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活,重塑體育文化(上)

2020-12-05 中國體育報

前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響力和創造力成為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與全面而深刻的文化變遷相互激蕩,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體育文化的發展圖景。體育不僅以其健身、娛樂、觀賞、探險、旅遊等多種文化形態,迎來其自身的文化繁榮,在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促進文化消費等方面效用引人矚目,而且將其活力注入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村落文化等其他文化領域,使之朝氣蓬勃,生生不已。我國體育文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轉型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就要求體育發揮更多的作用。然而,體育卻滯後於時代的進程,未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出現了發展瓶頸,如:1)體力活動不足導致的慢病迅速蔓延;2)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3)高水平競技運動人才短缺;4)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和精英體育難以良性互動;5)群眾體育參與的組織支撐不足;6)體育、教育、衛生等部門合作缺乏共識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體育文化,因為體育文化的核心由精神層面的體育觀念、體育認知、體育意識等極為重要的元素構成,以其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左右著體育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如今,中國體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不僅是指其錯綜複雜的體制機制改革及相關利益格局的調整,也意味著改革已經深入到觀念和認知層次,體育文化的滯後對體育發展的制約是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體育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折射出體育文化的困惑。當下,中國體育要走出發展瓶頸,需要緊扣時代變化,重塑體育文化,發揮其對體育改革和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這就需要對體育文化進行較為全面的歷史梳理,明確其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應對之道。

1 體育文化的定義

1.1 體育文化及其要素界定

文化,是人類社會最為重要,也是理解最具歧義的一個概念。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對文化的界定為學界廣泛引用:「文化,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Tylor,1871)」。泰勒的文化概念囊括了物質技術、社會規範和觀念精神等人類的所有創造物,雖然頗具影響,但因其太過繁雜,個性不彰,這種廣義的文化界定為後人所詬病。如,美國學者亨廷頓(2011)等就批評道:「文化若是無所不包,就什麼也說明不了」,亨廷頓等從純主觀的角度切入,認為文化是「指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取向以及人們普遍持有的見解」。美國文化學者格爾茨(1999)也認為泰勒的文化概念「模糊之處大大多於所昭示的東西」,也主張代之以狹義的、專門化的,也是理論上更為有力的文化概念。他藉助馬克思·韋伯的觀點:人是懸在由他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認為「所謂文化就是這樣一些由人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

的確,如果文化什麼都是,那它就什麼都不是。學界對泰勒文化概念的批評切中肯綮。然而,狹義的文化概念也需要清晰而明確的表述,這裡,中國學者何傳啟(2009)「著眼於操作層面」對文化的界定頗具新意,「文化是影響和解釋人類生活方式的知識、制度和觀念的複合體,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和體現。文化複合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知識是文化的基礎,制度是文化的核心,觀念是文化的靈魂。」

這一文化概念的表述簡明而清晰,但其文化中3個要素的序位表述欠妥,且制度要素定位也有不準之處。本文沿用其框架,稍加調整,將體育文化界定為「人類社會體育的觀念、知識和制度的複合體。價值觀是體育文化的靈魂,知識是其基礎,制度是其支撐」。構成體育文化的觀念、知識和制度看不見,摸不著,但並不意味著體育文化是為文化而文化的玄學空論。恰恰相反,體育文化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其觀念、知識和制度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及其千姿百態的衍生文化形態,作用於人和社會,從而產生各種實際效果。人們正是通過體育文化應用於實踐的外顯形態來體驗和分析體育文化的。因此,體育文化的物化形態儘管不在其概念界定的範圍內,卻是認識和討論體育文化須臾不可離開的實踐依據。這樣,由觀念引導(魂)、科學基礎(識)和制度支撐(制)組成的「體育文化之體」及其應用於實踐的「體育文化之用」,構成了討論體育文化的邏輯結構。

1.2 體育文化要素的依存關係

體育文化的「魂、識、制、用」各具功能,相互依託又相互制約。其功能大致如下:

體育價值觀賦予體育以意義,使體育成為追尋和實現一定意義的發展過程。它規定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確定體育文化的發展前提,統領體育文化的各要素和形態,對體育文化具有導向性、基礎性和整合性的重要作用,是體育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價值觀不僅決定體育文化的性質,且規範其內在要素的關係結構及與外環境的聯繫。價值觀是體育文化的根本立場,決定著體育文化「識」探求的方向、「制」設計的準則及「用」適應的範圍與對象。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主導體育發展的觀念也因時因地而變,在劇烈變遷的社會轉型期更是如此。診斷體育文化,確定其發展狀態,首先要觀察的是其價值觀是否合理,其賦予體育的意義是否契合社會對體育的需求。

體育知識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科學性,決定著構建體育文化的材料真實可信,還是臆想編造;踐行體育文化的途徑切實可行,還是虛無飄渺(如通過身體修煉,奪天地之造化,可長生不老,肉身成仙);體育的功能僅限於物質狀態的身體,使之體格強壯,還是同時涉及人的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使之全面發展;體育的作用僅限於個體,還是同時涉及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體育知識賦予體育文化以科學精神,不斷破除迷信,為體育價值觀提供堅實的認知基礎,從而讓體育文化沿著理性的道路前進。

體育制度是體育文化「魂」「識」與「用」的結合部,包括體制機制,是精神形態的體育文化通向物質世界的橋梁,是將體育理念付諸實踐的轉化器,發揮著載體和工具的作用。其狀態決定著體育文化的規範性和運作的順暢性。不僅如此,體育文化之制也是體育文化體系與社會文化體系在操作層面的結合部和互動界面,它將體育文化內嵌於社會大文化的運作結構中,使之成為社會文化運行的有機組成部分。應注意的是,儘管體制機制由於其獨特的關聯性和操作性,在體育文化中居有重要位置,但其在體育文化中工具的位置和手段的作用並不因此而改變。

體育活動如各種競技項目、健身保健、運動會及其衍生物,如體育設施、體育文學、藝術、影視等是體育文化的外顯形態,種類繁雜,形式多樣,難以盡述。體育文化的實踐形態一方面受制於體育文化的規定性,另一方面也檢驗著體育文化「魂」的意義、「識」的真偽和「制」的效率。通過這種檢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使得體育文化吐故納新,保持勃勃的生命力。

據此,研判體育文化的狀態,涉及4個基本問題:1)以何種價值觀念為引導(魂)?2)以何種知識體系為基石(識)?3)以何種體制和機制為支撐(制)?4)以何種形式將該價值觀和知識物化為體育實踐形態並實際操作(用)?

顯然,體育文化的實際狀態和效用是多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實踐的有效性取決於價值觀念的感召力、認知的科學性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體育文化的理想狀態是,其內三者(魂、識、制)相互和諧,其外契合於社會。然而,在現實中體育文化發展與社會發展常存在不同步的現象。當其落後於社會進步時,以文化滯後性阻礙社會發展,而當其居於時代潮流前沿時,又以文化的先進性推動社會進步,如改革開放的理念之於中國社會的轉型發展。體育文化是滯後還是引領,取決於其能否與時俱進,自我更新。

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文化的發展狀態及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體育的多種潛能得以釋放,體育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其發展由集中統一到多元分化,類型日趨多樣,內容日趨繁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文化發展態勢。

2.1 「三化」並存的發展格局

40年來,我國體育文化的狀態大致可概括為「三化並存」的發展格局:政治維度的趕超體育文化,經濟維度的商業體育文化和社會維度的惠民體育文化並存。這3類文化與中國社會的轉型發展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依據各自的發展邏輯展開,促進了中國體育和社會的發展。

2.1.1 政治維度的趕超體育文化

政治維度的趕超體育文化的概念界定:以體育樹立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認同,促進國家建設為目標的價值觀念、知識體系和制度安排。其文化特徵為:1)魂:體育服務於國家層面的目標;2)識:體育服務於政治的體育理論,體育與政治互動的認知;3)制:層級政府為主幹,行政指令運作,單位執行的制度安排;4)用:為國爭光的專業體育,增強體質的群眾體育。

長期以來,趕超體育文化是我國體育的主導文化,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原因。就歷史而言,這與近代以來在外敵侵略的壓力下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生存權和發展權的獨立自主有直接關係。就社會而言,則是經濟社會積貧積弱的狀態造成民族體質虛弱,無法造就現代國家所需要的保衛者和建設者。在這種歷史和社會條件下,對外宣示國家主權,對內增強國民體質,成為中國體育的必然選擇,此時體育文化的主旨是趕超,讓中華民族迅速站起來。趕超體育文化集中體現於「鍛鍊身體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和「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謝瓊桓,2000)。其制度基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和集生產、學習、生活為一體的「全能型」社會制度——單位制。

趕超體育文化卓有成效地樹立了新中國的形象,振奮了民族精神,改善了民族體質,將一盤散沙的民眾聚集起來,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任海/文 安靈均 鞠煥宗 孫非/圖)

相關焦點

  • 《超球少年》聚焦青少年體育文化
    節目通過足球聚焦青少年體育文化,以熱血足球夢為基本核心,集結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百位足球少年,並邀請了範志毅、楊晨、李瑋鋒、曲波、董路、肖山等6位組成執教團帶領球員比賽,通過多輪激烈的足球對戰,最終角逐出冠軍隊伍。節目圍繞「體教融合」這一主旨,對節目進行升級維新。該檔綜藝將於近日登陸江蘇衛視播出。
  •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雲上文化」加速消費結構重塑
    他在此次活動的致辭與主題演講中表示,疫情對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雲上文化」為代表的新型文化經濟正在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速消費結構重塑。「在這個背景下,文化經濟作為跨越文化與經濟的新興交叉學科,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他認為,文化經濟的研究有利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繁榮。其次,文化經濟的發展是提升國內消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再次,文化經濟的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他同時強調,當前文化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
  • 吳海英:重塑令行禁止的政治文化
    吳海英:重塑令行禁止的政治文化 2017-10-17 09:20:27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 音頻節目《中國人的小日子》上線 聚焦傳統文化走向日常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提供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由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公益發起的國內首檔傳統文化推廣音頻節目《中國人的小日子》30日在線上發布,旨在通過20餘名藝術界資深人士發聲,解讀傳統文化如何古為今用,走向日常生活。
  • 美國SteelStacks藝術文化園區,在工業遺址的砂土中重塑城市地標
    美國伯利恆 SteelStacks 藝術文化園區,其前身是位於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伯 利恆的煉鋼廠。1995 年伯利恆鋼鐵集團停止了煉鋼業務,結束了成千上萬藍領 居民與工廠密不可分的生活模式。煉鋼廠也因此被遺棄、孤立,逐漸淪為不受歡 迎的工業廢墟。
  • 聚焦!這一國際性賽事打響!
    大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志宏、全國冬泳委員會常委、遼寧省遊泳協會主席於曉光、市體育局長溫殿斌、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解學慧、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柳金紅、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維宇,新區領導王傑、 徐曉莉、吳建昌,金石灘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振鑫、大連楓葉國際學校校長瑞恩 · 沃倫查克、大連美國國際學校校長布萊爾·李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聚焦】定了! 2020·國際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遊節暨那達慕大會9月...
    【聚焦】定了!不僅包括豐富多彩的文化文藝體育活動,還將有尋找「古潼京」—奪寶奇兵巴丹吉林沙漠徒步穿越第一季、「大漠紅絲巾」網紅打卡創意活動、金秋巴丹·汽車嘉年華等旅遊賽事活動,以及精彩紛呈的那達慕賽事活動。期待滿滿定不負眾望今年的沙漠節具體什麼安排?先睹為快吧!
  • 汪大昭:領略日本體育的文化支撐
    「巴寶強」是日本排球文化的標誌物,它長得圓圓的、憨憨的,有著漂亮的大眼睛和靈活的手臂,軀幹部分是排球的變身,善於扣球、攔網、發球、救球。就是這樣一個造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吉祥物,居然很多年不過時,至今活躍在世界盃賽場上。它和球迷一起陪伴著日本排球,目睹屢戰屢敗,卻又不離不棄。體育運動是人類的文化行為和身心需求,一個競技項目的水平不能總用作衡量國家民族強弱的標尺。
  • 【青奧觀察】南京博物館館長龔良:傳承體育文化
    原標題:【青奧觀察】南京博物館館長龔良:傳承體育文化   人民網南京8月28日電(歐興榮 姚媛 韓振 是鍾寅)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是青奧會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院長龔良做客人民網《青奧觀察》,向我們揭示體育和文化的關 系傳承。
  • 《江海漁童之巨龜奇緣》人物海報 聚焦博大江海文化
    海報展現了清新秀麗的江海風韻,以及少年滿江和滿爺爺的快樂生活。此外,影片中運用了剪紙元素,通過馬老爺尋寶探秘等一系列「小故事」聚焦博大的江海文化,影片已定於3月16日全國公映。《江海漁童之巨龜奇緣》人物海報 聚焦博大江海文化《江海漁童之巨龜奇緣》人物海報 聚焦博大江海文化
  • 懶熊體育第五屆體育產業嘉年華在上海舉辦
    2021年1月12日,懶熊體育第五屆體育產業嘉年華在上海舉行,今年嘉年華主題是「蓄勢而上」。本屆嘉年華的內容涵蓋1場主題演講、1場跨界對話、8場圓桌論壇以及1場社交酒會。50餘位上臺嘉賓,上百位商業領袖、投資人、知名創業者、體育明星和媒體參加。
  • 未來十年,新英體育如何打開體育版權商業化「盲盒」?| 對話喻凌霄
    在喻凌霄的演講中,我們聽到了新英體育跌宕起伏的十年過往,也看到了他們未來清晰的目標:在堅持國際化的道路上,聚焦頭部IP,並積極探索體育賽事的商業化。當時我們已經意識到新英體育不可能永遠運作英超,必須在其他業務上拓展更大的邊界。」至今喻凌霄牢牢記得2016年的11月17日,新英體育丟掉英超版權的那一天。這對於在當時倚仗頭部IP做生意的新英體育而言,是一道難過的坎。
  • 全民健身助推全面小康 競技體育提升文化自信
    阮琛 攝「十三五」期間,海南全面踐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和「奧運爭光」國家戰略,圍繞「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多措並舉,以加大基礎投入助推海南高質量發展、以全民健身助推全面小康、以競技體育提升海南文化自信、以體育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完成了《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的目標任務,為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和「三區一中心」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 淺談:各個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關鍵詞:歷史時期 傳統文化 民族傳統體育 影響  1 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的定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 精準扶貧 文化先行——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隊員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
    10月17日上午,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葉靈燕導演,中國體育舞蹈國際級裁判、貴州省體育舞蹈運動協會主席張新葑女士帶領的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國奧隊、國青隊隊員一行30人來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舉行了「10·17」全國第六個扶貧日暨國際消除貧困日文化扶貧慰問演出,為木孔村的村民們送來了一場扶智暖心的文藝演出
  • 重塑觀察法的社會學想像力
    殊不知,這無形中削弱了觀察法的實際效力,本文在概覽觀察法要點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它的社會學想像力來重新激活它的潛在獨特優勢。作為輔助性角色的觀察法從學術史角度看,只用觀察法來收集資料開展學術創作的作品確實不多。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七場座談會,習近平為何聚焦這四個領域?
    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這也是圍繞「十四五」規劃所開的第七場座談會。為何要重點聚焦這四個領域?座談會上釋放了哪些重要信息?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聯播視頻丨習近平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4個領域 10位發言代表 座談會上,來自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的10
  • 關於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
    繁榮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讓廣大農村群眾有精神寄託和文化素養,應當得到重視和加強。   我市是革命老區,居住著擁有燦爛多彩民族文化的壯漢瑤等多種民族,隨著全市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迫切地希望有更多的精神食糧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 豐富環境通過促進雙側突觸重塑改善腦缺血後認知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
    這表明EE可能通過雙側海馬區突觸重塑促進腦缺血後的認知功能恢復。對側突觸重塑不僅影響同側突觸重塑,而且影響認知功能,對側突觸重塑可能在認知功能恢復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現以母語說明如下:引言腦缺血引起的認知功能損害嚴重降低了生活質量,我們之前的研究表明,海馬區突觸重塑在認知功能恢復中起著關鍵作用,豐富的環境可以增強腦灌注不足時突觸的可塑性,減輕認知功能障礙。
  • 東林街道 陳晶晶——突出工礦文化記憶 打造高品質生活宜
    將該路段設計為步行街區,分五個色段打造礦工主題文化休閒走廊,以中部為節點分為礦工生活主題美食街和礦工文創主題休閒街兩大街區。一帶,即夜間休閒體驗經濟帶。東林糖果店至和平三村道路兩側,以休閒商街為空間載體,以工礦特色文化與生活氛圍為核心吸引力,聚集夜景觀光、購物、餐飲、娛樂、文創、演藝等各類消費業態,形成本土特色、文旅體驗、城市夜間休閒生活共融一體的夜間文旅消費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