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川融化改變洋流循環 研究稱西歐氣候或將變冷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指出,由於冰川快速融化,北冰洋洋流變得更加湍急。如果多年的風向發生改變,那麼可以預計的是,大量冰川融水湧入大西洋,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

資料圖:格陵蘭島一座冰山。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密切關注北極海冰的覆蓋情況,將其作為全球變暖的一個指標。NASA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融冰季節高峰時的總覆蓋面積比上世紀70年代末減少了40%。英國埃克塞特大學2019年的另一項研究預測,北冰洋可能在未來20年內經歷一個無冰的夏季。近日,NASA計算出北極海冰正以每十年12.85%的速度減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NASA的科學家利用12年的衛星數據來跟蹤該地區主要洋流的行為。這種被稱為「波弗特環流」的環流是保持環境平衡的關鍵,它能從融化的冰川、雨水和河流中收集淡水,防止海水變暖,防止海冰融化。

  但研究小組的分析顯示,波弗特環流目前正在吸收前所未有的大量淡水,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些水幾乎填滿了密西根湖兩倍。科學家們表示,這是由於夏季和秋季海冰大量減少造成的,這也使得波弗特環流更容易受到風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環流會逐漸將淡水釋放到大西洋中,但這些增加的風會使它旋轉得越來越快,把淡水困在水流中。傳統上,這些風每5到7年改變一次方向,但在過去的20年裡,這些風持續地將洋流吹向西面。如果現在風向突然改變,積聚起來的淡水就可以立刻被抽到大西洋裡去。

  「如果波弗特環流將多餘的淡水釋放到大西洋中,它可能會減緩其環流,」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位於加州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極地科學家湯姆·阿米蒂奇說。「這將對整個西半球的氣候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西歐。」

  這是由于波弗特環流與另一種對地球氣候很重要的環流——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淡水從北極釋放到北大西洋時,它冷卻,下沉到海底,將水向南推向熱帶,然後將熱量從熱帶帶回地球的北部地區,如歐洲和北美。

  如果大西洋經向環流翻轉的速度顯著減慢,就可能破壞調節地球氣候的一個關鍵系統。由於這個原因,科學家們繼續密切監視著波弗特環流。

  該研究的合著者亞歷克斯·佩蒂說:「這項研究表明,海冰的消失對我們的氣候系統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我們只是剛剛發現這一點。」

相關焦點

  • 冰川融化對人類有何影響?專家預測,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將融化
    所以,專家發出了警告,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上的普蘭品裘冰川持續融化,一塊約50萬立方米的融冰可能隨時崩落。因為全球變暖,世界各地的冰蓋、冰川面積都在減少,專家們預測,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將只剩一半。眾所周知,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藏地,全世界近70%的淡水都儲存在冰川中。
  •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但是它的冰融化比北極還多,原因很多
    在科學中,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兩個地方比較冷,一個就是南極,還有個就是北極。這個兩個地區承載了地球上幾乎全部的冰川,但是隨著氣候的改變,南北極的溫度不斷上,這些區域冰川也在逐步的融化之中。根據NOAA最新科學報告顯示,儘管南極洲的溫度比北極地區更加的低,但是南極洲失去的冰川卻比北極地區還要多,這導致南極洲數十億噸的冰損失。
  • 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為冰川融化?
    來源:flickr(一)北極海冰持續融化,三四十年後可能無冰魏科介紹,全球氣候變化最具風向標意義的幾個參數,一個是全球溫度的增高,另一個是海平面高度的上升,還有一個是兩極的冰雪量。全球溫度升高後,最明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兩極冰雪的融化。
  • 北極再迎危機!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北極再迎危機!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根據英國《衛報》網站消息報導,一篇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北極冰雪印記是如何形成的毫無疑問,隨著海水循環,放射性物質經過長途跋涉、穿洲過海,終會來到北極圈。其實,早在2011年和2018年,北極科考人員便發現了一些有著獨特標記的冰川,經過考察,發現與福島核事故有關。當時他們預計這種印記的存留時間不過太久,最晚2018年就會完全消失。
  • 高溫32℃冰川融化北極熊處境堪憂,北極怎麼比北京還「暖和」?
    因為北極的冰川在不斷融化,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有時這個距離遠到已超過了北極熊體力所能支撐的範圍,讓它們難以堅持到最後。今年夏天格外熱,就在幾天前,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32攝氏度,冰川迅速融化,北極熊處境堪憂。有衛星資料顯示,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
  •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這不是北極熊的問題,而是幾億人將無家可歸!
    冰川不斷融化,也意味著海象們一直以來用以棲息的居所正在不斷消失。研究北極氣象的科學家珍妮弗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這比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一下提前了60年!視頻:離開了冰川的北極熊因為北冰洋海域浮遊生物聚集,從而引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商業公司湧入北極境內,肆無忌憚地爭奪自然資源,想要分一杯利益的羹,但是也加劇了環境惡化。
  • 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北極狼蛛出現「嬰兒潮」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極端天氣如何使蜘蛛更具攻擊性,現在他們也注意到它可以增加蜘蛛的數量。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北極狼蛛(pardosa glacialis)由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經歷「嬰兒潮」。
  • 北極冰層融化或給海洋生物「加餐」
    網絡配圖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地區冰層融化,海洋生物可能成為受益者,緣由是冰層融化將向海中釋放大量營養物質,使北極海域「食材」更豐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說,今年3月,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是有衛星圖像記錄38年以來最少的一次,氣候變暖對海洋冰川的體積和分布產生了巨大影響。
  •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融化速度將不可控
    北極冰下「時間膠囊」提前現身提到北極,大家都能想到它是冰雪世界,對於很多人來說,北極都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北極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和人類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和地球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在前段時間,這個時間膠囊就已經出現在愛爾蘭海灘了,這意味著,北極的融冰速度已經遠超此前的預測。北極融冰的危害有哪些?其實,提到冰川融化,很多人都覺得和自己無關,畢竟北極那麼遠,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北極是一輩子也不可能抵達的地方。但事實上,北極冰川融化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同時和人類的命運有關。
  • 南極的冰川為什麼比北極少,為什麼南極大陸冰川佔有率會到90%?
    如今,世界上90%的冰川位於南極大陸,北極僅佔9%,而北極佔9%,基本上位於面積較大的格陵蘭島。除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川外,其他地區的所有冰川加起來不到全球冰川總數的1%。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和行星軌道是一樣的。目前認為南北極冰川形成和融化的原因是相同的。為什麼現在90%的冰川位於南極?冰川的形成和消失主要受地球大氣溫度的控制。
  • 科學家發現,北極冰融化或超預期,北極熊可能在加速滅絕中
    在北極氣候更加極端的情況之下,帶來的連鎖效應也會更強,不僅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動植物滅絕或消失等等,都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 北極冰融化已超出「預期」? 根據科學雜誌指出,在2018年的時候,北極地區可以說就發生了巨變,冰融化可能就超預期看,因為在夏天,直接近1000萬千米的北極海冰消失,這創下了一個北極「異常」模式的臨界點,並且科學家們通過衛星監測數據顯示,在2018年7月的時候,北極的海冰正以每天10.55萬平方千米的速度融化,這確實難以想像,所以說要是說北極氣候沒變,可能也沒有人想像了。
  • 神秘冰川發生「融化異象」,阿拉斯冰川提前融化,人類警鐘已敲響
    神秘冰川發生「融化異象」,阿拉斯加最厚冰川提前80年,人類警鐘已敲響!據悉,近日地球上出現神秘的冰川融化異象,對此,美國NASA科研部門展開了全面的調查,根據衛星圖像顯示,意外發現這是一座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塔庫冰川。
  • 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提到北極,很多人的印象是那裡冬季漫長,氣溫寒冷。四面都是冰川和海洋,是一片沒有人類生存的廣闊神秘的淨土。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的改變,全球氣候變暖後,北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冰海開始全部融化直至消失,北極熊瀕臨絕境,為了勘探北極目前的情況,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了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然而現在,全球暖化現象已經讓北極冰川快速融化,使北冰洋的冰川一步一步與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失去連接,儘管這對於海洋運輸可能是件好事,因為這讓大西洋與太平洋間出現新的航線,但是北極冰川的融化也可能引發加拿大與美國的領土爭議
  • 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近一千六百年來最弱環流
    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環流作為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的關鍵一環中,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沒有在最高峰值的節點上運行過。   據外媒報導,近日有關科學家們給出警示,大西洋環流或將成為一千六百多年來其自身歷史上最弱環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地區的天氣。
  • 只要不停滾動,再冷的冰也不能把我凍死——揭秘極地生物冰川老鼠
    當你在北極發現一隻冰川老鼠,再放眼望去,你會發現一整群的冰川老鼠——如果你很難想像,它們看起來有點像《星際迷航》中著名的一集裡的三叉戟,或者是《冰封》裡的滾動巨魔。1951年,一位名叫Jón Eythórsson的研究人員首次記錄了冰川老鼠,他給它們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冰島語中的「Jókla-ms」,即「冰川老鼠」的意思)。
  • 氣候變化影響阿德利企鵝生存
    學術期刊《PLoS ONE》近日發表文章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南極最常見的企鵝——阿德利企鵝的棲息地範圍。氣候變化通過影響南極羅斯海域的海冰含量以及新形成冰山,對企鵝形成顯著影響。 松島冰川是南極洲最大的冰川,佔南極西部冰原的1/4,而氣候變化導致海冰發生了顯著變化,它正在以「不可逆」的速度融化。如果松島冰川全部融化,那麼海平面將上升3米。
  • 兩年融化了大約兩個法國面積的冰川,為什麼南極企鵝生活更滋潤了
    因為氣候變暖,北極冰川正在融化,一想到企鵝寶寶就要失去它們的家園,她的心都要碎了。而北極冰下方大多是凍結後的一片汪洋,海冰佔據了絕大面積。 冰蓋專指連續覆蓋了5萬公裡以上的陸地冰川(也稱「大陸冰川」),相比海冰,厚度要大好幾個數量級。 目前全球冰蓋僅分布在南極洲,以及北極的格陵蘭島上。前者冰面積約為後者8倍。南極冰蓋大約在500萬年前就發育到了如今的規模。
  • 萬年前古老病毒釋放, 1.5萬億噸冰川融化...
    而氣溫上升帶來的 自然就是大面積的冰川融化 據悉,五年以來 南極有1.5 去年6月 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的氣候專家研究發現 過去25年間有3萬億噸冰從南極融化
  • 阿爾卑斯山脈驚現粉紅色冰川,美麗背後很「扎心」
    這是因為,當太陽光照射到冰川上時,由於冰川雪白透亮,反射能力較強,可以將超過80%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大氣層,有效降低了冰川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減少了冰川的融化。而當這些紅色的雪衣藻出現在冰川中時,冰川顏色變深,降低了對太陽輻射的反射,而增加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從而使冰川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