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和雞沒有一點關係 為什麼被叫做食火雞?

2021-01-16 動物世界

食火雞是鶴鴕的俗稱,食火雞一名簡單的理解成白話是:吃火的雞,而不是可以食用的火雞。

得到這一別稱是因為:

當地的土著人以為它脖子上的鮮紅色肉垂是因為吞噬火炭所致。

另外它們有一個獨特的習性,對發光的東西非常好奇,相傳當看到人類棄置的炭火灰燼時,會上前啄弄一番,順便吞下幾粒熄滅的炭塊到砂曩裡,幫助磨碎不易消化的食物。


鶴鴕既不吃火也不是雞

它們是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鶴鴕目鶴鴕科的鳥類。

現今包括三個物種:南方鶴鴕(雙垂鶴鴕);北方鶴鴕(單垂鶴鴕);侏鶴鴕。


食火雞一名會引起很多歧義,此名稱作為俚語還算無可厚非,但是出現在動物園或科普活動中就牽強附合了。


食火雞通常(或特定)所指的是南方鶴鴕,而不是整個鶴鴕科的物種。

在中文名的應用上南方鶴鴕或雙垂鶴鴕更加規範。



南方鶴鴕 也稱雙垂鶴駝,大型鳥類,不會飛,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的食物幾乎全部是水果。身材高大,腳爪鋒利,擅長踢打,2007年,它被金氏世界紀錄收錄進「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鶴鴕目 Casuariiformes
科: 鶴鴕科 Casuariidae
屬: 鶴鴕屬 Casuarius

種: 南方鶴鴕 C. casuarius


南方鶴鴕,高度155-170釐米,重量35-60公斤,足具3趾,均向前。


南方鶴鴕與人的比例


體被亮黑色髮狀羽,翅小,飛羽羽軸特化為6枚硬棘。


頭頂有高而側扁的、呈半扇狀的角質盔,頭頸裸露部分主要為藍色。


頸側和頸背為紫、紅和橙色,前頸有2個鮮紅色大肉垂。


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鳥體型較大,前頸的2個肉垂也較大。


南方鶴鴕生活在密林裡,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穿透林木,它能夠發出比其他鳥類都要低頻率的叫聲,頭頂上的角質盔就是這種次聲波的接收器。


南方鶴鴕

相近的物種


中文名:北方鶴鴕(單垂鶴鴕)
英文名:Northern cassowary

學名:Casuarius unappendiculatus


中文名:侏鶴鴕
英文名:Dwarf cassowary

學名:Casuarius bennetti


南方鶴鴕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偶爾也會在紅樹林和水果種植園活動,單獨活動。


它們的食物幾乎全部是水果,扮演著種子傳播的重要角色。


南方鶴鴕以擁有12釐米長、類似匕首一樣鋒利的爪而著稱。

能奔跑,善長跳躍,機警靈敏。鳴聲粗如悶雷。性兇猛,常用銳利的內趾爪攻擊敵人。


感到受到威脅的時候就發起攻擊,利爪結合強有力的腿,它們能夠將人類內臟鉤出,而對付狗和馬只需一擊即可致命。2007年,它被金氏世界紀錄收錄進「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當受騷擾時則會以它們強勁的腿猛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及澳軍在紐幾內亞駐守時,就曾被警告遠離它們。



南方鶴鴕可以對人類造成致命的傷害,多數的攻擊是因挑釁而起的,受傷或陷入絕境的鶴鴕更加危險。

它們能靈巧地利用它們身處的環境,來避開人類的圍捕。由於動物園內員工的受傷率及嚴重性,鶴鴕被認為是動物園中最危險的動物。


南方鶴鴕繁殖季節在6-10月,通常每窩3~6枚。雄性孵化,孵化期50天左右。

它們會照顧後代16個月,2齡後羽飾似成鳥,4~5齡性成熟。


南方鶴鴕分布於紐幾內亞及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區。


南方鶴鴕因失去棲息地而成為瀕危物種。因為喪失棲息地而令鶴鴕從雨林走到人類社區,造成與人類(尤其是農民)的衝突。

在一些海灘,出現了參觀鶴鴕的旅遊活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最後補充一句,由於平臺近期近期的改版,評論、消息內容的回覆有時候不能及時送達,請朋友們見諒

相關焦點

  • 食火雞是雞嗎?
    那麼它究竟是不是「雞」的一種呢?我們不妨從兩個角度來看。從動物學的角度看,它們只是「鶴鴕」(雙垂鶴鴕),跟「雞」並沒有什麼關係。鶴鴕又叫「食火雞」,這個名字的由來可謂歷史悠久。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時珍曰︰此亦是鳥也,能食物所不能食者。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生存在紐幾內亞,名字叫做食火雞,也叫做鶴鴕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生存在紐幾內亞,名字叫做食火雞,也叫做鶴鴕 Cassowary of New Guinea is most dangerous bird in world 食火雞(cassowary),也叫鶴鴕,是一種又高又大的鳥類,看著像史前生物,長著一個大頭盔
  • 土耳其移民科普:為什麼土耳其和火雞都叫「Turkey」?
    要想成功移民到土耳其,必須提前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才行,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點科普,為什麼土耳其和火雞都叫「Turkey」呢?一起來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土耳其的英文是Turkey,跟火雞是一個詞,是北美人感恩節必須吃的大餐,因為火雞看起來很抱歉,而且行為看起來很遲鈍,所以Turkey在英語中也有「愚蠢」的意思。當然,這不是北美對土耳其的諷刺,它純粹是衍生的。
  • 食火雞,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金雕也不是對手!
    鶴鴕也叫食火雞,外形很像鴕鳥。主要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地區,也是當今世界上體型排第三的鳥,不過雖然是鳥類,但是它的翅膀嚴重退化,現在已經根本飛不起來了,都是靠雙腳行走代替飛行。身高在1.6到2米之間,體重約6、7十千克。為什麼要說它是非常危險的鳥呢?是因為食火雞的爪子就像很鋒利的匕首一樣,長約12釐米,加上強健又粗壯的腿,可以很輕鬆的給人開膛,造成嚴重的生命危險。
  • 食火雞,體型和速度都比鴯鶓鴕鳥弱,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鳥?
    別人為什麼會嘲笑怕鳥的人呢?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鳥毛茸茸的,看起來非常無害的樣子,根本沒必要害怕嘛,害怕的人,肯定是膽子小,所以被嘲笑。鴯鶓,不僅敢和軍隊開戰,而且打了兩次,每次都是勝利者這是一場罕見的人類戰敗的戰爭,故事發生在一點不讓人驚訝的澳大利亞。
  • 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火雞 你知道火雞要怎麼吃嗎?
    原標題:感恩節為什麼要吃火雞 你知道火雞要怎麼吃嗎?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麼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
  • 摩西英語帶你了解土耳其和火雞的真正關係!
    在了解完了土耳其的浪漫之處,我們就來講今天的內容——土耳其和火雞。看到這個內容的時候,可能有人說「土耳其是個國家,火雞是一種食物,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下面,小編就根據摩西英語詞源法中關於土耳其的介紹,來跟大家聊聊土耳其和火雞的關係。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澳洲「殺人鳥」食火雞
    鶴鴕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的熱帶雨林深處,人們為這種鳥取了一個奇怪的俗名,叫做「食火雞」。  相對於鴕鳥,食火雞不太為人所知。它的學名中雖然有個「鶴」字,卻沒有鶴的優雅嫻靜。食火雞有一對長達12釐米長、匕首一樣鋒利的爪子,它的利爪結合強有力的腿,能夠輕易將人類開膛而鉤出內臟;對付狗和豬等動物,只需一擊即可奪命。
  • 祖先是竊蛋龍,到現在依舊沒有天敵,傳說中以火焰為食:食火雞
    我們都知道一些兇禽,比如禿鷹這樣擁有強壯的翅膀和爪子,尖利的喙的食肉主義者。那為什麼食素主義者食火雞被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呢?我們從食火雞的生活習性、歷史起源和身體構造上來看,為什麼食火雞這麼兇猛?食火雞能吃火?這種生物最早出現在什麼時期食火雞,學名鶴鴕(拉丁學名Casuarius spp.)
  • 「散文欣賞」鳥類中的武士食火雞
    現在地球上有四種大型走禽,它們是鴕鳥、來鳥 奧鳥 、鶴鴕和鴯鶓。這四種鳥有一些共同特點:翅膀退化,羽毛披散,腳趾發達,善奔走而不善飛翔,孵卵及育雛任務多由雄性來完成。與其它鳥相比,它們體型龐大。在這裡,我們要隆重推出的是翅膀更加退化的鶴鴕,又叫食火雞。那麼,人們為什麼又把鶴鴕起名為「食火雞」呢?
  • 為什麼中國人不吃火雞也不養殖火雞,不僅僅是因為看著難受
    一次和朋友春遊,順著一條鄉間河流往山上走,突然面前出現幾隻大傢伙,個頭比正常的雞壯三倍不止,頭就是個雞頭那般大小。細細長長的脖子,渾身的毛蓋不住血紅色的皮膚,頭下面還垂著長長的一條肉,見慣了中國的肉食雞,第一次看到如此身體比例的「雞」,渾身的汗毛都立起來了,它們還向我走過來,我扔下背包和朋友,一邊叫著跑到樹林裡……是的,我接受不了火雞的樣子,不想再看第二眼。
  • 食火雞破殼 追著飼養員認「爸爸」
    食火雞娃娃在吃水果。通訊員 陳圓圓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邵丹 攝  中國江蘇網8月11日訊(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周晶)它貌不驚人,卻是世界體型第三大的鳥,它完全吃素,卻因為鋒利的腳爪和戰鬥力,被認為比老虎獅子還厲害,它就是生活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熱帶雨林的鶴鴕,又叫「食火雞」。一隻小食火雞寶寶有多珍貴,紅山動物園的飼養員閆濤介紹,此前全球僅成功繁殖了4隻。
  • 野性澳洲 | 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南方食火雞」
    提起「食火雞」,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會出現美國人感恩節餐桌上的大餐,其實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哦~自然界中真的有一種動物叫「食火雞」,但它不是雞,而是鳥類
  • 科學網—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
    「該竊蛋龍明顯區別於該地區其他的種類:頭上長有非常大的、類似食火雞一樣的頭脊,第二至第四頸椎中沒有椎體側孔,脖子長,為背椎系列長度的2倍。」呂君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據悉,這一竊蛋龍化石發現於贛州地區晚白堊世(1億年至6600萬年)的紅色砂巖中,化石呈立體保存且基本完整,頸部為捲曲狀,整個脊柱系列呈關聯狀,它的發現使贛州恐龍動物群中竊蛋龍的數目增加到7個。
  • 祖先是偷蛋龍,他仍然沒有天敵,他以火為食:他吃火雞
    當我們看美國電影時,我們經常看到桌上有一盤火雞,美國吃火雞的傳統已經有近的歷史了,感恩節火雞晚餐和聖誕節烤火雞都是美味食物。我們要說的是這種鳥叫做吃火雞,他和火雞的區別其實是非常不同的。雖然他的名字是「食火雞」,但他是一隻鳥,被世界吉尼斯記錄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我們都知道一些兇猛的鳥,比如禿鷲,他們有強壯的翅膀和爪子,還有鋒利的喙。
  • 老外疑惑:那麼好吃的火雞,中國人為什麼不吃?中國吃貨:柴老大
    老外疑惑:那麼好吃的火雞,中國人為什麼不吃?中國吃貨:柴老大 在肉類食材中,雞肉的地位是很高的。不僅營養豐富味道好,價格也很便宜。最主要的是它脂肪含量比較低,是一些減重人士最喜歡的肉。都說雞的全身都是寶,的確是這樣的。無論是哪個部分單拿出來都能做出一道美食。
  • 《食之契約》火雞獲取方法介紹 火雞怎麼獲取
    導 讀 食之契約火雞是最新推出周年UR饗靈,很多玩家都非常的關注這個火雞,那麼它要怎麼獲取呢?有什麼技巧呢?小編整理了最新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 這隻人工孵化食火雞,把飼養員當「爸爸」
    人工孵化的小食火雞。阿妮爾 範曉林 攝  揚子晚報訊(記者徐昇)食火雞學名叫「鶴鴕」,有著「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稱號,被列為瀕危物種。前天,記者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裡看到了一隻食火雞寶寶,這是該園人工孵化的第一例,在全國動物園裡也是首次。  南京紅山動物園飼養員閆濤告訴記者,食火雞寶寶都是由父親孵化的。今年6月25日,經過雄性食火雞麟哥近50天的孵化,兩顆食火雞蛋陸續破殼。閆濤發現,麟哥忙著照顧兩個寶寶,卻無暇顧及第三顆還未破殼的蛋。「如果麟哥再不孵蛋,第三個寶寶估計無法出生。」
  • 熊貓明明是熊 為什麼要叫做熊貓?吃的還是竹子?
    可對於熊貓其實知道的並不多,為什麼明明是熊,要叫做貓?要和更像貓的小熊貓搶名字呢?▲「熊貓」這個名稱原本專屬於小熊貓熊貓明明是熊,不應該叫貓熊嗎,為什麼叫熊貓?總結熊貓為什麼吃竹子就是吃肉打不過肉食動物,吃植物果實打不過雜食動物,只能挑別人不吃的吃了。雖然吃的東西變了,但是食肉動物的牙齒和消化系統還保留著,這或許是熊貓最後的倔強了。
  • 作為「吃雞大國」,老外疑惑中國餐桌上咋沒有火雞?網友解釋扎心
    中國作為一個吃雞大國,一年在中國人嘴裡消滅的雞不計其數,對於雞有著融會貫通的吃法。 但是有不少的外國人感到疑惑,因為他們在中國留學的時候就沒有看見過火雞,眾所周知,火雞在美國人的餐桌上面是一道大菜,尤其是感恩節的時候必備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