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04:54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最近,通過星光大道和春晚走紅的大衣哥朱之文,因為家門被兩個男子強行踹開的事情上了熱搜,雖然後來他本人在微博上解釋回應說:
村裡的人喝了酒來喊門,自己睡覺沒聽見,對方就踹門了,都是鄉裡鄉親,不跟他們見識。
不管這是不是朱之文真實的想法,但是通過踹門的視頻,我們可以看到:
踹門的人完全不以為意、有恃無恐;而旁邊的圍觀者也是嬉笑著看熱鬧、拍視頻,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好像這件事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後朱之文還走出家門跟大家合影了。
查看大衣哥這幾年在村裡的遭遇,走紅並沒有給他帶來多舒適的生活狀態,反而讓他和家人陷入各種麻煩中。
捐款給村裡修路,被村民嫌棄「修的太少」;村民來借錢,最後幾百萬借出去,這些人卻沒有要還的意思,還說「不打算還了」;現在短視頻興起,村民們看到了商機,紛紛拿著手機圍著大衣哥各種拍,才不管你是否方便。
在這些村民身上,完全看不到他們對大衣哥的感恩、尊重,反而是各種得寸進尺、自私惡劣。
通過對比,很多人可能覺得大衣哥脾氣太好了,太善良了,但難道真的是「人善被人欺」?
為什麼大衣哥什麼也沒有做錯,卻要不斷遭受這些村民集體的傷害攻擊呢?
或許「黑羊效應」可以給我們答案。
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
這裡的「欺負」不是專指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在這個現象中,通常有三種角色:
無助的黑羊,即受害者,他們常常什麼也沒做,就無辜遭受周圍人群的攻擊;持刀的屠夫,即加害者,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做某些事很有趣,於是有意或無意中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冷漠的白羊,即旁觀者,目睹部分或全部過程,卻沒採取任何行動。
當在一個群體中,人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迴避壓力帶來的焦慮和責任,他們往往就會把目光轉移到這個群體中相對較弱的人,從而就形成了一群人欺負一個人。
就拿大衣哥的事來說:
村民們都很貧窮,這時候群體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有錢又老實的人,村民們不會去想「他是如何努力有了這樣的成績」,只會想「憑什麼我們都窮,就他有錢」,把對貧窮生活的怨恨轉移到大衣哥身上,這樣就不需要面對自己的軟弱無能,可以逃避自己努力生活卻還是過不好的責任,所以大衣哥成為了那個被選中的無辜黑羊,成為了大眾發洩情緒的渠道。
其實黑羊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在加害者看來,你什麼也沒有做錯就是你的錯。
跳出大衣哥的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黑羊效應可能無處不在。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黑羊效應中承擔著某個角色:比如在家裡,父母親戚不顧你的感受,輪番地催你相親結婚;或者在職場中,你辛辛苦苦地加班完成了某個項目,但最後工作成果卻屬於別人,對方獲得升遷的機會。
這些時候,你是否會有受傷害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