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訪如涵馮敏:運營網紅的成本,真的不高

2021-01-16 電商在線官方

如涵是一家特殊的公司。

旗下紅人張大奕,憑藉青春靚麗的照片,屢次打破淘寶單店的日銷額紀錄,一騎絕塵。此後,張大奕近乎代表了一種新的「網紅電商」經濟現象。

而籤下張大奕的如涵,聲量卻遠比其小的多。定位以網紅經濟驅動的電商平臺,如涵帶著極強的中國特色,時至今日,在全球也沒有與其完全一樣的企業。

今年4月,如涵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因為持續的連年虧損、頭部網紅的貢獻比例過大。

被稱作「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因為前無來者,而在不斷面臨著投資者的質疑。

被忽視的幕後掌舵人

作為如涵控股的掌門人,馮敏很少對外發聲。

2018年末如涵IPO前,「電商在線」曾聯繫採訪,後因靜默期擱置。半年後,才如願相約。

見到馮敏的那天,他穿著寬鬆的t恤,肥大的短褲,拖著人字拖,剛送走上一波談合作的客戶。

這是在下沙一幢獨棟四樓的寫字樓,如涵的辦公樓就在這兒。大平層上,玻璃隔出一間辦公室,幾排4-5米長的簡易衣架,掛著滿滿的衣服,全是網紅們用來選款的打樣版,常有年輕養眼的姑娘出現在這裡。

如果不刻意介紹,你根本看不出來,玻璃間這個坐在桃木長桌邊,對著電腦、時不時接個電話的中年男人,能和時尚搭上什麼關係。更不會想到,他是國內最大的網紅孵化公司老闆。

在如涵,馮敏持股29.27%,是大股東。網紅張大奕,持股15%,是第二股東。但外界,對第一網紅張大奕的認知度,遠遠高過馮敏和如涵。

論起馮敏與張大奕的關係,要從2014年說起。

那年馮敏和老婆陳思佳開了家電商公司,用她微博名字「莉貝琳」命名淘寶店鋪和公司名,這也是「如涵」的前身。

2012年初,淘寶女裝的商品詳情,流行起模特穿搭照,替代原有單純只拍衣服的乏味感覺。「莉貝琳」開始給店鋪找模特,有一天,陳思佳在微博上看到招行廣告,一個漂亮的女孩,舉著張信用卡,那笑容很甜、青春、很有感染力。

這個女孩名字,叫張大奕。

後來她成了「莉貝琳」這個淘品牌的專屬模特。但是沒人知道,幾年後張大奕會成為一種經濟現象的代表。

2014年,電商流量出現拐點。從不參加於打折促銷、團購活動的「莉貝琳」也開始受其影響。當時有兩種選擇,一在社交媒體造新的流量池,靠店主個人魅力吸引粉絲變現;二是參加淘寶聚划算等營銷活動,引流。

馮敏選擇兩條路都試試。

一方面在淘內做活動,確實能帶來明顯增量。另一方面,馮敏與張大奕合作開了第一家網紅店:吾歡喜的衣櫥。店鋪開業不久,銷量在淘寶的排名就蹭蹭上升,2014年店慶,吾歡喜的衣櫥銷售額破千萬。

儘管那年淘寶日活躍度超過8000萬,但對於一個C店來說,單日銷售額過千萬,仍然不可思議。而且這條路,流量增幅更大,還能沉澱下高質用戶。

看到紅人帶貨能力的馮敏,選擇在2015年,將「莉貝琳」正式更名「如涵」,轉型網紅孵化器,如涵旗下已經籤約了122名網紅。

但是作為「第一網紅」的張大奕,太耀眼了。她的活力四射和吸金能力讓粉絲和電商從業者都羨慕嫉妒。在淘寶的一次內部分享會上,張大奕的出現,讓臺下來聽分享的員工都不自覺地「哇」了一聲,像看到明星一樣。

2016年一部被刷屏的紀錄片《網紅》,開篇,張大奕帶著卷卷的金黃色假髮,拿著竹棒,調皮地蹦跳著、嬉笑間「張狂」地說:「這是屬於,張大奕的時代!」

紀錄片網紅截圖

恰好相反,馮敏內斂、沉穩。

當問及此事,馮敏回答:「外在的東西太花哨了,沒必要。」他講話大部分時間都在同一個語速,哪怕在納斯達克敲鐘那天,也沒有展示出特別的興奮和驚喜。

馮敏身邊的人說,他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外面見人,就是在跑工廠,要麼就在辦公室。如涵內關於網紅電商的倉儲、物流、服務、孵化業務、以及變現供應鏈...等等,都是這個公司的掌舵人和經營者在運作。

「在外界對我們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營銷端。如涵本身,更核心的部分是供應鏈。」馮敏接著上句話說。

「這是0和1的關係,營銷做得再好,只是60和80分的區別,沒有供應鏈,就沒有1。」

如涵的幸與不幸

如涵是幸運的。

2019年4月3日,成立僅四年的如涵,便登陸了納斯達克,股票代碼「RUHN」。

完美卡位在微博社交電商紅利的風口和電商平臺的流量拐點,造就了今天的「網紅電商第一股。」

回看那幾年,微博先接受了阿里5.86 億美元投資,資源互享。次年又推出微博櫥窗,鼓勵達人發商品內容。在微博邁出社交資產變現重要一步時,如涵站在了潮頭。那一年,還引入了阿里入股。

但如涵又有它不幸的地方。

上市後,股價持續跌破發行價。招股書中連年的虧損,以及張大奕貢獻的收入佔比在一半以上,這些都在讓投資者,質疑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潛力。

一位國內基金合伙人告訴「電商在線」,如涵今天被質疑的核心問題主要有三個:1、孵化和運營網紅的成本與網紅盈利能力的比值,以及網紅與如涵之間誰更有話語權的問題;2、如涵能否具有批量生產網紅的能力,而不過度依賴頭部網紅。3、作為電商平臺,增速緩慢。

有人將網紅產業與明星經紀對比,認為網紅就像明星一樣,可以在國際時裝秀上亮相、可以賺錢,但終究難與二級市場聯繫在一起。

對這個問題,馮敏對「電商在線」回應是:「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就是前端的流量發展速度,遠遠比自營供應鏈的速度快。」

馮敏認為,很多人覺得如涵是一家營銷公司,並沒有看到如涵的背後,在供應鏈上的投入。如涵的模式是「保姆+經紀人+供應鏈」,從2016年11月開始,便在打造柔性供應鏈上,投入了1.3億,以自營方式整合服裝加工商和面料供應商資源,做面料資料庫。並且後期也在持續投入。

馮敏說,如涵的本質是一家傳統服裝公司加技術公司。後來他修正了這一回答,「我們是一家網際網路技術應用企業。」

馮敏將如涵旗下的網紅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有品牌網紅,擁有個人品牌店鋪,像張大奕、大金、莉貝琳等;另一類是渠道網紅,沒有自己的店鋪,靠分享售賣其他品牌的衣服,獲得分傭。

而如涵以平臺的模式,經營渠道網紅。

但是馮敏也承認,在曾經的軌道上,如涵的自營店鋪業務,耗費了大量精力。對於虧損,馮敏解釋是:「過去自營店鋪給網紅分出去的利潤多,從17年開始,比例在逐漸下調了。」

在最近的一期財報中,可以看出如涵的一系列動作:減少自營網紅數、自營店鋪數、減少分傭。如今,自營網紅數從前一年同期的33個減到了14個。自營網店數從86個,減到56個。

調整後,發力平臺的如涵,營收能力確實有所提高。2019Q4財報,平臺業務收入5030萬元,同比增長了三倍之多。

「供應鏈的投入,收效還不夠快。」馮敏在菸灰缸邊點了點菸灰。

馮敏的預期

多數創業者小心翼翼站在今天,在盈利和規模的糾結中丟掉了明天;少數創業者選擇站在明天,卻難免陷於不被理解的尷尬境地。

張大奕的「吾歡喜的衣櫥」淘寶店,在2014-2016年,主要以預售模式為主(消費者先下單,再按照訂單去工廠加工)。

「那時剛開店,預售是很新的模式,但經過兩三年,其他的網紅店也用了這個模式,消費者的忍耐度一直在下降。」張大奕回憶著說。

直到2016年,後端的生產,已經無法滿足張大奕銷售的增長幅度。「有一款羽絨衣,從11月份開始預售,一直到1月份才逐漸發貨。但到2017年就開始行不通了,你不能等到客戶說不能接受了,再去改模式。」

從那時起,如涵重資投入後端供應鏈,在如涵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一家叫做「涵意」的公司,由馮敏個人參與控股。

在馮敏做這事時,馬雲還沒有提出那個震動零售界的概念「新零售」,很多人都質疑,這件事情到底有什麼意義。

如涵提供

涵意在運營一個分析時尚數據的軟體——DeepFashion,包括了數據分析、流行趨勢分析和產品優選,三個核心模塊,就是為提前備貨,做支撐。

備貨這個事情,核心是對消費者喜好的預判。如果依賴人,簡直如大海撈針,大概率靠猜。如果猜的不準,就會滯銷,庫存積壓,資金流緊張。很多服裝企業就這麼消失了。

DeepFashion把流行趨勢拆解成一個一個的標籤,比方說:碎花、短裙…上新前,先在各個社交媒體、淘寶店鋪等渠道放出新款,然後通過收集點擊量、留言等反饋,獲得每款的受歡迎程度,再有針對性的備貨。

如涵還有2個系統layercake、跟單寶。

市場信息通過DeepFashion,把數據轉化成訂單需求,然後在layercake內,按照如涵合作工廠的面輔料情況、繁忙度等,分配訂單。甚至能看到訂單到哪個工廠、使用了哪條生產線,動用了多少工人。

這也僅僅是如涵供應鏈體系的一部分邏輯。

「我們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支撐起一家店鋪日售幾個億的銷量。」馮敏說這句話的時候,語調微微的提高。

能看出馮敏,這幾年的發力點,都放在了供應鏈的搭建上,只有聊到這些時,才能在馮敏的眼神中看到略帶興奮的光芒。

如涵野心

但馮敏的「野心」不止於此。

早高峰,杭州地鐵1號線,九和路站,經常能看到桃花眼妝、長髮披肩的美女匆匆走出地鐵站,周圍的哥已經習慣了搭載美女,去九環路、通普路等服裝公司密集的地方。

杭州,如今已經成了全國最大的網紅製造基地。

2019年的5月26號,馮敏頗有感概地發了一條朋友圈:科技提高生產力,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redefine新業務場景。

馮敏朋友圈截圖

起因於幾日前,馮敏聽了阿里巴巴CEO張勇的內部分享,張勇就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對馮敏說:「紅人是新晉生產力的代表,每個紅人的生產力不一樣,需要用不同的生產關係匹配。」

張勇曾經不僅一次,說過相似的話:商業競爭,到最後會變成組織的競爭,要建設一個適應新生產力的組織生產關係。

對如涵來說,網紅是生產力,而架構的供應鏈和技術能力,是生產關係。

在微博的2018年網紅產業報告中,中國網紅的粉絲數量已經有5.88億之多,是整整45%的中國人口。這種背景下,頭部網紅與小網紅的二八分化,也越來越明顯。

除了少量的頭部大網紅外,那些幾萬、十幾萬粉絲的小網紅和kol,奠定了網紅產業的基座,而這些人,並沒有太強的議價和變現能力。

所謂螞蟻雄兵,這是馮敏的「野心」。

如涵正在逐步將在自營沉澱下來的網紅商品資料庫,開放到外部紅人,做平臺,靠抽傭獲利。

這類似於網紅界的淘寶模式,淘寶運營的是小商家,如涵運營的是小網紅。

這也是個強BD和強運營的模式,現在如涵的商品庫,合作的品牌有ZARA、星期六、NINE WEST…馮敏打算未來會對接更多的商家,靠著強大的商品庫,再去服務小網紅。

「甚至以後不走佣金模式,按點擊付費。就像站外的直通車。」馮敏隨手又點了一支煙,夾在食指和中指間,微微眯著眼。

「現在大部分人帶著有色的眼鏡看如涵,我們這個模式,是個新生的東西。」

逍遙子經常說:「我們不按股價來運營業務。要讓別人理解你和看懂你,第一是要把自己做對,第二是要拿到結果。」

如涵這個新生物,可能還需要時間來證明自己。

Q&A:

電商在線:上市後,個人有什麼變化嗎?馮敏:更忙了。以前悶頭做事,上市以後,放在聚光燈下面,需要更多對外,與投資人交流和溝通,這點之前特別缺乏。電商在線:最新的財報,自營店鋪數減少了,自營網紅數也減少了,為什麼?馮敏:這樣我們的供應鏈不會成為束縛流量發展的瓶頸,全淘寶的供應鏈都可以用。然後把這些聚攏起來,就可以去服務那些不是我籤約網紅。電商在線:平臺這個模式,是逐步探索出來的嗎?馮敏:如涵一共做過3次蛻變。第一步,原來自己籤約的網紅,做自己的自營店鋪;

第二步,更多的kol開始做為渠道和買手,和第三方合作,這是我們平臺模式。比方說溫婉,我們沒有讓她開自己的店鋪,就是今天賣賣zara的,明天賣賣其他牌子。

第三步,開放供應鏈。用如涵沉澱的供應鏈,去服務更多的非籤約網紅。因為自己的網紅服務不同品牌的同時,信息沉澱下來,就成為了我的供應鏈優勢。

電商在線:開放供應鏈的背後,核心是要有一個又大有全的商品庫嗎?馮敏:不是,是要合適。和淘寶比起來,大和全永遠是子集,是一個優選的精品的內容商品庫,會盤出來更適合紅人賣的供應鏈,不斷更新。比方說為什麼美妝達人推的大部分是小眾品牌,而不是雅詩蘭黛的什麼?第一雅詩蘭黛,給不了太多佣金。第二,kol推的時候,也沒那麼多的賣點。現在網紅,核心是需要創造內容。電商在線:如涵的壁壘在哪?網紅為什麼要用如涵的供應鏈和商品庫?馮敏:打個比方,你現在在微博上有10w粉絲,那你要自己去找商家談合作對不對?甚至你每天都需要做這個事情。頭部的主播自己去找,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小KOL而言,怎麼去和人家談?還不如一推好商品擺在這裡,你不用談了,不用和zara等等大品牌談了。所以我們希望做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我把衣服寄給你,一件衣服多少錢,再給你開個淘客,返佣金。

另外一點,就是畢竟人是感性的,怎麼才能理性的選出合適的商品?我們做的其實有點像淘寶的千人千面。

電商在線:其他公司不能做嗎?馮敏:供應鏈是個投入時間長,收效慢的領域。而且我們更理解紅人之間的利益需求,可以整理出來一盤更適合紅人賣的貨和供應鏈。電商在線:外界一直在質疑如涵的虧損,孵化和運營紅人的成本怎麼解釋?馮敏:真的不算高。我們之前做了大量的基礎建設,17年底的前後,大批量籤了很多新人。

一般前四個月不賺錢,純投入,幫她們養粉、做內容、做人設。7個月以後開始慢慢變現,大多數 7-8個月全部回收,然後開始盈利。

這裡的全部回收,不是指單月盈利,一般第五個月就單月盈利了。第8個月就能把前面的投入全部收回來,事實上非常快。

而且比方說我籤了十個人,每個人投50w,等於我投了500w。當作投資來看的話,可能有一個人,前四個月都不賺錢,沒收入,平均第五個月有收入,但是可能有一個人,第一個月就能給我帶來50w的收入,第一年就可能給我帶來500w的收入。

也可能十個裡面,有7-8個(或者5-6個)一年可以給我帶來100-200w ,1-2個可能只有回收。

所以成功率非常高。但是也有問題,就是我們一年孵化出的,永遠只保持十來個的水平。所以我們需要用工具去服務更多的kol。

相關焦點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瀕臨退市 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2020年11月25日晚間,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當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這不禁令人唏噓,僅僅上市一年半的如涵控股或將面臨退市的結局。
  • 上市一年多市值縮水75%,「網紅電商第...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宣布了自己的退市計劃。11月25日晚間,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的價格(約合3.4美元每股ADS),以現金收購的方式實現公司私有化。目前,公司董事會已成立由三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對該提案所涉交易進行後續的評估和審議。
  • 「網紅電商第一股」在美遭遇「碰瓷」?王思聰又一語中的!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作為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的IPO曾被多方看好。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如涵控股IPO首日卻慘跌37%迎來破發,當時引起多方討論,甚至驚動了「網紅資深玩家」王思聰參與評論。王思聰說了什麼咱們暫且不表,咱們先看一看美國那些律師所說明的所謂「重大不利事實」主要指的是什麼?
  • 「網紅經濟」進入下半場 怎麼變現個人IP有了新趨勢
    在當時淘寶網紅女裝品牌較少、平臺推廣費用不高的背景下,百萬粉絲帶來的利潤讓張大奕的店鋪賺得盆滿缽滿。趁著網際網路的紅利,張大奕所屬的「如涵電商」項目品牌開始拓展網紅孵化器,籤約不同類型的年輕人,將他們打造成擁有不同粉絲的網紅。但現在呢?據如涵電商財報稱,截至2017年9月,籤約的網紅接近100位,變現的模式仍以開店為主,其中開店的網紅大約有四五十位。
  • 新華財經丨「網紅」輿論風暴令MCN受關注 行業盈利能力待驗證
    新華財經上海4月28日電(記者胡潔菲) 淘寶天貓總裁蔣凡與網紅張大奕「情感輿論」發酵了10天後,阿里巴巴27日公布了調查處理結果:蔣凡被取消合伙人身份、記過處分、降級、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與此同時,事件另一方張大奕所在的MCN公司如涵控股也頗受關注,自事件發生後,其股價多次下跌。
  • 深度分析:超級猩猩如何打造網紅品牌?
    本文筆者以超級猩猩為例,從行業大背景、品牌打造、用戶體驗、盈利模式和平臺運營五大方面深度拆解了網紅品牌的打造秘訣。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枚網紅,它是一隻可萌可酷的猩猩。整個體驗過程相當不友好,用戶心理壓力非常大,拿一張合照要付出的成本太高,需要加教練微信或加群,加完了教練就會帶著銷售目的來找你聊天,充值的定價門檻高,相當於捆綁了一大筆錢在一個地方,且不支持全額退款。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該工作室的教練們素質不高,也不能復刻猩猩的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 300萬粉絲網紅毆打孕婦,王思聰表示看不下去了!網紅經濟要涼涼了嗎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被稱為網紅電商第一的張大奕店鋪,背後的如涵發布了其2017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卻不理想。此時小編想@各個網紅們,你們現在真的還好嗎?而在毆打孕婦的事發後,saya抵擋不住萬千網友的刷單,現已關閉淘寶店鋪。網紅一夜間回到了改革開放前。此時,說到網紅的淘寶店,不得不提一下張大奕。
  • 天貓總裁夫人手撕網紅小三,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霸道總裁出軌網紅小三,原配正妻發文公之於眾,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強勢圍觀。這一幕,怎麼看怎麼像熟悉的霸道總裁文的套路,如今卻在真實上演。自花花懂花花(原配夫人網名)發文警告網紅張大某以來,事件熱度持續發酵。
  • 從廣州十三行到淘寶網紅店,賣衣服的生意就這麼變了①
    但是杭州近兩年漸成規模的網紅經濟,讓夏玲有了回杭州的想法。2014 年,大部分網紅店還在單打獨鬥,數家網紅孵化公司就在杭州率先萌芽了。當時,張大奕開始和如涵電商前身「莉貝琳」淘寶女裝店正式合作。從《瑞麗》模特轉行成網店模特以後,張大奕又成了名網紅店主。
  • 宜昌資深的【網紅孵化】價格更划算_獵戶座網絡科技讓您放心省心
    90後重慶妹子朵一靠著這身「吃貨技能」,成為全網粉絲過千萬的美食博主。從資深傳媒人轉身成為短視頻創業者,他認為自己只是換了個方式孵化內容。在這個爭搶流量時代,如何實現網紅流量變現?本期《成都創客》,我們採訪了癮食文化聯合創始人兼CEO徐林飛,聽聽他孵化網紅IP的經驗之道。短視頻達人如何養成?
  • 以深度運營為核心,後疫情時代廈門灣悅城的進階術
    Winshang引言立足於深度運營,廈門灣悅城所要堅持做的就是擁抱變化、保持鮮活、堅定創新。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作者 |星豔玲圖片來源 |廈門灣悅城2020年是轉折的一年。當下,購物中心已經超越消費場所演變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並步入以深度運營為核心的新時代。購物中心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提升客質、提純客群,構建客群長期良性發展的生態」。如何深度運營,廈門灣悅城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使項目保持著年均20%的增長率,從灣區中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代表性商業名片。
  • 比肩雪梨張大奕,網紅於momo身邊有個秘密武器
    摘要:淘寶top網紅於momo的故事,其實是她和身邊男人盧愷的故事。粉絲們在看於momo的直播,盧愷則盯著千牛平臺上的數據......網紅製造網紅,網紅解放網紅。
  • 上海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全部停業 網紅店為什麼容易過氣?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在網紅店層出不窮、餐飲業快速更新換代的上海,又一家網紅餐廳消失了。近日,滬上自媒體「上海百分百」曝出,網紅餐廳「趙小姐不等位」已經全部關門。「趙小姐不等位」的網紅屬性與名氣吸引了不少實體購物中心的入駐邀請,2016年門店開到了6家。店鋪沒有在菜品研發上下功夫,而是開始從裝修設計和營銷上走「主題店」路線,以保持話題度和新鮮感,比如以旅行為主題的日月光門店、以八音盒為主題的叮咚店。個性化的餐廳看似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體驗需求,但對於跨界餐飲的從業者和初期擴張的品牌來說,並不利於管理和持續運營。
  • 網紅形象潮玩化長草顏糰子獲最具商業價值動漫IP獎
    2020年,網紅卡通形象在潮玩經濟的賽道上蒙眼狂奔。CBNData聯合天貓淘寶海外發布報告顯示,中國盲盒出口增速超400%,出口超120個國家。這些潮玩IP中不乏從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網紅IP形象。  「國民形象」長        2020年,網紅卡通形象在潮玩經濟的賽道上蒙眼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