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晚,薇婭在直播帶貨時,突然情緒失控,落淚哭泣。她表示自己真的有很多委屈想講,並強調自己捐希望小學做公益並不是為了博眼球。↓↓↓
9月5日凌晨,薇婭因情緒失控發文向觀眾道歉:
道歉一文發出沒多久,就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很對不起大家,今天在直播間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不想把太多複雜情緒帶到直播間。」 面對做公益是作秀的質疑,她在文中表示,「我做公益從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而是我一直以來想要做的事情。」(附全文)
對網友質疑她家選品品控不行問題,薇婭在評論區留下了這麼一段話,疑似回應:「最後和大家再說一句吧,我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也沒有一個產品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看直播,也理智購物,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好。晚安啦。」
從網友評論來看,有比較支持薇婭的,覺得她挺不容易:
也有認為她對品控問題依然避重就輕,轉移話題: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薇婭此前一次直播帶貨幫助西雙版納的果農銷售滯銷水果,就有消費者反映,「壞果爛果居多,一半以上都是爛果。」「果子全是爛的,這次真的算是助農了。」
不過,薇婭「捐希望小學做公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件回顧:「金寨縣吳家店鎮薇婭希望小學」開學了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消息,9月1日,安徽省金寨縣吳家店鎮長源村一所新的希望小學迎來100多名學生的到來。
這所命名為「金寨縣吳家店鎮薇婭希望小學」的學校,由社會愛心人士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婭viya(本名黃薇)女士捐建,學校由原本的普通教學點改擴建為希望小學,於今年秋季竣工完成。
金寨縣吳家店鎮薇婭希望小學是薇婭捐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目前已正式開學。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青基會」)的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5月薇婭一共捐建了18所「薇婭希望小學」。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深處,既是國家重點扶貧縣,也是革命老區,也是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建成的地方。1989年,共青團中央、青基會發起建立希望工程,成為中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1990年初,金寨縣希望小學開建,5月19日,學校正式落成啟用。
次年,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聯繫青基會,表示想用照片宣傳希望工程,以喚起更多人的關愛和責任心,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這年4月,他在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拍下了一張怯懦女孩兒的照片,女孩兒那雙充滿渴望的大眼睛打動了他。1992年10月,解海龍的這組照片展出後引起很大轟動,其中的這張「大眼睛」被青基會確定為「希望工程」標誌。
希望工程建立之初,為的是幫助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上學夢,解決青少年因貧失學、輟學問題。現如今,金寨縣希望小學落成30年,這所昔日設在深山祠堂裡的學校看起來和城裡的學校已經沒什麼不同。隨著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社會力量的加入,希望工程幫扶對象範圍不斷擴大,幫扶政策也越來越普惠。在這個特殊一年的特殊開學季,「薇婭希望小學」的落成啟用,有著特殊的意義。
此前入選全國青聯委員受質疑
媒體評論:先別酸
今年8月,1375名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正式產生。完整名單出現之前,「薇婭、李子柒入選全國青聯委員」的消息便迅速登上熱搜。
環球網報導稱,8月14日,薇婭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轉發了一條「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正式產生」,並配文說「作為主播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感到非常榮幸,也感到責任重大」。除了電商主播,今年,全國青聯委員還吸納了電子競技員、塗鴉師、網絡作家、網紅博主等從事新職業的青年。
不過,一位是淘寶第一主播,一位是美食短視頻網紅,如今,網紅銷售、網絡主播也能當選青聯委員?與熱搜相伴隨的,是各種質疑。
光明日報指出,「都是業界翹楚,她們實至名歸」,不少網友表示支持;但也有些人看到新聞就酸了——「過了,誇張了」,那些清北復交的優秀青年不香嗎?那些在實驗室、田邊、邊疆的年輕人為什麼沒有報導?他們難道不比李子柒、薇婭更重要?
可見,爭議的焦點落在了二人究竟配不配獲獎?憑什麼是這二人獲獎?諸如此類的問題上。
事實上,自從李子柒、薇婭成為一種現象、一個符號開始,社會各方面對這二人的評論和解讀從來就沒少過——電商主播薇婭跑到田間地頭踩著泥巴賣楊梅,是不是在「作秀」「炒作」?古風美食博主李子柒拍攝視頻,是不是有團隊協助?
面對質疑,她們選擇彈走身上的目光,用不懈的努力在新職業、新業態中堅定前行,也用成績打破人們對職業和人才的固有觀念——李子柒為了拍攝《蘭州拉麵》視頻,用20多斤麵條拍了200多個鏡頭。如今,她在Youtube平臺上擁有千萬粉絲,「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薇婭做起直播來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365天有300天都是從早忙到晚。如今擁有千萬粉絲,一年累計公益直播場次超50場,近一年扶貧公益直播累計引導成交額超過4.6億元。
做出這些成績,她們還不能成為優秀青年的代表?或許,她們才是中國相當一部分青年人的縮影。在許知遠對薇婭的專訪中,他帶著精英視角拋出一個釜底抽薪的問題——「你覺得家有3個紙箱子和有30個紙箱子有什麼變化?購買成為生活的主要行為時不覺得枯燥麼?」薇婭很接地氣地回應:「但買的過程我是愉快的」,「我要珍惜時代給我的東西,是粉絲推動我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在薇婭、李子柒這裡,她們沒有用起點高低定義自己、沒有用職業貴賤評價自己。相反,獨立、堅持、奮鬥、責任、創造……這些人們傳統認知中一個青年該有的優秀品質,在這些備受爭議的「新青年」身上依舊閃耀。
再回看這次「全國青聯委員」的評選,入選者中還有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70人,全國勞動模範16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3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9人,全國優秀農民工3人,世界技能大賽冠軍8人……
各行各業,優中選優。或許你對他們都感到陌生,從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薇婭、李子柒二人,卻成功帶動了這一屆全國青聯委員「破圈」,讓更多人關注到新時代「新青年」的整體形象,從而能夠對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起到更好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如果到這裡,你依然心存疑慮:既然李子柒、薇婭已經收穫流量了,又何德何能再獲「官方」的肯定?
那麼,不妨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古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不論仇還是親,不應以關係好惡來選拔人才。
同樣在今天,網紅銷售、網絡主播等新職業迅速崛起,讓普通人也能獲得極大的社會影響力,但不論紅還是不紅,也不應「以流量多少來論英雄」。流量本身不應成為一種偏見,而更應成為一個能夠被人正視、不必迴避的指標。
同時,網紅、電子競技員、塗鴉師、網絡大V、快遞(外賣)小哥等新興職業入選也是在傳遞一種信號——新職業不應被排除在青年的評價體系之外。
這樣,評價標準才更顯光明磊落,選拔出來的人才也才能夠符合時代需要、傳遞正面價值,這也是一個現代公平社會所應具有的基本常識。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錢江晚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新浪微博等
封面圖來自:薇婭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