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2021-01-08 檸檬心理課堂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04:54來自檸檬心理課堂

最近,通過星光大道和春晚走紅的大衣哥朱之文,因為家門被兩個男子強行踹開的事情上了熱搜,雖然後來他本人在微博上解釋回應說:

村裡的人喝了酒來喊門,自己睡覺沒聽見,對方就踹門了,都是鄉裡鄉親,不跟他們見識。

不管這是不是朱之文真實的想法,但是通過踹門的視頻,我們可以看到:

踹門的人完全不以為意、有恃無恐;而旁邊的圍觀者也是嬉笑著看熱鬧、拍視頻,沒有人站出來阻止,好像這件事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後朱之文還走出家門跟大家合影了。

查看大衣哥這幾年在村裡的遭遇,走紅並沒有給他帶來多舒適的生活狀態,反而讓他和家人陷入各種麻煩中。

捐款給村裡修路,被村民嫌棄「修的太少」;村民來借錢,最後幾百萬借出去,這些人卻沒有要還的意思,還說「不打算還了」;現在短視頻興起,村民們看到了商機,紛紛拿著手機圍著大衣哥各種拍,才不管你是否方便。

在這些村民身上,完全看不到他們對大衣哥的感恩、尊重,反而是各種得寸進尺、自私惡劣。

通過對比,很多人可能覺得大衣哥脾氣太好了,太善良了,但難道真的是「人善被人欺」?

為什麼大衣哥什麼也沒有做錯,卻要不斷遭受這些村民集體的傷害攻擊呢?

或許「黑羊效應」可以給我們答案。

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

這裡的「欺負」不是專指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在這個現象中,通常有三種角色:

無助的黑羊,即受害者,他們常常什麼也沒做,就無辜遭受周圍人群的攻擊;持刀的屠夫,即加害者,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做某些事很有趣,於是有意或無意中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冷漠的白羊,即旁觀者,目睹部分或全部過程,卻沒採取任何行動。

當在一個群體中,人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迴避壓力帶來的焦慮和責任,他們往往就會把目光轉移到這個群體中相對較弱的人,從而就形成了一群人欺負一個人。

就拿大衣哥的事來說:

村民們都很貧窮,這時候群體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有錢又老實的人,村民們不會去想「他是如何努力有了這樣的成績」,只會想「憑什麼我們都窮,就他有錢」,把對貧窮生活的怨恨轉移到大衣哥身上,這樣就不需要面對自己的軟弱無能,可以逃避自己努力生活卻還是過不好的責任,所以大衣哥成為了那個被選中的無辜黑羊,成為了大眾發洩情緒的渠道。

其實黑羊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在加害者看來,你什麼也沒有做錯就是你的錯。

跳出大衣哥的事件,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黑羊效應可能無處不在。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黑羊效應中承擔著某個角色:比如在家裡,父母親戚不顧你的感受,輪番地催你相親結婚;或者在職場中,你辛辛苦苦地加班完成了某個項目,但最後工作成果卻屬於別人,對方獲得升遷的機會。

這些時候,你是否會有受傷害的感覺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蠅王》裡豬崽子被欺負?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為難好人
    豬崽子成為黑羊,因為他是群體裡最胖的,也是唯一戴眼鏡的,他還有哮喘,力氣不大也跑不快,這些屬於他的鮮明特徵,讓他成為黑羊。在工作中,特立獨行的人,經常被領導點名表揚的人,也容易成為他人眼中的黑羊。屠夫:加害者屠夫就是那個加害者,他總是有意無意地針對黑羊,還號召周圍的人和他一起行動。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爭權奪利,他跟黑羊也沒有深仇大恨,他只是為了讓自己更舒服一點。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長期受欺凌的胡曉蝶跳樓,周圍人都在圍觀看熱鬧,唯獨陳念走上前去,給死者胡曉蝶蓋上了衣服,從此就成為了校園欺凌的目標。明明沒做錯任何事情,她卻三番五次遭遇欺凌。最終,班上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她。欺凌,從到大,甚至發展成赤裸裸地凌辱,使人感到寒顫。透過「黑羊效應」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惡。
  • 你知道什麼是黑羊效應嗎?
    因果與心理學:你知道什麼是黑羊效應嗎?大意是只要一個人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籤,那麼其他人就會不加思考地去加以攻擊,並且認為自己是在伸張正義。筆者在想,教科書上為什麼不能出現有關類似於這樣的心理學文章,而不要讓這個社會鬧出「被害者無辜、加害者冷漠、旁觀者無視」的笑話。
  • 《少年的你》:以分析黑羊效應減少校園霸凌中弱勢群體的心理傷害
    本篇文章將從「黑羊效應」的原理入手,以什麼是黑羊效應、為什麼會發生黑羊效應、及怎麼應對黑羊效應,三個方面加以詮釋《少年的你》中所出現的校園暴力的全貌。目的是為了讓無論在校園暴力中處於什麼身份的人,都能在錯誤的定位中,重新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早日擺脫黑羊效應帶給其身心的枷鎖。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那麼既然人走入社會都希望成為道德楷模一般的好人,為何還會有人作惡或者有些人會寧願壓抑自己的欲望而做個老好人,這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心理學有個經典效應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著名的黑羊效應。所謂的黑羊效應也就是在一個群體中,一群人無意識的傷害了新加入群體的人,不過奇怪的是被傷害的人也很無辜,欺負他的人也不是有意為之,旁觀者也無濟於事。這幫人中,被傷害的人被稱作黑羊,而傷害他們的人稱為屠夫,袖手冷眼相看者可以叫做白羊或旁觀者。這就構成了黑羊效應。
  • 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有人說,真正的善良是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但在很多時候,跟隨大眾會在無意中讓自己成為加害者,完成從「善」到「惡」的轉化,這個時候,孰善孰惡,孰是孰非成為了不確定事件。「黑羊效應」,指的是群體中的個體因為某些原因而對新加入的個體做出排斥與傷害的舉動,而這些加害者往往不帶主觀惡意,通俗來講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現象。
  • 工作中,你的公司有出現黑羊效應麼?
    黑羊效應:在小組生活日常中,幾個好人莫名其妙地欺負他人,排斥另一個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集體意識將取代個人意識。每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集體行為。許多屠夫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排斥「黑羊」。最後,為了使自己感到心裡上的自我安慰,他們開始不由自主的為「黑羊」,貼上 「標籤」表明你的起點是正確的。
  • 黑羊效應:受攻擊的那個就是壞人?屠夫是壞人?或許未必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心理學上面的問題,那就是黑羊效應,這實際上對於如今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相當關鍵的,如今的社會雖說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是不再需要去關注群體或者是沒有太多的一些個幫派存在的,但是影響我們的圈層好像是越來越寬泛,畢竟我們接觸到的事物是越來越多,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形成了無數的圈子,
  • 黑羊效應-別讓別人毀了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黑羊效應:指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旁觀卻視而不見的現象。其實,「好人」即屠夫,好人是黑羊,其他人即白羊,好人與其他人都是受害者,只不過好人受到的傷害更多,更可卑可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舉幾個例子:①校園霸凌(比較極端)②一群人孤立一個人,其他人冷眼旁觀。 危害:①容易使「黑羊」心理上產生問題,產生自我懷疑,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②嚴重的會導致「黑羊」患上自閉症或抑鬱症,難以與他人正常交流,甚至自殺。原因:①從眾效應。
  • 宣布結婚喜訊的志玲姐,為啥成了受害的黑羊?
    1、林志玲們為何忽然就成了「黑羊」?6月6日,臺灣名模、藝人林志玲在新浪微博上宣布自己結婚的消息之後,不到72小時就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黑羊效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不管你承認與否。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黑羊效應」經常發生。
  • 避免職場欺凌,小心被排擠——黑羊效應
    其實,她這是被黑羊效應擊中了。什麼是黑羊效應呢?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可能成為扮演欺負黑羊的屠夫,可能是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沒有人願意心存惡念的傷害他人。
  • 拖鞋抽臉、口袋放鞭炮:黑羊效應下,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中,胡小蝶僅僅是因為長得好看、學習成績優異,就慘遭魏萊的嫉妒。從往椅子上倒紅墨水到後來的扒了胡小蝶的衣服並辱罵毆打胡小蝶,以魏萊為首的施暴者變本加厲。胡小蝶因不忍凌辱,選擇了跳樓自殺。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校園凌辱到此為止了,但是,並沒有。胡小蝶死後,魏萊非常害怕,她擔心警察會查出自己,所以懇求陳念不要向警察說出真相。
  • 無處不在的群體霸凌:「好人」也會作惡
    有人的地方就有群體,有群體的地方就有社會,無論是學校、職場還是其他人群聚集的環境中都存在著這麼一個問題:黑羊效應——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詭譎現象。通俗一點解釋就是霸凌,校園霸凌、職場霸凌、網絡霸凌……。黑羊效應裡又分為幾個角色:黑羊、屠夫、白羊。黑羊:受害者,無端被群體欺負的對象。
  • 小說《黑羊》中的人性困局:當所有人都作惡時,我們該怎麼辦?
    卡爾維諾曾寫過一篇叫《黑羊》的簡短寓言小說,總共不過一千來字,但其中蘊含的寓意卻非常豐富。著名臺灣心理學家陳俊欽曾寫過一本叫《黑羊效應》的書,據說他花了二十多年才破解了《黑羊》這篇寓言小說。首先,我們大概描述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個個都是賊。每到晚上,大家都是以甲偷乙、乙偷丙、丙偷丁的方式互相偷竊,最後一個則偷甲的。
  • 黑太狼抓假羊充數,灰太狼被羊欺負慘了
    這部作品從2005年播到現在,已經累計了非常多的作品,不同的主題帶給大家不同的劇情體驗,但灰太狼永遠抓不到羊的梗一直都沒有變過。因為灰太狼不會抓羊,所以也一直被老婆嫌棄,其實灰太狼抓不到羊這點跟他爸爸還是挺相似的,真的做到了有其父必有其子了,都不擅長捕獵,雖然他們都不曾抓到羊,但他們的鬼主意是非常多的,黑太狼抓假羊充數,灰太狼被羊群欺負慘了。
  • 黑羊與灰鷹 酣睡與清醒
    心理類的書,《陌生人效應》真的好看,適用於普通讀者。遊記類的書,我一直喜歡看。每次去一個目的地之前,我會大量閱讀相關圖書。在這次推薦的指定書目裡,我選了難度最高的《黑羊與山鷹》,因為喜歡歷史主題的遊記。
  • 你的領導被罵,你也跟著倒黴,踢貓效應告訴你為什麼
    大家好,我是不成功的不成功人士,一個教你知識的up主,關注我,每天給您一點有用的知識。想問一下大家在職場中有沒有莫名其妙被領導訓斥的情況。其實這可能是工作裡常出現的一種狀況,也就是領導被訓了,找你出氣,這種情況我們叫它踢貓效應。
  • 黑羊與灰鷹:巴爾幹的苦難和重生
    在全球化和新民族主義兩股力量席捲世界的背景下,那片遙遠國度的歷史與當下,也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只是一本遊記《黑羊與灰鷹》是一本難以被定義的文學作品,韋斯特記錄了她在巴爾幹地區的所觀所想,她感性的認知,為的是挖掘這片地區民族差異和政治衝突是什麼,為的是探明這片土地的人民怎樣生活,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的分享,比單純的旅行文學更加豐厚。
  • 標籤效應:貼上什麼樣的標籤,你就會成為什麼人
    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心理將康看過來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 為什麼貓、狗、老鼠都能成為人類的寵物,而溫順可愛的羊卻不行?
    可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寵物當中沒有羊呢?羊相信大家都見過,就算買見過真的,也肯定見過照片,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渾身上下蓬鬆,柔軟的毛髮,看起來簡直就是繼貓狗等動物之後成為寵物的不二之選,可是為什麼看起來軟萌可愛的羊沒能變成寵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