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蜱蟲(狗豆子或草爬子)叮咬怎麼辦?1家3口被咬2人喪命

2020-12-05 最生活說

蟲子雖小但可致命

夏季是寄生蟲類高發的季節,特別是在農村或者野外出行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避免蚊蟲叮咬,蚊子還好說,可被一些寄生蟲叮咬卻很可能是致命的

三人被咬兩人喪命

近日江蘇省盱眙縣的一名男子就被蜱蟲咬了一口險些喪命,在南京鼓樓醫院的緊急救治下才脫離了危險,更為關鍵的是,這名男子是在給親人處理喪事的工程中在野外被蜱蟲咬傷,而他的兩位親人正是被蜱蟲咬傷而喪命。

蜱蟲也叫狗豆子或者草爬子,在農村和野外是一種很常見的寄生蟲,多寄生在狗、牛羊等寵物和牲畜身上。有時候人在草叢或者樹林裡走動的時候也會被蜱蟲咬到。

蜱蟲致命原因

其實被蜱蟲咬傷本身並不致命,致命的是一方面蜱蟲的口器可能會攜帶一些致命病菌,另一方面傷口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就會致命。

咬傷後要妥善處理

如果不慎被蜱蟲咬傷一定要妥善處理。被蜱蟲叮咬時一般沒有痛感,但是蜱蟲的螯肢、口下板會刺入皮膚,因此導致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等,還可能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從而死亡。

因此提醒大家,夏季儘量不要去野外的草叢或樹林中穿行,如果去了請儘量穿長衣長褲,避免被寄生蟲叮咬,如果不慎被蜱蟲咬傷,一定不要盲目的拔取,避免口器斷裂在傷口裡面,最好還是尋求專業醫生幫忙。

相關焦點

  • 女子被蜱蟲咬險喪命 市衛計委發布防蜱全攻略
    早報訊 蜱蟲傷人了,一名中年婦女被咬險些喪命,對此,青島市衛生計生委昨天發布 「謹防蜱蟲叮咬」提醒,全方位解讀蜱蟲的生活環境,以及被咬傷該如何處置等。    蜱的孳生環境    蜱俗稱壁蝨、扁蝨、草爬子、狗豆子等,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
  • 蜱傳疾病進入高發期,市民應提高警惕防止蜱蟲叮咬
    膠東在線7月7日訊(通訊員 劉正毅 馮雪英) 夏季到了,市民的戶外活動日漸增多,但在外遊玩或者幹農活的時候,要警惕一種叫做蜱蟲的生物。因為被它咬一口,可能命就沒了。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家,夏季蜱蟲活躍頻繁,大家在外出遊玩、戶外勞作時應加強個人防護,防止被蜱蟲叮咬。
  • 被蜱蟲叮咬真的很可怕嗎?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趙邑教授表示,蜱蟲咬傷,多發生在草原、樹叢、山林等處,咬傷後在皮膚表面會明顯看到如痣一般的「黑豆」,觸摸可能還會動,有疼痛感,基本上可以確認為蜱蟲咬傷,處理及時,並不會致命。  其傳播的疾病具有危害性  蜱蟲俗稱草爬子,常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野外蜱蟲則多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或山地泥土中。
  • 夏天,狗狗和鏟屎官遇到蜱蟲怎麼辦?
    每逢夏天,鏟屎官最頭痛的就是蜱蟲,每次溜回來毛孩子身上必定有幾隻蜱蟲或爬行或叮咬著……蜱蟲,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狗狗感染蜱蟲身上還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紅斑和紅點子,會有表皮過敏、瘙癢、紅腫、破潰等症狀;如果長期得不到處理,狗狗的會變得步履蹣跚,嚴重的會出現嚴重貧血、心跳放慢,精神萎靡,甚至生命危險,更會引起多種人畜共患病。需要鏟屎官們重視起來!!!
  • 1家3人被蜱蟲咬傷2人喪命 被咬後千萬別生拉硬拽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出行時多會選擇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的戶外活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近日,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謂是禍不單行。
  • 夏季謹防蜱蟲鑽入體內,嚴重可致死!醫生:遇蜱蟲叮咬記住四不要
    醫生提醒,近期也是蜱蟲的活躍期,這時,人們出去玩最容易被蜱蟲咬傷。在夏天人們比較容易出汗,而且穿衣也比較涼快,露在外面的皮膚就很容易成為蜱蟲叮咬的目標。什麼是蜱蟲,怎麼判斷是否被蜱蟲叮咬了?蜱蟲又稱草別子、草爬子、牛蝨、草蜱蟲等。一般常蟄伏在草叢裡,或者寄宿在動物身上。
  • 近期4人因這個「致命殺手」喪命!青島人一定要警惕
    蜱蟲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蜱蟲乾癟如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大小的;吸飽血液的蜱蟲飽滿如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
  • 一個月接診十幾例,曾有人因被它咬喪命!夏季去野外尤其要注意
    比如,濟南疾控不久前就測了測長清區六裡村、石窩村、東菜園村等地的蜱蟲數量,結果發現:平均密度約為1.35隻/米,山坡蜱蟲密度可高達12.6隻/米。③而一般4~10月之間是它們的活躍季節。④蜱蟲喜歡「咬」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叮咬時會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所以不少人被咬了往往察覺不到。
  • 一例蜱蟲叮咬病例 拔出後口器遺留皮內
    當我們醫務人員看到這,一開始也是一驚,畢竟蜱(pí)蟲叮咬在人身上發生的機率並不高,養狗的同仁倒是有機會在狗狗身上見到。於是進行仔細詢問後,了解到幾天前一家人有去過附件公園草地上露餐。我們採用了煙燻、凡士林塗抹、酒精滴灌等方法,可都無濟於事。最終,還是用了「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拔除。
  • 蜱蟲?養狗的最煩這東西了!有預防的措施嗎?
    不過既然要帶著狗子出門,那我們就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蜱蟲!這是最讓人煩的蟲子了!那麼養狗怎麼預防蜱蟲呢?今天倍內菲就跟你一起來瞅瞅!蜱蟲,也有壁蝨、草爬子、狗豆子等別稱,它們通常棲身在草叢樹林,也會寄生在毛髮濃密的動物身上。這種蟲子本身其實並不可怕,但它體內卻封印著大量令人聞之色變的致病細菌和病毒,其甚至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和32種原蟲。蜱蟲是自然界僅次於蚊子的疾病傳播媒介,簡直恐怖!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李師傅說,他們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村民們對於蜱蟲並不陌生,可並不知道這個指甲蓋大小的蟲子叮咬可能致命。  5月20日  李師傅的小舅子在盱眙當地不治身亡,「當時就是發高燒,咳血,病情來得很急,也就幾天時間,當地醫院一直沒有做出明確診斷。」李師傅說,小舅子也才50歲出頭,身體一直很好,悲劇來得太過突然。
  • 蜱蟲正在濟南這些地方「瘋狂作案」,最高密度12.6隻/米!
    監測發現蜱蟲高發,提醒大家防範。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王東表示,調查發現,監測現場蠅類密度可達20-30隻/籠日,鼠跡5處/千米。監測區域農村外環境蜱蟲的平均密度約為1.35隻/米,山坡蜱蟲密度可高達12.6隻/米;宿主動物中,羊只帶蜱指數9隻/只,家犬帶蜱指數3隻/只,家禽暫未發現有蜱蟲寄生。
  • 緊急擴散||蜱蟲叮咬嚴重可致死!不得不看的預防技巧
    眼下天氣炎熱,已經進入了蜱蟲病的高發季節,蜱蟲,俗稱草爬子,在我國多個省市的林區、牧區都有分布,在內蒙古,就有多人因為蜱蟲叮咬導致病情危重。
  • 較真| 20多人被叮咬,4人身亡,小小蜱蟲應該怎麼治?
    查證者:白衣山貓 | 外科醫生又到了一年的蜱蟲叮咬高峰期。有媒體報導青島最近有20多人因為蜱蟲叮咬住院,4人不幸死亡。蜱蟲真有這麼大危害嗎?被蜱蟲叮咬後應該怎麼辦?一、蜱蟲如何叮咬人?蜱蟲是蛛形綱動物。蜱蟲會叮咬是因為要吸食血液。
  • 山東蓬萊3人被疑似蜱蟲叮咬染病致死(圖)
    「作案元兇」蜱蟲(資料圖片)「作案元兇」蜱蟲 (資料圖片)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 申亞欣)近日,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蟲咬死的新聞引起網友廣泛關注,據中國之聲消息,山東省蓬萊市新港街道灣子口村也出現一位村民疑似被蜱蟲叮咬而死亡。
  • 出遊正當時,謹防蜱蟲叮!
    然而,此時亦是蜱蟲危害高峰時期,踏青放風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防被蜱蟲叮咬。蜱俗稱壁蝨、扁蝨、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蟲子,可叮人、吸血。一旦有人走過,它會瘋狂的晃動身體,迅速勾住並爬到人身上進行叮咬吸血。蜱蟲一般比較喜歡在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這樣一些皮膚比較薄、不容易被發現、不易被搔動的地方。
  • 蜱蟲叮咬用手硬拔?錯!夏季寶寶身上冒出「小黑點」千萬別大意
    吸血時蜱蟲的口器會牢牢地固定在宿主(比如我們)的皮膚上,就算受到驚嚇也不離去,如果強行拔除,它口器裡的倒刺是越勾越深,就容易把蜱蟲的假頭斷折於皮膚內。這種情況在醫院裡我們也遇到過好幾次。
  • 野外活動須防蜱蟲咬人致死 被叮後不要用力摳
    時值夏日,市民紛紛選擇外出遊玩,這則新聞讓人擔心出遊安全性的同時,不禁想起另一種被咬後容易致病的小蟲:蜱蟲。  昨天,武漢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蜱蟲的活動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有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蜱蟲咬傷疑似症狀,應當及早就醫。  蜱蟲叮咬之後怎麼辦?
  • 20天,狗狗帶回30隻蜱蟲 主人擔心:有人被咬咋辦
    原標題:20天,狗狗帶回30隻蜱蟲 主人擔心:有人被咬咋辦20天,狗狗帶回30隻蜱蟲主人擔心:有人被咬咋辦 醫生:少去雜草樹叢亞心網訊(記者 吳佩涵 圖/記者謝鵬)5月12日,家住烏市紅雁池北路青島家園小區附近自建房的鄭先生撥打亞心網熱線8801111:最近,家裡的狗只要一出去玩,臉上、身上就會帶回來一兩隻正在吸血的蟲子,狗臉上也被蟲子咬得大包連小包
  • 山東青島之後,安徽六安再現被這種蟲叮咬事件:23人入院,5人死亡
    一位內蒙古的網友向小編反饋:在我們呼倫貝爾林區的人基本都知道,這玩意叫「草爬子」尤其是白色的,盯上人3天就發病了,一旦發病基本無藥可解,只有在剛開始發現的時候到牙克石林業醫院打血清,我們呼倫貝爾好像也只有牙克石林業醫院專門看這個病!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國內的蜱蟲猖狂,國外的也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