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做錯什麼卻被孤立?避免職場欺凌,小心被排擠——黑羊效應

2021-01-14 軒下伊人

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米歇潘

並沒做錯什麼,卻被孤立和排斥了。

朋友講了她們單位的一個故事。

說,公司來了一位從別的分公司調來的女同事,不怎麼合群,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後來,聽同事們私下議論:是離異的。我想,這年頭離婚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關鍵是離異後,公司有一位有婚約的男人,主動地地追她,她並沒有回應對方。

但是,男人的未婚妻卻找上門來,說她第三者,插足別人的感情,鬧得沸沸揚揚。她沒辦法,要求調離那個部門,於是來到了我們這個分公司。

由於她帶著故事來的,而且人也總是獨來獨往,漸漸一段時間後,她在這兒也被孤立和冷落了。甚至,有好事的人,會看到人家就指指點點。

剛開始,朋友曾試著,與她有所交流,但她並沒有領這份好意。一直一個人獨來獨往,或許是沒走出心裡的傷害,或許,不願意讓別人走近她。

她似乎不討人喜歡,融不進各種小團體之中,也無法參與到同事們的熱鬧之中。然而,她的自我孤立,使大家都更加的冷落、敵視她。大家說話,她從不加入,有時在單位,一天都不說一句話,默默地來,默默地走。

最後發展到,那些年輕好事的人,說話時就會帶上含沙射影地諷刺她的話語,表面看她沒有任何反應。平時,大家有什麼活動,也不叫她。她像一個透明人一樣。

她可能自己應該也不舒服吧,但她從來不曾表露什麼。據朋友說,本來,對她沒有什麼惡意,但後來,發展到大夥看到她都難受的地步。

不過,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她離職了,據說好像是得了輕度的抑鬱症。

我想多虧走了,不然,在這樣下去,她的病情非變嚴重不可。具體再後來再怎麼樣了,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她這是被黑羊效應擊中了。

什麼是黑羊效應呢?

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可能成為扮演欺負黑羊的屠夫,可能是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沒有人願意心存惡念的傷害他人。只是總有一些時候,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迫不得已的選擇掛著好人的頭銜給更軟弱的人增加困苦,在心理學中將其歸納為黑羊效應。

細細想想,現實生活,你是否也曾有過,覺得什麼都沒做錯,卻遭到了群體的孤立或排擠?

你是否看過、聽過或參與過排擠、冷落、敵視、圍攻、欺負他人的事件,或者說你就是那個傷害他人而不自知的眾人之一? 有可能你已經陷入黑羊效應之中。

一.黑羊效應對人有什麼危害呢?

生活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我們時常感覺到來自群體的壓抑和充滿惡意的窺視,無論你是優秀還是落魄,這種感覺,就像是被扔在了孤島一般的絕望。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也可能扮演欺負黑羊的屠夫,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罷了。

黑羊效應裡的「好人」不是單指做好事的人,而是指在事件裡面不帶惡意的人,這些也或許是出於好意,也許根本就是無意識的。

黑羊效應裡的「欺負」不是指故意的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他人帶來了傷害。

無助的黑羊--即受害者,常常什麼並沒做錯什麼,卻無辜遭受周圍人群的冷漠,排擠、冷落、敵視。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其實自己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並不是有意識地,但可能只覺得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做某些事很有趣,或做某事對自己有利。

冷漠的白羊--旁觀者,目睹部分或全部過程,卻未採取任何制止行為。

看似與你無關的角色,也許你我正是其中之一,只是我們還未意識到,或還未被喚醒。

其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會造成傷害的事件,並不是那些帶著很明顯惡意的事件,而是那些似乎帶著好意的或者無意識的事件,只不過惡意事件更容易被大家關注,而媒體報導的也大都是此類惡意事件而已。

因為懷揣著傷害他人惡意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還是信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與人為善心態的。

二.為什麼我們身邊的好人變成了冷血的屠夫和冷眼旁觀的白羊呢?

1、逃避責任,我們很多時候會把事情失敗的責任加到別人身上,認為他人對失敗的責任更大。

2、自我保護,當我們意識到自身地位、權益受到威脅時,我們便開始反擊,這種反擊看似是一種正當利益,但是搞不清楚情況時,往往就造就和傷害了無辜的黑羊。

3、從眾心理,有時一件事情並不關乎自己的利益,但是當周圍人都攻擊黑羊時,或許是出於無意識,或者是出於潛意識中要和群體保持認知一致,於是,自己也成為了屠夫中的一員。

就如同破窗效應一樣,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理論,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破鼓萬人捶。

當人們覺得一個人很好欺負,那大家都會開始欺負他,而且還不帶負罪感,視之為理所當然。

就是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意識不到,而且時有發生。

黑羊是怎樣形有成的呢?

一般來說,成為黑羊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般他們在群體中表現出與團體的格格不入的人,或損害了群體大部分的人利益的人。

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較內向,或許是比較張揚或兇惡,也或許是比較與世無爭;也許是比較容易斤斤計較;更或許只是因為比別人優秀太多。還有一種可能是因某種原因,損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的人。

總之,他們不善於抱團,或者很難被群體接納。而且,黑羊之所以成為黑羊,會有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黑羊效應一般都以黑羊的沉默、順受、離開或消失為結局。

一.職場生活中, 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黑羊?

1、不做孤立無援的人。我們不必非要融入大群體,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朋友夥伴,人數少沒關係,再少兩個人也比孤單一個人好,生活中交個朋友沒有那麼難。

《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作為一個大銀行家,他在被冤入獄後,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孤芳自賞,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適應後,他主動伸出友誼之手,交了好朋友瑞德。他最終能逃出監獄,關鍵是因為得到了這個朋友的幫助。

有了自己的朋友,就不容易被選為黑羊,即使被選為黑羊,至少有人能站你身邊。

2、注意自我保護,懂得做好防範。比如在職場上,工作的進度和成果要及時讓別人知道,還要注意留下無可辯駁的證據,最好是書面記錄最好,比如電子郵件,比如聊天記錄等。

要懂得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面對最開始的欺負、質疑不能不言不語的沉默,任由自己被攻擊。要找到合適的時機出擊。

3、做個樂觀向上的人,凡事總是積極向上而又主動的人,成為黑羊的概率比較小。

4、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就無人敢輕視欺辱你。

二.假如一不小心,已成為黑羊該怎麼辦呢?

1.要主動尋求幫助,找朋友,團體或上級或領導的幫助。

2.,表現出無所謂或一笑而過的心態,或去把精力放在追求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時間久了,一切也就淡漠了。

3,如果情勢比較嚴重,已經無法扭轉的地步,那就擇離開這個環境。

黑羊效應是人類社會中無法規避的心理效應,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在這裡邊的角色扮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不要讓自己成為那隻無辜的黑羊。

或許,現實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實現自我強大。只有實現自我成長,才能收穫生活的平靜和內心的安寧;人也只有實現自我強大,才可能消除被欺凌。

相關焦點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這種心理現象就是「黑羊效應」……01 什麼是「黑羊效應」?小玲的部門突然來了很多新人,她也剛參加工作不久。這些同事看上去十分友善,然而彼此間不熟悉,辦公氣氛較為嚴肅,彼此溝通地比較少,看似一團和氣的氛圍,實則暗藏隱患。直到有一天,一個同事路過小玲的辦公桌,不小心打碎了她的杯子。
  • 拖鞋抽臉、口袋放鞭炮:黑羊效應下,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為何校園欺凌屢屢發生呢?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聊一聊「校園暴力」。所謂的校園暴力,一般都是一群人欺凌一個人,其他人坐視不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稱為「黑羊效應」,是由黑羊、屠夫、白羊三方構成的群體獻祭儀式。屠夫總要殺掉一隻羊,每隻羊都不願任人宰割。當羊群中突然出現一隻引起屠夫注意的黑羊時,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羊群會幫著屠夫追殺那隻黑羊。
  • 《少年的你》:以分析黑羊效應減少校園霸凌中弱勢群體的心理傷害
    本篇文章將從「黑羊效應」的原理入手,以什麼是黑羊效應、為什麼會發生黑羊效應、及怎麼應對黑羊效應,三個方面加以詮釋《少年的你》中所出現的校園暴力的全貌。目的是為了讓無論在校園暴力中處於什麼身份的人,都能在錯誤的定位中,重新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早日擺脫黑羊效應帶給其身心的枷鎖。
  • 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這就是「黑羊效應」的真實寫照,我們相信,大多數起鬨的人並沒有殺死輕生者的主觀意願,但是他們的一時興起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就會有欺凌與排擠。 有人說,「黑羊效應」是善良者的罪惡,也有人覺得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好人,只有惡人與戴著「好人面具」的惡人。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詭譎的現象呢?
  • 聚會上被同事歡呼著摁入火鍋:無底線排擠別人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男子在單位聚會上被惡意燙傷,職場排擠比你想像中更可怕你能想像的職場上最慘的事可能會是什麼?挨罵、不發工資、還是被騷擾?不!最新研究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被排擠可能比被騷擾或其他形式的欺凌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2018年,在日本暢銷雜誌《周刊新潮》上,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
  • 職場小人拉幫結派孤立我,怎麼辦?3個方法應對小人的詭計
    職場是一個名利場,少不了會有利益的衝突。在職場上,如果你過於畢露鋒芒,惹來他人的妒忌,稍有不注意,他們就會針對你,排擠你,讓你無法在職場中立足。李廷是入職一年的員工,部門有5個老員工,大家的工作都是大同小異的。由於李廷的資歷比較短,他必須要事事主動,積極才能獲得領導的青睞。
  • 英語閱讀分享:如何看待日本的職場欺凌?
    本期外刊精讀選自The Economist關於日本職場欺凌的文章Japan’s bullying bosses職場欺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這一問題在日本尤其嚴重,這是因為日本職場更加講究論資排輩,等級觀念嚴重。為了減少職場欺凌現象,日本最近通過法律,要求公司建立職場欺凌舉報制度。
  • 被同事孤立,我該怎麼辦?
    不僅會統一排擠孤立團體之外的其他人,內部也總是有如白雲蒼狗,明明前一天還是成員之一的同學,第二天就被集體孤立了,團體內人物關係風雲流轉,堪稱校園版宮鬥大戲。 而被排斥、孤立、排擠、或者不認同的情況,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是頂天的大事兒,是一件可以憂鬱好久、無心學習,甚至徹底否定自我否定人類的那種大事。
  •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黑羊效應04:54來自檸檬心理課堂最近,通過星光大道和春晚走紅的大衣哥朱之文,因為家門被兩個男子強行踹開的事情上了熱搜,雖然後來他本人在微博上解釋回應說:村裡的人喝了酒來喊門,自己睡覺沒聽見,對方就踹門了,都是鄉裡鄉親,不跟他們見識。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作為技術人員,我們也許聽到某人的一個想法之後,結合自己的認知,直接判斷是否可行。
  • 職場中被孤立的往往是哪些人?
    首先,小人是不容易會被孤立的,因為小人之所以稱之為小人,就是因為會搞關係,懂得怎麼跟人套近乎;其次庸人是不可能被孤立的,因為庸人連被孤立的價值都沒有,誰會閒著沒事孤立他呢!不拉幫結派的人容易被孤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清高孤獨的人易孤立。遭人嫉妒的人易孤立。過於老實的人易孤立。
  • 挨耳光、下跪、冷暴力……面對職場霸凌,7招教你狠狠回擊
    截圖顯示,某銀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支行「2020年校園招聘新員工」的微信群,一位新員工與同事在北京一家酒店聚餐時,因沒喝「A角」敬的酒,被某領導毆打辱罵。 其實,上述事件只是形形色色的職場霸凌形態之一。
  • 除了校園欺凌 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帶頭下,硝子遭到了欺凌,事情發酵的越來越龐大在損壞硝子助聽器的過程中,不小心導致其受傷後,東窗事發欺凌事件責任全部被推卸到將也身上,將也難以理解這點並且揭破事實最終將也成為下一個被欺凌的人,遭到所有人的排擠,直到高中為止。
  • 小說《黑羊》中的人性困局:當所有人都作惡時,我們該怎麼辦?
    著名臺灣心理學家陳俊欽曾寫過一本叫《黑羊效應》的書,據說他花了二十多年才破解了《黑羊》這篇寓言小說。首先,我們大概描述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個個都是賊。每到晚上,大家都是以甲偷乙、乙偷丙、丙偷丁的方式互相偷竊,最後一個則偷甲的。總之每個人總能從別人那裡偷到東西,每個人也總被偷。
  • 流浪橘貓貓受同伴排擠,只能與老鼠蟑螂做朋友!
    有這麼一隻流浪貓,它渴望擁有自己的朋友,但卻遭受同類的排擠,為此它只能去與老鼠蟑螂為伴,它最後的命運會如何呢?備受排擠的流浪橘貓夜晚的路邊,來往的行人與車輛逐漸減少,但是路邊的流浪貓卻多了起來,畢竟「夜貓子」這稱號可不是白來的!
  • 流浪橘貓貓受同伴排擠,只能與老鼠蟑螂做朋友
    有這麼一隻流浪貓,它渴望擁有自己的朋友,但卻遭受同類的排擠,為此它只能去與老鼠蟑螂為伴,它最後的命運會如何呢?就在老鼠以為自己要成為貓咪的腹中餐之時,它感到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驟然消失,察覺到自己有生還機會的老鼠,立馬擺動四肢向前奔跑,無奈沒跑兩步,又被橘貓給抓了回來。往復幾次後,老鼠似乎放棄了抵抗,不再試圖逃跑,而是乖乖地趴在橘貓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