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又成央視國寶節目「網紅」 曾被當做雞飼料盆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紅陶人頭壺。

繼《國家寶藏》之後,又一檔由央視操刀的文博類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在2018年元旦當天與全國觀眾見面。亮相首集的5件新石器時代文物中,有兩件出土自陝西——來自洛南的紅陶人頭壺和來自華洲的陶鷹鼎,它們在節目中「開口說話」,講述自己的故事。

6000多年前的女性長這樣

在節目中第一個出現的紅陶人頭壺,1953年出土於洛南縣。因為當時新建的半坡博物館在籌辦《原始社會史》展覽,便被調撥過來。按照半坡博物館副館長何周德的說法,這件文物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六千多年前的工匠對於面部神情的刻畫。上視的雙目,上翹的嘴唇,每個人和它凝視,都能讀出不同的內容來。

此外,何周德還談到了這件文物上的一個細節——彩繪人頭壺上碎發的造型,也顛覆了人們關於原始人披頭散髮的固有觀念。「特別是一位女性留這樣的髮型,在現在看也是很潮的。」

而之所以說紅陶人頭壺是女性形象,主要是因為清秀的面龐和隆起的腹部,讓整個器物看起來像是一位孕婦。何周德表示這樣的推測,也符合原始人對於生育的崇拜,以及母系氏族社會對於女性的尊重。

這件文物因為不是出土在半坡遺址,沒有辦法出現在半坡博物館的專題展覽中,使得它很少與公眾見面。關於它的資料只存在於學術著作中,這就導致了這件珍貴文物長期少人知曉。所以何周德希望能夠藉助電視節目的力量,讓這件紅陶人頭壺火起來,被更多人知曉。

陶鷹鼎。

國寶曾被當做雞飼料盆使用

在節目中第三個亮相的陶鷹鼎,被列入195件(組)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單之中,堪稱中國目前最頂級的文物之一。它於1987年出土於華縣(今華州),和那個年代絕大多數出土文物一樣,這件國寶並沒有引起發現者殷思義的足夠重視,甚至被當做雞飼料盆使用。

它的命運轉變出現在第二年,來自北京的考古隊在當地進行考古發掘,在做田野調查時意外地發現了這件文物。殷思義便將這件文物主動上交給考古隊,並由他們帶回北京,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國家博物館的專家曾評價說:「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中,鳥類造型的陶器,目前僅見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藝的傑作。其設計巧妙,比例相宜,造型優美,形態逼真,製作精緻,注重造型與實用的完美結合,至今仍是國內少見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同時,以陶鷹鼎為首的動物造型陶塑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

相關焦點

  • 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開播 陝西文物又成為主角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繼《國家寶藏》之後,又一檔由央視操刀的文博類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在2018年元旦當天與全國觀眾見面。亮相首集的5件新石器時代文物中,有兩件出土自陝西——來自洛南的紅陶人頭壺和來自華洲的陶鷹鼎,它們在節目中「開口說話」,講述自己的故事。
  • 陝西老農撿「鷹狀」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成首批禁止出境文物
    陝西老農撿「鷹狀」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成首批禁止出境文物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民族的「母親河」,不僅是為沿岸居民提供水源,更在於它孕育了璀璨多姿的華夏文化。曾經就有一位陝西老農撿了個陶罐拿回家當飼料盆,後卻成了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太平莊村民殷思義正在趕著牛犁田,突然他感覺犁好像碰到了什麼東西。
  • 《如果國寶會說話》 20餘件國寶壓軸收官第二季
    陶鷹鼎之思:陶,出於土,而百鍊成器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活動現場,央視紀錄片節目主創和文博講解員帶領大家,從陶鷹鼎、人面魚紋彩陶盆到紅山玉龍的新石器時代,開啟了此次「青少年走近國寶」活動的「穿越」之旅。  「陶,出於土,而練就生活。
  • 曾當餵雞盆,當過「申奧大使」,聽陶鷹鼎不得不說的故事
    說到愛賣萌的國寶,大家可能都會想到熊貓,但是今天小二說的「國寶」說的不是熊貓,而是真·國寶——文物。別看到「文物」兩個字就急著打哈欠,這次的完全不一樣,先來感受一下它的畫風。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件國寶竟然曾經讓人當做餵雞的雞食盆。
  • 《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節目由央視綜藝頻道耗時兩年製作,合作單位是包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內的9家頂級博物館(院),每家博物館(院)3件、共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演員擔任「國寶守護人」,諸多文化藝術界頂級專家組成顧問團……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說起博物館,總讓人想起深宮大院;說起文物,也總讓人想到歷史的冰冷,仿佛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很遠。
  • 古代不光有貓食盆、雞食盆、還有猧食盆
    原標題: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鷹形陶鼎 文章摘自《國寶100》作者:馬未都 買貓搭貓食盆的段子流傳很廣,這個故事的原型實際上跟乾隆皇帝有關。乾隆皇帝在汝窯的水仙盆下刻了一首詩:
  • 太空服、火鍋盆……金沙遺址這三件文物自帶網紅特質
    網絡時代,這些數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潛質,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撞臉」大巴車方向盤,後有安徽博物院內的雲紋銅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製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鍋盆!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姚凱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三件文物。
  • 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陝西西安,古城長安,歷史上先後有10多個王朝建都在長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許多網友評價西安是「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陝西地下遍處是寶,有一陝西老農摸魚撿到一條「金蠶」,拒絕2萬收購,上交祖國後成國寶。
  • 陝西,撩咋咧!
    尊內銘文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尊內鑄有122字的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在哪兒?就出土於「青銅器之鄉」:陝西寶雞。NO.2在陝西,地越挖,事越大。▽說起國寶,就不得不提陝西的考古!
  • 六部兒童必看的節目,除了BBC出品,還有央視巨製!
    在節目裡,她成了一位飲食挑剔的女人。她永遠備著一壺牛奶,到了飯點,在任何飯店的菜餚裡都要加上牛奶才能下嘴。有一位餐廳主廚,勵志要做出牛奶小姐可以接受的飯菜,讓她無法倒出牛奶。當然結果都是慘敗。最後,牛奶小姐還是毫無壓力地祭出寶壺,在所有事物上倒入美好的牛奶。後面的主廚已被K.O.。
  • 《國家寶藏》電視劇熱播效應 9大博物館成「網紅」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劉佳)日前,被稱作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正在熱播,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一一亮相,無不令人讚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懷更是打動人心,在一夜之間讓博物館成為「網紅」。  記者從驢媽媽旅遊網了解到,自12月初《國家寶藏》節目開播以來,「博物館」相關旅遊產品的搜索量環比上升近1倍。
  • 曾經被當作雞飼料盆使用,如今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18年,央視播出了《如果國寶會說話》這樣一個紀錄片節目,第三個播出的節目是《陶鷹鼎——陶,醉了六千年》。節目介紹了陶鷹鼎,這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塑,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陶鷹鼎的特點▲陶鷹鼎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範圍以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為主
  • "網紅書記"被公訴 :多次走紅 曾"熊抱'央視女主持
    簡短的消息為這名「網紅書記」的職業生涯劃上了句號。之所以稱其為「網紅」,還源於他的三次走紅經歷。▲祁玉江退休後1年後,向有關部門投案自首。圖片來自網絡是官員也是作家祁玉江,男,漢族,1958年2月生,陝西子長人,1980年12月參加工作,陝西省委黨校大學學歷。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祁玉江的人生經歷豐富。
  • 國寶進化成知名網紅 靠「血統」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本月中上旬,一則網紅大熊貓突然「頭禿」的消息,成了網絡熱議話題。有網友戲稱,「壓力大又熬夜,黑眼圈都出來了,能不禿頭嗎?」而大熊貓們,每天隨性吃喝拉撒睡,就輕而易舉的成網紅了。從早年的動物園「扛把子」,到如今的動物界網紅,大熊貓當真是仗著「血統」,在各圈各界為所欲為。
  • 視頻直達《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如果國寶會說話 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由中央宣傳部指導,國家文物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出品,全國近百家文物博物館單位鼎力相助。
  • 曾是《星光大道》總冠軍,消失多年成網紅
    他在自家廚房拍攝了白菜的視頻,但是案板上似乎有了黴菌,盛放白菜的洗菜盆也不乾淨,看起來非常邋遢。 擺放在洗碗盆裡的碗,看起來就是還沒有刷,仿佛要堆成一大堆之後才要收拾。單從廚房一角,就能知道阿寶的生活,十分懶散。
  • 都是國寶,為啥陝西大熊貓的名氣不如四川大熊貓?
    陝西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示意圖提起國寶大熊貓,人們往往會以為它是四川特有的產物,在人們心中大熊貓就是四川的「代言人」。然而,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關於大熊貓,陝西的地位足以和四川平起平坐: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在陝西,最珍稀的野生大熊貓在陝西,「國寶中的美人」在陝西,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陝西!但至今一說起大熊貓,你的第一反應是四川還是陝西?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收官 這次把"賣萌"繼續發揚
    原標題:「你有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查收」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彈幕紛紛留言「已查收」。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暑期回歸,於近日收官,這次他們把賣萌和特效繼續發揚光大。在第一季豆瓣評分9.5分的基礎上,第二季更是衝到逆天9.7分,一舉拿下國產文化節目最高分。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3期:古人如何認證汗血寶馬?
    西安文物資源豐富,在校園內挖掘到文物很平常,有人因此戲稱西安的高校屬於「古墓派」。那麼你知道在陝西高校中歷史最為悠久、考古專業和北大一樣有名的西北大學,在校園考古中發現了哪些寶貝?9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了西北大學博物館歷史館。
  • 文物變成萌妹子還出手辦了?其實這些國寶也都擬人化了!真的愛了
    Myethos聯合國家寶藏推出的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擬人化手辦在宅圈火了起來,宅友們看到之後都表示愛上了:文物我買不到,手辦我還買不起嗎?原本和我們距離甚遠的文物瞬間活了起來,青少年兒童們通過手辦也能夠更好的了解文物,進而喜歡上文化,不得不說CCTV這部旗走得非常妙!