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妙法蓮華經》有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必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可見,禪修靜坐的好處是我們靜心的好辦法,正所謂「一念一清淨,一念一淨土。」當下一念清淨,當下即是淨土。那麼,打坐時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間呢?
一般來說,如果打坐或靜坐功夫深的人,不管什麼時間打坐都可能入定,古今往來這樣的高僧就有許多。但是,相對初學者更應該挑選好的時間。如此一來,自己的妄念就會少一些。說到最佳時間,就應該從我們生活習慣來談起。如果我們休息時間比較規律,都是早睡早起,早上三點到五點比較適合。
此時打坐,可以不用過多運動,很多人直接在床上打坐方可。如果換專門打坐地方,可以適當運動一下手腳。有的人在晚上打坐,晚上打坐就不要吃夜宵,這樣的習慣不好,可以適當的補充點水分。吃夜宵飽了,這樣堆積在胃裡,身體不清淨,也影響打坐。如果吃了東西,最好控制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在打坐。
很多人每天兩次打坐,即早上和晚上。但如果白天忙碌,中午沒什麼時間休息,建議可以靜心打坐,閉目養神十到十五分鐘。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打坐習慣,真氣上來,呼吸等都順暢,打坐十五分鐘,相當於睡眠一個小時。
當然,這些方法打坐基本屬於初學的人,如果是禪修習慣的人,對時間就沒有概念。特別是對佛家禪修有所認知後,就能不為境縛,更不會掛礙何時不能打坐。還有就是中午11到1點,這個時間因地球、月亮、太陽之間互相引力的關係,大氣中磁場能量,真氣最旺,若能吸氣入體中可化成內氣,更有助於色身的用功。有的人晚上11點到1點。其實夜裡十二點後是休息最佳時間,初學者不建議,如果更早為宜。
除了時間,還有就是初學靜坐的人問,用功時候遇到的問題。為什麼打坐時,小聲默讀經文,感覺心氣不知為何會不通不順暢,如果不讀不誦即安然自若些,但又怕昏睡。對此說法,也是初學者常見現象,所以佛家有心地法門就說,持經時最好嘴唇微動不出聲,因為誦讀出聲有傷氣;默讀又有傷血。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因為身心體質不同而引起,這種情況一定注意,不要因為靜坐傷身。
如果當我們打坐時妄念過多,或有覺知要昏睡時,此時,就應該誦讀出來,這樣不容易進入妄念,不容易昏睡。古人還說,禪修打坐要懂得「心念耳聞,」因為它是初學者入定的關鍵,它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