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中,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
據外媒報導,近日有關科學家們給出警示,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一千六百多年來其自身歷史上最弱環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地區的天氣。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科學家們論斷:「如果大西洋環流持續減弱,,它可能會破壞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還會導致美國東海岸的海平面更快上升。」
眾所周知,在調節全球氣候中的過程中大西洋環流起著關鍵作用,然而最新的兩項研究均表明幾個世紀以來大西洋環流一直在持續變弱。
其中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迪莉婭博士提到:「我們提交了第一份完整記錄海洋沉積物的綜合分析報告,證明了大西洋環流在變弱的事實。」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們認為,在小冰河時期末端的時候,北大西洋開始變暖,但是淡水的湧入卻打破了這一系統,這被稱作「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研究人員解釋說:「事實上,北極周邊的冰川和冰蓋已經開始逐漸融化,這樣大量的淡水資源融入北大西洋中。大量淡水會稀釋海水錶層,使得沉澱物難以下沉,進而使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有所減弱。」羅布森博士甚至預測道:「模型自身沒有源源不斷的冰蓋或者也許事實上北極冰川融化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因此會有比之前預計的更多的淡水進入到大西洋環流中來。」
與此同時,另一項由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稱:「從氣候模型和過去海洋表面溫度的數據發現,自1950年以來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以更快的速度減弱以此來應對近期的全球變暖。」來自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凱撒,也是本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告訴我們進一步的模型模擬表明,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減弱可能會成為未來歐洲天氣亂象以及西歐夏季大氣環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迅速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應對當前問題的主要途徑。」凱撒博士補充道。(編譯:蔡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