在來年能有一個新的開始。
其實,在小編看來
回家,就是年味
不是為了什麼特定的節日
更多的是讓父母的期盼成為現實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少煩心雜碎
我們懷念的年味
就是關於團聚在一起的記憶
近期精選
來源:無錫市旅遊局、網絡
編輯:大春、修美膩責編:肖肖
編審:李鐵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