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近一千六百年來最弱環流

2021-01-11 中國江蘇網

  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中,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

  據外媒報導,近日有關科學家們給出警示,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一千六百多年來其自身歷史上最弱環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地區的天氣。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科學家們論斷:「如果大西洋環流持續減弱,,它可能會破壞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還會導致美國東海岸的海平面更快上升。」

  眾所周知,在調節全球氣候中的過程中大西洋環流起著關鍵作用,然而最新的兩項研究均表明幾個世紀以來大西洋環流一直在持續變弱。

  其中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迪莉婭博士提到:「我們提交了第一份完整記錄海洋沉積物的綜合分析報告,證明了大西洋環流在變弱的事實。」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們認為,在小冰河時期末端的時候,北大西洋開始變暖,但是淡水的湧入卻打破了這一系統,這被稱作「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研究人員解釋說:「事實上,北極周邊的冰川和冰蓋已經開始逐漸融化,這樣大量的淡水資源融入北大西洋中。大量淡水會稀釋海水錶層,使得沉澱物難以下沉,進而使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有所減弱。」羅布森博士甚至預測道:「模型自身沒有源源不斷的冰蓋或者也許事實上北極冰川融化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因此會有比之前預計的更多的淡水進入到大西洋環流中來。」

  與此同時,另一項由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稱:「從氣候模型和過去海洋表面溫度的數據發現,自1950年以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以更快的速度減弱以此來應對近期的全球變暖。」來自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凱撒,也是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告訴我們進一步的模型模擬表明,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減弱可能會成為未來歐洲天氣亂象以及西歐夏季大氣環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迅速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應對當前問題的主要途徑。」凱撒博士補充道。(編譯:蔡雪斌)

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中,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據外媒報導,近日有關科學家們給出警示,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一千六百多年來其自身歷史上最弱環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地區的天氣。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

相關焦點

  • 大西洋環流當前處於1600年來最弱時期
    大西洋環流當前處於1600年來最弱時期 2018-05-02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秘的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之迷被揭開(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研究機構的丹妮拉-馬特(Daniela Matei)博士和約凱姆-馬羅茨克(Jochem Marotzke)博士聯同來自漢堡大學的約翰娜-貝爾(Johanna Baehr)日前表示,他們已熟練掌握了神秘的北緯26.5度的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
  • 大西洋環流減緩致氣候變暖加劇---中國科學院
    大西洋環流減緩致氣候變暖加劇 2018-07-24 中國科學報 崔雪芹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學者合作發現,現階段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
  • 地球大西洋環流可能停止,「後天」的場景或會發生,後果難以想像
    文/瑤堇雲詩地球大西洋環流可能停止,「後天」的場景或會發生,後果難以想像就地球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地球是面臨著一些困難的,這無外乎就是環境的問題,這不就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後果嗎?在說到這件事情之前,首先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地球的氣候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情況,那就是關於大西洋洋流輸送帶,在這方面出現的問題,這導致海水出現停歇狀態,可能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就說海水不會流動了,那麼水就會堆積起來,有一些國家就會被海水淹沒。
  • 科學網—大西洋環流減緩致氣候變暖加劇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顯堯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學者合作發現,現階段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以下簡稱AMOC)
  • 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用全球視角描述大氣運動
    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思想的產生  地球大氣處於科氏力場和重力場中,中高緯度地區的羅斯貝波、低緯度的哈德利環流和沃克環流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它們的異常演變對全球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產生重要影響。  如何定量化描述這三大環流?科學家將流體力學中二維運動的渦旋環流與輻散環流分解方法應用其中。
  • 【專題整理】從海拔、氣壓和溫度的關係解讀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
    ②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星城或汙染較重的工廠布置在下沉距離以外。  三、等溫面圖的判讀  等溫面圖與等壓面圖的判讀有很多相似之處,可借用等壓面圖的判讀方法來判讀等溫面圖。隨著海拔升高,等溫面的溫度數值逐漸降低。
  • 受颱風「摩羯」外圍環流影響,上海發布暴雨及雷電黃色預警
    受颱風「摩羯」外圍環流影響,上海發布暴雨及雷電黃色預警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俞凱 2018-08-12 10:01 來源:澎湃新聞
  • 北極冰川融化改變洋流循環 研究稱西歐氣候或將變冷
    如果多年的風向發生改變,那麼可以預計的是,大量冰川融水湧入大西洋,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資料圖:格陵蘭島一座冰山。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密切關注北極海冰的覆蓋情況,將其作為全球變暖的一個指標。NASA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融冰季節高峰時的總覆蓋面積比上世紀70年代末減少了40%。
  • 大氣所等發現減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成為海洋吸熱的中心
    這種海洋吸熱的南北不對稱性很大程度上源於大氣中溫室氣體和人為氣溶膠的同時增加,並且與海洋環流的變化有關。大西洋的一支強勁熱鹽環流——大西洋經圈翻轉流(AMOC)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上層分支可將熱帶地區暖海水輸送至北大西洋中高緯度地區,為北美和歐洲大陸帶來溫暖空氣和豐沛降水。
  • 歐洲氣候特徵: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是海洋性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江浙滬注意:一手颱風來了!4號黑格比將登陸,這個半圓要掃上海
    在進入東海後,黑格比的風力將加強到十級,成為強熱帶風暴。黑格比的路徑非常穩定:在強盛的副熱帶高壓引導下,它將穩定向西北方向移動,迅速靠近華東沿海,並在3日夜間登陸,最大可能是浙江溫州附近。登陸後,副高暫時停止西伸,黑格比將在副高西側邊緣北上,通過浙江、江蘇東南部、黃海海面,近距離掠過山東半島最東端,隨後去朝鮮半島。
  • 我來告訴你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自7日編號以來,強度一路高歌猛進,在短短兩天內由颱風級加強到超強颱風級,「這個強度加強速度算是比較快的」,未來「山竹」強度仍將有所加強,峰值將超過今年風王「飛燕」(最大中心風力65m/s),成為今年新的風王。
  • 「彩虹」災難:廣東龍捲風已致近100人死傷 廣西87萬人受災
    10月4日,受強颱風「彩虹」外圍環流影響,廣東佛山、汕尾、廣州等沿海地區多處出現龍捲風,最遠處離「彩虹」登陸點將近700公裡。其中佛山龍捲風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是廣東近幾年來發生的又一起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龍捲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