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幾百斤重的魔鬼魚,還沒半斤重的野生大黃魚值錢?

2020-12-06 錢湖有魚吃

在印度尼西亞的拉馬克拉,一條前口蝠鱝一上岸就能賣到300萬印尼盾(212美元),足夠一個漁民還清債務和供孩子們上學。一條重達幾百公斤的大魚,只能買到一千多點人民幣,還沒有我們國內一條半斤重的東海野生大黃魚來得值錢。

漁民合力捕撈蝠鱝

一方面,是這些東南亞海上偏遠島嶼地區的物價水平是真的低,當然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當地的漁民是真的窮。因為四面靠海,又遠離大陸,當地家庭的生計基本都靠男人出海打漁,他們想要靠其他手段來謀求財富基本是不可能的。當然現在如果做網紅的話,倒是一個新的出路。我們再回到前口蝠鱝的話題上來。

前口蝠鱝是蝠鱝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的壽命比較長,個頭隨著年歲的增長不斷變大,大個頭的前口蝠鱝的翼展可超過7m。我國南海漁民曾經捕到過一條重達1500kg超級「魔鬼魚」。雖然被叫做魔鬼魚,但是它的性情非常溫和,以浮遊生物等小型海洋生物為食。雖然個頭很大,但是它的繁殖率非常低,每2-5年,才能繁育出1-2條幼魚。

中醫又得背鍋?

為啥拉馬克拉的漁民會鍾情於捕捉前口蝠鱝?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漁業資源枯竭,漁民輕而易舉就能捕捉到大量漁獲的日子早已結束了。雖然海裡有石斑魚等高價值魚類,但投入和產出早已失衡,反而是捕捉這種大型溫順的蝠鱝來得划算。雖然捕捉一條大型的前口蝠鱝也並不輕鬆,需要很多漁民合力才能完成,但勝在魚大,肉多,邊角料還能自己吃,而且前口蝠鱝在當地的一種傳統食物。

蝠鱝肉 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當然,在2000年以後,又多了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因為前口蝠鱝的鰓。如果當地漁民專注於販賣前口蝠鱝用來過濾水中浮遊生物的鰓,他的收入還會翻上一番。那麼這個鰓到底是個啥情況?

不知是啥原因,從本世紀初開始,部分亞洲市場對幹制蝠鱝鰓的藥用需求日益高漲。有人說是跟中醫扯上了關係,說是這蝠鱝鰓可以「包治百病」,從痔瘡到癌症,無所不包。但這個說法卻經不起推敲,因為查閱相關資料後,你會發現,這個蝠鱝鰓根本無法跟權威中醫建立任何關聯,也就是說,蝠鱝鰓並不是一味傳統中藥。大概率是因為民間的「口口相傳」,才導致了蝠鱝鰓在部分民間用藥領域的流行。

廣東某市場內出售的幹制蝠鱝鰓

雖然是個小眾市場,但是這個需求,卻在印尼的拉馬克拉這樣的小地方被慢慢放大,直接導致了當地海域的前口蝠鱝被加速捕殺,那些曾經被隨意丟棄在沙灘上的蝠鱝鰓,在貧窮的土地上具有了突如其來的商業價值。在利益的驅使下,原本用來維持生計和常規買賣的前口蝠鱝,很快面臨了高強度的捕殺。

從2005年開始,村裡做魚翅貿易的魚類買手,也開始做起收購蝠鱝相關商品的買賣。前口蝠鱝的軟骨每公斤售價為3000至5000盾(21至35美分);魚皮每公斤售價為1萬至1.2萬盧比(71至85美分);前口蝠鰓則高達每公斤15萬盾(10.60美元)。 雖然價格並不誇張,但對於貧困的漁民來說,無疑是一針興奮劑。

被查獲的蝠鱝鰓 圖片來源 @Paul Hilton

印尼政府強力保護蝠鱝

因為蝠鱝的繁殖率低,根本無法承受高強度的人為捕撈。2011年,對雙吻前口蝠鱝(mobula birostris魔鬼魚)和近海蝠鱝(mobula alfredi),這兩個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很快,在201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決定將前口蝠鱝添加到附錄II中,要求成員國嚴格監管該物種的貿易。

很快,印尼就有相關保護政策出臺了。2014年出臺的法律,對雙吻前口蝠鱝(mobula birostris)和近海蝠鱝(mobula alfredi)的整個生命周期都給予了充分保護。除了「研究和開發」,對些動物任何部分的利用都是非法的,即便是意外捕獲的。當然,讓印尼政府有如此行動力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國際壓力,而是前口蝠鱝所蘊含的另一層面的商業價值。

根據近幾年的數據,漁民捕獲一條前口蝠鱝,能夠在市場上賣到350-420美元的價格,但是一條在海裡遊動的活蝠鱝卻能夠為觀光旅遊業帶來每年84萬美元的收入,印尼政府自然如何權衡,而推出前文提及的嚴格保護措施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但是在越是貧窮的地方,就越是會出現這樣的尷尬:人民的生計被放在了環境保護之後。

因為當地的漁民本就生活困苦,除了要支付油費,還得每年更新網具,光是網具的費用就是個讓人難以承受的數字,就連二手網具的價格都高達1060美元,為了支付這些費用,一般的漁民家庭都只能抵押房子或者漁船從當地銀行貸款。如果碰上漁獲不佳,就會出現還不上貸款的情況。

貧窮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就在大部分漁民都是這樣的生存狀態下,政府為了保護前口蝠鱝,對捕撈進行了一刀切,基本就阻斷了很多漁民的生計。與當地的飲食風俗衝突還是小事兒,讓人們沒飯吃才是大事兒。期初,漁民們偷偷捕撈是在所難免,2018年的時候甚至差點發生流血衝突。就是在政府強力的兩頭抓情況下,抓控制貿易源頭和海上非法捕撈監管,蝠鱝鰓貿易幾乎已經被控制住了。2015年至2018年間,拉馬克拉巨型前口蝠鱝的捕獲量下降了91.7%。

如果不解決貧困,環境保護就是個「笑話」

但是,誰都明白,如果沒有辦法在經濟上給漁民們找到一條可替代的路,想要讓前口蝠鱝長久安全是不現實的。雖然可以利用前口蝠鱝發展觀光旅遊業,但是當地社區並不同意,因為此舉會引進外來資本和外來人員,會對當地社區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雖然很多公益基金會給當地給村民帶來了其它的出路,比如讓婦女紡織傳統布料和製作金槍魚魚鬆,但是收效甚微。很多當地的民眾至今對政府的做法非常牴觸,他們至今都沒有找到比捕撈蝠鱝更加賺錢的途徑。

在越是貧窮的地方,想要尋求環境保護就越困難。你可以說是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在生計面前,沒人能夠指責得如此理所當然,人民是被動和盲目的,只能依賴政府來幫他們脫離困境,而這個是非常考驗政府的智慧。當然,不管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如果人們無法擺脫貧窮,那麼保護環境肯定也就會是空談或者說很難維持長久。

相關焦點

  • 浙江舟山:野生大黃魚拍賣會 4.1斤重的「魚王」拍出2.98萬
    &nbsp&nbsp&nbsp&nbsp9條金閃閃的野生大黃魚是拍賣會的「主角」,最大的一條重4.1斤,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名競拍者,也吸引了眾多「吃貨」前去看熱鬧。最終9條野生舟山大黃魚共拍得83800元,最大的「魚王」以29800元成交。
  • 如何辨別野生大黃魚!
    野生大黃魚被作為上品,身價不菲。宴請上了一條野生大黃魚,那麼客人可能是生意上的姑奶奶,或者是朋友中的戰鬥機。以前上海人談吃喝,話題裡少了大黃魚,就會比自稱「老克臘」的居然不知道法租界在哪還要沒面子、沒腔調。上不上這個硬菜,很講究。
  • 寧海漁民捕到一條4斤多重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
    昨天,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的漁老大王明明發了一條朋友圈,引來一片點讚。根據王明明提供的視頻和照片,他捕獲的這條野生大黃魚「賣相」特好,通體金黃,紅唇細鱗,體型修長。王明明興奮地告訴記者,8月23日下午退潮時,他和父親開船到寧海灣橫山島附近撒下漁網,第二天一早去收網時,發現網裡除了鯔魚和梭子蟹,還有一條金燦燦的大黃魚。「在近海已經很多年沒有捕到這麼大的黃魚了。」打魚近40年的王明明父親王啟福說,野生大黃魚本就不多見,而4斤以上的更是少見。
  •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時間:2015-10-05 21:5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魔鬼魚重達百斤 學名又叫魟魚或者蝠鱝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一漁民捕獲一條數百斤重的魔鬼魚,據說是用推土機搬上岸的。據悉,捕獲該魚的是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一位漁民。
  • 4.2斤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網友吵翻了
    「捕到一條4.2斤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的一位漁老大發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則消息,引起了眾多人的嘖嘖讚嘆。當天,這條大黃魚就被一位寧波的老客戶以1.5萬元搶先購走。由漁老大王明明提供的視頻中看到,捕獲的這條野生大黃魚「賣相」特好,通體金黃,紅唇細鱗,體型修長。
  • 浙江800多斤野生大黃魚提前回港!碼頭上金燦燦一片……
    都市快報訊 兩網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總價值近百萬元!11月27日早上6點,從東海傳來喜訊,奉化一位船老闆兩組雙拖外海漁船捕獲大批野生大黃魚。(此前報導《罕見!浙江寧波漁民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每條重2到4斤!價值近百萬!》)
  • 為了讓野生大黃魚重現東海 這裡投入了一個多億!
    自古,大黃魚就是我國最重要的海產之一。尤其是對長三角人來說,這是他們最為熟悉的味道。歷史上,舟山野生大黃魚年產量曾達萬噸。其中的大部分都銷往上海或通過上海的碼頭走向全國。但如今野生大黃魚在市場上卻難覓蹤跡,市場上動輒數萬元的價格堪稱「天價」。野生大黃魚,為何幾近消失?它還能重獲生機嗎?
  • 船老大意外捕獲1000多斤野生大黃魚,正宗嗎?專家買4條去測基因
    在寧波、舟山從事多年水產生意的俞先生告訴小時記者,這種情況幾十年沒出現了,上一次一網下去捕撈這麼多野生大黃魚,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紀 80 年代。今年 6 月,小時新聞曾以《200 萬尾魚苗正在野化訓練,天價野生大黃魚能重回百姓餐桌嗎》為題報導了浙江海洋大學科研項目團隊開展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一事。
  • 超大野生大黃魚!舟山漁民一網捕上8條 最大一條4.64斤
    這條身穿「黃金甲」的魚,是貨真價實的東海野生大黃魚正月初三(2月7日)中午,舟山普陀區沈家門街道馬峙村的漁民黃紅迎來開門紅,一網起獲了8條大黃魚。這條野生大黃魚究竟多大呢?馬峙村村民 黃紅我午飯吃好之後,風浪挺大的,我跟我爸爸到馬峙門去看一下我們張網收穫怎麼樣,網一起上來,看到一條大黃魚
  • 大黃魚到底「野」不「野」?水產專家做基因測序驗明正身
    考慮到大黃魚太珍貴,二次搬運會造成損傷,這兩批大黃魚都由漁船「親自」運回。  第一批36箱大黃魚,就由水產商林傑代理銷售。  一次性捕獲這麼多野生大黃魚,在近幾十年是件稀罕事。要知道在往年,一條漁船出海,能捕到三五條就值得慶祝一番了。
  • 釣友釣到5斤重鯽魚發朋友圈說是野生的,老釣友:你怕是少見多怪
    最近有位釣友有點鬱悶,他在附近的一個魚塘裡面釣到了一條將近4、5斤重的鯽魚,然後很引以為傲,並把它發到朋友圈裡面去炫耀一番,畢竟這是很多人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釣到過這麼大的鯽魚呀,真正的野生鯽魚半斤以上已經算是非常大的,這個有足足4、5斤重。
  • 剛上岸的野生大黃魚,一萬八千塊被人買走,浙江人真有錢
    我們國家有四大傳統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 、烏賊,也是近海的主要經濟型魚類。如今小黃魚、帶魚 、烏賊還能看到,這野生大黃魚已經極其稀有,所以這個價格也是高的嚇人。此次浙江象山漁山島之行,有幸看到了傳說中的野生大黃魚,不過這個價格更是刷新了我對魚類的認知。象山,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地處東海之濱,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漁業產地。
  • 浙江漁民捕獲一條6斤大黃魚,1萬1斤被上海遊客買走,太有錢了吧!
    (大黃魚拼盤)一、浙江寧波漁民捕獲一條6斤野生大黃魚。近日,一位浙江寧波的漁民和往常一樣,在周邊的海域實施下網捕魚,雖然網網都有魚,但經濟價值不大。接著往下收網的過程中,突然水層表面泛起一個大浪花,隱隱約約看到是一條黃顏色的魚。(寧波漁民大哥捕獲的野生大黃魚)據這位漁民大哥說,以他捕魚多年的經驗來看,有可能是一條大黃魚,所以他立刻緊張起來,以免將魚弄跑了。
  • 30年,從興盛到衰竭,野生大黃魚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大黃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的魚類,成年的大黃魚體長可達30~40公分,體重400~800克,全身金黃,看起來就很金貴。在言過其實的商業炒作下,大黃魚的魚鰾被炒出天價,漁民們趨之若鶩,商人們樂此不彼,野生的大黃魚終究還是沒能躲過這場殺身之禍。作為曾經四大海產之一的大黃魚,在吃貨們的努力下最終走向了沒落。
  • 刀魚排名靠後,圖3一條魚夠換一套房
    刀魚排名靠後,圖3一條魚換一套房。首先我們要說的是河豚,這種魚看著可愛,野生的賊貴,可能也就日本多一點。吃起來那叫一個「香」,河豚的味道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它的價格同樣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畢竟,吃的時候還要算上你的一條命()。
  • 這個鴨蛋半斤重
    半斤重的鴨蛋看起來特別大時間:前天上午8點多地點:南安美林街道莊頂村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周阿伯發現自家的鴨子產下了一個大蛋,稱一下,居然有半斤重。他開玩笑地說:「其他鴨子肯定會感到壓力很大。」
  • 東海大黃魚,到底有多「鮮」
    清蒸大黃魚、紅燒大黃魚、鮮燉大黃魚,一盤盤鮮彈大黃魚上桌,海魚的鮮美足以讓味蕾跨越山河,奔向風浪依然的大海。是時候了,是時候收穫那肥美的大黃魚了。鍋裡的溫度緩緩上升,被薑片擦過的地方逐漸升騰起熱氣,此時溫度正好,轉小火放入足有一斤重的大黃魚,煎至表皮焦黃髮緊,起鍋溫水熬煮,鹹酸菜湯頭泛起乳白色,細嫩的皮肉升騰起獨屬於海魚的鮮香,在滿屋子的熱氣和黃色調的湯色中,大黃魚明快誘人。肥壯的魚身包裹肥厚肉質展現大黃魚的獨特魅力,濃厚的酸菜大黃魚湯挑逗著冬日寡淡的味蕾,沒有魚腥味,肉肥刺少,醇鮮酸香。
  • 15斤重的一條大肚魚,切出來竟然是這個,太值錢了!
    因為朋友來家裡做客,就去海鮮市場買了一條很肥的海域,這魚大概有十五斤左右把,個頭非常大,就這麼一條魚,可以做好多菜呢,清蒸、紅燒、爆炒。其他部位可以做成肉丸之類的東西,反正買這條魚來吃挺值的。因為這魚切起來需要有熟練地刀工,所以就請賣魚的老闆給切了。賣魚的把肚子破開之後,我們都觸目驚心,為什麼?
  • 每隻重半斤左右,高達50元一斤還供應不上,農戶卻說誰養誰後悔!
    由於長期人類的捕殺,採摘,導致許多的野生動植物瀕臨絕跡,中國成立後也重視這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因此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養殖野生動植物項目,而這些養殖動植物來平衡市場吃貨們的需求,從而也達到保護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近幾年,野味的市場一直火熱不行。
  • 寧德大黃魚養殖暴發歷年最嚴重白點病害
    魚沒了,大部分漁民收起網箱中的網  對於在寧德三都澳鬥帽島的養殖大戶王金貴(化名)和附近3000多戶養殖大黃魚的人來說,金秋十月,是「黑色」的。  從10月1日起,因感染上白點病,王金貴所養殖的300多萬尾大黃魚,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只剩下2萬多尾,經濟損失上百萬。而像他這種能剩下點魚的,在養殖戶中已經算鳳毛麟角,許多養殖戶一條魚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