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街道 陳晶晶
打造「一廊一帶一心兩片區」
東林街道有老舊小區52個、160棟、367個單元、5200餘戶,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其中,新工區片區267畝,東至礦工廣場、西至東林大道、北靠進盛實驗中學、南接萬東南路。
為打造萬盛獨有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建議新工區片區以「工礦文化」為根基、「傳統+時尚+藝術+高科技」為引領方式,進行文化挖掘、活力再造,打造「一廊一帶一心兩片區」,實現文化消費為主導的文化休閒、創意設計、藝術展示等多個功能相互結合。
一廊,即工礦文化主題休閒走廊。新工區步行街入口至礦工廣場路段529米。將該路段設計為步行街區,分五個色段打造礦工主題文化休閒走廊,以中部為節點分為礦工生活主題美食街和礦工文創主題休閒街兩大街區。
一帶,即夜間休閒體驗經濟帶。東林糖果店至和平三村道路兩側,以休閒商街為空間載體,以工礦特色文化與生活氛圍為核心吸引力,聚集夜景觀光、購物、餐飲、娛樂、文創、演藝等各類消費業態,形成本土特色、文旅體驗、城市夜間休閒生活共融一體的夜間文旅消費街區。
一心,即「地心方舟」文創遊樂體驗中心。利用東林機械製造廠搬遷後場地、礦工廣場等區域,以工礦文化為主題,打造集工礦文創科技體驗、工礦文化科普研學、兒童主題遊樂、藝術創作空間等於一體的主題文化體驗中心,形成特色的商業體系和文創產業發展的創意生活集群,將其打造為萬盛文化創意產業新地標。
兩片區,即「時代記憶」礦工主題生活區、「礦藝家園」文創品質生活區。「時代記憶」礦工主題生活區,對新工區小區、蘭苑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和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積極引導居民開辦民宿,參與旅遊發展。「礦藝家園」文創品質生活區,在東林二村區域以文創為社區特色引領方向,將文化創意融入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創作,在創作中生活,打造新時代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與高品質社區生活示範點。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東林街道大部分小區供排水、停車場、照明、圍牆、消防設施等基礎設施落後,綠化、汙水處理、垃圾分類、小型公共設施等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教育、文化體育、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為此,可從三個方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黨建引領,打造陽光自治小區。街道黨工委通過開展「黨員責任區閃光行動」,發動小區黨員,緊緊圍繞改造內容「誰來定」、改造資金「誰來出」、改造過程「誰監督」、改造之後「誰維護」等重大議題開展協商,激發其參與改造的活力。充分運用「業委會組建100%」的模式,緊密依託「社區+業委會+物業」三方平臺,按照「業委會主導、居民參與、社區組織、街辦實施、政府統籌」的總體思路,變過去由政府主導改造、居民「不買帳」為業委會主導、政府統籌、居民滿意。
包裝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共建。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環境和配套設施、建築物本體、公共服務設施、小區治理體系四大方面。對於功能達標型老舊小區,採取「微改造」模式,通過包裝項目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和群眾自籌一部分解決。對於打造工礦文化主題休閒走廊、夜間休閒體驗經濟帶的建設、「地心方舟」文創遊樂體驗中心,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以社會資本為主,把資金運作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不斷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多元共融,推進轄區和諧發展。街道和社區聚焦長效管理目標,從陣地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精準施策,提升城市社區治理能力,探索管道暢、路面平、樓道亮、環境美的面子工程與多公益、多文化、多科技、多和諧的裡子工程相互平衡的老舊小區常態化管理新路徑,共同推進共治共管、 共建共享、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