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用全球視角描述大氣運動

2021-01-16 中國氣象局

本期嘉賓: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胡淑娟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通訊員 黃瑜

  本期觀點:

  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制約著氣候預測準確率的提高。

  「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可彌補傳統研究需要進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劃分的不足。

  從全球的視角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際大氣環流的運行情況,有助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發展。

  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思想的產生

  地球大氣處於科氏力場和重力場中,中高緯度地區的羅斯貝波、低緯度的哈德利環流和沃克環流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它們的異常演變對全球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產生重要影響。

  如何定量化描述這三大環流?科學家將流體力學中二維運動的渦旋環流與輻散環流分解方法應用其中。然而,這樣的描述方法導致了中高緯度大氣動力學和低緯度大氣動力學劃分的不足,從而制約著以全球大氣環流為研究對象的氣候動力學理論的發展。

  為了解決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制約氣候預測準確率提高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醜紀範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的動力學理論研究,認為需要從全球的視角出發,去解決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以及垂直環流和水平環流共同作用的問題,去發展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理論。

  創新性提出「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方法

  近年來,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胡淑娟繼承和發揚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的學術思想,帶領團隊致力於從全球視角「解讀」實際大氣環流。

  從氣候動力學理論溯源開始,在描述中高緯度大氣環流過程中引入低緯度地區垂直環流的定量化表示形式;同樣的,在描述低緯度大氣環流過程中引入中高緯度地區水平運動的定量化表示形式;將中高緯度地區的羅斯貝波及低緯度地區的哈德利環流和沃克環流的概念推廣至全球大氣環流,定量化地提出了全球三維水平型環流、經圈型環流及緯圈型環流的新定義,將全球大氣環流表示成水平型、經圈型以及緯圈型環流之和的形式,發展了「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模型,解決了全球大氣環流的統一描述問題。

  胡淑娟說,氣候預測領域缺乏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理論,這是開展此項研究要解決的問題。三型環流分解理論強調從全球的視角去看待實際大氣運動問題,不僅要看到不同緯度地區主導的、典型的大尺度環流運動,還應當考慮各緯度地區其他環流的重要作用,就像觀察一條流動的河,不僅關注表面水平方向的流動,而且看到其內部垂直方向的暗流運動一樣。

  由於「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模型採用實際大氣的三維流函數去等價表示大尺度環流的流場特徵,因此,新定義的流函數不僅能從形態上直觀地刻畫大尺度環流系統的三維空間結構特徵,還能將所研究環流系統的動力特徵與熱力特徵分離,較好地克服了變暖氣候背景下高度場表示環流系統的缺陷。

  「這一點在我們近期開展的西太平洋副高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接下來將更深入地開展相關的實際應用工作。」胡淑娟說。

  構建大尺度大氣環流氣候動力學理論

  「建立直接預報全球大尺度環流的動力學方程組理論是我們開展該項工作的最主要目標。」胡淑娟說,但如何將新建立的環流分解模型與形式複雜的原始方程組相結合,進而得到科學合理的動力學方程組是一個更加困難的過程。

  然而,國內外並沒有類似的研究和理論思路可以借鑑。在這項研究中,胡淑娟和團隊得到了醜紀範院士的耐心指導。「醜先生建議我們參考他早年建立的原始方程組的算子方程理論,在宏觀保持大氣系統強迫耗散特徵不變的前提下,開展動力學方程組的構建。這番話讓我茅塞頓開。」胡淑娟說。

  最終,沿著「算子方程」的道路,胡淑娟團隊實現了「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模型與行星尺度原始方程組的結合,將原始方程組中關於小尺度速度場的預報問題轉化為直接預報大尺度環流流函數的問題,構建了大尺度環流動力學方程組理論。新的方程組揭示了全球大尺度環流系統的非線性作用機理,彌補了傳統研究中人為劃分中高緯度大氣動力學和低緯度大氣動力學的不足,為建立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新理論奠定基礎。

  醜紀範認為,「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理論是一項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創新性工作,強調理論研究不要被國外牽著鼻子走,要做自己的、有中國特色的理論研究。

  「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理論雖尚未直接服務於氣候預測,但胡淑娟團隊對將來的研究方向已形成清晰規劃:「接下來,除了要深入地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外,還要開展一些大尺度環流長時間行為的動力學性質研究,進一步完善新方程組的動力學理論。希望通過發展定量化的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為改進和提升我國月-季節時間尺度的氣候預測提供理論支撐。」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11月25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大氣與海洋熱量輸送也可致全球升溫
    近日《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氣和海洋系統中熱量傳輸方式的變化,對未來全球升溫也有影響。 地球表面的熱量輸送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大氣和海洋會將熱量沿著赤道—極地的方向傳輸,從而使地球系統的熱量達到收支平衡。「如果沒有熱量輸送,熱帶和極地之間的溫差會更大,即『熱的更熱、冷的更冷』。因此研究熱量傳輸產生怎樣的變化很有必要。」
  • 【地理探究】想知道天有多高,先問大氣有多厚!附高中地理大氣知識...
    空氣運動  在近地面,氣溫高的地方空氣呈上升運動,而氣溫低的地方空氣呈下沉運動,從而形成空氣對流。  天氣現象  雲、霧、雨、雪等。各種天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存和行為,是大氣層中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係最密切的一層。  平流層
  • 大氣所等發現減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成為海洋吸熱的中心
    海表吸熱是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的關鍵因子,其變化對地球各圈層均有影響,能夠調節全球變暖速率。19世紀中期以來,隨著全球加速增暖,海洋從大氣中吸收並存儲的熱量也在迅速增加,其中以南大洋(30°S以南,圍繞南極大陸的海域)和北大西洋的表層熱吸收為主,但南大洋的貢獻大於北大西洋。這種海洋吸熱的南北不對稱性很大程度上源於大氣中溫室氣體和人為氣溶膠的同時增加,並且與海洋環流的變化有關。
  • 【專題整理】從海拔、氣壓和溫度的關係解讀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
    兩地溫差越大,熱力環流越旺盛。  2、兩個氣流運動方向:((先有垂直運動,後有水平運動))  ①垂直運動:與冷熱差異有關,受熱上升,冷卻下沉。  ②水平運動:與氣壓差異有關,從高壓流向低壓。  3、三個關係:  (1) 等壓面的凹凸關係:(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類型相反)  受熱: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 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不到0.1%,為何對全球氣候影響如此巨大?
    簡單來說,氣候學研究的是全球範圍內多年來的平均天氣狀況。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及各種均值、極值等統計量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比如二十四節氣表,就是中國古人依據長期的經驗對氣候做出的總結。影響地球氣候的因素很多,包括:太陽活動、地表植被、大氣環流、洋流、海陸分布、地勢地形、地球的運動等,如今還要加上一個人類活動。因為隨著人類的全球擴張以及工業化進程,人類已經擁有了能夠影響地球氣候的能力。
  • 大西洋環流當前處於1600年來最弱時期
    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領銜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稱,自 19 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海洋環流系統中關鍵的一環——大西洋環流並沒有以最高強度運行,目前正處於過去1600年中的最弱時期
  • 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近一千六百年來最弱環流
    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中,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   據外媒報導,近日有關科學家們給出警示,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一千六百多年來其自身歷史上最弱環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地區的天氣。
  • 大氣中有多少粗塵?相當於1700萬頭大象的重量
    大氣中的兩類塵埃均來自乾燥地區,它們在高速風的作用下離開了地面。其中,細塵像雲一樣有散射作用,會使大氣溫度降低,而起源於撒哈拉沙漠等地的粗塵則體積更大,與溫室氣體一樣,會使大氣變暖。準確地知道大氣中有多少粗塵非常重要。在它的幫助下,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受塵埃影響的大氣現象(如降雨),還可以知曉塵埃使地球變暖的程度。
  • 《合肥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大氣治理,大氣汙染防治,藍天...
    三、規劃目標   積極推進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全市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區域大氣環境管理能力穩步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包括SO2、NO2、CO、O3、PM10、PM2.5等6項主要環境空氣汙染物全面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全面消除重汙染天氣。
  • 大氣所等發布全球海洋變暖2020年度報告
    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的20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上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鹽)變化研究報告。研究團隊同時發布了兩個國際機構的2020年海洋熱含量數據,即來自大氣所的IAP/CAS海洋觀測格點數據以及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NOAA/NCEI)的NCEI格點數據。此外,研究團隊還發布了2020年全球海洋鹽度和層結IAP/CAS數據。數據下載連結:、。
  • 大西洋環流減緩致氣候變暖加劇---中國科學院
    (以下簡稱AMOC)的減緩並不會導致全球變冷;相反,可能會更有利於全球變暖。  據了解,AMOC是大洋熱鹽環流傳送帶的重要組成部分。AMOC將北大西洋低緯度的高溫、高鹽水向北輸送至高緯度地區。以往大家關心較多的是表層過程,即AMOC向北輸送暖水,為歐洲帶來溫暖溼潤的天氣。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和格陵蘭冰蓋融化形成淡水並注入北大西洋,減少了北大西洋深層水的形成並且使AMOC減緩,從而使向北的熱輸送變少,導致歐洲以及北半球變冷。
  • 䴉䴉視角|陝西多地市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
    䴉䴉視角|陝西多地市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 2020-11-29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冪劉敏濤同穿運動裝,香芋紫時髦暖咖色大氣,演繹兩種不同風格
    運動裝一直是時尚圈經久不衰的風格,運動衛衣、運動夾克、運動褲、運動鞋等,這都是永不過時的單品。雖然都不過時,但大家生活中基本上都是單穿,但這兩年更流行運動套裝,尤其是運動衛衣配運動褲的套裝,這種成套的穿法不僅省時省力,還比自己搭配出來的風格更時髦。
  • 《中山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2020年)》,大氣治理,大氣汙染物...
    鼓勵提前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高排放汽油車、採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和化油器摩託車。(市交通運輸局、中山海事局、中山供電局負責)   29.加強油品的供應保障和銷售監管   全面供應國六排放標準車用汽柴油,且車用汽油蒸汽壓全年執行不超60千帕。研究銷售前在車用汽柴油中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淨增效劑。
  • 用一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話來描述亞馬遜運營和貨代
    近期,有些亞馬遜賣家和貨代十分苦惱,中秋國慶就要來臨,家裡相親已經安排上,回家更要面臨著七大姑八大姨的拷問,要是被問起工作,如何把亞馬遜運營和貨代的工作描述的高端大氣又便於理解是個很大的難題。 保安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描述為公司全系統物理安全保障專員;收破爛的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描述為物質能源常態化循環執行師;倉庫登記員可以描述為資源管理系統終端信息員。那麼,亞馬遜運營和貨代的工作又該怎麼描述呢?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溫室效應是指太陽短波輻射透過地球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又被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地球氣候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的溫室效應,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平均溫度提高了38℃。
  • 大氣分層蘇州辦公室除甲醛為你科普
    在平流層下層,即3035km以下,溫度隨高度變化較小,氣溫趨於穩定,為-55℃左右,所以又稱同溫層;在3035km以上,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這是因為平流層集中了大氣中大部分O3,並在高約2025km高度上達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層。因O3具有吸收太陽光短波紫外線的能力,同時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可被分解為原子氧和分子氧。當它們重新化合生成O3時,可以熱的形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平流層的溫度升高。
  • 公司起名:簡單大氣三字的公司名稱大全
    從古至今,三字名字一直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公司起名傳統,因此也有許多公司法人也會伴隨著這個傳統,給自己的公司起一個三字公司名字。公司名的種類很多,這裡大有企服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一些簡單大氣三字公司名字,不知道給自己的公司起什麼名字的老闆可以來了解一下。
  • 全球氣候變化下,未來的我們將會與山火共生,我們要如何才能應對?
    四、全球變暖 最近200年來,人類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開採利用煤炭和石油,並大規模砍伐森林,這讓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到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讓地球正在面臨一個快速的氣溫升高過程,這就是傳說中的全球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