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批評就跳樓,脆弱的花季為何不堪一擊?

2021-01-11 夜郎神

11月19日晚上,四川自貢市某小區一名約14歲的初三女生從17樓墜下死亡。據家長對急救人員的解釋為:因為老師罰她站了辦公室,所以她壓力太大,才選擇了輕生。

說起中小學生因受教師批評而跳樓自殺的事件,光是2018年就能搜索到兩起:一為安徽歙縣高二男生因被老師罰站三小時而在學校跳樓,一為10歲女孩因帶糖果去學校而被老師批評回家後跳樓。

結合今年11月這次的事件,三個事件分別涉及到小學、初中、高中整個完整階段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都是因受批評而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為何?

01

體罰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種手段

從年齡分層來說,50、60、70、80後,甚至90後都可能有這樣的學校經歷:留校、罰站、打手心、扇耳光、提耳朵……在那些年代,家長對教育持敬畏之心,對老師也非常尊重,大多數家長都在老師面前說過同樣一句話:「這孩子要是不聽話,老師您隨便揍,只要不傷骨,我們家長絕沒有怨言。」皮肉之痛,在當年的家長眼裡,那是自己親子教育的手段。既然自己都要用到這樣的方法,若不能讓老師也採取這種方式,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如何管得住。樸素的價值觀使得當年的家長基本上認同體罰的教育作用。

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後,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增加,但是在面對教育體罰(專業叫法是教育懲戒)方面,卻唯恐孩子像自己當年那樣,受盡委屈。於是,在家裡也寵著,上學了孩子再熊也不贊成老師動手了。現在的老師, 基本上很難聽到當年的那句「孩子要是不聽話,您儘管揍」的話了。

02

適度體罰是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種必須手段。

由於當前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未成年人的學校教育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之前教育部對體罰現象的約束制度,也讓教師束手束腳。遇到問題,老師不敢管,不能管,最終的結局是不想管,放任孩子「熊下去」。這不是家長送孩子去接受教育的目的,送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不光是為了學會知識,還有學會遵從規則。

目前有部分家庭要麼過於寵溺孩子,要麼疏於管教孩子,要麼就是僵化地教育孩子。這三種情況,基本上要麼培養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要麼培養了孩子的放縱不羈,要麼培養了孩子的頑固自抑。具備這些情形的孩子,是難以去承受批評與指責的。而在學習生活當中,被老師批評是時有發生的事,是否具備承受能力和豁達胸襟,便成為這些孩子面臨的問題。

基於現狀和社會的一些呼籲,教育部也正在著手擬定新的規定,將「教育懲戒權」的實行納入相關制度當中。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並對此開展為期10天的意見徵集。

當然,與過去曾經的體罰不分尺度相比,如今我們推行體罰制度,是要遵守一定規則的。也就是「適度體罰」。教育部的「教育懲戒權」意見稿,也對一些基本的體罰原則進行了確定。具體參見下圖。

「適度」這詞,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邊界不明顯,在執行當中會因人而異。因此,通過法規的方式,明確具體的執行細節,是至關重要的。也正是如此,儘管社會呼聲很高,但「教育懲戒權」依然沒有落實下來。不過,此事可期。

03

雙管齊下,建立校園心理諮詢制度和提高家庭心理疏導的能力

目前在大學裡,除了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外,還專門設立有心理諮詢中心,這也許國家是從成年人的心理容易出問題的角度來設立的制度。但在中小學裡,基本上看不到專職的心理諮詢師。中小學學生心智與上個世紀的同齡學生已經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如今的兒童少年,密切接觸著社會的各種信息,個體的純潔度也相對上個世紀而言要弱一些了,這就導致他們的心理實際上日趨複雜。而在家庭父母和學校老師這兩種代表威權的角色面前, 孩子越懂事一點,就離他們越遠一點,以至於家長常感嘆:我越來越搞不懂我孩子在想什麼了!

所以中小學校園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在這種狀況下就顯得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從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來看,是應該成為受諮詢者的秘密保護者,也就是說,能與學生交心,又能保持決斷的獨立,其行為不受班主任或校長等其他人的幹擾和侵犯。建立中小學校園心理諮詢制度和諮詢師崗位,是當下的義務教育階段應該考慮的課題。

中小學生與父母或老師在心理上疏離後,他們通常需要找到一個發洩口或者傾聽者。這個傾聽者有專業知識,能理解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能為雙方交流信息守口如瓶。校園心理諮詢師就是承擔這一角色的最佳選擇。

除去校園心理諮詢師的輔助,家庭內部的心理疏導能力也需要培養和提高。

家庭教育其實是奠定孩子性格最重要的最基礎的部分。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社會中的家庭,很少有能與孩子形成朋友關係的。要與孩子交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建立起「知心朋友關係」,一個家庭當中,父母一方,至少得有一個人能充當這個角色。有些家庭,主張對孩子兇的時候,就要一起兇。這種方法也許在當時能奏效,但長遠來看,父母和孩子的距離會不斷拉開。我們也常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是一種相對較好的方式,但仍然不是最好的家庭關係模式。

一個家庭當中,孩子一定要有與家長雙方或者一方形成「朋友關係」,才有可能將其內心世界的細膩波動與「朋友」分享。這種關係的建立,有可能需要父母具備一定的大智慧,大人格,大胸懷。一個成天輜銖必較的父母,是不可能養成一種健康的家庭氛圍的。因此, 父母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在與孩子的交流當中講求方法,在孩子面臨情緒困境時能及時正確疏導而非火上燒油。本文開頭提到的初三少女,在學校因考試作弊受到老師批評,且家長有被叫到現場,並認可當時老師的批評教育形式。但少女回家之後的數小時內,家庭內部的是否實施了正向的疏導?還是進一步刺激了少女的羞愧心理呢?一切都待水落石出。

總之,受到批評就跳樓自殺,不應成為當下未成年人受挫後的模仿行為,家庭、學校、社會都應共同參與,營造一個價值觀念正確、思想健康的氛圍,為未成年人的成長保駕護航。

願逝去的生命安息!

我是老K,用思考反映生活,用理性觀察社會。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夜郎神」,一起交流探討。

熱點推薦

淪喪中的鄉村道德:說說廣東12歲智障少女被性侵案

ETC雖便捷,但別讓ETC成為保障路權公平的障礙

為副廳長辭職去大學教書叫好!

豫章書院事件,該來的還是要來了

相關焦點

  • 指責孩子「心理脆弱」,是對Ta進行二次傷害,從繆可馨事件說起
    常州小學生繆可馨跳樓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經歷了被當地宣傳部門甩鍋「抄襲」、涉事袁老師承認掌摑學生、眾多往屆學生實名舉報袁老師劣跡後,繆可馨的媽媽依然還在為事實的真相和公平的處理結果而奔走著。02「假如是我」催生出「心理脆弱」的濫用很多人在給別人貼上「心理脆弱」的標籤時,他們會頻繁地參照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例如,我們常見的陳述是:「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用戒尺打我們,還叫我們罰站,我們那時候也沒有想過要去跳樓。」
  • 初中生放學後跳樓身亡 事發前未完成作文被批評
    京華時報訊(記者武紅利)4月13日,在河北燕郊星河皓月小區內,14歲初中生小明(化名)跳樓身亡。事發前,小明曾因作文未完成被班主任老師批評。小明母親質疑老師教育過激導致孩子輕生,校方對此予以否認。昨天下午,三河市警方稱,小明自高樓墜亡,已排除他殺。
  • 河南一女生吸菸被查後跳樓:一根煙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人可以脆弱到如此程度:因為一句輕飄飄的批評,而選擇跳樓!近日,河南許昌一位高中一年級女生在廁所裡抽菸,被老師發現,叫到辦公室寫一份情況說明。從辦公室出來後,轉身就跳樓了! 而我們人類呢,許多家庭不注重培養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捨不得孩子受委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逐漸成為巨嬰、啃老族,外表異常蠻橫內心卻無比脆弱,像「玻璃心」一碰就碎。「慣子如殺子」,總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風風雨雨,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就尋死覓活的人終被社會淘汰。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完全禁不起批評,父母若是說話聲音太大、語調尖銳、措辭犀利的話都要注意,生怕孩子承受不了,而多數家庭教育也從權威型教育變成民主型,孩子難道真的承受不住批評麼?
  • 臺北陽明山花季『巢境』
    巢境為今年臺北陽明山花季的建築公共藝術項目。家,一個互相交織,複雜卻美好的關係,為這次空間規劃上的設計主軸。利用量體外部與內部巧妙的安排,讓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純木構建築永續、親民的的特徵與獨特的建築空間體驗。
  • 14歲男孩跳樓身亡真相曝光:有些絕望,你想像不到
    最近,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武漢一名14歲的初三男孩,在學校裡被其母親當眾扇耳光後跳樓自殺,送醫後宣告不治身亡。 01 我們無法得知,跳樓前的那120秒他在想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衝動的行為下,一定掩藏著被媽媽當眾羞辱的氣憤、沮喪、羞愧和絕望。 通過男孩同學的描述,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細節。
  • 母老虎大戰鬣狗,在叢林之王面前,鬣狗簡直不堪一擊
    母老虎大戰鬣狗,在叢林之王面前,鬣狗簡直不堪一擊人們常說母老虎兇殘,卻很少見過母老虎打鬥的場面,在之前卻有人記錄下了老虎大戰鬣狗的場面,或許很多人會感到好奇,老虎生活在深山老林,而鬣狗生活在廣闊的非洲草原。
  • 巢境/臺北陽明山花季
    透過這個安排,希望能讓參觀者在花季體驗鳥語花香的感動。 另外也透過七座鳥巢的安排,讓鳥兒在不受打擾下,重回廣場棲息,拉近人與鳥的距離,增加花季體驗的樂趣與感動。
  • 花季少女誤入歧途,執行槍決時為何突然張嘴?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在上個世紀,我國曾有一位19歲的花季少女因誤入歧途而被判處死刑。在她被槍決時,她突然張開了嘴,行刑士兵明白了她的意圖,給予了她人世間最後的溫暖。為何年僅19歲的少女會犯死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名少女叫任雪,出生於河南新安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質樸的農村人。
  • 前港姐謝寧之女疑似企圖跳樓自殺,警方破門入屋後安排救護車送院
    據港媒8月12日報導稱,前港姐冠軍謝寧26歲女兒岑寧樂疑似企圖跳樓自殺,事後謝寧受訪闢謠,否認女兒企圖跳樓自殺。 據港媒報導,岑寧樂今天早上在住所高處持刀危站,疑似企圖跳樓,消防隊到場戒備,不久後岑寧樂返回家中,並反鎖在屋內
  • 吸塵器大對比,為何戴森、萊克如此不堪一擊
    幾番比較下來,戴森、萊克在手指管家殺毒吸塵器面前,確實是顯得有些不堪一擊了。而從目前來看,手指管家殺毒吸塵器也是市場上比較有競爭力的選擇。
  • 孩子從樓上跳了下去,這三種情況,真的不要批評孩子
    小明哭著說:「如果我跳樓了,這都是你逼的。」,隨後「啪」地一聲關上了房門。林先生沒有把孩子的話放在心上,想著兒子居然懂得威脅別人了,心裡越想越氣。直到他聽到「哐當」墜地的聲音,才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跳了下去,不治身亡了。林先生頭腦一片空白,完全沒想到自己的幾句話,讓孩子就這樣跳樓了,結束了生命。他一邊哭喊對不起兒子,一邊捶打自己,追悔莫及,痛心不已。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 一言不合就跳樓?這種死法有多痛苦了解過嗎?
    跳樓即求死。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人卻將高樓當作生命的終點站。「跳樓」一詞經常出現在社會新聞裡,今天某某明星因抑鬱症跳樓,明天某某公司破產老闆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人生。但是小圈今天要說的是儘管很多人選擇用這種方式得到所謂的「解脫」,但小圈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跳樓並不是什麼舒服的死法,無痛人流也許存在,但無痛自殺是堅決不存在的。跳樓過程全揭秘1、克服心理你真的決定要自尋短見嗎?
  • 當心理脆弱的學生,遇上主觀臆斷的老師
    或許在這些老師眼裡,孩子的自尊心無需考慮,批評教育學生是因為怒其不爭,鼓勵學生是因為這個學生一直很優秀。只要自己班級成績好,學生聽話,自己工作達到指標就可以了。前段時間廣東的14歲少年受老師批評後跳樓自殺,原因是在語文課上,老師涉嫌存在不點名批評學生的情況。於是便有了這樣的聲音:「現在小孩的承受能力太差!」
  • 郭晶晶閨蜜裸身跳樓,原因疑曝光:為母則剛,真沒那麼簡單!
    可是誰會想到,在女兒5個月大的時候,她竟然會選擇懷抱最愛的女兒跳樓,選擇離開這個人世。2021年1月6日下午,一名女子從香港著名豪宅君頤峰高處跳樓身亡,被發現時全身赤裸一絲不掛。跳樓女子是羅力力,她是成都房地產公司金林置業董事長羅琳的獨生女,妥妥的「富二代」,還是郭晶晶的閨蜜,然而,和許多的富二代不同,羅力力還是一名學霸。
  • 16歲高中女生疑患抑鬱症跳樓身亡,父母看了流淚,學校看了沉默!
    有知情者說女生初步懷疑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疑有抑鬱症導致的跳樓。據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女生患有抑鬱症,中午從學校回來後,坐電梯至頂樓跳下。 武漢一初三男生在學校走廊被母親扇耳光後想不開跳樓,這事還沒發生多久,又有學生選擇跳樓自殺,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前者屬於憤怒性自殺,人被激怒又無法攻擊,只能轉向對自己攻擊,於是以死解脫。
  • 情歌球場將終結槍手記錄 羅米豪言槍手不堪一擊
    我已經說過了我喜歡阿森納踢球的方式,雖然他們攻擊力強大,比如亨利就能製造很大的威脅,但他們的防守卻相當脆弱。」  阿森納進入淘汰階段的比賽後不失一球,他們的對手包括皇家馬德裡和尤文圖斯,潛水艇能否完成這些豪門未完成的任務?裡克爾梅認為:「和別的攻擊型球隊一樣,他們的防守軟弱,不堪一擊,他們不失球的記錄該到此為止了,我不相信有哪支球隊能在歐洲賽場上永遠不失球。」
  • 成都14歲少年跳樓悲劇背後:語言暴力還是親子矛盾?
    青訴   「青春期炸藥包」   ——14歲少年跳樓悲劇背後  10月24日晚7點30分左右,14歲的成都中學生樂樂,從自己14樓的房間窗戶縱身跳下  一個花季少年的跳樓悲劇背後,引發了網友的哀思,也留下無限警示。  大喊一聲「媽媽,我愛你」,他從14樓跳下  10月24日,下了一場中雨的成都,天氣陰冷。下午,一封信遞到了成都樹德實驗中學清波校區初二女生琳琳的手裡,但她沒有立即打開。  回到家裡,琳琳拆信一看,這竟是初三學長樂樂寫給她的遺書。
  • 萬達女高管跳樓自殺:集中營的少年想活,寫字樓的父母想死
    6月6日,萬達女高管徐毓在家庭群留下一句「對不起」之後,跳樓自殺,44歲。國內外接連兩人自殺,許多人問:為什麼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人,會選擇自殺。為什麼自殺?直接原因是生活太難。凱特·絲蓓為盛名所累,患有躁鬱症。而萬達女高管徐毓,家人說她近半年日夜忙項目,常常加班到夜裡一兩點,大年三十也只回家待了一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