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修行密鑰.靜坐冥想

2021-01-08 自性中明文化

前言:

平臺發行的文章皆是因緣法,是開啟個人智慧的鑰匙、工具、土壤、善緣,最終的目的是幫助你打開個人的道法之門,一定要學會變通理解,透過頭腦(多維全息)心智觀照(覺醒)心靈實相(有相無相)智慧,透過實相智慧(覺、道、梵)覺照(證悟)本我自性、道性、天性、人性。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原文五百多字,平臺分六章講解,修行密鑰是平臺推出的一個系列,附加分享各種修行方法,如有不理解或其它分歧可留言共同探討。修行建議悟後起修,在充分理解和有懂的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否則建議只是看看,不要盲目嘗試!切記!如《愣嚴經》所講一切境界都是障礙,不是勝境。如《圓覺經》所講清心淨覺是修行的根本。如《金剛經》所講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如《陰符經》所講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如《內觀經》所講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如《道德經》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原文一: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附議:

大道無形,這個「無形」比虛空還無形,是一種「強名」表達。就好比你做了一個夢,夢裡的「人物」是無法知曉做夢者。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我們在天地之中(境界)用大腦心智(腦波)是無法理解創造天地的大道的。大道無情,這個「無情」是指「無我」有情,常言道:天地有好生之德。我們常說的無情是指冷酷、自私、狹隘、無同理心的意思。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我,遵循因果定律(能量法則),運行日月(開天闢地)。大道無名,此「無名」是真無名,萬物知天地、知父母、知長幼,卻很少知大道。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祂」,因此強行取了一個名稱叫:道。道表達起來呢:(眼睛看)有清(虛空、無相)有濁(物質、有相),(耳朵聽)有動(能量、有形)有靜(磁波、無形),(就像)天清地濁,天動(風雲變化)地靜(引力磁場)。(就像)男動(男子好動)女靜(女子好靜)。(都是從道的源頭)降本流末(降維變化而來),而生萬物。清(虛無)是濁(實有)的源頭(能量生電子、原子、分子)。動(有形有相)是體現靜的基礎。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道以心得,心以道明:人能時常去雜念、執著、貪慾,心就會回歸大道,天地也就在你的心中、夢境)。

很少人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做夢的時候,夢中的光明是從哪裡來的呢?大腦想像的嗎?白天所見光明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有人會說這問題太幼稚了,當然是從太陽那裡來的了,可是你是否仔細想過,太陽的光其實透過你的眼晶體,就已被眼膜阻擋在外面,轉換成腦神經電流傳到大腦中,在轉換成腦波。就像黑白電視機上的天線接收電磁波轉換成光波成像一樣,整個大白天所見世界其實在你的大腦中,而不是在外面。其實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個超級高清彩色電視機、全息3D影院(視神經區域、聽神經區域、包括對身體的感知)。

清心淨覺:

看過平臺發表的《圓覺經》通俗版系列,對清心淨覺一定有所認識,特別是《西遊記.神化.大品天仙訣》作了一些細緻的說明。《清靜經》開篇就講: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心清淨諸雜念、煩勞、貪念、執著、虛妄就會自然屏息或消散,那本覺自然也就清淨「無垢、無雜、無染、無欲」,覺也就自然回歸(定覺、圓覺、覺覺)無上正等正覺的大道。

靜坐冥想:

修行方法廣大,以修禪為最佳,但修禪說簡單不過當下,說複雜真是迷了不知多少痴心人。修禪平臺建議大家悟後起修、循序漸進,不可不明法義而學樣攀比,非要弄個什麼神通境界,證明自己法力無邊,或定力、定境有多高深,那只會誤了時光,強大幻心(幻覺)而無寸功可得(得也是少得)。但靜坐冥想有別於修禪,是大眾都可小嘗試的簡單辦法,靜坐冥想是一個廣義詞,在本章中是指如下法義。

靜坐:

靜坐很簡單,就是全然的放鬆自己,一般在睡前為佳,中午或想休息時都可保持的一種定覺。方法很簡單保持脊柱與頭部垂直狀態(坐時最好後面有靠背這樣不會乏力),不用刻意保持,躺著、坐著、盤坐都可以(可以閉目養神、或觀眼前的虛空(如果是晚上觀虛空建議開燈不然會傷了眼睛、或點油燈觀燈光影,一定要放正眼前2米左右,不然落下斜視)、盤坐一定要保持雙腿血液流通,發覺麻脹痛,要及時舒緩、或站起來走走,保持安靜的環境,溫度適宜,空氣清新),以自己感覺舒適為佳。然後全然的覺知自己的身體,頭腦放鬆,當你全然的覺知身體時,你的大腦自己會空掉,慢慢積累會出現空靈的體驗。因為你全然的覺知就無法聚焦念想,雜念也就像雨過天晴一樣煙消雲散了。

全然覺知身體的當下,你會感覺身邊的疲憊,然後用心去感知、默默放鬆、體驗當下。覺知你的頭部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脖子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肩膀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胳膊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胸部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腹部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臀部然後放鬆,覺知你的雙手然後放鬆,覺知你的雙腿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耳朵然後放鬆,覺知你的眼睛然後放鬆,覺知你的舌頭然後放鬆,接著覺知你的呼吸然後放鬆,讓呼與吸自然綿延、舒暢、安祥、有律。然後全然的覺知你的所有,全然的放鬆、放鬆、放鬆。

到一定的定境,你可能會覺知血液的流動、心跳節奏、耳膜的震動、腦波的翁翁響,不要驚嚇依然全然的覺知、放鬆。再到一定的定境,你可能會覺知到脈輪、光影,依然不要多想全然的覺知、放鬆,對境界不加了知、不作分別,只是全然的覺知就好。再到一定的定境,你會發現內在的虛空光明,這個時候依然不要動心、好奇,這個階段已經是禪定的境界,能達到這種定境說明是慧根很好(靜坐升華為禪定了),建議找懂的人指導,或自己把《愣嚴經》、《圓覺經》、《金剛經》、《陰符經》、《內觀經》、《道德經》看看。這個階段會發生各種可能性,會連接到各種境界、空間,容易被魔著、或被其它空間的生命體欺騙而沉淪了自由意志。如打著自己是神仙、老子、外星人、菩薩、佛來騙你,或自己入魔認為自己得道、是菩薩、佛、神仙、外星人來投胎,總之所有境界都是虛妄不實,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無相有相則是真得大道,說是得實無所得。

冥想:

冥想對身體和環境的要求和靜坐差不多,不建議躺著冥想,容易入夢境、妄想中。不推薦睜眼作冥想,這屬於禪修圓覺的範圍,需要一定的法理基礎和智慧,建議悟後起修。

冥想以早上起來作為最佳,其它時間皆可。找個舒適的位置坐著或盤坐,可先靜坐一會。冥想是覺知(感知)而非想,全然的覺知你的存在,然後覺知你存在的空間(臥室、房間、屋子、坐椅),[此處我以自己在房間為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準]接著覺知你起身(依然閉目坐著)打開房門有一個客廳,覺知客廳大概有什麼物件,然後覺知開門左拐是電梯,電梯下樓是什麼樣子,然後覺知整個建築,接著覺知街道東、南、西、北各個方位有什麼,接著覺知整個城市、整個中國、整個地球、整個宇宙。全然的和當下相處,全然的覺知當下,全然的覺知那個存在(臨在)。

冥想的目的是打開你的能量場域,拓寬你的覺知範圍和靈敏度,打開你的內在空間感觀,調動你的全息體驗,重點是覺知(感知),不要刻意去想像,是感知不是想,這是冥想的重點(剛開始你不用刻意區別,日子久了你自然會明白什麼是妄想、什麼是感知)。冥想是屬於圓覺的範圍(三摩地),到達一定圓覺你會感覺整個世界就像是你的身體。你能察覺細微的風聲、地球自轉、身體輕飄,不要害怕、不要著迷、不要迷戀。

冥想基礎有一個六合之境的入手辦法。讀過平臺發表的《金剛經》簡譯大概了解一些六根、六塵、六識的相互關係和五蘊的法理知識。冥想調動的就是根塵識的互攝互知(六合之境),眼根(識)一般是扇形的空間覺知(楞嚴經:八百功德,見前不見後,見上不見下),色塵是電磁波,人能可見的光波是有限的,宇宙中充滿著各種光波。耳根的空間感知是圓形的(一千二百功德),聲塵是聲波,人能聽到的聲波也是有限的。鼻子是八百功德(感知分子層級的顆粒)、舌頭是一千兩百功德(感知分子間的電勢能、酸鹼度)。身體是八百功德(感知能量邊界、冷熱、動靜)。意根是一千二百功能(覺知名相、無形波動/信息、精微能量,連接心靈與身體)。

冥想時可感知前面的空間有什麼,然後感知後面有什麼,接著感知左邊、右邊、上邊、下邊,然後試著感知前後、上下、左右,再試著感知六個方向。接著練習感知聲音的方向,感知前面有什麼聲音、後面有什麼聲音、上面有什麼聲音、下面有什麼聲音,接著循序漸進感知六個方向的聲音。然後試著感知時間的流動性,感知你動起來後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上下有什麼,全然的感知時間流動中的六合之境,這個時候你會出現「恍惚」的無我狀態,因為你的感知是全息、動態、發散、全面的。這種「恍惚」的存在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描述的境界。

隨著練習的深入,你可以冥想當下的六根、六塵、六識的時間流動性,體驗當下「恍惚」的無我狀態,接著試著向過去感知,讓時間倒流(回憶過去發生過的時空境界)。這個時候你會進入深度的「恍惚」無我狀態,但畫面卻越來越清晰了。隨著練習的深入你可以試著讓時間向前走,這個時候你就進了內在的禪境:三摩地。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整個宇宙是在一個多維的全息當下之中,一切都在裡面(過去、未來、現在同時存在,體驗那個當下全是自由意志做主),如果你突破到共業(天地、宇宙)中,你會發現大家都活在(因果)線性時空之境中。

六合之境以上只是簡單講解,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留言諮詢,本來還想講點配合靜坐冥想的:站樁、太極/瑜伽,限於篇幅和工作沒時間,今天就講到這,大家如果想拜師學習,可留言聯繫平臺自性中明文化。

圖片來源lina光愛能量

相關焦點

  • 練瑜伽,靜坐冥想用什麼「口令引導詞」?
    最近,有很多新伽人老師諮詢,在靜坐時候,該說什麼引導詞,其實瑜伽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任何音樂以及引導詞的。不過,瑜伽初學者在剛開始覺知力比較差,無法自我控制進入狀態的時候,音樂以及引導詞可以用來很好的輔助。
  • 靜坐冥想,是自己的事,5分鐘或一須臾都是自己的道
    每個人對靜坐冥想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充滿了好奇,有的收穫了益處,有的滿腹的懷疑、甚至是鄙視,有的不斷地證偽、科學研究實驗證明。靜坐冥想5-10分鐘,可以有些什麼好處呢?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觀察表明:只要靜坐5至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發現受試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5-10分鐘,零碎的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卻可以快速體驗靜坐冥想,瞭然「冥想的初相」。
  • 為什麼靜坐冥想在西方那麼火?你也可以將它納入你的人生工具箱中
    最有效的方式即是練習冥想(meditation)。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meditate的拉丁文是medeor,也就是『I cure』自我療愈。簡短來說,冥想就是透過照顧自己的心靈、達到舒壓放鬆的作用,作為瑜伽八支之一。冥想的練習可以細分成許多種型態,比較盛行常見的是呼吸、靜坐。聽起來怎麼有點怪力亂神?冥想、靜坐不都是出家人在做的嗎?
  • 靜坐冥想,虛極靜篤,要蓄積足夠的能量才能去「爭」
    輕輕地閉上眼,緩慢、深透的呼吸,仿佛一下到了另外的時空,自己靜坐在這裡蘊養,……靜,在《說文解字》中是「自審內省」,與靜坐冥想很契合。在夜晚,反觀自照,修復身心能量。靜下來,身體不再消耗外洩,氣血調和,心神安寧,這就是最好的自然療養了。虛極靜篤。在靜坐冥想中可以很好地體驗到,虛極中那股靜篤之力,強大的能量。
  • 道德經第10章教我們修身之法靜坐冥想
    (冥想時)清楚妄見,能沒有雜念嗎?  道德經第十章,從修身和修德兩方面來講。我們知道儒道釋都講修身,而道德經這一章涉及到了修身之道。修身最常用的方式是什麼?就是蓮花坐!儒家王陽明曾國藩叫靜坐,道家叫打坐,佛家叫坐禪,瑜伽叫冥想。我們去看看佛像就會發現所有佛像都是一個坐姿,手放的位置都是一樣,不要小看這個姿勢,這是儒道釋共同的修行手段。
  • 靜坐冥想,為什麼腿腳發麻?感覺頭頂有氣在冒,是不是頂輪開了?
    靜坐冥想時,腿腳發麻、疼痛是什麼原因呢?時冷時熱,是不是「著魔」了?感覺到頭頂有氣在冒,是不是頂輪開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你的靜坐冥想中有沒有遇見呢?會不會感覺驚恐或慌亂?或者,不知所措。古人對此早有觀察,總結為兩個八觸,即「十六觸」景象。
  • 冥想學科:社會冥想學,冥想與社會的秩序實驗
    冥想這種心靈工具的運用,可以把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力量傳遞到周圍環境中。而社會冥想學,就是研究冥想與社會中有關聯的變化。先給大家分享兩個個實際的研究案例。案例二:超覺靜坐的冥想實驗(摘引自:念力的秘密)國外一個叫馬赫爾的人,運用超覺靜坐在二十四個美國城市進行實驗。兩種靜坐效應,一是未經引導的比列人口靜坐,另一種是深層次冥想人群集中靜坐冥想。他認為,靜坐人數夠多,靜坐者的心靈以同一頻率進行共振,而這種共振的頻率會傳導到周圍的環境中,改變周圍環境中各種雜亂的頻率,使之趨於和諧。
  • 億萬富豪、橋水基金創始人:我經常靜坐冥想,進入空無的世界
    無意中看到一個關於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聊潛意識和靜坐冥想的視頻。這段視頻是造就的創始人湯維維採訪達利歐的。視頻一開始,湯維維問達利歐:「您曾說每天要做20分鐘的靜坐冥想,為什麼您認為這種鍛鍊非常重要?」看到這裡,直覺告訴我,達利歐的回答應該是與打通潛意識有關。
  • 陳坤用14年的「修行」證明:靜坐是最高級的保養
    2007年,陳坤開始學習靜坐,尋求在平靜中與自己對話,去明白自己內心的真正的追求;(圖片來源網絡)陳坤曾在公開場合與綜藝中,多次分享他的靜坐心得,他說:瑜伽中的拜日式是一種很利於靜坐的方式,不管初學者還是成熟者,要慢,深呼吸,專注……」不是長期練習靜坐的人,絕對不會有這樣深刻的體悟。
  • 靜坐能帶給我們很多
    如果說靜坐能帶給我們情緒和身體方面的改善,那這僅僅是副產品。下面有三個關於靜坐冥想的特別實驗——【實驗1】目 的:冥想如何影響應試能力?實驗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方 法:一些大學生被要求先參加一次GRE(美國研究生院及商學院入學考試)。
  • 時而靜坐:駐足停留,為了更好的出發
    寫在前面前文寫到了,冥想給自己帶來的諸多好處。什麼都不做卻倍感充實?冥想給我帶來的驚喜其實身體上的好處我一時間說不明白,但精神上的好處倒是躍然紙上,冥想和靜坐,確實能給我帶來肉眼可見的好處,哪怕想到的那些問題可能沒辦法解決,但也給我一定的放空時間,不至於讓自己一直深陷在負面情緒的泥潭裡。偶爾發呆靜坐,讓自己更好地出發人,確實不應該一直陷在負面情緒的泥潭中,害處實在是太多了。偶爾的靜坐、發呆和放空,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出發。
  • 如何冥想訓練
    初學者如何冥想訓練 在很多初學者眼裡,瑜伽冥想透露出許多神秘氣息。經常冥想不僅有助於緩解工作壓力,還能增強抵抗力,那麼初學者想在家練習瑜伽冥想,改如何進行呢? 初學者在家如何練習冥想   冥想時的著裝也有講究,最好穿著鬆軟的衫褲,因為任何緊束的服飾都會令你在冥想時感到不適。靜坐時,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鬆。每放鬆一個部在,便幻想扔掉了心裡的不安和焦慮。   如此靜坐10來分鐘後,身體便不會再感繃緊和壓力。
  • 「冥想」與身心健康
    可想而知,代謝緩慢的身體一定積存了許多毒物與廢物,而冥想所要求的深呼吸則可打開被禁錮的橫膈膜,加快毒物與廢物的代謝,這不僅是一次有效的心靈排毒,對瘦身、舒緩並喚醒肌膚也大有益處。三、「冥想」的功效每天花10~40分鐘靜坐,把注意力集中到一次呼吸、一個詞語或一個形象上,你便可訓練自己不對過去和未來胡思亂想,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時刻,通過完全接受現實而超越它。
  • 靜坐冥想5分鐘,等於床上睡覺1小時!
    作者:(美)裡克漢森,(美)理察蒙迪恩仰望頭頂的星空,你就體驗過冥想了!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內在力量、智慧思想和內心安寧,當然應該向那些冥想修行者取經。近來,人們對冥想這種方式也愈發關注。幾千年來,傳統的冥想方法幫助人們深入大腦深處,讓大腦寧靜深沉,足以聽清楚默默低語,並以精細的方法對大腦加以優化。如果你想掌握某種技巧,通常最好的辦法就是向那些已經掌握了這種技巧的人學習,這就好比你想燒一手好菜,就應該向頂尖廚師討教廚藝一樣。因此,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內在力量、智慧思想和內心安寧,當然應該向那些冥想修行者取經。這裡的冥想修行者,就是指那些虔誠信徒和修道和尚。
  • 正念冥想:一種讓你變得更有智慧,更加幸福的簡單方法
    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是一個巨大的庫存,通過冥想可以打開潛意識之門,為我們創造強大的內心力量。通過靜坐冥想,可以安撫我們的思緒,釋放過去的傷痛,幫助我們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快樂,升華我們的思想,由內而外撫慰我們的心靈。1冥想是什麼?冥想在英文裡是指禪修的意思,它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式。
  • 好的生活從冥想開始,那麼如何冥想呢
    美國心理學協議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在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與生活》中對冥想有半頁篇幅的介紹,「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認識和幸福感。分為專注冥想和專念冥想兩類:專注冥想時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調節呼吸上,採取某些身體姿勢(如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專念冥想時人們讓思想和回憶自由地穿行,而心理不對其做出反應。」,並談到「冥想對大腦本身有積極的作用。……,MRI掃描結果發現,冥想組參與者的聽覺皮層、感覺運動皮層更厚。」「研究者認為,冥想有助於減緩神經元的自然損失。
  • 習練瑜伽和靜坐冥想時,會經歷四種呼吸狀態,你都有體驗過嗎?
    習練瑜伽和靜坐冥想時,會經歷的四種呼吸狀態,你都有體驗過嗎?第一種,慢吸慢呼,能夠讓我們變得平靜、安定。在剛開始習練時、習練結束時,或者在體位Asanas的保持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感受到。第二種,慢吸快呼,讓我們感受到速度感,感受到體位的深層蘊意。
  • 印度瑜伽大師教你如何正確開啟冥想之路
    前幾期的內容我介紹了為何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都推崇冥想。冥想看似就是簡單的閉目養神,其實要想儘快達到治癒失眠,消除焦慮,增強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還是需要按照一個科學合理的步驟的。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20世紀最偉大的印度瑜伽修行大師斯瓦米拉瑪提出的冥想需要的五個步驟。斯瓦米拉瑪大師曾經在喜馬拉雅山區跟隨多位隱居瑜伽士修行四十餘載。
  • 什麼叫冥想,零基礎入門必讀!
    讓大腦變得更快樂和高效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僅只有冥想。過去幾十年裡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讓現在的人類可以初步了解大腦和大腦的活動。這說明了現在我們可以更科學的去學習和探索冥想,而不是以前盲目而緩慢的去了解。就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冥想感興趣。
  • 冥想在「想」什麼?如何練習冥想?
    很多瑜伽練習者認為,瑜伽體式好練,可是冥想練習太不容易。瑜伽老師引導冥想因為詞窮而苦惱,或自己排斥冥想而無心訓練。其實你真的不了解冥想,只有親自通過冥想堅定地訓練自己,才會在冥想中有所獲得。今天我們分享冥想究竟要如何練習?通過冥想會帶給你什麼樣的生命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